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CEO讲述青青岛社区崛起的原因 青岛新闻网邮箱系统

青岛新闻网CEO讲述青青岛社区崛起的原因

人气:1050 回复:20 打印| 文字选择:TT

 青岛新闻网可以称作是中国互联网界地方门户网站的一个奇迹,从报业集团的计算机中心到2008年3000万元的营收成为众多地方门户网站们羡慕的对象。这篇文章是李春生2004年写的,为青青岛社区出版的《青城之恋》做的一个序。这一年,青岛新闻网仅有也仅有几百万的营收,就在李春生筹办这本书的时候,青岛报业集团的同城竞争媒体《半岛都市报》也在筹划一个全新的网站——半岛网。
  半岛网的开通让李春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也就是《半岛都市报》从零起步,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将青岛报业集团的《青岛晚报》、《青岛早报》两份报纸踩到了脚下。李春生自然不想重蹈旧辙,从2006年开始,青岛新闻网的经营开始爆发。可以说,青岛新闻网的潜力从某一方面来说是由半岛网激发出来的。

  这篇文章,是李春生在还没有经营压力的情况下写出来的,2004年的他来谈青青岛社区崛起的原因,也许比他现在来谈更本色吧。
  
  作者李春声,男,1971年10月生。青岛新闻网主任,兼任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计算机中心主任;1992年大学毕业加入青岛日报社工作;原在青岛日报从事编辑记者;2001年起正式从事青岛新闻网管理、策划、建设工作至今。青青岛社区是新闻网创办的一个重要互动栏目。本文成文于2004年3月份,并摘入2004年5月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青城之恋》。


  选自:李春生的博客
  
  在茫茫无际的国际互联网海洋里,我们只是一滴水。
  
  任何一滴水,都会折射着太阳的光芒。青岛新闻网和青青岛社区的迅速发展,实际上是我们社会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一个折射。
  
  由青岛新闻网主办的互动栏目青青岛社区,至今已有3年历史。3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成长的烦恼,有着若干心得体会。作为青岛新闻网的主要责任者,我感到惭愧。我们本来还可以发展的更快、更好。
  
  论坛是网站最难办的一个栏目,读者对于论坛褒贬不一,我愿意把我们社区管理的一些经历和体味讲述给大家,让读者了解一个媒体网站的管理员对于社区是怎样考虑的,青青岛社区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曲折。
  
  字里行间所述,文责自付。
  
  A 关于社区内容
  
  坦率说,很多人没有想到青青岛社区能够顺利地生存和得以发展。网站论坛天生的互动性和你一言我一语的嘈杂,与严肃庄重的报刊等传统媒体迥然不同。
  
  2001年5月,青青岛社区创办,人们看待网上的社区论坛,有点好玩好笑,又有一点不屑。看着那些千奇百怪又努力想表明一些含义的网名,看着那些“马甲”们在电脑屏幕上热热闹闹地呼朋唤友,想像网名背后有一个人正坐在电脑前认认真真地发言和灌水,人们也许会感到滑稽。
  
  那时候的青青岛社区狐独冷清。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与传统媒体那种热热闹闹、一呼百应的景象相比,“鲜有人问津”。
  
  尽管影响不大,但我们对于青青岛社区仍然是提心吊胆、谨慎小心。违犯中国电子公告管理规定的现象,当时在国内成千上万的网站上比比皆是。出于好玩和那种天生的传播欲望,个别网民不时向青青岛转发不负责任的传闻。个别贴子口气大的吓人:评点党和国家领导人、评点台独、评点中美关系……哎呀呀,我们只是青岛的一群小编,我们哪有能力办这样的论坛。
  
  我们曾一度想把社区关了。网站要投资金且不说,而且还要承担政治风险。何苦。“千万不要出事”,来自于各方面的好心叮嘱,使人如坐针毡。没有人指示我们一定要办并且办好,更多的力量是暗示我们最好不办。
  
