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的黄沙单单降落在面积只有1300亩的狭长地带上?“天漠”果真是“天上飞来的沙子”吗?天漠之奇奇在何处?
一个面积只有1300亩的袖珍版的微型“沙漠”,孤立“无援”,界限分明地兀立在河北怀来县官厅水库西南侧。沙漠的四周,虽只相隔咫尺,却是普通农田,方圆数百公里之内也绝无任何“同伴”。因为它距离北京仅有70公里之遥,着实引起阵阵恐慌,进而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如来自网络的报道:茫茫沙尘自天空降下,遮天蔽日。大风过去,沙尘落地,形成沙堆,慢慢地沙丘越来越大。十多年来,每年降沙量达数万吨,竟形成了千余亩的大沙漠。人们称这种怪异的自然现象为“天漠”。英文名称为“The FlyingDesert”,即“飞来的沙漠”。
目前,“天漠”的移动速度是很惊人的。20世纪70年代初,天漠只有7米多高,每年向东移动1~2米:近年来,沙丘越来越大,最高已达20多米,平均每年向东移动4~5米。
另一个版本的报道说:天漠四周几百公里内不见沙源,每年有数万吨金黄色的细沙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飘落在这里。有人说是来自宁夏;有人说是来自内蒙古。其成因缘于西北狂风,当地聚沙?河水改道?也有人说与外星或地磁有关。虽经研讨,仍为不解之谜。
这些颇具煽动力的报道是某些人招徕游客的惯用招数,还是确有其实?天漠真的是仅仅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就扩大了若干倍,还是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甚至是缩小了?它对北京的“威胁”是不是已迫在眉睫?
2008年4月,应成都电视台《探秘》栏目的约请,笔者随同《探秘》摄制组一行三人来到怀来官厅水库西南侧的“天漠”,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
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小沙漠古已有之,过去人们叫它“明沙亮”。只是到了近年,也许是出于招徕游人的目的,才给它起了个很能吸引眼球的名字:“天漠”。“明沙”自然是区别于“暗沙”的。考察发现,在这个“明沙亮”的周围,确也存在不少已被果树、林木覆盖的“暗沙丘”。
关于天漠成因,困扰我们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大量的沙子界限分明地聚集在这样一个只有一千余亩的狭长地带里?
对于天漠的成因,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
风沙形成说
许多专业人士推断这些沙子是被大风从内蒙古的大沙漠里带过来的,或说沙源来自宁夏的大沙漠,由于这里是“风口”,又由于南面的军都山的屏障作用,沙子便降落下来,形成天漠。
经考察发现,在天漠西北方向,两山之间确有一个“风口”,但这个“风口”目测宽度在50公里左右,风沙如果从这个“风口”进入又被阻挡落下,至少应该覆盖接近50公里的宽度,而“天漠”的宽度不过数百米。它是怎样集中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地段上的呢?没有人能找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说明这个现象。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在天漠与“挡风”的军都山之间,也有大约5公里左右的一段距离,如果沙子是受了军都山的阻挡才降落下来的,那么,军都山有什么样的“神力”,能够“遥控”沙子,让它们提早在5公里开外就早早束手就擒,乖乖落地,而且不敢“越雷池一步”呢?
就地起沙说
考察过这里的专家们比较倾向于这个说法:“就地起沙,堆积而成。”我们考察发现,在天漠的周同,确也存在大面积的沙质的土地。但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里的沙子究竟是怎样“起”出来的呢?能量守恒,沙子必须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起来”。是谁给这些沙子发布了“集结令”,给他们吹响了“集结号”呢?
再说,存在地下沙源的地方并不少见,比如北京西郊那条因为有一座卢沟桥而闻名的永定河,现在长年干旱无水,大量河沙裸露在河床上,为什么那里没有自发地“起沙”,生出一个“天漠”来呢?
