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淮北抗日根据地领导人合影。左起: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
张小阳少将
2013年12月,笔者与张小阳(左)在邓子恢塑像前合影。
2015年9月3日下午17时,在我们告别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也驾鹤西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人们纷纷用各种形式缅怀、追思这位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老将军。
张震将军一生忠诚于我国的革命事业,致力于我国的军队建设,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教育鼓励自己的儿女们投身军队事业。他对军队事业的这种执着,深深地影响了儿女们的价值追求,四个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各自工作岗位勤奋努力,均相继晋升为将军,是我军唯一“一门五将星”之家。他的三子张海阳2009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由此也成就了解放军历史上首对“父子上将”,恐怕再没有一个家庭能更加深刻地诠释“将门”的含义。
张小阳在家中五兄妹中排序老大,曾任总参三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做人做事很低调,在媒介和互联网上,几乎看不到与之相关的资料和报道。只是近来由于家父的去世,才见褚于媒体,但相对于其他三个弟弟而言,对其介绍也仅仅是一句话、寥寥几十个字。
笔者与张小阳相见于2013年。那年的12月,我们兄弟应福建有关方面的邀请,赴龙岩参加邓子恢纪念馆开馆仪式并前往古田会议旧址参观。在所邀嘉宾的名单中,我看到了张震之子张小阳的名字。抗战时期,张震在邓子恢等领导下曾担任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率部挫败了日伪军1942年冬季“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在战斗和生活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张震在一篇回忆文章曾这样写道:“邓老(邓子恢)是我的老领导,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也是一位良师益友。”为此,在龙岩、上杭紧张的三天活动中,接触中与他有了更多的交流。张小阳1941年10月生,与邓子恢长子邓淮生同称为新四军四师孩子们的大哥大,他们是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年代中成长起来的小伙伴。正如邓子恢之女邓小燕所讲:“一支锅煮饭两张嘴吃,一副担子里坐着两个娃。”父辈们的情意在他们身上延续着,是淮北人民养育了他们。当年还是娃娃的他们,如今已成花甲老人。这些年来,他们尽己所能,数次回到贫困老区捐款、捐物以报答那里的百姓。
战火纷飞中的张小阳(右)与邓淮生。
在交谈中,当张小阳得知我来自河南洛阳时,他高兴地说:“我对洛阳很熟悉。”述说中还颇有些渊源,其母亲马龄松系洛阳人,而他曾经任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时任院长)的所在地也在洛阳,他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三年的时光,那段经历以及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还特别向我了解了近几年洛阳城市的发展变化,并且深情地说:“如我所料,洛阳这个城市还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一定会抽空回去看看的。”
时光已渐渐远去,那年我们彼此间接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张小阳的干练、健谈让我记忆深刻,他出生名门,却少有干部子弟的骄纵且平易近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能感受到张震老将军严格治家的良苦用心,也是给自己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