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访谈 大染坊续

《大染坊》访谈

主持人:芳菲

  嘉宾:《大染坊》主创人员

  总策划:张宏森

  导演:王文杰

  主要作品:《红十字方队》《世纪之约》

  演员:侯勇

  主要作品:《冲出亚马逊》

  演员:罗钢

  主要作品:《红十字方队》

  芳菲: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再次收看《影视俱乐部》,最近在我们央视播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剧中的主人翁从乞丐到民族工业家的传奇人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电视剧表现的商人大都是具有爱国情操,外表儒雅,但在《大染坊》里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陈寿亭和卢家驹。带着诸多疑问我们请到了《大染坊》主创人员。

  芳菲:那我知道这部戏的剧本,最先发现它的,就是我们的张宏森,能跟我们说一下,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吗?这个剧本大概是在2001年的夏天。是怎么样一个机会,你接触到的。

  张宏森: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突然有一天我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个人,我在谈电视剧,有一个人就说你是搞电视剧的,我是搞电视剧的,他说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是张宏森,在山东影视中心工作,那么这个人就把我的电话,什么都记下来了,那么时隔不久敲开我办公室的门,就送来一个剧本,他说我现在给你送来一个剧本,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只要求你三个小时之内给我答复,一个三十几集的剧本,让我在三个小时之内给他答复,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再说作为一个影视制作单位,每天接收投稿送稿的非常多,那么我就说对不起,我实在不能在三个小时之内给你答复,我说这是你的剧本吗,他说我受作者的委托给你送来的,我说这样,你要是信任我,就给我留下,我用最快的时间来阅读,他说我不信任,我先出去要找一下其他的同志来看,这样就把剧本带走了。我就没看到,一周以后,他又抱着剧本回来了,说我走了一圈,说走了湖南,走了河南走了北京,大家说你张宏森看本子还是比较准,说算了你看吧,你想多长时间看就多长时间看,这样我就接下了这个,当时叫做《乱世奇商》的一个剧本。

  张宏森:就恰恰那天下午我没有事情,我就一翻剧本,巧了,第一页写的是我老家的事情,,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这就勾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我就看,看完了第一集,我觉得还有兴趣往下看,那么整个一个下午到下班的时候,我就看了十集,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剧本,那么我就把剧本带回家,回家吃了晚饭接着看,看到了第二天的天亮,我就把它全部阅读完了,我当时产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非常优秀的剧本,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火车上邂逅的,是在偶然中产生的,一个非常令人兴奋,令人值得期待,令人欣慰的一个剧本。

  芳菲:真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张宏森:应该说是这样,就是我在上班的路上,第二天我抱着剧本到办公室的时候,产生了两个想法,第一呢要毫不犹豫,把这个剧本买下来,第二要把这个剧本《乱世奇商》的名字,改成叫《大染坊》,因为这是我阅读的一个心得,后来跟作者都形成了,很愉快的合作的协议。

  芳菲:我听说陈寿亭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是吗?

  张宏森:后来在跟作者的接触当中,陈杰(编剧)就跟我们交谈,说陈寿亭这个人物应该是,陈杰,作者的爷爷这么一个原型。

  芳菲:那这里面哪些故事,是我们后来加上去的呢,他们家也是开染坊的吗?

  张宏森:这个编剧的爷爷的基本轮廓,他的创业史这个基本经历,包括从淄博到青岛,从青岛到济南,整个这个历程都是一样的,就是说可能我可以这么说,应该他是有一个基本的真实轮廓,只是有一些细节上的或者是说,有一些戏剧需要的虚构的补充,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芳菲:就是在我们看这种有原形的剧本的时候,看这种电视剧,大家都会觉得写得很传奇色彩,原来这个名字叫《乱世奇商》,比如说我们从编剧的角度来看,一般在写这种剧本的时候,一般是写实的话,还是更多的加入观众所喜爱的那传奇的色彩?

  张宏森:曾经我们在讨论这个本子的时候,许多人提出来说,陈寿亭这个人太有光彩了,但是为什么不写他,一些比较苦难的时候,比如说他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比如说他计谋失败的时候,当时也有人想着我们真的,要写他走麦城这一段,可是后来我觉得,反正我坚持了意见,我觉得这个人物就是传奇人物,我可以不写他走麦城,我就写过五关斩六将,因为观众对这个戏有一种渴望,渴望英雄出现,渴望我心目当中的,比如说工人有工人的英雄,做生意人也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他们觉得陈寿亭可能就是个英雄,遇到困难,我们渴望主演的出现,而且编剧非常高明的是写了,像孙明祖,像林祥荣,上海的青岛的这一些高手,他们出了一些招一些路数,都是很高级的,谁能够把他弄倒,这就是编剧的高明之处,陈寿亭就在这高手林立的情况下,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这样有一种智慧,我觉得这个戏可能是他的智慧,他的传奇性赢得了观众。

  观众:我觉得陈寿亭这个人物,是不是太完美了,几乎所有的问题到他那儿,都不称之为问题,隔两天就能想出办法来。

  王文杰:对,是太完美了,我刚才就想说这个问题,我们干嘛要写不完美的一面,我们为什么比如说我看到一个人,他就特别好,我就不想说他的缺点,我们现在好多戏,我觉得都是我写一个人物,要写得很全面,写他另外一面,写他阴暗的一面,甚至写很多失败的一些过程,或者是写失败是成功之母,然后再写成功,它有一个起伏跌宕有高潮有低谷,那么现在我们去写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我就不信观众不爱看,比如说我们渴望大家有苦难的时候,渴望佐罗的出现,《加里森敢死队》,每一个故事都是成功的,他没有一次失败的,我们渴望这么一个人出现,也是我们呼唤英雄的东西。

  芳菲:好,我问一下现场的观众,王导的这个意见,是否同意。

  观众2:王导刚才说因为你期待一种完美的这种创作,但是据说在选男演员的时候,大家想过要选姜文啦,还有那个王志文他们来选,因为当时制片人说他们,无疑是中国最好的男演员,但是他们脸上缺乏沧桑感,说侯勇具有这种沧桑感,就说你怎么能用这种沧桑感,来体现你的这种完美。

  王文杰:想问谁说的他脸上有沧桑感,我没有听说过,当时为什么看到侯勇,因为我看他一部片子叫做《冲出亚马逊》,这部片子,别人也给我介绍,然后我就看了他寄来的几张照片

  其中有一张照片在冷笑,我一看这个演员这个笑,真是不简单,什么叫不简单呢,侯勇身上有他特别朴实的一面,就特像山东人的,那种敦厚那种朴实的一种感觉,那一笑有很多的怀疑,就有很多的内容,比如说可以说他是坏笑,也可以说是阴谋,也可以说是一种特别可爱的笑。以他比较丰富,后来我跟侯勇拍戏的时候,我说咱这样,当你有一个计谋要出现的时候,你笑一笑,这种笑就特别自然,千万千万别笑得很阴险了,我是根据这个来锁定,让侯勇来演这个角色,而且我们是山东人嘛,总想塑造一个山东人,比较好的憨厚的,而又机智的山东人的形象。

  观众2:侯勇老师不是山东人,是吧。

  王文杰:他不是山东人,但是他一半山东人,60年代以前他那块地区是山东的,现在归江苏。

  芳菲:侯勇我想问一下,你在塑造陈寿廷这个人物的时候,在你的理解当中,这个人的弱点在什么地方?有弱点吗?

  侯勇:我觉得他的弱点,也不能叫弱点,我觉得陈寿廷就像蛇有七寸,他的七寸应该在他的情感上,情感。他陈寿亭在这个戏里头,他在感情分好几个类型,在读剧本的时候,包括我理解这个人物的时候,你比如说他对他合作伙伴,卢家驹的这种感情,一开始他是东家,我是掌柜的,这么一种感情,合作者的感情,又像一种兄弟之间的感情,他对剧中的滕井,既是朋友的感情,又是敌人的感情,这敌人也有感情的这种,你知道吗,我权当把它理解成一种感情了,这是你的对手,但也有情感,因为之前他并不是敌人,两人是合作上的伙伴,而且滕井当时还挺讲究信誉的,以前确实是个朋友,后来发展成为是敌人,他对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爱人那种感情,我觉得陈寿亭的七寸应该是在感情上,在施展他的这种商业奇才方面,

  他会游刃有余,因为他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奇才,天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材料,但一旦牵涉到感情,他会被这种感情所磕绊。

  芳菲:说到这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侯勇扮演的陈寿廷。

  芳菲:刚才的这个片断,让我们看到了,陈寿廷这个人物的性格当中的方方面面,我问一下侯勇,你最开始接到剧组邀请,让你来演陈寿廷的时候,你当时什么感觉,怎么想的?

