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陕西师范大学

朱鸿:陕西师范大学

金魁按:今天在化成师办公桌上看到一本书《长安是中国的心》,翻开,扉页上写着“谨呈化成教授雅正朱鸿二〇一四年七月九日”。朱鸿,生于1960年,系我校文学院教授、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好读书,自谓读书是灵魂旅游,旅游是身体读书,并乐于夜读与独旅。写作不谋食,也不谋权,弘道并养心而已。出版散文集十余部,主要著作有《西楼红叶》、《关中踏梦》、《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和《西部心情》。作品入选百种版本及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是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得者。愿将爱与智融于文,以文会友。兴之所至,致力于秦汉瓦当和文化大革命史料的收藏,自信好戏在后。”(摘自作者博客)下面这篇文字,便由朱鸿先生所作,收录在其散文集《长安是中国的心》。

陕西师范大学

图书馆是精神追求的象征,凡有光荣之过去或辉煌之未来的国家,遍地皆有图书馆,并会建宏伟的图书馆。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居教学区的中心,周边满是名花和嘉木,葱葱郁郁的,把它藏起来了。这里弥漫着一种有趣的气氛:人的高贵在乎知识。

此建筑是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多少带着那个时代的规矩和细腻。主体四层,伸出去的两翼三层,全是灰砖红窗,窗是格子的。副门面东,小一点,推扉便迎朝霞。正门面西,日落的时候夕阳尽染其壁,一派璀璨。斜顶排瓦,琉璃作脊,角如尾翘,檐如翅展,颇具传统风格,然而也不失现代意味。

此大学的渊源在1944年创办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其动议归当年的一批志士,第一任校长为郝耀东,是1891年出生的一位陕西长安人。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于1949年入西北大学,1952年它又出西北大学。一入一出,几经其毓,便孵化为1954年的西安师范学院,校址在今西安城南,长安路与翠华路之间。当时一片荒田,属于吴家坟村。其第一任院长是1897年出生的刘泽如,在他麾下的教授有:侯又可、黄国璋、高元白、史念海、吕秉义、夏以农、王振中。他们无一是等闲之辈。

1954年不仅有了一个西安师范学院,还以陕西省中等教育师资培训班为基础,推出了一个陕西师范专科学校。到1956年,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西安师范学院提取化学系和生物科,以充实陕西师范专科学校,并拔高它为陕西师范学院。

一切都是发展的,而且演化很快。1960年,陕西师范学院与西安师范学院便组合起来,诞生了陕西师范大学。刘泽如为第一任校长。1978年,此大学为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遂有了国立的性质。

大学虽然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风难免扬起尘埃吹拂它,不过其毕竟立于渭河南岸,抬头便会仰观秦岭,尤其呼吸着十三朝古都的文化气息,遂自有魅力。天下俊才,往往经过权衡要选择于斯工作。曹冷泉来了。此人的作品尝经鲁迅推荐而发表,也有幸到鲁迅在上海的寓所去请教。卫俊秀来了。朱宝昌来了。此人14岁便入上海复旦大学,曾经执教于云南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西南军区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是一位江苏人。1955年,他以所谓的胡风问题从教授降为副教授,并从中文系调到艺术系,由教古典文学改教写作。1956年赴秦执教。朱宝昌主治西方哲学,兼及文史,素有狷介之性,边幅不修,甚至在课堂上得意了,会抓口罩当手绢,抹鼻擦泪,然而讲庄子他便是庄子,讲屈原他便是屈原,出神入化,十分惊奇,为学生深深敬重。赵恒元来了,斯维至来了,高斌来了,霍松林来了,黄永年来了,阎景翰来了,马家骏来了,刘修水来了,孙达人来了,王国俊来了,畅广元来了,章竹君来了,阎庆生来了,梁道礼来了,贾二强来了,萧正洪来了,李继凯来了,张新科来了,党怀兴来了。大学之优,就在于近者悦,远者来。

