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沙水源地示意图
7月2日,最高气温超过37℃。
“2010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组的同学们,顶着烈日,相约来到长兴岛,参观青草沙水源地,找寻我们平常饮用水的源头,了解这一浩大工程的有关细节。2011年的6月8日,青草沙水源地正式建成,目前向上海市浦东、中心城区提供生活用水,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其规模占全市原水供应总规模的50%以上。
上海有长江、黄浦江两个大水系以及星罗棋布的水域网络,本身并不缺水,但却是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更是联合国预测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很多河流和水域的水质很差,污染严重,不能作为生活用水。在青草沙水源地建成之前,上海的生活用水主要依赖黄浦江,占比达到80%以上。
1990年7月,上海刚入夏便遭遇连续高温,全市自来水日供水突破47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而且,黄浦江上游来水日趋枯竭,导致中下游污水上涌,自来水水质下降,部分地区居民反映自来水带有臭味。上海不得不求助苏浙两省,从太湖开闸放水,但因下泄流量有限,对各水厂取水口水质的改善并不明显。从那时到现在,上海的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幅也很明显,亟需开发稳定可靠的新水源,以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干净水源何处寻?能够给上海中心城区供水的水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来源:黄浦江、地下水、长江。地下深井水水质较好,但取水过多将影响城市地表沉降,不能过度开采;黄浦江由于上游的污染,到取水点时水质为Ⅲ类到V类水,水质比较差;长江为II类水,可采水量是黄浦江的300倍,这自然就成了新的水源地瞄准的目标,距市区最近的长兴岛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长江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形成沙洲和河坝,长兴岛就是其中一个。它在清朝咸丰年间成岛,周围还有几个小沙岛:中央沙、青草沙、瑞丰沙等。长江水量充沛,占上海过境水资源总量的98.8%,水质在I类至II类,如果能够在这里建立起水源地,对上海的供水面貌的改变将是决定性的。
经过长时间的论证,最终决定以青草沙为中心,在长兴岛的边上筑堤围水,建设青草沙水源地。旁边的中央沙也同时给围了起来,成为二期工程的储备水源地。这一水源地的面积与长兴岛的面积相当,等于是人工再造了一座长兴岛。
青草沙水源地建设的标高8.5米、总长43公里的大堤,圈围了60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我国目前最大的江心水库,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面积。从长江中心流入水库的江水,通过青草沙水库的自净系统,成为优质的水源,源源不断地送到市区水厂,经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之后,供市民生活之用。
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必然会受到海洋潮汐的影响。涨潮的时候,海洋的高盐水团随潮汐向上推进,造成长江入海口河道水体变咸,形成咸潮。咸潮期间的水自然是不能喝的,因此咸潮持续的天数,以及能否避咸取淡,是决定青草沙能否建水库的关键。而整个长江河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格局,又使江水的咸潮来去非常复杂,难以琢磨。青草沙的巨大库容,可以保证在咸潮期间,不用取用长江水,也可以连续供水68天。
取水口的设计也很重要,要保证在没有咸潮时,持续不断地为水库供水,咸潮来临时及时关闭闸门,保证水库里的水质不受影响。现在采用的是水闸和泵站并行的方式,如果开闸取水供应量不足,就会启动泵站从长江抽水,从而保证库容。
在下游还设计有出水口,如果库容过量,市区用水需求量不大,会通过出水口释放掉部分水源,促进水库储水的流动性,避免水源的富氧化。
整个供水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水库之外,还有输水泵闸、输水泵站、长江过江管、输水管线及增压泵站等一系列配套的工程组成,总投资170亿。
水库取水口
取水水闸
取水泵站
暮色中的水源地
左边是水库,右边是长江
水库出水口
快乐的螃蟹
冒着酷热出行,个个汗流浃背;一路欢歌笑语,直到腮帮喊累。绕堤四十公里,参观水源工地;感谢各方专家,为民生活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