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说话没重点,越扯越远;
但凡命题写文章,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写了上句没下句,从喜欢码字变成痛恨写字;
思维混乱,比如要表达意见,但一上台注意力分散,最后可能都忘了自己最终想表达的。
其实说话混乱的人,基本上包含了如下三个具体的问题。
一.不了解对方听的懂什么。
这是技术型人员最常犯的毛病。我们假设一个情况,一个70岁的老头,打电话求助苹果售后,想知道自己的iphone4如何截屏。可是如果在电话里面客服说:“按住home键的同时按住开机键”。这样的表达,这个老头不一定听的懂,甚至有可能变成了不断的名词解释。但是如果客服换一种描述,告诉老头,按住手机正面下方的那个圆形按钮的同时,也按一下顶部的唯一的那个按钮,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明白客服的意思。
二.说话前,对自己的目的性不明确。
工作中的很多对话,一定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闲聊。那么就需要说话方,在说话前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而我们所说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起因,经过,结果所组成。不要小看了这三个要素。在你和别人说话时,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相当重要了。
比如:
1. 喂!老婆,你去把衣服收了,因为外面下雨了!
2. 喂!老婆,外面下雨了,你去把衣服收了!
(两段话虽然表达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说话前,你要了解你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对方知道外面下雨了,还是让对方快去收衣服?)
三.说话中如何组织语言,顺序与重点地解释思路,过程来表达观点,以实际数据或事实表达论据,不以个人判断或情绪做论据。
我让大学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重读鲁迅的《孔乙己》,要求回答的问题是:在鲁迅笔下,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几乎所有同学都认同:“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是一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当我进一步质问: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什么?有些学生茫然无语,有些学生说:“老师这样教的。”(见博客中: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
问题大部分则集中在的第二,三点上,你容易过多的去描述经过,你的个人判断,或者是别人对你的影响等等,而忽略了结果与事实,其原因就在于你的目的性不明确,思想不清晰。说话也好,写文章也好,开口下笔前,你自己先弄明白你的目的及如何论证,然后围绕目的论点去佐证就行了。
经量将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确实很好的工具。
推荐几本以上的书
《我怎么没想到》、《策略思维》、《金字塔原理》、《餐巾纸的背面》、《思考的技术》、《决策与判断》、《学会提问》、《决策的艺术》、《你的灯亮了吗》、《系统思考》爱德华·德·波诺和博弈论的书、《思考的艺术》、《学会提问》、《超越感觉》、《批判性思维》。《思考的技术》、《你的灯亮了吗》这二本书思维导图源文件。《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谷振诣的《批判性思维教程》、《超越感觉》,《学会提问》,但是看完后真的觉得实际运用起来很难。
也可以在看辩论赛视频,自己作为正方或者反方,按主题花几个小时找资料,自己立论,想象对方观点。然后酝酿一天,第二天把辩论赛视频拿出来看看别人是怎么立论、怎么反驳对方观点。这样搞个10~20场下来,思维逻辑肯定大大提高。注意千万不要诡辩,也不要以修辞,语气来参与辩论,而是看论点,抓论据来提升思维力。
真正认真准备过的人自然知道在准备过程中应当做的是以下几件事情:
1.多角度多方立场思考总结
2.综合几个角度的观点,进行立论
3.再针对对方可能会反驳的地方进行完善
4.对对方可能的立论进行驳论,
5.补充论据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问自己,逻辑思维到底是什么?强烈的兴趣和反思并具备元认知能力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想要的逻辑思维到底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清晰表达观点,不犯基本的逻辑错误,能够归纳别人观点就已经很靠谱了,别的超人的思维推理能力对于日常生活想必帮助不大吧?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福尔摩斯的天赋的。
如果你抓着某一个问题,沿着哲学史读不同的人说什么,就会发现总是一个人把一套逻辑严密地建立起来,然后另一个人把它驳倒,再把新的一套逻辑建立起来——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不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并且批驳别人的看法,批判过所有理论,你离真理就更近一些。我觉得这就是critical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