遗憾大学也并不能为学人提供安全的保障。卫俊秀1955年便遇到麻烦,1956年遭两度抄家,1957年似乎恢复了自由,可以上讲台了,然而在1958年旋以历史反革命的罪过处罚为劳动教养,在陕西北部一个煤矿的田野务菜种粮,释放以后,遣返山西襄汾耕地。朱宝昌在1957年以言论获咎,1958年定为右派分子,由副教授沦为讲师,到1966年遂当牛鬼蛇神,1969年赴陕西泾阳的一个农场干活,突发脑溢血,偏瘫而终。当牛鬼蛇神的还有斯维至、阎景翰。有一次斯维至戴着白袖章和高帽子往灞桥一带去参加劳动,农民纷纷投目,然而斯维至习以为常,姿有岿然。孙达人为反动的学术权威,竟不能为自己的女儿挽留其母亲的生命。最悲惨的还是黄国璋,他显然不能忍受羞辱。其曾经在美国留学,执教于中央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当年英国借对缅甸的统治,久攫我云南的班洪银矿,黄国璋便率专家入滇考察,欲取得必要的地理数据,以夺回自己的资源,可惜蒋介石命令暂缓,遂怅然转入西双版纳考察。他是有成就、有影响的地理学家、教育家。1966年9月6日,他无法忍受红卫兵的迫害和欺凌,绳穿烟洞,隔墙吊颈,一边是自己,一边是妻子,不能同年生,遂为同年死。他携妻子以最壮丽的行为艺术,抗议世道之恶,维护尊严。好在一旦雄风压倒雌风,社会清正,这些学人都获得了平反。

郭琦久在此大学主持工作。1990年,他尝以自己之所为伤害一些学人表达了他的内疚与歉意。如是反思,当然高贵。不过横扫知识非副校长之为,也非校长之为,甚至也非教育部长之所为,此乃体制之狂。实际上郭琦在陕西师范大学口碑甚善,尊者论往,每有赞他之辞。

尽管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有一度非常艰难,不过陕西师范大学还是人才辈出,人物辈出,有名家,有大家。

史念海在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读书,当过编辑,29岁之后主要执教于大学。1954年是西安师范学院的教授,1960年以来一直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他以研究中国疆域沿革为发轫,终身求索中国历史地理之变迁。过了花甲,还作山河考察。黄河流域、淮河下游、太湖周边,他走了10年之久。涉伊水,蹚洛水,往来于吕梁山与伏牛山,五登陇坂,三攀阴山,徘徊六盘山,抵泾水之源,进天山。通过考察,他订正文献之错讹,补充典籍之疏漏,加深对历史地理之认识。他主张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认为学问要为世所用。其著作等身,是腾声宇内的历史地理学家。我有幸在其宅见过史先生。书排四壁,稿展半桌,移步如游,白发如练,灰布衣裤,黑布鞋。泰而无骄,重而有温,平平实实,坦坦荡荡,一派贤者之相。

霍松林从1944年读国立中央大学开始,便致力于学术研究,卒为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名重三秦,声播四海。霍先生以敬业而乐生,以强生而精业。年垂垂老矣,然而体壮且神会。2008年秋天,霍先生出席文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受邀在主席台上训诫。他雄视左右,强调知能并重,教授做学问也要搞创作。高龄88岁,铜光浸面,金声震屋,让人生闻道之感。

黄永年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好古而疑,且述且作,所著极丰,学理有据。他是一个为中国文化所深润的人,凡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没有不精,还擅书法,善刻印。黄先生并非普通的历史学家和古文献学家。锋芒常露,然而风流之士,不会磨灭。

王国俊尽管天赋颇高,终于以家庭问题,求学不得如望,治学不得遂愿。不过他志存心恒,竟为数学家,尤其是在格上拓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属于具有奠基性和创新性的,并有世界之誉。此人1958年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数学系,之后在中学当老师20年,1978年才调至陕西师范大学执教,是为学生所敬的教授。他完全是自学成才,而且多处逆境。非有灵性不足以脱颖,非有韧翮不足以凌空。王先生在此大学还任校长9年,当然也是教育家。

章竹君1959年读西北大学化学系,1979年调至陕西师范大学,现任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他是化学家,研究方向为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分析、光学生物传感器、细胞发光免疫分析、纳米粒子传感器及其在癌细胞与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微陈列传感器芯片、免疫芯片、生命信息及其传递的实时监测。建树卓越,声望过境越洋,在化学界享有隆位。

阎庆生,陕西礼泉人,196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旋至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执教,现任文学院教授。久治中国现代文学,尤对鲁迅和孙犁的研究有昂然之成果。著作甚多,极求新意。不以文学专业为满足,广涉哲学和心理学,以建立一种得力的知识结构。性直口讷,不失士心。

