汉献帝刘协为何常年当高级囚犯
李恒昌
在汉朝诸多皇帝中,献帝刘协是个另类代表。他不仅是断送刘家江山的末代皇帝,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徒有其名的傀儡皇帝。别人当皇帝享受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当皇帝其实当的是一个高级囚犯,被囚于高高的宫墙之中,一囚就是几十年。他在担任皇帝的岁月中,不仅从没有真正享有一天皇帝的权力,反而天天担心随时成为被宰杀的羔羊。
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当过傀儡。但是,像刘协一样的实在不多。别人当傀儡,一般总是屈从于一人的淫威和挟持之下。刘协却不同,董卓专权,他当傀儡;李搉、郭汜专权,他继续当傀儡;曹操专权,他还是改不了当傀儡的命运;到了曹丕上任,他干脆连傀儡也做不成了。典型一个被别人夹在腋下一个个往下传的柴禾棒而已。
就历史成就而言,刘协堪称衰人的骨灰级。秦二世胡亥是衰人,但人家孬好还建了个气势恢宏的阿房宫;隋炀帝杨广很衰,可是人家还开凿了一条造福人类的大运河;晚唐后主李煜很衰,毕竟人家还留下一些千古流传的诗词。汉献帝留给了人们什么?不过是一纸根本没起任何作用的血书而已。
总结汉献帝刘协的一生,是当高级囚犯的一生,是无比窝囊的一生,也是“赖活着不如好死”、“死前看似重于泰山、死后实者轻于鸿毛”的一生。回顾刘协不争气的一生,有三个方面的教训值得后人汲取。
教训之一:当皇帝智商一定要高,要聪明,但不是小聪明,而是大聪明。如果没这个能力,干脆离皇位远远的,哪里凉快哪里喝茶去。
据说,刘协在汉代诸多皇帝中,是属于比较聪明的,也是有头脑的。这个被人誉为聪明的人却当了一辈子傀儡,根子就在于他不是真聪明,而是小聪明。看似智商很高,在大是大非问题和关键性问题上非常愚笨。
汉献帝很小的时候,有一年首都长安闹饥荒,饿殍遍野,老百姓叫苦连天,朝中百官多数是百无一用的废物,拿不出任何办法。这时候,年幼的刘协站了出来,他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帮助百姓度过了经济危机。当时,有些官员假公济私,克扣救灾粮物,他能明察秋毫,惩治贪官,也显示了一定的智慧和果敢。
朝中发生兵变后,皇室中众人被李搉、郭汜的部下追赶,惶惶如丧家之犬,有人建议刘协别再拖家带口的了,干脆脱离大部队单独逃命,没想到这时候的刘协,并没有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更重,而是说,百官无罪,我们不能在这关键时刻丢了他们,显示了一定的君子之风,也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刘协陪同少帝刘辨逃亡途中,遇到前来“勤王”的董卓,身为皇帝的刘辨吓得气喘吁吁,语无伦次,而年仅9岁的刘协却说:既然你前来“勤王”,怎不赶紧过来朝拜皇上,见了皇上也不下跪?欺负我们年小是不是?这器宇轩昂的一句话,直接把平时牛逼哄哄的董卓给镇住了。
董卓进京后,干了几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废掉少帝刘辨,立刘协当皇帝。为什么选择刘协当皇帝,据说董卓看重的就是刘协比刘辨聪明,好学习。如果这一史料是真的话,那么董卓老兄看来是看走了眼。如果他真的这样想,至少说明他不想真的掌握朝中大权。既然想挟天子令诸侯,当实权派人物,谁又会选一个既聪明又有能力的人当皇帝呢?这不是故意给自己设绊子吗?
很显然,刘协的聪明,只是小聪明,换句话说,也叫假聪明。这一点,董卓看得非常明白。只是刘协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他真的很聪明,真有大智慧,就应该看透董卓的险恶用心,对不属于自己的皇位,断然拒绝,而不是看到董卓废了自己的兄弟,却屁颠屁颠地爬上本不属于自己的位置。因为,董卓今天废了你兄弟,明天就有可能废了你。江湖上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董卓为何要立你,你以为他开慈善公司啊?
