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晚,备受关注的中国首部职场时尚大片《杜拉拉升职记》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首映礼,导演兼主演徐静蕾率领莫文蔚、黄立行、吴佩慈、李艾等明星组成黄金陈容,成为全场的焦点。
晚会中,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健,突然通过大荧幕现身,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徐静蕾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并送上自己创作的字画以表鼓励之情。父亲的温情话语,让徐静蕾热泪盈眶——
望女成凤,严字当头练才女
1974年,徐静蕾出生于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个居民区,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父亲徐子健和母亲于淑荣都是普通工人。徐子健曾在北京灯光厂当车间主任,文革的时候受到很多冲击,几经大起大落后,十分向往平静的生活,于是就在女儿的名字中取了一个“静”字,希望女儿这一生能过得平静、安宁、顺利。
徐子健对女儿的教育颇为重视,他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过“早期教育决定人的一生”的观点,便激发了他尽早开发女儿能力的决心。
徐静蕾刚满3岁,徐子健就开始教她认字、写字。他找来一些硬纸板,做了几千张卡片,上面写满了拼音、汉字,然后将卡片铺满房间,吃饭时教女儿认“蔬菜”、“水果”,睡觉时教女儿认“房屋”、“地板”……徐静蕾6岁的时候,已经能认识不少字,徐子健又开始教她背《古文观止》等古文。看着女儿口齿清晰地背诵出一大段一大段的古文、诗词,徐子健心中无比自豪。
一开始,徐静蕾对认字、背书等还感觉十分新鲜,也很配合,可没多久,年幼的徐静蕾对父亲的“强压政策”就渐渐开始感到不满了。一天清晨,徐子健将还在睡梦中的徐静蕾叫醒,拿出一叠卡片和厚厚的一本书,对着睡眼惺忪的女儿说:“这是你今天的任务:认30个汉字,背诵《陋室铭》,另外还要练50张毛笔字……”说完就匆匆上班去了,扔下徐静蕾一个人望着一大堆“作业”发呆。
那天,徐静蕾和小朋友玩到很晚,回到家才突然想起父亲留下的任务还没完成。情急之下,她匆匆将前几天练的字拿出来充数。可没想到,她的小聪明很快被拆穿,徐子健严厉地批评了徐静蕾,并罚她不仅补上当天的任务,第二天的任务量也要加倍。
听了这话,徐静蕾撅起了小嘴,委屈地撒娇说:“我只是偷了一会儿懒,下将不敢了,爸爸就放过我这一次吧?”可徐子健却坚决不同意。见撒娇不奏效,徐静蕾又眼珠一转,威胁父亲说:“你要是惩罚我,我就跳楼。”没想到徐子健盯着她,冷静地说了一句:“那你跳吧。”
那天晚上,徐静蕾一直熬到夜里11点,抹着眼泪将任务完成,才被允许睡觉。此后,她再也不敢胡乱对付作业,对父亲也是充满了敬畏。有时候,她正在院子里跳皮筋,远远看见父亲下班回家,竟吓得撒腿就往家里跑,连忙拿出纸笔假装用功练字的样子。
有一天,在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徐静蕾悄悄告诉老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不听爸爸的话。”得知女儿对自己敬而远之,当晚,徐子健将徐静蕾拉到怀里,柔声地说:“蕾蕾,古人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爸爸对你严格要求,并不是希望你将来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只是不想让你白费了这大好的时光。我们这一代已经错过了很多,爸爸不想让你将来也和我一样后悔!”年幼的徐静蕾当时虽然并不十分懂得父亲的话,但看着父亲慈祥的面庞,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
为了让女儿能静下心来学习,每天中午,徐静蕾练字的时候,徐子健也不闲着,陪在女儿身边给她画练字的米字格。徐静蕾见父亲认真地拿着尺子一笔一画地画着,不禁扑哧笑了:“爸爸,您小时候一定是世界上最用功的学生!”有了父亲当榜样,徐静蕾学习也更有劲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静蕾小学毕业的时候,因为书法在全国得过奖,她被顺利保送上了当时全朝阳区最好的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这让亲戚、邻居都羡慕不已,纷纷称赞徐家出了个小神童。那年春节,徐静蕾随父亲回湖南探亲时,在堂姑家随手写下“瘦石苍松”4个大字,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赞叹。堂姑还特地将字画收起来,开玩笑说:“以后咱家蕾蕾要是出名了,这字就值钱了!”没想到,徐静蕾后来不但出了名,还成了大明星。
徐静蕾上学后,徐子健就从工厂辞职,自己开了一个做霓虹灯的工厂。工厂开起来以后,接来很多制作霓虹灯箱的业务。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灯箱上的字都要靠人来写。可是找书法家费用又太高,为节约成本,徐子健想来想去,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自己的女儿来写!