梁道礼,河南长垣人,197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学位,随之进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执教,现任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其目标在于把中国古代文论作为对文学原理的一种概括,作为东方智慧的一种形式,发掘其意义,彰显其价值,以介入当代文学的实践和理论建设。论文颇多,影响甚大。有自己的学术良知、学术思想、学术途径、学术建树,这一点难能可贵。他看穿了学术成果量化统计的拙劣,坚持自由地读书和自由地思考,不为急功近利之事。衣饰随便,文章求精,越有醉态越是明白,自存魏晋之风度。钦佩者众,同道者寡,这是梁道礼的孤独。

贾二强,陕西户县人,1983年入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读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师从黄永年,得其大传,毕业之后留校任教,现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久治古代文献整理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尤在古籍版本研究上颇有造诣,是历史文献学专家、版本目录学专家、唐史专家。社会兼职多,获奖多,项目重,著作甚丰。忽有念动,近来对古代民间信仰发生兴趣,论而每具新意。身材颀长,皱纹扭结,无时不有所思。他是贾三强的孪生之兄,17岁那年,此兄弟都参加过襄渝铁路之修筑。

萧正洪,安徽安庆人,出生于江苏南京,曾经在延安南泥湾三台庄插队数年,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198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读历史地理专业,师从史念海,深受熏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6年开始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执教,现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久治明清区域经济、农业史与社会史、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l部,并获全国优秀教师奖。近年以来致力于明清中国两部,特别是黄土高原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其成果可以期待。气清神明,心旷而放,北土之厚,难掩南子之色。

李继凯,江苏宿迁入,曾经读书于徐州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1986年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思维敏锐,常有发现,论文甚多,获奖也多。一旦发言,遂起情感,往往慷慨激昂,声震栋字,闻者遂凝视而侧耳。多年脚踏黄壤,仍不失南子风雅。

张新科,陕西眉县人,1979年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83年录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攻中国古代文学,毕业留校而执教,现任文学院教授。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是霍松林的弟子。2003年至2006年尝在四川大学随项楚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20余年,各课皆受学生欢迎。久治唐前史传文学,特色鲜明,著作颇丰,项目重,获奖繁。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并有别的社会兼职多种。

党怀兴,陕西合阳人,198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旋即录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198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随之留校执教,现任文学院教授。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是王宁弟子,攻汉语言文字学。致力于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经学的研究,论文广发,出版著作10余部,主体完成项目10余种,屡有获奖。学术兼职颇多,计有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字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特约审读员、陕西省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沉稳厚重,敏之于行。入古凌今,心有豪华。

我要恭谨地抬出高元白先生。他在2000年逝世,92岁,是孔子所论的仁者寿。1935年他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专于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史。此人有大德,当年黎风为所谓的胡风集团嫌疑分子,难以授课,他义勇以争,让黎风上讲台。他还举荐马家骏赴北京师范大学进修苏联文学,以助其晋升为专家。成人之美,推贤进士,不亦君子乎!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此大学提出人才第一,教师为本,并制定了人才集聚战略,欲丰羽壮翮,一举千里。资料显示,这十数年引进近乎600位各类人才,从而在教学上、研究上、社会服务上,皆有里程碑式的发展和跨越式的提高。

何炼成,湖南浏阳人,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分配到西北大学执教,研究经济思想史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经济学家,在研究劳动价值论、中国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颇有其荣。何炼成来了,并领衔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以使此校加速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变。现为此大学教授。

周伟洲,广东开平人,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获硕士学位。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后在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工作,教学与研究兼致,著作甚丰,发表论文百余篇,拓宽了中国民族史的学境,尤对五胡十六国的国别史之研究颇有贡献,关于古西北民族史及其关系史颇有新见,1986年由讲师破格提升为教授。读大学时发表过小说,文章遂显史才。周伟洲来了,并运筹集贤,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任其主任。现为此大学教授。

李玉虎,陕西白水人,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分配至陕西省档案局工作,以褪色档案字迹的恢复与保护之研究发轫,扩大到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和建筑彩画的恢复与保护之研究,再扩大到褪色照片与胶片的恢复与保护、黄土遗址的防风化保护,是文物保护专家,发明多,获奖多。腾声三秦,誉满华夏。李玉虎来了,并陆续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任其主任。现为此大学教授。

