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故居有感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五月十日,偶兴与友相约体验骑单车去游九龙山。哪知安逸的生活享受久了,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不知是体力不支还是耐劳不够,遗憾着半途而回了。途经枫树维吾尔乡回维村的翦家岗时,偶想起此地为剪伯赞之故居。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早已消逝了的翦氏故居,正在筹建开放刹尾中。这儿距县城南下约三十华里,与陬市镇接壤。我俩抱着顺道瞻仰一试的心情,左拐顺着一条新僻的水泥双车道进入。春日的阳光到午时也很强烈,照射在光洁的水泥道上晃得两眼花花的。回眸两旁;原来的稻田已是沟垅平整,改造成了开阔的葡萄园,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是为了美化周围环境吧!  进入一方园几十米的大场坪,场坪四处有农人正在努力的植树、种花、栽草、抓紧在绿化建设中。与道两旁一同培植移栽的树木、花卉、草皮,正在枝叶稀疏萎靡,艰难的在适应期中存活着。一圈矮围墙正面一檐门直入故居内院,檐门两边墙面,右边标示“省文物保护单位,翦伯赞故居,省人民政府公布”左边“剪伯赞故居简介”为桃源县人民政府公示。两边细读不觉心中就有了几分肃然起敬!  故居座北朝南,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一座历史典型的湘、鄂、赣西北的晚清木结构民居。有大小房屋十八间,建筑面积八百二十二平方米。翦伯赞出生于1898~1968年,在这里渡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而后加入了中国伟大的革命运动行列。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直至全国解放,而后成为中国著名的马列主义历史学家。  在风云飘摇的几十年前,这儿原来地处僻陋,四野荒凉。一条如蚯蚓似的沙石公路,掩没在戳破胯裆的荒草中,弯弯曲曲的从常德延伸到桃源县城……因发源于翦家一脉,故名剪家岗。以往属于现在陬市镇的十保。与公路平行紧邻杨家巷村,公路沿线上接枫树,下连三里铺,人民公社时属陬郊公社的回维大队。  传闻“翦氏得姓,由始祖哈八士公,以回族从戎,佐明太祖平五溪蛮有功,赐翦姓,封镇南大将军,镇守常德,卒于疆。二世祖拜著,封靖边将军,袭父职,又卒于疆,诏赐歛葬。由此可推想;剪家始祖在历史上的发达与辉煌……直至民国,翦家数百年的人口枝蔓生发,逐成剪氏大族。虽处荒僻闭塞之地,须知这地方,却是远近闻名富踞一方的剪家岗呀。  解放前,后,翦伯赞父亲剪魁吾。在本地兴教育办学堂,在翦家祠堂授教于民族完全小学。从公路拐入二三里荒草古木幽境小道,就觉眼前豁然开朗。一座数丈之高的绿瓦红墙建筑远远的亮人眼目,那就是剪家祠堂了。看似这荒僻无人的古木丛林中,突兀间初识庐山真面目者,不觉也叫人大吃一惊。宫苑式的三座圆拱门,由正门进入,里面大院落里一座石牌坊,正中一大殿,门楣一块醒目的镶金牌匾,上书;镇南大将军,洪武皇帝亲赐。殿厅中央供奉着翦氏始祖八士公朔像。转过殿后,一座可容纳千人的戏台剧场,再后面是祭祖后聚餐的饭厅,灶房。殿堂外东西两廊、厢房若干间,民族完全小学就设在两廊厢房间。  须知,在翦家祠堂读过书的许多老人,谁都见过了那块“镇南大将军”的匾额,和被赐封为大将军的哈八士公始祖朔像。翦伯赞的父亲翦魁吾,办学时年事已高,齐胸的银髯飘飘,但精神矍铄。虽然翦伯赞于解放前早已离家参加革命,后在北京大学执教成名。民族完全小学仍以父子俩为名任职,一个是校董,一个当校长。把个学校办得远近闻名,翦家祠堂也就更是闻名遐迩了。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镇子上先后办了三所国有小学,这所小学后被撤并于枫树维吾尔乡。后在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政治运动中,大跃进的胡夸风,随意拆迁占据私有财产的共产风,特别是文化革命的破四旧。像中国这样凝聚族人,传承人性精神文化的古典祠堂建筑,也作为封建迷信的四旧产物捣毁了,翦家祠堂也就难于幸免了……  然而文革过后,痛定思痛。有人清醒的认识到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是无价之宝的文物。谁曾料到当时唯恐避之不及的,像征着至高皇权的那块“镇南大将军”牌匾,曾有人出天价收存,竟成无价之宝。在慨叹为时已晚矣,许多人为此嗟叹不已!想当初,若知那个牌儿能值如此大价,收藏下来也只是举手之劳。也许那牌匾还不到文革期间,在五十年代末期的大炼钢铁中,就已付之一炬,熔入小高炉敬火神菩萨了,痛哉!惜哉!  翦伯赞故居,在祠堂前约百十步远近。文革前他已是很有名气的马列主义历史学家了。1966年4月文化革命开始,四人帮得势,矛头首先瞄准了北京市委。以揭发批判“三家村”黑店为主线,深揭痛批文化黑帮,揪出了邓拓、吴晗、寥沫沙三家村为首的反党集团。掀起了一场在文化界的思相革命,以他们三人为主线成为文革中最早的牺牲者。而翦伯赞历来和吴晗交好,不知是知识份子的傲骨作怪,还是正气相兼。脑子里似进了水的,站出来为其鸣不平而引火烧身。在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口号声中,他在临近70岁的高龄下,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和“反共”老手的帽子。