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土生土长的神道教,与中国的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在全日本,神道教同中国的道教一样,首先是农民的信仰,所以也是多神、或者泛神的宗教,认为神不仅存在与自然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新的神灵也将不断涌现出来。多数的神道教信徒都崇拜日本特有的火山或山脉,少数的则崇拜人类的生殖器。主持神道祭祀仪式的专职人员是祭司,祭司都为男性,习惯上称为神官,祭司的助手是巫女,也叫御子或神女,而维护和进行日常管理神道教神社的是教士,也有人称之为神道教道士,教士或道士的职务是世袭的,像日本佛教的和尚一样。神道教也没有自己的教义或道德规范,同中国的道教相比,神道教的日本地方原始宗教的特征更明显一些。
与中国的道教有自己神职人员专门的宗教服装相似,日本现代社会的神道教从社会开始稳定,经济、文化也得到发展的江户时代起就逐步确立了自己宗教的神职服装,或者更确切的说这是一种神道教的神社、神宫在祭祀时专用的职业服装。这种专门的神职服装最初来自于日本平安时代古代宫廷祭祀时专用的斋服,以后经过与平安时代其他服装的融合改进,成为今天专门的神道教祭祀服装。比如,现在常见的斋服是举行一般祭礼活动时穿用的服装,称之为“水干”,在平安时代以后曾经是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到了近代社会演变成为和服礼服中的一种。为了表示洁净无瑕,斋服的袍服选用无文白绢作为布料;下身穿裙裤,也叫裙袴,为日本平安时代的差裤;头戴的冠为不分身份等级的远文冠;脚穿黑包头的“官靴”,手执一尺长的笏板。穿水干时,有的要将后裾塞入裙袴之中,类似于穿西装时一定要将衬衣塞入到西装裤的道理一样;但按照高仓流的穿法,男女穿水干时的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常见日本女性神职人员也穿着没有菊缀的水干,所穿着的方法与男性神职人员大体上相同。
斋服中还有一种净衣,经常看见女性神职人员,也叫“神女”穿着,是举行神道教小祭时穿用的服装。另外,一些神道教的神社有色狩衣和小祭装束也都可以穿用,不过规定要求在清净的场合必须穿着纯白的净衣。扎袖的带子选用不分身份的白绳,裙裤为差裤,配以与远文冠不同的高帽。在一些神社、神宫正式的祭奠仪式和舞蹈上,神女身着浅花白上衣,类似于百褶裙行灯式的大红灯笼裙裤,也称绯裤,有的神女的头上,或者以红布缠住发辫,或者头系红布带,或者头戴华丽的头饰,不一而论;脚上则穿白布袜、用皮革、棉布制作的红带平底的木屐。另外,还有一种“格衣”,是在神事和典礼时常穿用的服装,在建筑工地开工前的地镇祭时也常使用。格衣是直垂上衣,两胁相缝,外褂(羽织)有装饰用的菊缀结,胸扣要使用胸纽系起来,胁部的缝合处要使用叫做“千鸟挂”的针脚花式,褂底的褶皱要确保穿用者的行动方便。而扎袖的袖露部分,虽然原则上应遵循古例使用“笼括”,但实际上大多采用与狩衣相同的式样。头戴与净衣相同的高帽。最后,神官在做祭礼时还有一种“直垂”,有小圆领和开胸两种,这种浅灰、浅绿、浅褐、浅紫的神社礼服在神社的重大活动时经常可以见到,而且男女皆可以穿。穿这种隆重的斋服礼服时一定要配以肃穆庄严的高帽。
与中国的道教在正规的祭祀活动中必须要有道乐队一样,神道教神社在祭祀活动中也有自己人数不等的神乐队,只是人数、乐器、规模比中国的道教乐队要小得多。日本神社的祭祀过程及主要内容主要有三部份:举行禊祓﹑演奏神乐﹑向神祈祷。禊祓是指在祭祀前的一段时间内要斋戒;神乐又称神游,同中国的道乐一样,表现出一种音乐上的神仙思想,是一种在祭神时演奏的宗教音乐;祈祷为双手合十,击掌、祷告,祈求神灵的赐福。神道乐队的成员可以是男性神职人员(神官),也可以是女性神职人员(神女),使用的都是日本的民族乐器。在举行神道教仪式时,神乐队一般在神社或神宫拜殿的殿外,演奏成员至少要有四人,以双数为吉。乐器有横笛、竖笛、笙、鼓等等。