邢向东,陕西榆林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文系现代汉语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方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邢向东来了,任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兼职也多。其多年致力于语言学研究,著作甚丰,项目颇大,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满脸严肃,一腔谨言,深受学生喜欢。现为此大学教授。

屈世显,陕西户县人,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美国波多黎哥大学做访问教授。2005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屈世显来了。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与等离子激发、纳米结构中的电子和声子动力学、量子多体理论、理论与计算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混沌动力学和分形理论、复杂系统及其动力学,有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内和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获奖多次。现为此大学教授。

胡卫平,山西霍州人,1984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系。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科学教育、创造力心理、教学心理,项目甚多,著作甚丰,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奖近20次。胡卫平来了,并隆然成立了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任其主任。现为此大学教授。

李震、红柯、王社教、鲍海波、李永平、段宗社,皆是我的同事,不过我也以朋友视之。他们属于此大学的少壮派,学业有成,翩然而翔。

1994年至2004年的校长为赵世超教授。他是历史学家,以研究周代国野关系昂然于学界,颇有承担,常作大问:“是谁创造了历史?是什么决定了社会面貌?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此人之著作,不板结,无架子,文气涌动,曲肖其意,览之会生快感。论能如是,当然是一种漂亮的表达。在校长任上,他倡导教师为本,人才第一,落实支持学术研究的政策,以引领清正之风,足以誉为教育家。我是在赵先生任上挪窝换业,到陕西师范大学来执教的。每每念兹,总有润泽在心,并体验了大学不拒细流的海纳之魂。

现任校长房喻,是由2004年6月12日执掌此大学的。

房喻执意培育和浇灌一种大学精神。他认为大学负有文化传承的责任,也应该对教师、人才和人物,以及他们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以人废其价值,也不以言废其人,甚至一个人只要视学术为生命,孜孜矻矻,置浮名与近利于度外,即使没有什么项目也要尊重。房喻希望教师皆能有尊严地工作。为使此大学进入211工程,他数上北京,向教育部慷慨陈辞,激之以情,动之以容。为使学者能更畅快更沉静地从事教学和研究,他被任命为校长之后,俄顷启动20栋住宅楼的建设,一举使一千余户有了新房。他还仔细推敲政策,以提高教师的待遇。房喻主张学生应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尤其要有远大的理想、高贵的使命。基于此,此大学实施了通识教育,使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变,并以综合化研究型的思路,加强和提升对学生的培养。房喻重视提高教学和研究设施的信息化及各种设施的改进,以使利器在手。公共空间和住宅楼一律有网络覆盖,多媒体教室剧增。凡是教授,都获得了独立的工作室。

房喻为教育家,视野雄阔,格局壮达,既有气魄,又有智慧,能以综合化研究型推动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并奋力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房喻是化学家,曾经在英国学习和工作五年,并获兰卡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长期致力于敏感薄膜材料创制的科学基础和仪器化,以及分子凝胶的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他提出了以薄膜单层组装多环芳烃的超分子行为及其对环境条件变化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传感材料设计新思想。由此,催生了一批新的薄膜传感材料问世。主持各种项目20余种,合作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件,授权9件。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主持研制的超灵敏隐藏爆炸物气相探测仪被选为2010年度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亮点成果。房喻为教授,深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谁,只要抱怨学生不行的,注定会受到他的批评。他所带的研究生,一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生论文奖,两名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生论文奖,有5位博士毕业以后,直接到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有9位硕士毕业以后,直接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为全国优秀教师,他当之无愧。

此大学是教师的摇篮。忽忽几十春秋,已经培养了近乎15万各学科和各学历的毕业生,谓之桃李满天下可矣。其招生面向中国大陆,也面向香港、澳门和台湾,还面向海外。它固然是培养大学和中学从业者及其管理者之苑,不过它毕竟还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现有21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63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后科学研究流动站,1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0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40个一级硕士学位点,185个二级硕士学位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此大学的学位授权点有12个,其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艺术学。它有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术之争,多比少好,此大学遂还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此大学还建博物馆一座,立出版社一家,办刊物数种。还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大学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教师近乎1500人,其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殆达500人,博士生导师249人。日月运行,一切皆变,其数据当然也在变,所以智者不拘于数据。