徐子健将出自女儿之手的“某某大厦”、“某某中心”的题字拿到客户面前时,立即赢得了对方的赞叹,一个业务员边点头边说:“这字写得遒劲有力,写这字的人得有五十多岁了吧?”另一个人反驳说:“不,我看至少得63岁。”
这让徐子健心中暗笑:“什么63呀,我闺女才13岁呢!”此后,由徐静蕾亲笔书写的一幅幅大字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挂了出去,就连赛特商场和中央电视台后面的梅地亚宾馆的霓虹灯上的字也是她写的。夜晚,看着自己的字悬挂在京城大大小小的商场、酒店,在霓虹灯的照射下闪亮夺目,徐静蕾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严父导航,入染缸仍洁身自好
上中学时,徐静蕾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做梦都想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一名画家。因此,课余时间,她都背着画夹去美院和文化宫练习,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就在她要报考中央美院的时候,命运却发生了奇妙的转变。那天,徐静蕾托了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个朋友帮忙,希望能找个老师指导一下,刚出中戏大门,一个陌生人叫住了她,问她:“想演电影吗?”见徐静蕾一扔疑惑,那人自我介绍说:“我是香港的一个导演,我看中你了,把你家长请来吧,这个角色就是你的了。”第二天,徐子健带着女儿来到剧组,见这里一切都很正规,便同意了女儿参演。拍完这部戏,导演对徐静蕾说:“你现在是个配角,将来上了电影学院,你就能当主角!”一番话,让徐静蕾深受鼓舞,竟瞒着父亲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当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徐子健才明白:女儿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眼光,是该放手了!
大三那年,徐静蕾接折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由赵宝刚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毕业一年后,23岁的她凭借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一举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奠定了其青春偶像的影坛地位,并获得了中国电影学会表演奖。
看到女儿在事业上成功,徐子健既骄傲又感到隐隐的担心;娱乐圈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是非多、绯闻多,女儿会不会掉进这个大染缸而迷失自我呢、很快,他的担心似乎有了印证。随着徐静蕾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种绯闻也蜂扔而至。有媒体称,徐静蕾为了上位,与国内知名作家、编剧王朔有亲密关系,王朔甚至为了徐静蕾抛妻弃子。
看到这个消息,徐子健心痛不已。他气愤地将新闻报道摔到徐静蕾前面,厉声质问:“这都是真的吗?我苦心教导你,就是为了让你成为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吗?”徐静蕾争辩道:“我和他只是忘年之交而已!”当天,父女俩发生了有生以为最厉害的争吵,徐静蕾一气之下摔门而去。
在如水的夜色中,徐静蕾独自围着古城墙静静地走着,心想:“父亲怎么会这么古板?为什么他就不能理解我呢?”想到这里,徐静蕾心中暗暗赌气:再也不理爸爸了。
那天晚上,徐静蕾直到很晚才回家。她进屋后,父亲已经睡下了,桌下放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徐静蕾好奇地拿起一本翻开,只见扉页上是父亲苍劲有力的笔迹:“育女日记”,另有一行小字,显然是新写上去的:“蕾蕾,做事先做人,如果不懂做人之道,任何事情都不会长久。爸爸希望你还是以前那个聪明懂事的好女孩。”往下翻,里面竟是父亲二十多年来教育自己的日记:
“一,英语每天一小时,以唱片为主,《跟我学》;二,毛笔字每天临摹一篇,大字一篇;三,每天记日记一篇,一周一篇五百字;四,星期天读范文一篇,诗五首;五,作业按时做,错题本两个(语文、算术);六,晨跑二十分钟;七,饭后散步半小时。
……
今天,我发现蕾蕾学的柳体字太秀气。虽然这样的字和女孩子的气质很符合,但是女孩子不应该只有阴柔之美,还应该有阳刚之气。我决定从明天起,让她改学浑厚粗重的颜体……”
徐静蕾细细地读着父亲的笔记,终于深深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那份细心、责任和关爱,不禁泪流满面。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悄悄走了出来。他抚着女儿的头发,慈爱地说:“蕾蕾,虽说不少明星都是靠绯闻、谄媚而成名,但是我不希望你同流合污,只有靠实力成名的演员才能永远被人记在心中。”
这时,徐静蕾突然意识到,虽然自己已经长大了,但始终是父亲的牵挂,看着父亲开始花白的头发,徐静蕾决定,一定要做一个让他更放心、更自豪的女儿。
2001年,在接连演了《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爱你》等几部片子这后,徐静蕾感觉自己的演技遇到了瓶颈,她很苦恼,甚至对自己的演艺之路充满了迷惘。
见女儿一筹莫展的样子,徐子健也很心疼,宽慰徐静蕾说:“闺女,爸不懂表演,也许说的是外行话,但是我觉得做赏很被动,得靠运气,你像什么才能演什么。你现在表现平平,也许并不是你自己的原因,而是角色不适合你。”
父亲的一番话,虽是宽慰,却让徐静蕾茅塞顿开:“对啊!做演员的人总希望能遇到一个好剧本,可为什么我的机会都要别人给呢?为什么我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想到这里,徐静蕾突然大叫一声:“老爸,我要当导演!”
顺利转型,父亲的鞭策时时在耳
说干就干。徐静蕾推掉了所有片约,整天泡在图书馆学习相关知识。那段时间,徐子健也四处找来各种经典影视资料带回家供徐静蕾参考。
一天晚上,见女儿在灯下埋头苦读,徐子健将一个削好的苹果悄悄放在女儿手边。看着父亲转身出去的背影,徐静蕾不禁心中一阵感动:父亲对自己的爱永远是那么深沉,那么低调。这时徐静蕾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应该像朱自清的《背影》那样,送给父亲。
有了这一灵感,徐静蕾自己当编剧,很快写出剧本《我和爸爸》。虽然当时徐静蕾已经被称为年轻演员中的“四大花旦”之一,但当导演还是头一回,大多投资人不敢轻易将钱投进来。那段时间,徐静蕾急得嘴角都长了泡。
关键时刻,徐子健从自己的公司抽出100万元,交到女儿手中。徐静蕾也拿出自己100万元的积蓄,还邀请了国内三个大腕张元、姜文和叶大鹰客串演出。开机当天,徐静蕾在片场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老爸,谢谢您的支持,这部电影将是女儿送给您的父亲节礼物!”看着短信,徐子健欣慰地笑了。
电影很快顺利杀青,并于2002年9月全国上映。首映当天,徐子健自己掏钱买票请全家到电影院的贵宾厅观看。为此,徐静蕾的母亲还对女儿打趣道:“平时你爸爸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这次请咱们看电影可是下了血本了!”
首场赢得开门红。2003年11月,徐静蕾凭该片赢得了当年“金鸡奖”的“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喜讯传来,徐子健高兴得眼含热泪。
有了这次成功,徐静蕾的信心更足了。很快,她又导演了电影《一封陌生女儿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其中《一封陌生女儿的来信》还获得第52届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