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帽回回 失去祖国的“犹太人”
10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从以色列经过丝绸之路来到宋朝首都开封。在接受了中国朝廷“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约法三章之后,这些犹太人决定定居下来。这些人一开始有17个大家族,到现在只有七个姓氏:石、高、艾、李、张、赵、金。其中,除了赵是宋朝皇帝赐姓之外,其他都是据原来的犹太姓氏转译的,例如李,就是利未的音译,而石和金,则是犹太姓氏的意译。
1919年开封犹太社团
开封犹太人是历史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他们居住在河南省开封市。根据历史记载,一个犹太人社群和一个犹太会堂在开封至少从12世纪的宋朝存在,一直到19世纪晚期。有些报告认为,他们事实上自9世纪晚期开始就居住在那里了。据推测,开封犹太人的先祖可能来自中亚的波斯可萨汗国,或者来自印度。他们在开封自称“一赐乐业”教徒,极有可能是以色列(Israel)的音译。而周围的中国百姓出于对其宗教了解甚少而称其为“挑筋教”,来自其宰杀牛羊时剔除脚筋这一生活习惯,或者“蓝帽回回”等。
古代开封犹太人
尽管有迹象表明,杭州、广州、北京、泉州、洛阳、敦煌、长安、新疆、西藏等地古代也有犹太人存在,但是目前为止,有据可查并且影响最大的只有开封犹太人。在被儒家文化主导的社会中,这个宗教和民族团体能持续存在700多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几千年犹太文明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据记载,他们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喜,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在这个高度民族融合的国家里,开封犹太人没有遭到任何歧视和迫害,很自然地开始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有很多人成了官员。
开封犹太后裔张姓一家
开封犹太人均依照其本姓改取汉姓,共分七姓八家,分别为艾姓、赵姓、张姓、石姓、金姓、高姓和两家李姓。在经历了近700年的历史后,张姓和一家李姓湮没,至今在开封附近共有六姓犹太人后裔居住生活。1987年初的统计数字显示,开封市共居住有犹太人后裔159人。在开封犹太人的七姓八家中,张姓和李姓只与回族通婚。据家谱记载,仅有犹太人嫁闺女给回族人家,而没有回族嫁闺女给犹太人家,这也许是这两姓湮没的原因,而其他六家则与汉族通婚,而在现存的六家犹太人后裔中,没有与回族通婚的记录。经过长期的通婚,今日开封犹太人已经基本上被完全同化,体貌特征上已经与汉族等中国主要民族没有太大区别。
开封犹太会堂旧址
在文化上,开封犹太人后裔大多不了解犹太教教义,食物方面的禁忌大都无人遵守,在犹太人社群中非常重要的割礼在开封犹太人中早已不复存在,并无人知晓,而扫墓、祭祖等风俗则与汉族无异。有记录显示,开封犹太人中有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
据学者走访调查,石姓开封犹太人是保存犹太人文化习俗最多的一支,石家在饮食上仍然遵守挑筋的规则。每年春节,石家人均依照犹太逾越节的礼制,用毛笔沾鸡血涂抹门楣,并用白水煮羊肉祭祀祖先。此外,石家还要求子孙遵奉摩西十诫和朱子家训。但与当地其他犹太人后裔一样,石家人对犹太教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
开封犹太教清真寺,是犹太人定居中国后建立的唯一有遗址可寻的寺庙。北宋时期,国都东京(今开封)居住着来宋朝经商的犹太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建立了这座清真寺。该寺于19世纪中期毁弃。幸亏法籍神甫孟正庆曾为该寺绘了两张图,一为寺的全景,一为寺的内观,使这个在开封存在约700年之久的犹太教清真寺的面貌得以保存下来。
蓝帽回回开封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