  侯勇:我是先看的剧本,导演说我演陈寿廷这么一个角色,我先剧本,看完剧本之后,两种心态,一个是特别想演这个角色,因为这个故事,这个人物太吸引人,另外一心态有一种忐忑,说实话这个人物在这个戏里的戏份是挺重的,光他的台词,在整个戏中占的比重相当大,你能不能拿下来,你喜欢这个戏,你想接,你接了以后,你能不能完成它,这是当时我的一种心态。带有这种心态,一个是特别喜欢,特别忐忑,就跟导演交流,我说这个人物挺难的,其实我们看剧本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人物太传奇了。包括我们作为演员,作为导演的创作者来讲,都觉得这个人物传奇,但是不能说传奇,你就不…你得一步去塑造他,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啊,当时导演说这样,你呢首先不要害怕,慢慢来,我记得好像一开始拍戏,就拍陈寿廷办公室的戏,台词量比较大,人物也找的当时不是很准,但是我当时拍了两天戏以后,我对导演特别放心,全部交给导演了。

  侯勇:当时导演就说,陈寿廷这个人物,你不能按照常规意义上解释这个人物。眉头一皱,计上心上。眼神,乱转。他确实跟我说过,你的笑容里有点内容,也不是第一个导演说我笑有内容,我也不知道我的笑怎么回事。后来就说,导演你眼神不要乱动,特别是拿一个大的主意的时候,可能你在心里怎么琢磨这个事的来回去脉,突然在你的脸上露出笑容的一瞬间,你的主意定了。就是尽量别去……而且让观众觉得出乎观众的意料之外,但是又是在情理之中,就是在把这个人物无形中传奇色彩一步一步塑造成。

  芳菲:你既然接了这个人物,说明你还是有自信的,尽管你说的心里有点打鼓,但是还有自信的,你觉得演陈寿亭,你自信的一点是在什么地方,

  侯勇:我觉得陈寿亭这个人物,我当时也给他两句话,就是说憨厚中带有狡黠,精明中带有憨厚。

  芳菲:你觉得这个人物这一点,你把握起来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侯勇:对,因为我这外型,可能给人一种挺踏实的,挺放心的这么一种总体的感觉,应该说一开始自信是导演给的,其实他是鼓励我,其实刚开始我到现场那种拍戏的状态,我自己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可能大伙觉得,那已经很好了,导演就说,已经很好了,你最好,其实这种鼓励给我很大的信心。

  芳菲:现在网说关于陈寿廷这个人物有一些争论,观众一部分人喜欢他,一部分人不喜欢他,喜欢他的人,说陈寿廷这个人物个性鲜明,有民族气节,不喜欢的观众说,这个人物太硬了,感觉有点现代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感觉不到复古,我不知道关于这一点,张导和王导怎么看?

  张宏森:我觉得如果说这个硬的话,我理解,恰恰是我们应该发挥中国历史长河当中的优秀文化传统,硬起来,我们现在的这个年代,我们今天的社会风气,普遍缺钙,大家在一起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整体氛围当中,已经忘掉了很多宏大的词汇,看起来很平常,比如说坚强,比如说勇敢,比如说坚定,比如说刚直,这些东西都在丢失,因此,就是说陈寿廷身上反映出来的这种硬朗之气,爽朗之气,我觉得是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提供一点钙质,恰恰是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精华的一部分,我们经常想起来,在半个多世纪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我们这各民族从来就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这样的人,到现在在哪儿,所以说,恰恰我们认为,他给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古当中的优秀的一部分。所以说网说这种评论呢,我不知道他们是在什么语言,环境之下说的。那么如果说,他说因为侯勇所扮演的陈寿廷他的硬朗之气和爽朗之气所遭受不喜欢的话,我恰恰是改的就是你这个不喜欢,我打的就是你这个不喜欢,我针对的就是你这个不喜欢。你不喜欢,我也要这么演,你不喜欢,我也要推这样的电视剧。

  芳菲:我也听听我们观众,对陈寿亭这个人物的看法。

  观众:那个我感觉整个作品,它贯穿了一种精神,我看了全剧,贯穿了一种什么精神呢,我想导演和我们主人公,也有意强调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见利不忘义这么一种精神,见利不忘义,陈寿亭每次取利的时候,他都不忘义,为什么是这种情况呢,他因为自己出身很苦,他是有弱的一面,就是不忘义就是他内心深处弱的一面,外表很刚强,因为他没有父母,对待敌人对待什么也很刚强,但是对待自己的亲人,和自己救过自己的人,特别是当年有一个饭馆的,一个锁子叔,他养了一辈子,贯穿全剧始终不忘义,这个是山东人一大特点,因为山东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孔子在山东,整个贯穿儒家,我刚才讲的言商乃向儒,整个剧里面像山东的苗家,上海的林家都是儒商,他们穿的长袍马褂,是儒雅绅士,换上西服革履就是文化大亨,但是跟陈寿亭不一样,导演特意安排他从不穿西装,他一向是这种打扮,他不是儒商,因为他没有文化,不识字是我认为他也是商儒。

  芳菲:你是哪儿的人?

  观众:我在辽宁大学任教,教品牌学。

  芳菲:祖籍哪儿

  观众:山东。

  芳菲:像山东人说话,我就猜到了,肯定是,我们现场主创人员当中,我知道张宏森和王导二位都是山东人。你同意他的这个看法吧。

  王文杰:同意,肯定同意,这位先生讲的非常好。

  芳菲:我想你二位在那块地方长大的人,再来看陈寿亭人物的性格,能看到你们自身的影子,

  就是齐鲁人的感觉。

  张宏森:一方水土一方人,陈寿亭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什么呢,山东人的特色,这一点问题没有,他更多的带有山东这片土地上,非常浓厚的文化的烙印,这个文化就是齐鲁文化的烙印,这个齐文化和鲁文化,这是山东文化的两大文化体系,我们统称为齐鲁文化,两个文化体系是有区别的,鲁文化比较中庸,以道德哲学为基础,讲究社会责任感,比较稳健的中庸的道德的责任的哲学,那么齐文化是开放的智慧的,那么我的老家淄博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它首创了齐文化,就是在两千多年以前,齐国这片土地上就已经百家争鸣,那么到齐国做买卖的,它的税收政策,它给予的一切的经济条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可能不知道恰当不恰当,就是最早在齐国当时是出现了,中国最繁荣的商业景象,称之为叫联袂成荫,挥汗如雨。

  张宏森:当时在这样一个经济历史条件下,出了一代名相管仲,那么据说一个是开放的文化,一个是相对稳健的保守文化,这是山东这片土地上,有两大文化体系,那么在陈寿亭身上,齐文化和鲁文化,我觉得是统一在一起的,第一它有非常道德化的非常稳健的,非常中庸的就刚才那位先生所说的,就是见利不忘义,他的这种情感基础,他的这种道德基础,应该说都是非常值得信任的,非常雄厚的,同时他身上也有非常商业,非常市场经济的一面,他用了很多的手段,比如说第一次在青岛做广告,怎么样打败孙明祖,怎么样和上海和天津,这些大型的染织厂进行对抗,那么在市场经济当中,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这就说明了他用了,齐文化当中非常智慧的,非常进步的锐意进取的,甚至非常开放的思想体系,来应对当时的这种经济斗争,所以说我就觉得陈寿亭身上,应该是在当前评估上,推出的一个相对完备的,相对全面的山东人的形象,这是一个忠厚之地,所以大家去做买卖值得信任,第二呢你到山东做买卖,也别掉以轻心,别觉得山东人憨厚有余智慧不足,山东人也可以和你做很好的交易,可以做很好的买卖甚至把你套住,因此我觉得我们在今天,推出这样一个形象来,为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输送这样一个悠久的齐鲁文化,这片土地上培养出来的,一个良好的有助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商人的这么一个人物的形象。

  芳菲:在这个剧的剧本里,是不是有很多,关于民间曲艺的这部分描述。

  张宏森:不是太多,山东的吕剧,地方戏。

  芳菲:王导很熟。

  王文杰:很熟,吕剧山东人都熟。

  芳菲:王导会唱吗?