  青青岛社区在苦恼中一天天地走过。2001年5月至2001年12月底,社区起色不大。从网站管理者角度来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高在线五六十余人。我至今仍然记得,2001年的冬天,青岛论坛的原版主“fulaoshi”,真名“傅彤”,青岛大学的英语教师、后到英国留学进修,在论坛上发贴喝彩:“外面天气冷冰冰,社区人气热烘烘”。
呵呵,真可怜啊。
  
  所幸青青岛社区总有一批铁杆网民存在,他们天天上线,天天发贴,而且不乏连珠妙语,看得大家在电脑前轻敲着桌子会心地笑。那时候社区缺乏精品原创贴子,经常是有人想到哪写到哪,什么样的文章都厚着脸皮往上发,记得一位叫“燕君”的评价说:文章如此之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散文?”――我第一次从网友那儿知道“散文”的这一新含义。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在网路上,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青青岛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这里舞文弄墨、凑凑热闹。许多违规网吧的业主都自认,“学生是网吧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怎么生存”。我们最初想当然地以为社区也像网吧一样,学生应是被吸引的主流和读者群。
  
  事实上我们错了。我们很快发现,出入青青岛社区、在青青岛社区占主流的,是在社会上已经工作的中青年人群。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深刻。
  
  一是第一次参加网友聚会。当时是在青岛市南区江西路、二十五中对面的一间酒吧。犹犹豫豫地走进去一看,青岛论坛上的“韦文”、“fulaoshi”等个个都喝酒。一问,基本上都是已参加工作的。
  
  另一件是社区“女性世界”的“兰子”,发来邮件申请当版主,一口一个“李老师”。我经常在线,发现这个“兰子”也几乎时时在线。我觉得我们做网站的,不能像不法网吧那样为了吸引人而不为人家学生前途着想,正准备回封邮件劝导其不要担任版主时,目瞪口呆地从老年生活报那儿知道兰子原来是一个中年女作家。
  
  后来,在社区,慢慢又认识了“魔女阿俊”、“雅图”、“3721”、“寒风秋雨”、“西里呼噜”、“火山口”、“高歌A”、“木香”等等。我熟悉的网友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在读大中学生。我参加过多次很多网友聚会,也罕见有学生参加。
 
  我个人深深地感到,网络在改变社会的同时,社会也在改变着网络。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对于新闻网论坛给予了肯定和认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青青岛社区涌入了大量高水平的写手,有政府公务员,有媒体记者,有大学教授,有海外留学生,话题更加深刻,争鸣更加热烈。在网上实现沟通和交流成为人们的时尚需求。围绕着城市的发展,网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与城市相辅相成的网络社区。城市敞开它的胸怀,对于网络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宽容。人们希望网络发展得更好更完善,能够为增强社会沟通和社会和谐做贡献。

  青青岛社区只是一个网络平台。有什么样的作者和读者,就会在什么样的话题上产生共鸣、产生群聚效应。这也决定了社区的层次。新闻网青青岛社区发展的快,是因为有着高水平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存在。他们一起推动着社区前行。
  
  我深知媒体的社会责任。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靠在论坛上。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登陆社区检查一下;在失眠的子夜,登陆这一社区浏览贴子,删除或者修改,行使一个网管的职责;在睡梦正香时,曾“条件反射”般地起床删贴子;在看到各种各样的论战时,也偶尔起一个网名参与论战。
  
  一个话题相对于它在公开披露之后,被受到关注的可能性会极大地增加,也就相应地变得敏感和易受伤害。对于任何一个热点话题,热到什么程度、是否应该热,需要理智的判断。青岛新闻网对于社区的内容一向非常严格,在很多时候,我内心里想:“宁可不办,也不要让这里成为谣言传播地。”经常使用青岛新闻网的马甲删贴。社区一位网友曾描述说:“手,一只幕后握着鼠标的黑手”。我已经习惯了严格的删贴,并振振有词,强调社区管理就应该像打扫卫生一样,天天打扫垃圾贴,以便保持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吸引真正的客人前来。
  
  我后来改变了这种看法。有一次看到一位网友的质询,令我触动,大意是:“青青岛社区不属于青岛新闻网,不属于任何人,它属于全社会,谁也没有权利依自己的标准粗暴地删贴”。
  