教学楼以图书馆为中心而筑,一排在南,一排在北,呈对称结构。这些建筑也多是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高皆三层,间距空阔。灰砖平顶,显然都浸上了一层古色。可以容纳千人的联合教室,现为积学堂,虽然经过修缮,不过仍保持斜顶排瓦,朴素得舒服。1982年路遥曾经在此报告其小说创作,众生满屋,我只是从门缝里看到了他。积学堂南北皆开门,皆是两扇,木质,涂着红漆。操场在图书馆以远,这保证了教学区的安静。应该把过去的建筑以文物待之,并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此大学在发展,当然会添新的建筑,不过似乎要避免大而失雅。

陕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典型的园林式大学,其功首归韦固安先生。此人读过华西大学神学院、华西大学历史系、金陵大学心理学系,还读过纽约大学文学院和哈佛大学宗教学院。1949年从美国归去来兮。1954年,他入西安师范学院工作。有一天,刘泽如院长陪他在吴家坟村一带巡览,指点着墓茔斑斑的四野,问他学院怎么建设才有风格。几天以后,韦固安展示了一个总体方案,其设计思想是校园要大,要以图书馆为中心,要有对称之美,体现民族气派,要绿化,要成为园林式。既然他有考虑,便由他负责。韦固安尽心尽力,尤其在园林式建筑上竭能而为。绿化没有经费,他就在此校选择边地自开苗圃,以自供花木。当然他还设法从南京引进法桐、雪松,从北京引进柳、柏,从成都引进银杏,从洛阳引进牡丹,并精巧种植。

当年的花木已经送芳成荫,凡是到此大学来的人,无不惊叹这里的幽雅。跨进大学的门,迎面是学府大道,其通图书馆,并延引校园各处。两边法桐参天,杂以水杉、松、柏、女贞、银杏、泡桐、牡丹,紫荆扭枝,冬青成带,有层有面,深深浅浅,露云投影,蔚然一派静穆之象。

教学五楼前,有松苍苍,银杏茂盛。教学六楼前,有法桐散布,其干之粗往往一人不可以搂抱,枝壮叶阔,禽鸟足以栖居。几棵国槐,也颇为老迈。这一带的鸡爪槭春萌秋发,似紫似赤,蓊然成霞,虽有异质,据土便长,长而旺。

玉桂苑在教学八楼以南,有榆,有玉兰,不过以桂为主。一旦立秋,其香便从米黄的花蕊涌流而出,任意飘荡。轻香还行,重香难耐,为躲刺激,我便远远驻足。畅志园在教学一楼以北,矮墙圆门,弯廊小路,有泡桐,有松,都很高大。这里一处立石刻,篆卫俊秀书:拥书自雄;一处立石刻,篆曹伯庸书:敬业乐群。石凳既设,便有学生坐之吟诗,当然也有触景生情,谈起恋爱来的。

积学堂以北,有一棵椿树,一排白蜡树,此在西安皆为罕见,遂木以稀为珍品。这里还有几棵核桃树,秋天是挂果子的。临积学堂东墙是一排忍冬科的珊瑚树,枝相交,叶丰腴,俨然高逾10米的篱笆,其性抗毒耐火。挨着珊瑚树的便是牡丹园,曲径妙穿,以让赏花者和照相者方便。其花灿然之日,拥挤喧闹,但于枯萎萧瑟之时却冷落之极,所以我一再让学生在此观察。牡丹园还有一棵柿树,看起来有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了,也挂果子。

不过精华环绕着图书馆,仿佛众星拱月一样。临其墙南的是国槐林,梢拔冠圆,玉枝稀疏,朗然有神。也间以松、柏,作为调和。还种着竹,它敏感而鸣,总有风发。临其墙北的是樱花林,姿态柔顺,以雅争艳。也有竹,松与柏遂显得厚实。图书馆正门面西,此处尤其葱且丽。名花相俏,嘉木互秀,足以让人留连。西墙两侧,对称的有龙爪槐、腊梅、连翘、玉兰、婉约的丁香、坚硬的柏,爬山虎冲冲地缘墙避窗而去,渲染成绿的云,青的雾。春一暖,连翘花黄,玉兰花白,学生纷纷在此照相。出图书馆前行数十米,磊石为山,大约起影壁的作用,以防看透了,很是艺术。离山而去,南一园,北一园,皆筑亭可以坐,树有松、柏、国槐、棕榈,花有紫荆、火棘,畅然而透明,石桌上满是读书的身影。隔路而去,又是南一园,北一园,旧之柏林,密密麻麻,森然一片,绿着,青着,浓稠的样子,虽然有竹摇曳,也不减其凝重。这一带的庞然大物是并耸的两棵雪松,南一棵,北一棵,它们拔地而起,巍然如塔。干粗两人难搂,横枝簇叶,蓊然葳蕤,若鲲鹏之翼,欲扶摇而飞。此两棵雪松,大约树龄有半个世纪了吧!千千万万的学生已经从雪松旁走过,每天都有学生从雪松旁走过。盼雪松的威仪和雄姿,特别是不以岁寒而凋的品质,能给他们以启示。