  张宏森:他会唱,还是在幕后的时候,他在好多年以前唱过。

  王文杰:唱过莱芜梆子。

  芳菲:能给我们展现一下。

  王文杰:吕剧?嗓子不行了。自从一九九六年拍他们那部戏开始嗓子就不行了。

  芳菲:没事我们听不出来,小声唱。

  王文杰:好,叫《借年》,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完了。

芳菲:我就听着说是到我岳父家里,借年去,借年是什么意思,借年就是过年借东西吃,过不下去了借年,这个戏也是山东一个,很著名的戏叫《借年》,岳父不叫岳父,叫岳父,借年叫借年,这山东人话,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发音是山东发音。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浅析

国衰政乱烽烟荡 碧血丹心意丧狂(草稿)

  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外有强虏敌视,内有军阀横行。偏偏在这乱世之中,一个小乞丐,凭借着天生的聪明机灵活络,抓住一个个机遇,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做到了山东印染界的老大,并且在整个中国都有相当的影响。一步一步的过程中,他面对过一次次的险象环生,却都凭着机智与胆量化险为夷,并且在每一次危机中让自己壮大。从乡下的小染房,到青岛的染厂,再到济南的印染厂,他面对着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虽然每次都处在弱势,却次次都能战胜对手,但又令对手不得不佩服他。他每次又对对手手下留情,从不逼上绝路,从而又赢得了对手的尊敬与感激。每一个对手,都成了他的朋友。但是,当日本的铁蹄终于踏过了卢沟桥,践在了华北大地,而国民政府依旧毫不抵抗。终于,面对着国不堪国,商不堪商的境况,他一口鲜血喷向当空,两行浊泪划破脸颊……

  这,就是电视剧《大染坊》讲述的故事,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讲述的精彩的故事。

  他,就是电视剧《大染坊》塑造的人物,一段精神的故事中塑造的精彩的人物。

  依照文学理论来看,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任务,但不得不说,能够讲出精彩的故事,讲出吸引人的故事,乃是塑造出成功人物的必要条件,也是决定了一部作品能够吸引读者与观众的首要条件。作为由文学作品衍生出的影视作品,同样如此。故事的精彩与否也就在一开始就决定了作品的是否成功。在这一点上,《大染坊》无疑是成功的。

  商界的竞争本来就是充满各种故事的,针锋相对,勾心斗角,力拼智拼,远交近伐,等等等等,可以说,能够想到的各种情形,都可能发生在商界中,这就给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故事的走向提供了充足且丰富的动力,也可以大大扩大故事的容量,并且不显牵强和生硬,实现起来也不过分吃力。

  同时,一个人从乞丐成长为商界大亨,其间的故事不必说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就如前文书所言,在成长中走过的每一步,都有许多故事可以去写。加之故事是按时间的发展线性展开的,人物的安排,进入,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转折、结束到另一个故事的开始,都顺理成章,毫不勉强。所以,无论从故事的环境,主要情节,以其采用的时序,都是很适宜讲述一个精彩故事的,可谓讨巧。

  但仅有这些,却远不能保证能讲出真正的好故事。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才是故事精彩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安排不好,上述的两个条件反而可能成为束缚。比如从乞丐成长为商界大亨,讲述稍有不慎,就有流于过分巧合而失真,更不用说故事与人物的饱满与丰富了。而《大染坊》的故事讲述手法,相当成功。

  首先,故事的讲述十分严谨,注重一步一步地发展,前因后果,个中影响,丝丝入扣,真实可信。故事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故事中的人物,而不是故事的作者。剧中人物的性格影响人物的行为方式,人物的行为方式影响了故事的进程。总体而言,全剧中并没有特别安排的过分巧合而失信的情节。

  这使故事避免了失真的问题,而下述的几种手法使《大染坊》的故事更加出色而纯熟。

  全剧的故事虽说是按时间线性发展,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在线性的发展中利用了众多的手法使故事更精彩。其法一曰留白,本来正常地发生了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并非没有作用,但偏偏没有正式出现在故事过程中,而是用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陈寿亭与苗瀚东、林伯清的相会与大战铁公祠,本应是很精彩的一笔,但偏偏没有演出来,而是借林伯清与林祥荣的谈话内容提及了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又借林伯清与夫人交谈交待了大战铁公祠的结果。后又在赵东初、赵东俊聊天时,讲明了陈寿亭当时重要的讲话。这样,通过几次谈话,将陈林相会的情形与大战铁公祠的状况交待得一清二楚,却又没有一丁点儿的具体影象,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另一种,是掩饰,更多的半掩半露。故事发展过程中,本是关键的一步,是扭转乾坤的一步,是决定结果的一步,但却给隐了过去,制造出紧张的气氛,直到观众以为大势已去之时,才突然抖落出来,让人大悲后大惊,大惊后大喜,气氛由紧张陡然轻松,观众也不由不欣然而笑。如滕井控制济南模范染厂准备冲货,而陈寿亭在之前知道滕井等人的布价后立即停机,而在面对几个哥们时的询问时,陈寿亭也表示毫无对策,于是观众们的心也与家驹、赵氏兄弟一样,担心无比。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直到了滕井来给陈寿亭下最后通牒,观众的心恐怕都已悬到了嗓子眼,生怕一生经历风浪无比的小六子最终栽在这里。谁知这时陈寿亭一席陈词慷慨激昂——原来,他早已安排好了!滕井尚未听罢,嚣张的气焰早已湮灭,反求陈寿亭不要赶尽杀绝。观众此时定然长吁一口气,也不由得不赞叹陈六子的能耐。而陈寿亭的安排,之前的剧情基本上一点儿交待也没有,只有赵东俊的一句家驹去天津了,似露意又未露意,未露意又实有意,其妙无穷。其实,全剧中每逢陈寿亭大施巧招,大都使用此种手法,以制造紧张的氛围。且这种手法多与第一种参用,如陈寿亭收购开埠染厂一事,就是两种手段水乳结合表述出来的。

  还有就是故事很擅长安排并不太引人注意的细微之物,使此物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时隐时现,成为隐性的小线索。而且这些物事虽说不是至关重要,但其作用却不能忽视。比如说陈寿亭擅下象棋,便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他的象棋是讨饭时从张店的街头上学来的,与陈寿亭的出身紧密相连。而且不同于围棋生长在文人圈内,象棋自古以来就代表着士民娱乐,沾着草莽之气,这又和陈寿亭的气质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同时,相传象棋是韩信发明的演兵之术,这又使象棋天生代表了计谋韬略,从而又和陈寿亭商人的身份相关,他在棋盘上的叱咤风云,也折射出他在商界的智计百出。此外,陈寿亭与苗瀚东的交往少不了象棋,通过苗瀚东与陈寿亭的一些关于杀棋的交谈,也展现出了苗瀚东的性格特征。再后来与林家的竞争冲突,最后还是在陈、苗与林伯清大战铁公祠,摆棋交战而晏晏收场。而大战铁公祠,又伏下了后来林伯清赠予陈寿亭“一炮巡河,三言御倭”翰墨、陈寿亭回“铁索钢叉,专绊快马”之事,为智斗马子雄添了几分趣味。小小象棋,竟能似断实连地贯穿在整部电视剧,为刻划人物与丰富故事比力甚多,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在别的电视剧中,也并非看不到上述的一些手法,但是《大染坊》将这些手法用得淋漓尽致。比如一般电视剧交待之前发生过的事,往往用的都是放之前事情的影像,这样虽然直观,却不免简单了些。《大染坊》中大多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交待的,这一方面符合真实的情况,因为真实的生活中一旦发生过诸如剧中的事情时,一定会有类似剧中人那样的交谈;另一方面,通过人物的对话,除了能交待之前掩饰起来的故事之外,还能起到侧面表现出讲话人的性格的作用。众所周知,语言是表现一个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而《大染坊》把语言描写和叙事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脂砚斋在批《石头记》的过程中,曾写下这样一条批语:“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固然,相较于《石头记》,《大染坊》的成就相去甚远,但于《大染坊》中,我们却也能看到一些如脂砚斋所批的手法或曰现象,尤其像“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几句,我想借来形容《大染坊》的特点,也并无不可。另外像“草蛇灰线”、“一击两鸣”、“背面傅粉”等技法,《大染坊》中亦有类似之处——虽则《大染房》尚与《石头记》远不能相比。