所以说,所谓“就地起沙,堆积而成”只是一种推测,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成因机制,无法自圆其说。
过度放牧、开垦说
很多人把沙漠的成因归因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过度开垦、放牧。但我们考察发现,在天漠周围,四处都是茂密的果树和林木,甚至天漠内也有人栽树,种植植被,采取了种种防沙护沙措施。人们既没过度开垦,更没过度放牧,反而是保护掌上明珠一般。看来,此说在天漠是派不上用场的。
风化成沙说
有人认为,沙漠里所有的沙子都是从附近的山上风化而来的,“天漠”是不是也是从附近的山上“风化”而来的呢?实地考察发现,天漠附近的山几乎都被浓密的树林遮盖,看不出明显风化的痕迹。即使发生了一些风化,仍不能解释为什么风化后沙子都一呼百应成群结队地跑到天漠中来“赶集”。
持此说者认为,沙漠、土壤都是山上的石头风化形成的。然而,沙漠周围的山矗立了几百万、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山依旧是山,并不见有多少“风化”的痕迹,甚至还在长高,这又怎么解释呢?
电磁成因说
这原本是笔者极为赞同的一种观点。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作用力:电磁力、引力、强核力、弱核力。强核力与弱核力只在原子核内起作用,引力又很微弱,所以如果确实存在网上描述的现象,起作用的只能是电磁力。因此笔者判断,可能在天漠地底下存在较强的地电流分布,形成较强的电磁场,当这个强电磁场与风沙中带电的沙尘发生电磁感应时,就可能把沙子吸引到天漠中来。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们特地购买了一台“电磁场测试仪”,并对天漠的东、西、南、北、中几个方位以及地下六七米的深处进行了多次测量,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的判断会出现失误呢?这让笔者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对村民的采访了解到,网上那些精彩的描写,不过是人们的“妙笔生花”罢了。事实并不存在什么“每年有数万吨黄沙从天而降,不偏不倚降落在天漠上”这样的现象。天漠并没有迅速增大,甚至还缩小了。人们之所以认为天漠快速长大,除了制造奇闻吸引眼球招徕游人的考虑,主要是因为风的作用,把原来圆形的沙丘拉长了,面积加大了,而实际的储沙量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
这个电磁成因说是由错误信息导致的错误判断,因此电磁成因说并不适用于天漠。
不过,这倒也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由此看来,天漠尚不足以构成对北京的威胁,它并没有像人们夸张的那样在迅速扩张。考察也发现,坐落在天漠东部距离天漠仅数十米的一个村庄,也不存在受到天漠侵扰的痕迹,所以更不会对北京构成威胁。
那么天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制造出了“天漠”?
天漠确系“天上来沙”
我们发现,天漠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它“界限分明”,在天漠四周,有一个清晰可辨的轮廓线,离开这个轮廓线哪怕咫尺之遥,马上就是普通的农田。而且在天漠的东部,已有一部分沙子被运走作为建筑用沙,裸露的地面与堆积的沙子也有一个截然的分界线,地面是由紫黑色的粗沙砾构成,与天漠积沙迥然不同。这表明,天漠里的沙子是从地面上堆积起来的,与底下的土地不成一体。
对临近天漠的军都山北面山坡上的一片积沙的分析,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山上的积沙同样是界限分明的,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线,轮廓线之内整个布满了沙子,迈出轮廓线,马上不见沙子的踪影,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尤其能说明问题的是,处在轮廓线之内的两个……
精彩推荐
血液的故事浅析Hyper-V与VMware
从美国博客薪资,看国内博客写手群体
神奇的昆虫世界
探秘天漠
囧人,囧事,囧电脑
未来人类的四大科幻都市
引领潮流的八大便携数码产品
微软黑屏并不可怕(组图)
支持正版是否人人有责
解秘kaixin.com背后的故事
知名品牌的那些非知名往事
从微软黑屏,看网络语言暴力
中国手机十年经典回顾
剖析:为何很多人成了QQ隐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