校园是开放的,有教授绕着图书馆迈阔步锻炼,不知道是何方男女也到大学来,绕着图书馆迈阔步锻炼。美是慷慨的,它对谁都是美的。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陕西师范大学在滈河一带置地近乎1800亩,经营新校区,以适应中国高校的扩大招生之形势。老校区谓之雁塔校区,新校区遂为长安校区了。10年以来,新校区其楼争列,覆盖黄壤,不敢遮天蔽日,足以隔山挡原,此窗望着彼窗亮,并成为此大学的主域。竹成丛,银杏为林,草碧草萋矣。

大学之尊,在软不在硬,成乎有学派,有大师,允许教授及其学生有自由的思想并自由地表达的权利,此谓之宽容。不宽容无以有真正的大学!努力吧!我的大学!很荣幸,我于斯执教。

附录:

我的大学

命中注定,我只有一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我生长在乡下,小学为邻,中学离村子也不出三里,但大学却很是遥远,因为它当时中止了录生工作,上大学是要推荐的,其当然遥远而且渺茫。

中学的班主任是一个活跃的人,有一天,他得意地决定,要率自己的几十个乡下孩子见识一下大学,便是陕西师范大学。步行几十里,进入一个幽美的园,穿梭花木之间,仰望图书馆爬着青藤的红窗,踏了踏又明亮又宽大的教室的台阶,竟对斯大学产生了深度喜欢,并暗中向往。

几个春秋以后,乾坤扭转,大学之门骤然打开,似乎到处都在招手。不过陕西师范大学古雅的图书馆及其周边的垂柳昂杉,曲槐直松,反复挠我的心。别无所念,惟思斯校,从而毅然择之。

我一直不敢骄傲地认为此乃缘分,因为缘分便把我和我的大学对等了。我有种种理由证明,当它的学生属于我的幸运。它给我的多,我报它的少,此帐我还是清楚的。

哲学是我的专业,但作家却是我的理想,要兼顾显然不易。然而在斯校数年,我不但收获了一种哲学思维,而且还得以发表作品,真是有福了。其气氛宽松,老师也能积极给予,确实是求智得智,求道得道。阎景翰老师,刘路老师,刘明琪老师,指导过我的写作。循循善诱,诲而不倦。曹冷泉老师和畅广元老师,评点过我的文章。所圈所批,久而弥新。他们的故事,我曾经一再叙述,因为扬其善就是扬斯校之美,就是颂斯校之风。他们无一是我所修专业的老师,不过他们待我无一不是喜悦的,扶我以诚的,对我有启示的,甚至给我以肩膀让我站立的。

毕业之后,我在社会上闯荡,难免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陕西师范大学却始终是我的后盾和平台。出版了一点著作,产生了一点影响,我的大学都注意到了,并给以鼓励。我的作品的第一个讨论会,是母校的学生自发组织的,我的关于文学的第一个讲座,是母校的张国俊老师邀请的。2002年春日,陕西省作家协会主持讨论我的一部散文集,裴亚莉老师发言说:“朱鸿虽然是一家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不过我觉得他一直就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人。”我和裴老师是第一次见面,我觉得她透露的是一种信息,它使我感到了母校的仁爱和温暖。

忽然有意回到我的大学来执教,便投书时任校长的赵世超先生。之前我并不认识他,我之举显然是冒昧的,不料赵校长的支持坚决而慷慨,于是我就成了斯校的一位老师。教学自有其秩序,作为新手,我确实还有种种陌生的细节,鲍海波老师和王敏芝老师便帮助我,甚至代我做计量和填表之类的琐碎工作。想从新闻与传播学院转到文学院去,李西建院长和付功振老师便设法接收,使我归位于文学岗位。张宗涛老师所安排的课,为我留下了游刃有余的空间,以方便写作。