 

  粗略写了一下《大染坊》的故事与叙事分析,再来谈一下我对其中人物的一些看法。

  无疑,陈寿亭是《大染坊》中最出彩的一位。他的生平事迹,足以称叹,其人亦足以冠以“奇人”之称。纵观陈寿亭一生,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我认为离不开他的性格,包括天生的特点并受后天的影响。

  他的性格首先在于他的胆大心细。尚未十五,因见家中所雇染布师傅恃技要薪,竞偷偷将师傅的本事学到手,然后让干爹辞了这位师傅,让人惊叹,小小年纪便已如此,大时不可限量。后来,青岛开厂时,因抵制日货,人人不敢买滕井一船的布,即使这布比棉纱还要便宜。可陈寿亭敢买,他硬是以更低的价格把布买了下来。难道陈寿亭是个为了个人小利不顾民族大利的人吗?不是!他看得更清楚,把这船布买下来,是让日本人吃了大亏,是一边赚了钱,一边给中国人出这口气。而且,他还根据线索推测出这艘船将要载军粮去东北,于时暗地通知抵制日货的学生,终究让这艘船没能运成粮食。

  陈寿亭身上另一个鲜明的特色,是爱学习。这个爱学习不是现在一般人认为的读书——读书往往易成死读书,读死书,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陈寿亭一生都不识字,但却从未停止过学习,小时讨饭,常去听评书,于是精通《三国》《隋唐》等故事,为他日后的商业智谋启了蒙。后来当了厂长,总是找人给他读报纸,于是对国内外的大事了若指掌,既帮助了他在商业上的判断,也增强了他的“人格魅力”。套用剧中周涛飞的一句话说,“六哥虽然不认字,却绝对不是没文化。”

 陈寿亭是个急性子之人,很爱发火,且一发火就是火冒三丈。但是,当他面临重大抉择时,纵使心中的火气再大,却总能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一点相当关键。

  陈寿亭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重感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情商高”。刚刚说过他脾气急,有时看到伙计不按规章工作,立刻火冒三丈,对伙计拳打脚踢。但事后又悔下手重了些,又给了伙计一些钱。打伙计难道能说明重感情吗?话不是这么说的。因为陈寿亭之所以打伙计,是因为心疼伙计,因为不按规章操作,往往会伤及伙计,而对陈寿亭本人并没有实际上的伤害,由此可见他对伙计的关心。除了对伙计,他对妻子的始终如一,对家驹等兄弟的坦然相交,足见是一位真诚的真情大丈夫。而小时乞讨时锁子叔对他照顾有加,常省下点吃的给他,他发达后,厚待锁子叔,直到为他送终。

  陈寿亭很大度,不小气。他赚钱,却不当守财奴,很大度地给工人涨工资,给工人改善伙食。可他又不铺张浪费,不奢侈,和工人一起吃饭,绝不乱花钱,一直不抽洋卷烟而独好土烟。

  陈寿亭就是这样一个人,天生聪慧伶俐,又注重不断学习,性情急却待人真诚,为人有规矩有原则却绝不迂腐,自信而不自大,勇拼搏又知进退,有缺点,更有优点。而这种鲜明的性格,造就了他在商界独具一格的行为方式,也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

  主角陈寿亭刻划地相当成功,其他的人物也特色鲜明,呼之欲出。卢家驹虽不免轻浮,尤其对待爱情有些薄幸,但待人处事很有分寸,很有诚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庭的责任心也渐渐加强,消褪了早年的一些瑕疵。赵东初颇有智计,不过市侩气太重,有些小器,缺乏成就大事业的气魄。赵东俊则为人处事较为温和,却不失明智,看问题虽不能直击最要害,却不乏客观理性,亦是颇有见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大染坊》中塑造的人物,很是真实,好人不全好,坏人不全坏,符合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上述几个正面人物自有其不足之处,其他的一些正面人物亦有一些缺点。而用为头号反面人物的滕井,剧中也未将其塑造成一位面目可憎、一无是处的坏蛋。他待人虽不免跋扈,却也彬彬有礼,虽然一直是陈寿亭的对头,却也对陈寿亭很是敬重,并常有良言相劝。而且他识得陈寿亭之才干,虽一而再地遭到陈的拒绝,依然再而三地希望陈能成为他的帮手。

  而且,《大染坊》没有像一般的作品那样对人物采取简单的道德“善恶好坏”的评价方式。像孙明祖,作为陈寿亭在青岛的对手,曾经采用过一些不正当的商业竞争方式去索取陈寿亭的独门秘方。但剧中没有就这样说孙明祖就是个坏人,相反,剧中借陈寿亭之口充分肯定了孙明祖的才能。后来在陈寿亭小有危机时,他也没有落井下石。而且,在面对民族利益时,他的立场也是坚决的。后来,他还和陈寿亭成了好朋友,两人曾一起破坏了日本人侵占山东印染业的计划。当然,这并不是说剧中混淆了基本的是非观念,而只是说剧中人物的性格较为非富和饱满。像前文书中我所谓“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之称,就是表明剧中的是非观观价值取向还是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像贾小姐、林祥荣、林伯清、采芹、苗瀚东、沈远宜、霍长鹤、吕登标、白金彪、訾文海等等一系列人物,也都是个性突出,各不相犯,又颇为生动的形象。还有一些出场不多的小人物,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上海林氏企业的周经理,虽说只出场几次,但通过外形、语言、神态等多方面的塑造,成功地展示了一名颇为嚣张,却是狐假虎威,色厉内荏的小人物。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而在电视剧中,人物语言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是举足轻重的。《大染坊》里的语言比较成功,每个人物的口语都比较符合人物的性格,陈寿亭豪放而诙谐生动,苗瀚东轻松而不失儒雅卢家驹沾带西气与书生气,赵东俊则多旧俗的习气,滕井蛮横而张狂,林祥荣自大而放肆无拘,等等,极合人物性格。

  剧中人物的语言,除了符合人物性格,还生动活泼,形象恰切,毫无空洞乏味之感,都很是精彩,听来甚至可称为一种享受。

  纵观《大染坊》,无论从故事的编撰、人物的塑造,还是从演员的表演、制作的精良上来看,都是近些年来少有的精品之作。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通俗文艺形式的电视剧,《大染坊》的格调却并不庸俗。里面虽然涉及了商界的一些争斗,但却很好地把握了分寸,加之结合了时代的特点与人物的特性,使商界的斗争反具有了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意义,而且充满了人情味儿,人性味儿。同时,故事的始终都没的忽视了那个大时代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商业来往中,不断渗透出作为弱国商人,处处受外国人歧视,受外国商人欺压,而非但不能得到政府的帮助,反受到政府盘剥的不满、怨愤、痛苦,并由此而生的对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深切而真诚的渴望。生生不息、不断自强的民族情神,贯穿了整个故事;而对民族强大的呼唤,也是从那个时代,直接震动到我们现在的心里的。

[后记]

《大染房》是我这几年来,看过的最优秀的电视剧。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都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中翘楚。两年来已不知看过了多少遍,很多精典台词都已烂熟于心。不过长久以来对于这部电视剧的欣赏,只是停留于脑中所思与心中所感而已,流于感悟而没有付诸分析。今天,借这次机会,把心中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并尝试着对它做了一些分析。虽则分析不免浅陋,但希望能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一个还可以的开始。由于是第一次写电视剧评论分析,错误、疏陋以及其它诸多问题定然不好,亦望朋友们能予以帮助指正。在下不胜感激。

大染坊》妙论集锦(原创)---仿古龙妙论- -

《大染坊》妙论集锦(原创)---仿古龙妙论

“说一千,道一万,还得往前干”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偷师学艺:

“这世上没啥太新鲜的事儿”

  ――周村通和染坊,年少的寿亭已经被周掌柜收留做了儿子兼伙计。连掌柜的都拿他没办法的高傲的刘师傅碰上了活络的陈寿亭。

  寿亭故作关心地说:“师傅,忙了一天,你也累了,快躺下歇着,我给你捶捶腿。徒弟没钱孝敬你,下点力还行。”……

  早上,刘师傅关上门,然后用手拉了拉,再四下里打量一下,开始在料屋里称量颜料。这时,寿亭踩着凳子,偷偷地爬到窗户上看。他看秤砣系子压在什么位置,又看那颜料是从哪个口袋里舀出来的……

   ――寿亭初会张店卢老先生,卢家驹恃才傲物,问寿亭:“你懂机器染吗?”

