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学书》阅读训练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⑤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⑥,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节选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
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②笔说:论如何写好书法的书籍。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跟她学过书法。⑤太常王策:担任太常官的王策。⑥祝版:祭神的木版。
[阅读提示]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从小向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又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成功昭示我们:要想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不懈的努力,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有成就!
[参考译文]
王羲之,晋朝人,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王羲之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他父亲枕中看到一部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悄悄取出来读。父亲问:“你为什么偷看我藏起来的东西?”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父亲见他年岁还小,恐怕他不能理会,对他说:“待你长大成人,我教你用笔法。”羲之俯身下拜,说:“这本笔法秘籍,现在就让孩儿一用吧。假使到成人再用它,那不是耽误了孩儿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了吗?”父亲大喜,于是将秘籍教给羲之使用。不到一个月的工夫,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见到这种情形,对太常王策说:“羲之这孩子一定是看过关于用笔(即书法)的书了。最近看他写的字,有一种老练的味道。”卫夫人激动得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超过)我的名声啊!”
晋朝的皇帝在位时,王羲之在北郊祭祀,更换写祝词的木板,工匠削字,笔迹进入木头有很深(三分之深)。
[阅读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②窃而读之()
③恐不能秘之( )④此子必蔽吾名( )
2.与“更祝版”的“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更三圣,世历三古B.月斜楼上五更钟
C.良庖岁更刀,割也D.悉巴蜀租税不足以更之
3.与“不盈期月”的“盈”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誉盈于国B.彼竭我盈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工人削之”中的“工人”是个古今异义的词,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请从学过的课文中再举出1—2个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示例:
5.通读全文,用“/”标出文中画线句正确的诵读节奏。
今 而 用 之 使 待 成 人 恐 蔽 儿 之 幼 令也。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待尔成人,吾授也。
②此子必蔽吾名!
7.有一个成语()出自于本文,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这个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
8.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收获。
[参考答案]
1.①善于,擅长 ②偷偷地,暗地里③理解深奥的(道理) ④遮住,超过 2.C(更换)3.D(清澈透明。其他项为“充满,旺盛” )4.工匠,匠人。示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的古义是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5.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6.①等到你长大成人,我教给你用笔的方法。②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超过)我的名声啊!7.入木三分。本意: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都能穿透木版“三分”。比喻意: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8.原因: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收获:在学习上要有浓厚的兴趣,并舍得下苦功夫,王羲之正是因为喜欢写字,好学上进,才成为书圣的,否则就不会有收获(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