从1999年起,我便收集陕西的文化大革命的资料,包括一些历史人物的资料,艰难之极,又不清楚怎么筹措经费,遂在外地调查之际,总是寻找朋友,希望旅馆能够打折,难免尴尬,甚至狼狈。回到斯校以后,我仍在悄悄做这件事情。主管人才引进的张建祥副校长发现了我的窘境,立即通知我使用科研启动费,河水便奔流了。我尤其感动的是,现任校长房喻先生在百忙之中还专门约我,认为我的资料收集是抢救工作,有意义,建议我申请科研经费,并说:“出门在外,也不能太艰苦,不能住的太差!”我不知道房喻先生是从谁那里获悉了我的状况的,然而我知道有一次,他到文学院去考察,还提到学术要包容,要尊重个性,给了我准备之中的研究以肯定。

也许有人以为我是在发布感恩榜。有这样的意思,我不会掩饰。在世间,即使给我一臂之力,我对他的谢忱也永无止境。一张感恩榜根本不能尽我之意。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究竟凭什么得到这所大学如此之久且重的支持呢?我究竟给它做了什么呢?我何德之有,何功之有,何言之有?遂感到十分渐愧和歉疚。有时候便安慰自己,认为斯校固有其厚德载物之品质,人文主义之蕴含,所以凡是它的学生,对谁都是支持的。然而我仍觉得自己幸运之极,它给我的多,我报它的少。

我偶尔会想应该以什么方式给我的大学一些贡献。我有瓦当收藏的兴趣,也收藏了几个好的瓦当,我愿意在合适的时候捐出来,充实斯校的博物馆,以表达我的感情。然而大学如此久且重的支持,显然不是为了得到几个瓦当,而且瓦当也担不起,遂觉得自己的所想有一点荒诞和可笑。

也许这所大学支持我,根本就没有任何要求,它仅仅是按照斯校固有的原则行动。只要它的学生有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意志,它对谁都是支持的,这是它的传统。人一旦在斯校浸染,斯校的传统便要渗进他的血液。我以为,感恩榜上的那些人,都是斯校传统的担当者和发扬者。不过我还是一直在提醒自己,必须加紧努力,争取有大的文章,否则就辜负了我的大学。

希腊英雄珀耳修斯是冒险才取得女妖墨杜萨之头的。把墨杜萨之头对准谁,谁就会变成石头,珀耳修斯当然伟大。我以什么成果完成我的精神冒险呢?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也是舒服的,不过他们吃了禁果,从而辨别善恶,懂得羞耻,遂有文明,亚当和夏娃当然伟大。我以为在艺术上和思想要超越一点,就应该像珀耳修斯学习,像亚当和夏娃学习。苟且偷安是不行的。

我只有一所大学,但它的激励却是强劲的,这就够了。我喜欢我的大学。

选自《长安是中国的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北京第1版。

下图为陕西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6509.html

更多阅读

陶朱公:计然之策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后来范蠡成了中国商人的祖师爷陶朱公。看来,范蠡经商而富有,与用计然之“策”有很大关系。那么,计然之策讲的是什么呢?《史记·货殖列

陶朱公:计然之策 -全集 朵拉历险记全集

陶朱公:计然之策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后来范蠡成了中国商人的祖师爷陶朱公。看来,范蠡经商而富有,与用计然之“策”有很大关系。那么,计然之策讲的是什么呢?《

主持人朱丹:感受人生正能量

有一种人,无论身处多复杂的环境,总会保持最初的单纯状态;无论经历多么大的坎坷曲折,也会言必称自己幸运。这样的人,她对生活的表情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微笑。主持人朱丹:感受人生正能量■文/本刊记者罗丹朱古力色的皮肤、整齐的牙齿

傅斯鸿:谁的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是曹髦讨伐司马昭的檄文。但曹髦不仅没有能成功讨伐司马昭,反而刚一冲出皇宫就被司马昭手下将领成济给杀死了。…………………………谁的司马昭之心文/傅斯鸿什么是“司马昭之心”?根据史书《三国志》裴松之

永不落伍的启示:论语的生活智慧

基本资料永不落伍的启示:论语的生活智慧作者: 曾仕强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宋代著名儒学家朱熹,选取儒家的四部重要经典,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称为“四书”。《论语》是四

声明:《朱鸿:陕西师范大学》为网友男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