  寿亭:“去年我去上海买坯布,特别去了趟成通染厂,看了一眼。机器染没别的,就是比手工省事。”“这世上没啥太新鲜的事儿,这机器染就是用人少,染布多,其实工序是一样的。”

  

小伙计:

一样重视客户关系

  “五婶,俺叔在外头跑买卖,俺那俩兄弟又小,家里要是有个扛扛抬抬的活,你就打发俺大兄弟过来叫我。”“你在家等着,我明天下午准给你送家去。大热的天儿,你别跑了。我染好了再给你浆浆,那颜色就瓷实,洗烂了也不掉色。”

野马疯式工作狂:

“卢家这回可真雇着驴了”

  1920年代,青岛,大华染厂。

  陈寿亭跑到一个槽子边,用铁舀子撩起染浆看色值,然后大声命令:“王长更,加一磅硫化青。”

  寿亭对旁边一个瘦子说:“登标,这布头过得太快,颜色不实,回转机器,重染布头。记住,这是第二回了。要是下回再这样干,我宰了你!”

  账房老吴说:“(不让寿亭和工人一起吃饭)怕是不行。别说和你(大华东家卢家驹)一块儿吃饭,就是伙房里给他碗里多盛上块肉,他都骂。”

  周太太:“这个小六子,一干起活来什么都忘了,就像得了‘野马疯’(马的一种传染病,得病后跑死为止。现已绝迹。)卢家这回可真雇着驴了。”

骂人的老板讲沟通:

“一样的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

  吕登标大喊:“掌柜的说了,干完了抓紧刷机器,刷完了机器先吃饭,抓紧睡觉,来了电接着干。咱先说好了,到时候我就喊一声,谁要是起不来,这一夜就算白干。都听见了?”

  寿亭:“你(登标)他娘的这是怎么说话!一样的话为什么不能好好地说?什么就叫一遍?叫两遍还累煞你?什么玩意儿!”走过去几步,说道:“伙计们,这一夜忙活得不轻。我让伙房蒸发面馍馍,煎了咸鱼,放开了吃,吃饱了早歇着。咱大华染厂要是挣了钱,年下大家都有份。”

人性化管理:

“根本不用管,他就玩命干”

  从东北逃难落脚大华的白金彪夜里看到仓库外面电线冒火花,于是主动换线。寿亭看到后,说:“你去账房领十块钱。”“夜里下雨,还惦记着线路,这就该奖。”不仅如此,他回头就把电工辞掉,虽然那是市长的亲戚。

  陈寿亭买下开埠染厂后,为工人涨钱,寿亭对周涛飞说:“你兴许没过过穷日子,这工人,你就是给了他钱,他也舍不得买肉吃。咱直接发根猪腿给他,他端着的那碗里全是肉,还不想着咱?还不想想这肉是怎么来的?就是不想这些,兴许也不能骂咱们吧!涛飞,这工人要是来了劲,心里想着工厂,感念东家或是掌柜的,那股子劲直接吓你一跳!根本不用管他,他就玩命地干。少出点废品,多干点活,省下的钱,比咱发给他的多得多。”

公私分明:

“从柜上拿钱,记到我账上”

  一小工抬硫酸违章操作,导致硫酸外溢,陈寿亭怒打小工。回头对账房老吴说:“从柜上拿两块钱,记到我(!)账上,我打了他,事后想想觉得忒重。去,替我赔个不是。”老吴说:“这是打一巴掌给个枣吃。”寿亭瞪眼:“我打他,是因为他错了;给他两块钱,是因为我错了。这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日,济南三元染厂的赵东初到青岛,寿亭下班路遇,寿亭说:“家驹,明天你选地方,柜上(!)出钱。今天我得回去。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行好准有好报”

  ――周村刘家饭铺挑帘的锁子叔经常接济要饭的小寿亭。

  一年过年,陈寿亭回乡省亲,瞎婶子感慨万千:“你叔当年就是行了针鼻儿大小的那么点好,换得你年供米,月供柴,养老送终。这整个周村谁不眼馋呀!”

  寿亭说:“咱不说这些。我就要告诉那些人,行好准有好报,作恶准有恶报。”

  ――一次,青岛,大华染厂的账房吴先生跟人说起陈寿亭与商界首领苗瀚东,“当年掌柜(陈寿亭)去苗家要饭,正好赶上苗老爷留学的儿子回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苗瀚东。现在苗瀚东在济南开着面粉厂。当时,苗先生一看掌柜的挺可怜,就给了掌柜的一个馍馍。从那以后,掌柜的年年去给苗家拜年,这十几年年年如此,进了门二话不说就磕头。苗先生大为感动,多次想让掌柜的去济南跟他干。掌柜的不忍心扔下通和周老爷一家,所以也就没跟苗先生去。”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

  周村说书场。

  “这朱元璋原来是一个要饭的。史书说他初为丐,也就是要饭;后为僧,就是和尚;终为帝,最后当上皇上。这人呐,要成就大事,就是本着两个字――”

  “一是要善,该发善心的时候一定要发善心;再一个字就是狠,该狠心的时候一定要狠。朱元璋就有这两下子。他善的时候可以自己不吃饭,把饭让给那些当兵的吃;但他发起狠来――比谁都狠!那么多名将跟着他出生入死,可是坐了江山之后呢――哪个也别想活!为我朱家的江山――”啪!又是一下醒木,“拔了这些蒺藜!”

  通和染坊。陈寿亭偷师学会了傲慢的刘师傅的手艺。

  寿亭对周掌柜说:“咱把那刘师傅辞了吧。”“我来这年把儿,翻来覆去看了,咱周家没有对不住他(刘师傅)的地方。咱这条街上的染坊我也全去过,没有一个师傅有他那么大的谱儿。咱不是卸磨杀驴,咱这是提前除害。说书的也说了,‘慈不带兵,义不养财’。”

  周掌柜未置可否。寿亭向前跨一步:“爹,这善和狠,你得分对谁。”

“没脾气的,多数是些吃才”

  张店卢家花一万大洋在青岛买了染厂。陈寿亭被邀加盟,出任“掌柜的”。一万大洋,周家出四,卢家出六。分红陈得六成,卢家得四成。关于分成,寿亭认为:“没有什么合不合规矩的。咱的人就值这个钱。”

  卢家长子家驹:“这陈六子好骂人我也听说过。我就不明白,他原来一个要饭的,哪来的这么大脾气?”卢老爷:“俗话说得好:多大的本事,多大的脾气。没脾气的,多数是些吃才。”

“不停,就不能说输赢”

  上海六合的“虞美人”降价抢市步步紧逼,而济南訾家的染厂也要开工。宏巨、三元等厂的印花布市场惨淡。三元的印花布停产了,而陈寿亭却表示要“破了头用扇子扇”,印花布照常生产。账房老吴劝陈寿亭不要动火气。