教训之二: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但你的反抗必须足够强大,而且要有智谋。不然的话,就是类似和自己的老婆讲道理——实在是不想过了。
同世上任何人生来不是为当奴隶而来一样,刘协也不是天生就该当傀儡。谁都知道,说了不算,当傀儡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谁也不会相信,刘协是心甘情愿地当傀儡的。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饱受被人摆布的傀儡生活之后,刘协开始反抗了。他要翻身,他要当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徒有虚名的皇帝。然而,他的努力最终却失败了。
建安四年,刘协对曹操了专权越来越不满了。在采取行动之前,他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决定先礼后兵,先是尝试用比较温和的办法,试图通过好言相劝改变他的高级囚犯生涯。有一次,他对曹操说,既然你想过这种“扶持”我的生活,至少应该给我一定尊严,有些事情别做得太过分了。不然,一切后果都由你负责。可是,对于刘协的劝勉,曹操根本置若罔闻,而且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刘协展开了属于自己的反抗行动。他首先人命自己的亲信董承为车骑将军,试图削弱曹操的实力。一天,他忍着钻心的疼痛,咬破指头,写了一封血书,秘密地藏在衣服里,悄悄地赐给董承,让董承带出去,让刘备等人前来诛杀曹操。这是刘协一生做出的和命运抗争的最大一次努力,也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次属于那个时代的“越狱”。遗憾的是这次越狱计划流产了。原因是他保密意识不强,血书内容被人拷贝。结果是主要干将统统被杀,曹操更加飞扬跋扈。
刘协自己谋划越狱未成,其家人想尽千方百计援救。董贵人被曹操杀害之后,伏皇后感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她为刘协的囚犯生活深感忧虑,见刘协身为皇帝却不能自救,于是亲自出马,写信给哥哥伏完,历数曹操的斑斑劣迹,让伏完寻找机会,除掉曹操,拯救刘协“出狱”,然而,伏皇后的信同样被曹操得到,“越狱”第二季同样遭遇失败。一个女人家出面救皇帝,面对曹操的刀剑皇帝不能救她,真是难为了这样一个侠义女子。
刘协极其家人在董卓、曹操等人的淫威和压迫下,展开抗争,试图越狱,究竟对不对?当然没有错,问题是他们的反抗不够彻底和坚决,计谋不够深。清代鳌拜,其权势和威力,丝毫不亚于汉代的董卓和曹操,可是人家年幼的康熙能够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将其摆平。可见刘协的功力是多么不够,政治上是多么不成熟。
最近流传一个短信,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刘平组织几十个人抢占煤矿,失败了,这属于黑社会;某人组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抢天下,成功了,这叫革命。所以,干事情不论性质,不在于你干没干,而在于你干的决心和规模有多大。假如刘协的抗争再坚决一点,规模再大一点。说不定曹操的脑袋早已搬家。
教训之三:宫廷其实就是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世界,任何时候都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因为,你幻想别人的时候,人家正在打你的鬼主意。
刘协尝试越狱第一季和第二季失败之后,论说他应该像迈克兄弟一样,吸取教训,重整旗鼓,以利再战。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放弃,而且他选择放弃,貌似有自己的道理。刘协之所以如此选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心理作怪:
首先,伏皇后被害死后,曹操逼迫刘协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在刘协看来,曹操这样做,有点家族和亲的意思,说明他很看重自己,如果看不上咱,自己的闺女能让咱睡么?既然曹操成了自己的老岳父、曹丕成了自己的小舅子,他们就不会对自己做太出格的事情。
其次,曹操虽然专断跋扈,是压在自己头上的一座大山,但他年事已高,而且由于干坏事太多,导致患上头风病,别看他平时挺精神的,实际上属于秋天的蚂蚱——蹦大不了几天了,说不定哪天两腿一蹬就一命呜呼,反正自己还年轻,难道熬不过这臭老头子,一旦曹操死了,一切就好办了。
第三,曹操死后,尽管曹丕有可能接班,继续干挟天子令诸侯的勾当,但曹丕是个诗人,不像曹操老谋深算,他不懂政治,也不善权术,到了那个时候,夺回大权的时机就成熟了,自己就可以走出高墙,结束“高级囚犯”生活当真正的皇帝了。
从中可以看出,刘协仁兄是多么幼稚。曹操死后,事实给了他最残酷的答案。给曹操举办丧事的时候,众人都哭哭啼啼,有两个人在其中暗自庆幸,一个是刘协,一个是曹丕。刘协庆幸的是“天要亮了”,自己的苦日子快要到头了;而曹丕庆幸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当皇帝了。对于刘协的想法,曹丕明察秋毫;可是对于曹丕的想法,刘协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曹操死后,曹丕很快就采取行动了。代写诏书,逼抢玉玺——一步紧似一步,步步不按常理出牌,步步不考虑任何亲情和私情,步步踩碎刘协一厢情愿的美梦和幻想。最为可悲的是退位之后,刘协对曹丕“我与你共享天下财富珍宝”的空头支票还心存幻想,天天盼望着能有一天“落实政策”。
对于刘协,我们只能有一句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窝窝囊囊地当了一辈子囚犯,最后把老祖宗打下的江山也糊里糊涂地丢了,自己不争气,又怨得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