  是啊,青青岛社区虽然是我们策划和主办的。可它在起来之后,它的确不属于我们自己。一个成熟的网络平台,应该具有一定包容,包容各式各样的人,而不能简单地拿网管的标准来生硬地卡。
  
  有一段时间,社区关于上网是否应该实名争论地不可开交。实名上网到底为了什么?是鼓励文责自付让更多的人说话负责任些还是约束大家慎言?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是更多的人有勇气说话、说话大胆些好还是言语谨慎避免祸从口出好?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想想就会发现,让每一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其带来的深远意义远远大于只让少数人说大多数人听,话说错了可以反驳、或者删除,但至少要给予其说话的渠道。大家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啊!
 
  整个中国社会都有强调领导意志和老实听话的传统,对个人意愿的诉求和表达的认识,还属于启蒙阶段。而在现代社会理论学说看来,公共话语权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特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它就应该好比是社会的一个公共讲坛,权利属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我们看不到这一点,就看不到整个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网上论坛对于提高公民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有着深远意义。
  
  办好社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兴利除弊、积极管理,青岛新闻网转变观念后,社区在内容管理上,逐渐成熟。在今天,它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一个贴子应不应该删除、何时删除,同一主题栏目设置应该是分流还是集中,辩论主题是保持”热度”还是“降温”,社区都把握着一个较好的分寸。

  B 关于社区技术
  
  一个成功的网络社区,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上的滞后,直接影响社区能否稳定健康的运行。青青岛社区3年来前进的每一步,与技术密不可分。
  
  在报社,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往往占主导地位。报社出身的网站,往往最缺乏的就是技术。不仅是青岛新闻网,全国大多数新闻单位创办的网站可能都面临这一共同难题。
  
  青青岛社区刚一创办,我们就意识到自身技术不足的弱点,以及技术外包协调的不便、个性化不够带来的缺陷。我们重新调整人员,安排技术相对较好的两个员工重点管理社区。
  
  从浏览网站转向创办网站,从对互联网技术似懂非懂到专业建站,我们开始跨越。我感谢负责技术的兄弟们,他们那时候经常是睡在办公楼下一个地下室库房里,夜以继日地琢磨。他们毕业到报社,本来主要的职责是编辑部采编网络系统等的日常维护,现在却独立地走向开发。
  
  2002年上半年,青青岛社区在线人数达200时,社区服务器就频频死机。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去尝试,也虚心去请教社会上的高手。我们最常用最无奈的办法就是重启服务器。
  
  无论是谁,对这种现象都会很恼火。我至今非常内疚:经常半夜里或者周末一个电话就将技术分管人员叫至机房去处理,当然大多时候我也在办公室陪着。我很少去批评人,但是不满明显写在脸上。术业有专攻,我不是学技术出身,可你们是大学本科计算机系毕业,总该会吧?
  
  现在想想,任何一个领导要求人均需要面对实际。很多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会编写程序,但不是每个写程序的人都会开发软件;能够开发软件,并且将软件做为标准化产品得以销售和有市场应用的人寥寥无几;而能够靠开发软件成立软件公司的人,基本上百里挑一。能够开软件公司并做成像微软这样的,全世界也只有微软等少部分。
  
  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不宜苛求别人。绝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常的,而平常也正是人生的真正形态。我想通了,换了我做技术,即使我是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也一样会很吃力。就好像我发表了那么多的新闻作品,却没有一篇能够获中国新闻奖一样。
青岛新闻网CEO讲述青青岛社区崛起的原因 青岛新闻网邮箱系统
  
  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去努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过来讲,有米谁不会炊?没有资金,想办法去争取资金;没有技术,想办法去提高技术;机制不行,就想办法去改革机制。最怕的是唉声叹气、束手无策、怨天尤人。

  “IT”,“I am tired”,面对此起彼伏的技术难题,每个人都非常疲惫,每个人都深深地意识到,网站要想做大做强是多么不容易,指望靠网站去挣钱更是几近不可能。我们仰着头看知名商业网站,羡慕他们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羡慕他们拥有一流的技术人员。从不服气到不得不服,从“都是大学生”到“人家就是不一样”,我们内心里一遍遍地感慨,我们紧抿着双唇默默地努力。
  