  陈寿亭对老吴说:“这做买卖干工厂,就好比打麻将,只要你一天不金盆洗手――彻底不打麻将了,就不能说是输了赢了。”“我一分钱没有上的牌桌,现在赢了这么多,咱还怕什么?正是因为我不怕什么,所以那些干染厂的嘴里不说,心里都怕咱。这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是看得过重了,干起买卖来就顾虑重重,买卖也就干不好。”

“咱迁就的是人家的本事,不是他”

  林祥荣利用官员没有伤陈寿亭分毫,鼻子里出冷气:“我不仅要把姓陈的搞垮,还要把他搞臭!我先对付天津开埠那个所谓的英国留学生,接下来就是姓陈的。他就是不印花,我也饶不了他。我要让他在印染界无法立足。”

  赵东俊想和上海六合和解,上海的要求很简单:“辞掉上海来的工人,特别是六合过来的那三个人。我们就是要让那几个人知道,背叛六合没有好下场。”

  “咱迁就的是人家的本事,不是他这个人。”陈寿亭应约赴沪拜访上海六合染厂林祥荣,林老板极尽傲慢,陈寿亭并不介意。与林祥荣相较,境界大不同。

“有些事不能按着四书五经办”

“不能你这边长肺病,我也得跟着咳嗽”

  通和染坊全新开张。“翻新开张,惠顾四方。染三搭一,天天新浆。”低价优质的服务把邻铺大昌搞得生意惨淡。

  邻居大昌染坊的王掌柜坐不住了,把寿亭请到家,“寿亭啊,你快把你叔挤煞了!”

  寿亭说:“过去讲的是‘家贫望邻富’,我那买卖好了,来往的人多了,你这里也跟着沾光。……我不能为了照顾你,把布染得乌不吧唧的。那不仅不是照顾你,连周记也得完蛋。买卖少,咱找缘由,为什么买卖少,咱找到了缘由也就找到了病根,咱想法治,不能你这边长肺病,我也得跟着咳嗽。”对王掌柜“你把价钱提起来,少用或者不用德国料,年终大昌挣的钱里有你二成”的提议,寿亭断然拒绝。

  对于王掌柜暗地打“黑枪”,不信邪的寿亭巧妙化解。最终,周村的染织全国有名,只剩下通和等三家。

打麻将在上家――截和儿

  “光染出来没有用,还得卖呀!”陈寿亭从周村进青岛,大华染厂生产顺利,可是销售大问题接踵而来。

  寿亭:“咱现在的货,多是让乡下的小布贩弄了去。这些人批量小,给的价钱还低,这不是正道。咱要是想干大,就得让商家有利可图。一是要抓住外埠的大买家,另一个,就是要让青岛这十八家布铺都卖咱飞虎牌。”“我让王长更盯了十多天了,孙明祖的客商一共有两路,东北来的一路下了船就住渤海大酒店,坐火车来的那一路住李仓客栈――只要是来趸布的,见面请客。然后就往厂里拉。……咱要是规规矩矩的,永远干不过孙明祖。好,咱暗地里拉拢那些客商,一匹布里多给他五尺。”

  家驹疑惑:“这行吗?”寿亭说:“沈阳也有染厂,他为什么坐着船,舍着命到青岛来?还不是图便宜?”

  寿亭然后给账房老吴下命令:“你告诉渤海那掌柜的,挣了钱,也有他的份儿。现在这人呐,都得给他弄个猴牵着,他要是得不着便宜,帮你干事?”

  在李仓客栈,大华派出的吕登标对掌柜的说:“就让他(王长更)在这里盯着,只要元亨染厂的客商一来,你就告诉他,他就回厂送信,我就过来接人。陈掌柜的说了,每年给你十块大洋。先给五块,这是定钱。”说着把五个大洋顺到柜台上。掌柜的大喜:“这好办。元亨染厂的西路客商都住这儿,保证一个也跑不了。  “光染出来没有用,还得卖呀!”陈寿亭从周村进青岛,大华染厂生产顺利,可是销售大问题接踵而来。

  寿亭:“咱现在的货,多是让乡下的小布贩弄了去。这些人批量小,给的价钱还低,这不是正道。咱要是想干大,就得让商家有利可图。一是要抓住外埠的大买家,另一个,就是要让青岛这十八家布铺都卖咱飞虎牌。”“我让王长更盯了十多天了,孙明祖的客商一共有两路,东北来的一路下了船就住渤海大酒店,坐火车来的那一路住李仓客栈――只要是来趸布的,见面请客。然后就往厂里拉。……咱要是规规矩矩的,永远干不过孙明祖。好,咱暗地里拉拢那些客商,一匹布里多给他五尺。”

  家驹疑惑:“这行吗?”寿亭说:“沈阳也有染厂,他为什么坐着船,舍着命到青岛来?还不是图便宜?”

  寿亭然后给账房老吴下命令:“你告诉渤海那掌柜的,挣了钱,也有他的份儿。现在这人呐,都得给他弄个猴牵着,他要是得不着便宜,帮你干事?”

  在李仓客栈,大华派出的吕登标对掌柜的说:“就让他(王长更)在这里盯着,只要元亨染厂的客商一来,你就告诉他,他就回厂送信,我就过来接人。陈掌柜的说了,每年给你十块大洋。先给五块,这是定钱。”说着把五个大洋顺到柜台上。掌柜的大喜:“这好办。元亨染厂的西路客商都住这儿,保证一个也跑不了。”

“你省下了盐,就能酸了酱”

  青岛最大的布铺万方布庄马掌柜对陈寿亭说:“全青岛的布铺没有一个给工钱的。只有大伙计过年回家的时候,给他块布,捎回去给他爹做个褂子。”

  陈寿亭对马掌柜的说:“让你的伙计年下到我柜上去领钱,每人一个大洋,让他们使劲推销飞虎牌。”“你(马掌柜)的,我另外给,卖我一匹布,我就多给你二尺的钱。卖五匹就是一块,而乡下的地也不过十块钱一亩。”马掌柜于是对伙计们说:“从今天开始,使劲推销飞虎牌,来了截布的,就说飞虎牌好,颜色鲜活不掉色。”

  随后,他又把该店的账房先生请出来,对他交代:“使劲卖,每匹布里有你一尺的好处。年下到我那里去领钱。”陈寿亭的观点很明确,“这干买卖有些钱可以省下,有些钱就是要花了。你省下了盐,就能酸了酱。咱花的是小钱,挣回来的是大钱。” 

  元亨染厂孙明祖最终意识到:“那些客商原来就是咱的,要是大华不给他们好处,截也截不走呀!”但为时已晚,飞虎牌脱颖而出。

“(货)放在仓库里狗屁都不是”

  为抗议巴黎和会的决议,学生游行。寿亭指挥,“老吴,再叫上几个人,跟着东家,把积压的那四十匹窄幅布找出来,做成游行的横幅。”“正面写上游行的字,背面写上咱那飞虎牌。不要钱,只要给咱打着就行。”

  吴先生说:“掌柜的,那四十匹布可是不少钱啊!”寿亭有点急:“老吴,你怎么也让我着急呢?放在仓库里狗屁都不是,打到街上才是钱。”

  大华的义举引来媒体关注。寿亭指示:“那些记者都挺馋,今天晚上你就在酒店里摆下大席,大鱼大肉让他们吃个够。五块大洋足够了。这比你那广告便宜多了。光吃了还不算,还得让他拿着。老吴,你来了正好,你和东家合计一下,看能来几个人,每人一丈二蓝布,让他们做个大褂子穿。”后来,陈寿亭又追加指示:“告诉他们,每年八月十五来领布,进了腊月门就来领肘子。总而言之,这伙子婚丧嫁娶咱都跟着随份子,这钱该花。

破孙明祖连环计: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元亨染厂孙明祖用“美人计”取得大华的“配方”,随后“新布”上市。昌邦布庄的刘掌柜对陈寿亭说:“元亨染厂的新布出来了,颜色比你那飞虎牌还鲜亮。今天上市。”“人家也给了伙计钱,每人两块,比你多一块。你也得跟着涨了。”“(大华的布)如果还想让小号卖,咱得改改规矩。”“人家元亨是每匹布里让四尺,你怎么也得给五尺吧。”

