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恩海姆,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在当代西方关于艺术和审美经验中的知觉特性的研究中,美国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一部美学著作。阿恩海姆很注重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他本人即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现象的经验看作是整体式的格式塔(Gestalt),即“完形”,他将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知觉场”概念和“同形论”引入审美心理研究领域,认为知觉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生理力场按照韦特默组织原理(邻近性、相似性、封闭性、方向性),将视觉刺激力转化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生理力样式的过程。
人们从艺术形式中知觉到的张力式样,绝非等同于对象的实在结构,而是对象的刺激力与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对立统一。由此断言艺术作品是以主体的知觉行为为基础的。他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据此,阿恩海姆对艺术作品的“表现”作出新的解释:传统观点认为艺术作品表现了超出其中所含个别具体事物表象的某些东西是对的,但这“表现”既包括了由“理性从艺术形式中间接地推断出来的东西”,又不包括“不表现内在精神活动的表象和行为”,所以太笼统,也太狭窄。表现不在于象征。而象征的意义应当通过构图形式特征直接传达于视觉。所以,“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他强调接受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作品的物理样式并没有被观赏者的神经系统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而是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唤起一种与它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欣赏者总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经验。
阿恩海姆撰写《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视觉的效能进行系统地分析,以便指导人们的视觉,并使它的机能得到恢复,以更深入的了解艺术作品的本质和艺术欣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