每天被批斗十几个小时,反剪双手坐喷气式飞机。使他更不能容忍的是;在那变味的政治空气里,知识份子的人格和尊严遭受到了粗野,无情的蹂躏,践踏,侮辱、侵害。并从北京押往家乡桃源县城和枫树游斗……在不堪忍受的折磨中,在一丝无奈的恐惧,无奈的沉痛,悲哀,伤心绝望后。于1968年12月18日夜晚,翦伯赞夫妇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尽了。       书生才堪八斗高,义愤抱平受折腰。         双臂反腕喷气舞,愚氓欢看凤头骚。  翦伯赞在文革中的含冤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才予以平反,而且平反过程很费周折。翦从青年时期参加革命,所有精力心血研究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历史,投入了毕生的精力和太多的感情,收获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悲哀和痛苦。  当我一身臭汗的疲惫返回,晚餐时思绪就着小酒翻腾着,我想:社会环境造就了一代不同信仰的人,那时的翦伯赞在政治的漩涡中,对事业的忠贞坚守着一份正义的守护,具有书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然能稍具灵活的向权贵抛一下媚眼,那么境况一定会大有改观,结局就不至如此了。回头思量目今之文化人,学者,这样那样的某“生”某“家”总觉得有着“伪”的成分!为了蝇头小利可媚态动人,且利用头上各类学术的光圈,包藏祸心的在各种场合下,冠冕堂皇地把假的说成真的,劣的吹捧成名优品牌。当然,也不止是知识文人。也许就是现代环境所成就的另类信仰吧!  故居于二0一0年由中共桃源县委,县政府桉原貌修复。二0一三年四月十四日,是翦伯赞同志诞生一一五周年生辰日,正式对外开放。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题写了“翦伯赞故居”字匾。  故居修复依然,一代马列主义历史学家,令人痛哉!悲哉!在修复他的故居,纪念翦伯赞先生,或同志时,我的脑子里跳出一个奇怪的念头;我们现代人不知以怎能样的态度去思考,评价他!是继承发扬先辈精神?还是……以历史的伤痛去为经济服务?翦伯赞故居开放的概念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以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悲痛教训为主题吧?!  桃源以几千年的采菱古城佐证,桃源的历史值得挖掘,桃源有许多的革命英雄人物值得纪念宣扬。以宋教仁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先烈,值得后人继承学习,发扬光大。在目前的经济建设中,振兴国运,抵制腐败更应如是……  
翦伯赞故居有感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28179.html

更多阅读

我在林伯渠同志故居沉思图 林伯渠故居纪念馆

【原创】 我在林伯渠同志故居沉思(图)八月九日下午,我到临澧县参加一个会议,提前从市区出发,特地前往本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瞻仰林伯渠同志故居。林伯渠同志原名林祖涵,1886年3月20日,诞生在这里的一个普

部分大学历史考研参考书目北京、上海、江苏 2017考研参考书目

部分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北京、上海、江苏)部分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北京、上海、江苏)地区:北京学校:中国人民的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参考书目:说明:除下列书目外,凡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教材或书目均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专门史专业:《中国史纲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史记全文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范君石 译注【说明】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

历代帝王图像之文佳皇帝陈硕真 文佳皇帝

第一次知道翦伯赞的大名还是学生时代,学过他的一篇散文,好像唤作《内蒙访古》。后来则知道他是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侯外庐等一起并称新史学“五名家”。再再后来,读了不少所谓的杂书,也知道了不少的历史人物

声明:《翦伯赞故居有感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为网友改冩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