  与此同时,大华从日本东亚商社进的一千件坯布被孙明祖截走。此时刚刚起步还要“卖了豆腐才有钱买豆子”的陈寿亭感叹:“没有隔夜粮,心里没底呀!”他梦想“等咱有了钱”,“就压上一万匹。行市好,咱就染出来;行市不好,咱就放着坯布等行市。没有压仓布,咱不敢玩得太深了。”

  寿亭感叹:“这干买卖,一山二虎的事儿常有。咱要是无声无息小打小闹地这么干,他孙明祖兴许还能容下咱;可咱要是想干大,他会想方设法地给咱下蛆。现在不下,早晚也得下。”

  而此时,孙明祖已经谋划停止优惠,预备提价,说:“(发往东北的布)先卖完再说,反正陈六子的布顶不上。等他们卖完了,第一步恢复原价,第二步咱就该涨点价了。”

 《老子》上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孙明祖认为自己盗得大华的配方,发出上述感叹。可是,孰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明祖最后“没打着兔子反倒崩瞎了自家的眼”。陈寿亭派到元亨的技术员借口家中有事溜之乎也。等各地因为元亨的布退色要求退货的时候,孙明祖没钱了,因为钱都“买成布了”。

  此番较量,寿亭全胜。他原价买回被元亨截走的一千件坯布,还带了十个工人到元亨帮助元亨进行布匹回染。回过头,寿亭感叹:“我还没修炼到家,所以不够狠。”

 “去年陈六子把他那台崭新的德国海德堡印花机卖给咱,咱只是看见便宜了,没想到咱操作不了,现在放在那里一点用没有。”在陈寿亭忙于扩大再生产之际,孙明祖余悸未消。这回他终于冷静地看出陈的套路:“他(陈寿亭)知道咱暂时困难,没有太多的余钱,故意让内德来告诉咱他要买机器,让咱也买一套这样的机器,把咱仅有的这点儿流动资金变成固定资产。没有流动资金,咱就没法正常开工。要是这样,咱可就是自己往火坑里跳的呀。”

六合VS模范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倚仗卡住原材料货源的优势,日本人控制的模范染厂以低于成本的一毛零五一尺的批发价格抢市,零售价定在一毛二。一时间,市场风声鹤唳,宏巨三元停机。陈寿亭的六合染厂以及三元等染厂面临严峻挑战。陈寿亭三步扼住模范染厂和日商滕井。

  第一步,陈寿亭让从模范批布的老孔就地在济南把一千多件模范染厂的布以一毛一的价格卖给宏巨。然后这些布通过孙明祖、白金彪发往青岛、东北地区。

  在青岛,日本人的染厂根据地,已经和滕井合作的贾思雅的司机发现:“青岛来了模范牌印花布,一毛二一尺,是孙明祖从济南运来的。”已经归属日本人的元亨染厂门口排满了退货的。贾思雅急会滕井:“没打垮陈六子,打起咱自己来了。”

  寿亭最后收到孙明祖的电报:“青岛大捷!青岛满街是模范,大华元亨全都乱,有布继续往这发,办死这帮王八蛋!”

  第二步,赵东初意识到:“滕井会不会联合青岛两个厂子一起降价,要是那样,可真顶不住。”寿亭说:“老孔买模范一回布行,再去可就不灵了,他们已经加小心了。得拉上六合林家,三家一块干,我自己办不了。”

  不久,模范染厂的人发现厂对面一家贸易行开业,一爿门面四块牌子,“赵陈林记印染纺织贸易行”“上海林氏六合印染厂”“济南三元印染厂”“济南宏巨印染厂”。广告招牌是“加款收单”。

  模范染厂被逼无奈,高挂“暂停发货!”

  第三步,滕井还不死心,“他现在可以向青岛反倾销,我们把青岛让出来,他还往哪里卖呢?”而林家担心“寿亭撑不住,把宏巨卖给滕井。随后三元完蛋,这些厂联合起来就会沿着津浦路往上海冲。”林家做出邀寿亭加盟共抗日人的决定。

  滕井会寿亭,劝寿亭缴械。寿亭说:“你们控制着东北市场,东北的染色布二毛八一尺,花布三毛二一尺。我要是把一毛二的布装上火车,沿着唐山-古冶-滦县一字摆开,一下子就把你东北市场冲垮了。东北实行专营制度,那些日本商人看你私自卖布,你还有命吗?”滕井告饶。

__________________

“走运?碰上明白人就叫走运”

“高人让你心甘情愿为他上蹿下跳”

  寿亭的夫人采芹问他:“你欣赏家驹吗?”

  寿亭干脆地说:“非常欣赏!你知道我欣赏他什么吗?”

  采芹笑:“该不是欣赏他骂不还口吧?”

  寿亭用一个指头来回地摆:“不是。我欣赏他做人的那种态度。家驹最大的好处是,他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我是整天和他开玩笑,说他不懂印染,其实家驹很用功,他没事的时候,就看外国每月寄来的那种书,上面全是印染方面的事儿。咱这些年买的机器,全是家驹定的,都是最新式,一回也没走眼,没花一分冤枉钱。”

  寿亭反问:“人和人在一块,特别是男人和男人在一块,你知道什么最难免?”  

  “争!就这一个争字,不知毁了多少事。”

  “唉!可是家驹,他却是让。这一个让字,要不是有大文化、大学问,要不是有卢老爷子这样的高人点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真正的高人不是我这样的,上蹿下跳,到处乱跑。真正的高人,是让你心甘情愿地为他上蹿下跳。”

  家驹后来对自己的夫人说:“当初我刚留学回来,不知道天高地厚,根本没把一个染匠(寿亭)放在眼里。要是当初让我把六哥气走了,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呢!还是爹说的对,什么叫走运?碰上明白人就叫走运。”

“人家就见我一面,就看出我的毛病”

  寿亭后来说到:“卢老爷子的眼力、才分和见识,不在林伯清之下,甚至还高。当初人家是东家,人家是大股东,却让咱倒着四六分成,一般人能答应吗?”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寿亭认为,这几个卢老爷子送他的字让他受益终生。寿亭回忆起来:“这些前辈,敢把这么大的事业甚至是所有的家当交给我,我能不玩命干吗?家驹他爹就见了我一面,人家一眼就看出我的毛病来,所以专门来青岛,教我认下那行字。”

  寿亭说:“(卢老爷子)要是一般的高,我根本不和他干,早跟着你家(赵东俊家)老爷子干了。东俊哥,咱兄弟们都老了,这话我也能告诉你了。后来,你家老爷子答应了我要的份子,专门打发你现在的账房赵先生去了周村。但是这时候我已经和卢家谈成了,就让我爹给你老爷子回了封信。这时候,我就知道你老爷子高人一头了。他一见回信,当着我爹派去的那伙计,抬手打了自家一个嘴巴。……一个要饭的,能被这些前辈高人这样抬举,这是多大的面子呀!”

  寿亭一次感慨地说:“一个人再有本事,要是不被明白人看上,唉……”

“虽是又吵又打,可是心里不害怕”

  不打不成交,在寿亭撤离青岛之际,寿亭把一套布样和染布用的方子以及“我自己出钱买的,和大华没有关系”的雪佛兰车送给元亨染厂孙明祖,与这位留下来独撑民族染织业危局的昔日对手惜别。寿亭后来评价孙明祖:“明祖要是生在太平盛世,创业也行,守业也行。可生在这个乱时节,他就跟不上趟了。”

  后来,在日商胁迫下,孙明祖卖了厂子来到济南,感喟:“自打你(寿亭)从青岛退出来之后,我就没心干了。这好比两个不和睦的人一起走夜道儿,虽是又吵又打,可是心里不害怕。这光剩了一个人,也没人和你吵了,也没人和你打了,可是越走越害怕。”

  “陈厂长那句话对,‘宁给好汉牵马坠镫,不给赖汉当祖宗’!”周涛飞、丁文东作为职业经理在天津开埠染厂遇人不淑,大难临头时,那些股东纷纷“各自飞”。周和丁于是感叹自己就是干的――给些赖汉子当跑堂的事。

“要是有什么事都问我,咱什么事都耽误了”

  天津开埠染厂。寿亭盘下开埠后,又聘请开埠周涛飞、丁文东为经理人。

   涛飞:“我还有个想法,也和文东商量过了,但是,这事儿还得你同意。”

  寿亭说:“有什么想法,你俩只要觉得对,直接办就行,根本用不着问我。我在济南的时候多,天津一年兴许能来几趟,要是有什么事都问我,咱什么事都耽误了。什么想法,说!”