与中国的道教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一样,日本神道神社的神乐队不光包括器乐的演奏,也包括声乐的演唱,每次神道教仪式中,神乐队还有领唱的任务,音调徐缓、庄严。只是中国全真道的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的变换、禹步等等场面,而声乐形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声乐独唱通常由高功或都讲担任,众道士担任齐唱和散板式的吟唱。日本神道教的神乐恐怕现在还很难做到如此细致的分工吧。
在历史上,中国的道教音乐同中国的宫廷音乐关系紧密,道教音乐由于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在唐、宋、明时期,还一度作为宫廷祭祀的音乐直接进入到皇家的生活。因此,在中国的道教音乐中,相对稳定地保存了不少宫廷音乐的素材。但自从道教沦为中国民间文化之后,道教音乐就再不分高低贵贱,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一视同仁。
与中国的道教音乐不分贵贱等级、对社会所有成员都是一视同仁有所不同,日本的神道音乐是有宫廷和民间的区分的,宫廷的神乐称为“御神乐”,民间乡村的神乐称为“里神乐”,在演奏内容、演奏地点、演奏对象上各有不同。宫廷的神乐只存在于像东京的明治神宫、京都的平安神宫、以及伊势神宫这样的皇家专属神社的典礼上,乐队成员都是专职的;而民间乡村的神乐包括流行于日本各地区民间和神社的音乐,更像是个民乐队,乐队成员也不全是专职的。同时,日本神道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奏和演唱,与日本神道教的音乐相配合,还包括祭祀仪式上神女的舞蹈。在东京一些大城市的神宫,有专门教授神女舞蹈的短期培训,而在日本一些民间地方举行神社祭祀节庆的时候就能够听到,乐师们用横笛和皮鼓、太鼓等各种各样的鼓为他们的歌曲和舞蹈伴奏。
有这样的说法:每一个日本人,一出生下来就是神道教的当然信徒,结婚时在基督教堂里进行,顺理成章成为了基督徒,等到晚年,不知不觉皈依了佛教,在今天的全世界,有三亿佛教徒,其中日本人就占去了三分之一。在日本故去者的葬礼上,是一定要请来和尚不可的,一切告别追悼的仪式都要按照佛教的规矩来进行。通过死亡而获得新的重生,是日本佛教的基本教义。
神道神社是几乎每个日本人的精神寄托,日本婴儿一出生后的三十天到一百天内,都要被带到神社,加入“氏子”的行列,这是成为神道信徒的基本象征。日本人还崇尚庆祝“七五三节”,日本男孩子三岁、五岁、女孩子三岁、七岁时,必须在当年的11月15日举行仪式。日本的成年男子在正式场合往往要穿和服裙侉,所以,日本的男孩子满三岁后每年都要举行穿和服裙侉的仪式,一直到七岁为止。这时的孩子们都要穿上美丽的和服,都要去神社跪拜,祈祷并感谢神灵保佑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表示社会对他们的第一个成长阶段的承认。在日本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习惯上只穿着上衣,男子的下身只穿兜裆布,女子的下身穿内裙干日常活。时至今日,大多数的日本男子仍然喜欢使用日本式的兜裆布,因为他们根据传统习惯认为,普通的裤衩保护脐下的丹田,对身体的健康不利。所以,到了孩子七岁之后要举行成人仪式的时候,孩子的双亲要给男孩系上白色的兜裆布,给女孩子系上红色的内裙,表示他们即将成人。到了每年的一月,年满二十岁的日本男女青年还要再次来到神社,来举行他们脱离青少年时代的成人礼。