  青青岛社区一共有3次技术瓶颈,这3次都与软件有关。现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不断降价,即使购买配置较高的服务器,甚至多台服务器用于支撑社区,青岛新闻网也有足够的财力承担。问题的关键是不在于设备。第一次是在线人数达到约200人次时,我们通过更换操作系统解决;第二次是在线人数接近3000时,一到此刻就必然死机。我们的技术人员对数据库进行优化,顺利地得以解决。第三次则出现在2004年2月份,社区系统不仅是在线人数多时频频死机、速度缓慢,而且在人数少时也是这样,就好像始终有一个莫名的病毒小程序在不断地吞吃内存,最终使系统无力运行。解决这一次问题用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
  
  现在青青岛社区的速度已不成问题。我在认真地描述我们技术上碰到的难题时,也许会有不少技术高手感到可笑。在论坛上,也不断有人对我们的技术水平啧之以鼻。但是倘若你也是一个媒体网站管理者,你就会深知其中的难处。青青岛社区的问题是出现在不断发展中。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是证明了它在不断成长和壮大。一如一个孩子,它的身体在成长,它所穿的衣服不得不重新改做和新换。
  
  青青岛社区的技术安全,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攻击。我非常感谢那些发现漏洞后不是嘲笑我们,而是及时告知我们的网友。我非常头疼那些莫名的黑客,我们和其无冤无仇,既不挣钱又不出名,何必非要和我们过不去。
  
  其实不仅是社区,整个青岛新闻网的技术在它刚起步时也很薄弱。新闻单位的新闻网站最早是叫电子版,由于没有赢利需要靠拨款维持,所以往往在新闻单位内部是“二等”公民。从事做网站的大多是近几年高校毕业的学子。每一个年轻人都希望被别人瞧得起,都希望干成一番事业或干出一点成绩。可与有着悠久历史和已经有着完善赢利渠道的报纸电视相比,网站的发展谈何容易。我们不能看商业网站挣大钱就误以为自己注册个域名就一样可以挣大钱,就好像我们不能看着商业网站大把大把地烧钱而新闻单位也来烧钱一样。
  
  青岛新闻网技术上后来出现进展,得益于母体的支持,得益于不断变革机制和允许按市场标准聘用技术人才。青岛新闻网是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网站和其它事业单位大多数的处级部门一样,普普通通,有着和很多国有事业单位人一样的烦恼;在人才聘用和分配制度上,新闻单位都有一套沿袭了很久的规则。这些规则主要是在基于采访编辑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大的环境方面,也有着不同。比如报纸刊号是受管制的,一个城市总共只有几个综合性的报纸刊号,不是谁都可以办;报纸的印刷发行、电视信号的落地,都有着很多的规定。网站则不然。没有地域限制,传统媒体可以将内容和广告强制性地“推”给受众看,网站只能靠千方百计地“拉”人吸引读者来看。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这是中学课本上的内容;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这是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但是,如何让生产关系中的人真正活跃起来?用什么力量能够真正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很多商业网站之所以发展快,我个人认为其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了大量高水平人才、尤其是技术精英和管理精英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2003年上半年起,青岛新闻网不断引进技术人才。时至今日,青岛新闻网的技术力量正在迅速地不断完善,针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若干计划正在迅速地启动中。最重要的是,它逐渐成为一个公共的平台,吸引着更多的技术高手,以全职或者兼职的身份加入这一平台。在未来一年内,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它将迎来首次高速发展。
    
  C 关于网友聚会
  
  网友聚会是一件对于非网友很难理解的事情。一群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一群不知道来历不知道年龄不知道工作单位的人,既不是为了工作又不是为了商业合作坐在一起,想像不出到底为了什么。
  
  熟悉青青岛社区的人知道,青青岛社区的网友聚会接连不断,几乎成为中国网站论坛中的一大特色。很少有网站社区能够像青青岛的网友这样乐此不疲。
  
  是什么时间开始兴起网友聚会的,我已记不清。不知不觉间,就有版主自发地组织聚会,每人凑份子,名曰“腐败”,平均几乎周周“腐败”。网友聚会似乎上瘾。连我们这些脑筋非常“正统”“死板”的人,都开始不断参加聚会,大杯喝啤酒,大声地说话。“酒是比语言酣畅的交流”。每一次聚会都非常感动,每一次聚会都几乎是大醉而归。
  