  文东说:“涛飞的意思是想给工人们长点钱。这样的事儿,必须经你同意。涛飞想以董事长的名义出个告示,同时也好把董事长的威信树起来。”

  寿亭盯着涛飞:“长工钱,一定得长。但是――”“不要以我的名义涨。兄弟,咱这虽是一个工厂,但也和一个国家差不多。这乍一改朝换代,人的心里多少都有些不自在。所以,天津我还是少来为好,尽量不来。”

  卢家驹评价:“六哥没骂过孩子一句,他说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骂更不管用。你只要让他觉得你挺看重他,这就行了。他这就是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治。他管工厂也是这一套。天津开埠他根本不管,可干得还真不错。

商人该有啥学问

“这学问分什么人学,什么人用”

 “这本事大小,不在读书多少。不仅这样,有些人还不能读书。”“三种人不能读书。第一种是钻到书里出不来的人。看了《西厢记》,相思崔莺莺,钻到书里出不来了,这种人不能读书。再就是读了书干坏事的人,这有文化的人干坏事,比没文化的人更毒,比如秦桧。第三种就是天分过高的人。这人天分过高了,读书不仅不能帮他,反而能误了他的事儿。中国人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这个道理。刘邦朱元璋都是无赖,反而造反做了皇帝,就是因为读书少。这读书少顾虑就少,天分再高,说不定真能把事干成了。黄巢李自成就不行。黄巢想考进士,一边骑马横枪造反,一边背诵《周易》中的《十翼》;李自成更有意思,下马是《资治通鉴》,上马手不离《孙武子》。就是书害了他们。他们读了书,顾虑就多,干什么事之前都得想想,先查查前朝有无先例,就把事耽误了,是书妨碍了他们的天分。他要不读书,由着性子干,说不定还真能干成了。”卢家驹转述其父的话表扬陈寿亭,寿亭笑曰:“你说来说去,是转圈骂我,说我是无赖呀!”

  后来,三元赵东顺也深有感慨:“这学问分什么人学,什么人用,根本不在多少!”

商人的财富观

“没有当初那桶水,活不了我这条大鲤鱼”

  ●“咱当初开始干的时候多么难!你(东初)在北京上大学不知道,我(东俊)带着伙计一块钱一块钱地攒。咱和陈六子不一样。他是从染坊到染厂,咱家是从种地到开染厂。陈六子虽然是要饭的出身,但是他看一万块钱很小,咱就把一万块钱看得很大。为什么?咱得想想,种地得多少辈子挣一万块呀!”

  陈寿亭进济南开办宏巨染厂,家驹要离开寿亭去当买办。他们的合伙要告一段落了。卢家驹接过寿亭递过的银行票据袋子说:“实在太多了,不行,不行!我当初一共投入了六千大洋,这些年连上我爹那里,加上你(寿亭)给我的,七八十万了,这钱我说什么也不能要了!”

  寿亭看着家驹笑:“兄弟,没有当初那一桶水,活不了我这条大鲤鱼;没有当初那六千大洋,也就没有后面的几十万。再说了,要不是你留学德国见了世面,也就不会在青岛买染厂。你不买工厂,我也去不了青岛。去不了青岛也就挣不了钱。挣不了钱是小事,要不是你,我还不是周村街里的一个染匠?在周村你有天大的本事又能怎样?所以说,就是那六千大洋,成全了我陈寿亭。所以说,你拿这些钱一点不多。”

  寿亭继续说:“我怕你花钱没数,就留了点钱给你当股份。我九你一。”

  ●上海六合林伯清林老爷子到济南,对苗瀚东提出请走陈寿亭。苗瀚东,这位当年一块馍馍救了陈寿亭的商界首领喃喃地说:“这个人只能做朋友,不能当下属。当初他在周村那个小染坊,我就开出过年薪三十万的天价。他不肯背弃周家,竟成我一生之恨。”

《大染坊》访谈 大染坊续

  林伯清说:“他的宏巨开埠我都不要,上海所有林氏企业全有他二成的份子。每年保底八十万。”

  寿亭听说后,拒绝了。对苗瀚东先生说:“寿亭一生,在我眼里的人很多,在我心里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哥哥你。

我们应该怎样讲述历史

邱振刚

  最近一段时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成为收视热点,人们仿佛被带回到大半个世纪前波诡云谲的商战中去了,对那段早已熟知的历史又多了几分新鲜的感受。应该说,在荒诞不经的戏说类、离奇怪异的秘史类电视剧充斥荧屏的时候,这部作品给人们带来了对历史、对人性更深邃的认识。

  一部艺术作品应具有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在加深人们对社会、对历史深层规律的领悟,丰富人们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给人以精神的愉悦。这三种功能是相辅相成的,难以截然分离。如果单纯强调某一项功能,不但不能实现它应有的作用,还会使它丧失艺术属性。

  但是,有的编剧、导演只看到作品的娱乐功能,或者认为娱乐功能只能够通过一味迎合某些观众中的帝王情结和窥探心理等低级趣味来实现,热衷于编织笑料,把历史事件无节制地变形夸张,在他们眼中历史简直成了可以随意捏弄的橡皮泥,而观众在廉价的笑声后并没有实质的收获,最终也将远离这类作品。这种创作思路是因缺乏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消费主义膨胀的结果。实际上,《大染坊》这部电视剧证明,唯物史观同样可以通过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来体现,它的科学性甚至可以给影视作品带来对具体历史事件的穿透,加深人们对历史规律的领悟,使人们得到比牵强附会地制造笑料更深广的审美享受。

  所以,《大染坊》的成功是值得影视剧创作者借鉴的。比起走入误区的一些影视剧创作,《大染坊》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遵循唯物史观的前提下组织情节,远离对历史的教科书式的讲解,以唯物史观俯视民族企业家的命运起伏,内容主线也不再是大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简单关系,赋予了陈寿亭、林伯清等民族资本家更丰富的多元化性格。这一创作思路说明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严肃主题的剧作并不必然与市场脱节,创作者与其单纯迎合市场,还不如寻找到科学的唯物史观和现实的观众需求的契合点,从而提升观众欣赏水平,造就更多高水平的观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6956.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大染坊》留给我们的启示 像大染坊一样的电视剧

引言:近来再次温习了电视剧《大染坊》,说句实话我不得不佩服该剧的作者,能够写出这么一部非常具有商业性质的电视剧,不仅让我们观赏了该剧的剧情剧照,更让我们学习了一堂生动的MBA管理课程。此剧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前期山东商帮经商的故

《文化视点》访谈吴秀波现场版文字记录 吴秀波访谈

吴秀波做客《文化视点》马东:欢迎来到文化视点,今天啊非常特别,我们现场观众98%是女的,现场出现这么严重的生态平衡的失调,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现场会出现一位非常有魅力的男人,让我们掌声欢迎吴秀波。(掌声尖叫)马东:这个环境你习惯吗?经常会遇

小比较:《旱码头》与《大染坊》

厚厚的《旱码头》买了好几个月了,之所以买,当然是出于对陈杰先生的钦服,他所著《大染坊》,堪称是新世纪以来读到的最好的小说。这本书的首页上,“陈杰”二字已被圈进了黑框,才子遭天妒,看着令人心生凄凉!从后记可知,作者生前在写作此书时已

《大染坊》蛮有意思的,六哥,乱世奇商 奇商网络

六十四卦,《乾》卦第一,当头就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嘿嘿,开篇自勉下,电视剧《大染坊》开始说书~~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哎,明白了,以后不用那么多废话了,三等人,棍都教不出来呀!咱刚刚干起,想规规矩矩,永远干不过别人。

声明:《《大染坊》访谈 大染坊续》为网友王子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