相当于在中国国内土生土长的道教,日本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是神道教。有些介绍日本文化历史的书籍认为神道教的创始人是中国秦代时期来到日本的徐福,以此推理,日本神道教的前身也应来自于中国先秦的道家学派和中国的道教,甚至有人干脆认为神道教只是道教的一个分支,这样的观点终究有些偏颇,很难让日本的大众所接受。在目前日本的现实中,神道教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之后,曾经利用国家政权强制推行的所谓“国家神道”,一度使神道教上升到国家政教合一的地步。实际上,日本的神道教也有着它自己的发展历史,有它从原始的神灵信仰形态向高级宗教信仰形态发展成熟的历史阶段。
就像中国的道教北派尊崇北京的全真圣地白云观,南派尊崇江西的正一圣地龙虎山一样,日本神道教最神圣的神社是供奉天皇一系神灵的伊势神宫。伊势神宫分为内宫、外宫,内宫供奉着天皇家族祖先的神灵、即太阳神——天照大御神,外宫祭有专司食物的丰收大御神,因此伊势神宫在所有神社中的级别最高,号称为日本全国十万多神社的本宗。据传在2000多年前,天照大神是被供奉在皇宫之内的,直到第十代天皇时,才决定另建神宫祭祀。第十一代垂仁天皇的公主“倭姬命”为了找到一个适合天神居住的地方,走遍了日本,终于选中了近山临海的伊势。伊势神宫是日本神道教向往的圣地,江户时代有一首“参拜伊势”的民谣中唱道:欲去伊势,欲见伊势路,至少此生去一次。就是说,参拜伊势神宫是庶民的心愿,很多人坚信一生之中至少要到伊势参拜一次。
不仅仅是中国的道教才有女神,才把女性尊崇抬高到“神”的位置,与男性神地位平等,平分天庭。日本的神道教同样有地位极高的女神,这位在日本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纪伊半岛的伊势神宫内宫被供奉的天照大神实际就是女性之躯,她是想象中的神武天皇——日本天皇血脉源头的母亲,准确地称呼应该是“太阳女神”。那位在伊势神宫外宫被供奉的丰收大御神也是位女性,虽然这两位日本最高地位的神道神灵都是女性,但在神道教的专业神职人员里面,以及在整个日本的社会上,日本民族女性的实际地位并不算高。
伊势神宫在日本三重县的伊势市,伊势神宫的古老建筑是日本神社建筑的活化石,位于纪伊山脉的原始森林之中。在进入伊势神宫之前,是一条名为五十铃川的河流,所有来参拜神宫的人,都要先在这里洗手、漱口,以净身心。横跨五十铃川的宇治桥两端各有一个高大的鸟居,木桥被苍山绿树环绕,还未接近伊势神宫,已经先感觉到了日本第一神宫的威严气势。神宫内古树参天,高大的杉树林环绕,参道上一尘不染,道路都要绕树而行,因为人们相信神宫领地内的一草一木也都是神圣的,为神灵所有,不得妄动,所以建神宫修路时只好见树避开。神道教的神社多自然天成,少人工痕迹,建筑物全部以原木修筑,茅草盖顶,正殿“唯一神明造”独特结构的神社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样式,保存着日本古时候的原始风貌。
正因为伊势斋宫是皇室的氏神,所以年年由未魂的皇女来亲自侍奉。古时候伊势神宫是禁止一切人祭祀的,祭祀仅限于皇室的奉币。到了平安末期才允许一般人入神宫参旨。中世纪以后,庶民中间的伊势信仰以十分普遍。明治维新以后,伊势神宫与国家神道结合起来,每年参拜的人数逐年增长。像中国的道教一样,伊势神宫也一直沿袭了千年以前的古法惯例进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形式质朴,每年6月和12月的两次“年次祭”以及10月的“神尝祭”是一年当中的三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与中国的道教不同的是,日本伊势神宫的神尝祭,祭祀时间为深夜的10时和凌晨的2时,祭典仪式在神宫境内的星光下露天里举行,有天皇的敕使代表天皇参加。祭典仪式在临将结束的时候,也像最初道教那样进行占卜,为的是祈求丰收与国运。相对于十三亿的中国人每年只有一千来万人参拜道教宫观,一亿二千万日本人,每年有至少七千万的国民参拜神道教神社,其中每年参拜伊势皇天大宫的人数达到了近五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