  “没见面时想见面,见面后再也不想见”,网友“见光死”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我很奇怪,为什么青青岛社区聚会这么多,大家不但没有“见光死”,反而友情越来越深厚。
  
  青青岛社区网友聚会不断,毕竟还只是一个相对的小圈子内活动。网友聚会第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发生于2003年6月份的一个周末。52名社区网友自发组织“野外生存自助游”前去大公岛--青岛近海的一个无人居住岛,第二天因暴风雨和大浪无法返航。计划星期一正常上班的网友们急了,与海事部门联系、与110联系、与码头联系……因风浪太大,船只无法靠岛,连食物和饮水都成问题。我们都很着急,既然船不能靠岛,那就联系直升飞机吧,一问说是一起飞就得要至少1万元人民币费用。网友的家长也很着急,在网上发贴子指责我们事前不及时制止孩子前去大公岛,声言要追究网站责任。第二天,青岛各家媒体纷纷报道,《大公岛在呼救》、《大公岛救援纪实》、《青岛50多名网友被困大困岛目前正在解救中》……再看看网上的读者评论,五花八门。我们办公室内的电话此起彼伏,中央电视台来电询问,天津、广州等地的新闻媒体来联系采访……。青青岛社区网友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机。在这样一种情景下,我们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真实情况,在网站滚动发布最新动态,将各种猜疑和担忧最快时间消除。次日,又将网友上大公岛上同时是为了去解救海鸟的公益动机及时告知读者。
  
  经历过此次风波的网友,永远难忘大公岛的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后来再聚会时都哭了。有一次在聚会时看到他们酒后一起激动地挥舞着胳膊合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的眼睛也不由得变得湿润。
  
  在青青岛社区网友中,十分聪明的脑袋也不算很多,但做事认真、懂得合作和真诚待人的却不少。我也常常想,在实际生活中,情商也许比智商更加重要。尤其是当我们年轻的网友们渐渐长大、成熟时,聪明就不应是我们惟一赖以生存的东西了。我们需要学会合作,我们需要学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我爱这些年轻的朋友。我喜欢他们中的很多人。当然,我喜欢的人我不公开说,我算什么人物呀,我以欣赏的眼光无声地看着他们,以及她们。
  
  青青岛社区网友聚会规模越来越大,有时候动辄逾200人,酒店几乎变成一个狂欢的世界。网友的才艺表演,使人不由不感叹年轻真好。有的网友从外地赶来,还有的网友不出面,但托人带来祝福和礼品当众散发。
  
  网上的故事也丰富多彩。有真有假,人们已经无意再去分辨。2003年中秋节时,有一个大龄女青年网上征临时男友,要回老家看她年过9旬的老奶奶。青岛早报的记者找到我们,联系采访。原来还是真事。中秋节过后,我已忘记此事。心细的早报记者又发了一篇稿件告诉大家,说这个女孩网上征到的临时男友陪着她回老家了,返回青岛后两人也并没有继续保持联系。
  
  一向比较低调。很少有网友直接找到我。2003年10月10日,一位女网民打电话给我,问我对网上婚外恋管不管。我的大学专业是社会学,对婚外恋等社会问题的复杂产生原因有着一定的认识,自然不会简单地以“好”和“坏”等来评论。根据其反映,我看到网上又“吵”得翻天覆地,一位名叫“雅娅”的网友在青青岛社区发表了《原来伤害可以这么美》的帖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和一个已婚男人的网恋故事。而相邻的又是一篇针锋相对的贴子《雅娅,请把家庭还给孩子》。700多人次纷纷参战和激烈争鸣。在当天参加报业集团编委会时,与早报的总编辑说起这现象。第二天,青岛早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一网上的焦点和社会的焦点,从而又使这一话题得以深化。
  
