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啊每一处都不能得病,若是生了病,一天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一如雾霾天,整日都无明朗的心情,更无快乐可说。
所以,一切活着的意义,仍然是健康为重中之重。并非悲观,而是有所体验。
平日里我几乎很少生病,一旦得了病,这写字,也是有了影响,既然没有了心情,写字自然无言可谈。
但读书未可断,这几日一直在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恳切地认真地做着学生的模样,坚持日日读,一改平日换着书变着口味读的陋习。上下两册,1102页,于昨日终于读完。
读完这两本大部头书,多少有影响和感慨。偶尔在页白处注写眉批,以致于不忘当即的感触,也是直觉所得。
摘一段我写的眉批。p688
我也时时被木心的话点醒,惊奇探索自我,自我教育的过程,这过程是渐悟,每次遇到木心的妙语与哲思,都有发生惊奇这件事,多么美好,令人欢喜、沉思的渐悟。读此书,感受到自己是一匹沉寂已久的黑马。我就是这么斗胆了。
再摘一段。p1096
木心先生的阅读史,正如他说的,“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必须得走出去啊。在自由的国度,解放自己的思想,文化的延伸与扩大化,若是受政治限制,的确可怕。回想以往封建社会历史的故事,人民受愚昧,没有文化,更没有观念,一味地受治、服从、受奴役。让我想起前段时日看的电影,《为奴十二载》,黑奴们不能认字,也不能承认识字,不能怀有自己的想法,更没有自由可言,而是一部能劳动的机械,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更无交流可谈。那是被奴役被压抑的时代。这样回想,若是舍身那个时代,不可想象。
整本讲义,厚厚的纸张里是木心和他的学生们围拢坐谈五年的世界文学史,我只在一周多的时间读完它们,爱不释手。
师徒间的种种对谈,让我感动。陈丹青说,“课中说及的各国作家与作品,十之六七,我们都不知道——木心完全不在乎这些。他与人初识接谈,从不问起学历和身份。奇怪,对着这些不相干的脸,他只顾兴味油然地讲,其状貌,活像谈论什么好吃透顶的菜肴。我猜他不会天真到以为众生的程度与之相当,但他似乎相信每个人果然像他一样,挚爱文学。”
情至如此,我们爱木心,实则是对文学的挚爱。我压着声抽泣。
木心在最后的几节课里,几次提及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后的讲课了,安静,却意味深长地与文学的宇宙说,“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这何尝不是一位中国老人在世界的美学中流亡,而他的学生们,一群艺术家在美国的各个公寓里围拢着他,被点燃的那撮火的种子,那种子,意味着我们顿悟,那些伟大的文学家作家们冥冥之中为那些爱好文学爱好艺术的人,开启了一扇门。而这叩开的门将属那些对文学阅读的赤子之情。原来,我流出的热泪,确切地说,是他们对文学的热忱与虔敬。我无意中被深深地感动。这份感动的拥有,我十分地庆幸。
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