  青青岛社区在网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得益于青岛早报、青岛晚报等平面媒体的支持。他们的介入,使网上话题得以提炼,使更多的读者得以参与,使互联网“互联”的魄力发挥尽致。
  
  在青青岛社区,没有永远的明星。无论是哪一个马甲,谁能够有三个月大家一致叫好,就算是“寿星”了。像我这样的三天不到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和我挑战,从“坚强的蟑螂”到“茅山老道”,从“战斗在青岛”和声称要和这里的“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根本英俊”,我所用的马甲有时被他们好臭一顿。聚会时,一些网上的好战分子过来和我敬酒。在网上,我知道他们,他们不知道我。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这样也挺好。
  
   崔健有一句歌词:“我要人们看到我,但是不知道我是谁”。这是很多社区人最初的心态。可随着聚会的增多,面纱的不断揭开,我们都知道他(她)是谁了,于是他(她)又不得不变换马甲,新的神秘感再次产生。
  
  互联网是一个动态的日新月异的世界,它充满了诱惑。我一天到晚地坐在电脑前。即使下线,也是绞尽脑汁的想网上的事,想下一步我们该向哪儿走,想我们在强手如林的互联网海洋里到底怎么存在和发展。除了对于互联网的爱好之外,也是一种“CEO”的责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曾反复和我们网站的人讲,我们的智商不比别人高,体制不如商业网站灵活,投入没有商业网站多,我们如果要想有所发展和成就,那就惟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想的更多,做的更多,甚至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比别人更加疲惫。我们像疯子一样没黑没白地工作,更多的为了一种荣誉感。那种看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少到多,感受为社会奉献付出和获得承认的喜悦,是一个团队的荣誉。
  
  掉发、失眠、焦虑、缺乏运动,为了减少长期坐在电脑前对于身体健康的损害,在天气晴好时,下班后我有时宁可走路也无意再去坐车。沿着海边的大路,听着海涛轻缓的呼吸,看着城市绚丽的灯火,什么也想什么也不想地大步向家的方向行走。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飞翔过。”或许我永远得不到我所追求的东西,青岛新闻网也许永远不能上市成为知名网站,但我用我的双脚真实地踏在这块土地上,在我们付出辛苦的城市里,和很多网友过着自己真实的生活。希望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会像保尔所说,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耻。
  
  提醒和我一样因为爱好或者因为责任长时间停留在网上的朋友,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其实无论什么都不是生活的全部,你一定要留点时间去感受生活的其它;而我也想提醒那些至今对于网络仍然陌生的人们,你一定要走入网络看看,那里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可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生不如意事难免。现实中留下的忧伤与痛苦,一到网上就被吹散了。我们聚拢在一起,慷慨激昂地争论,述说情感。我坐在电脑前吧嗒吧嗒地敲击这些心绪,鼓足勇气去倾诉。我知道多年以后,我会再也无无法恢复现在的幻想与热情。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如此感叹,我亦如此感叹。人到中年,直接逼近“40、45”,再也无法从青春的口袋里掏出更多的什么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加快前进的步伐。
  
  感谢大家的支持。   (作者:青岛新闻网 李春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28462.html

更多阅读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 风起青萍末

“风起青萍之末”的意思出自楚国宋玉的《风赋》宋玉在《风赋》中,与楚襄王谈论风的起末,宋玉说:“大王之风,庶人安得而共之!”,说大王之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而庶人

转载 南师讲述:日轮观的妙用

原文地址:南师讲述:日轮观的妙用作者:迦陵仙音【附照片:南师在太湖大学堂与世界中华美食药膳研究会会长张文彦先生合影】“诸法无常,皆因假立,立假即真”。你真修到止,这个时候,你用观想的

社区营销的实质与模式 市场营销的实质

社区营销的实质与模式[ 2007-6-25 10:16:00 ]6推荐本文文/快乐米产品总监 黄亮新社区营销作为新的营销方式而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认为单纯的banner广告的效果将会下降。从全球的趋势看,硬广广告份额在下降,软性广告、公关费用在上升,而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大国崛起历史论文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

声明:《青岛新闻网CEO讲述青青岛社区崛起的原因 青岛新闻网邮箱系统》为网友莫叹明月笑多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