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美国费米实验室和欧核中心曾先后发现了高度疑似希格斯玻色子,消息令整个物理学界为之欢呼,但我当时就对这个发现产生了两个方面的质疑:其一,如果该发现确实是希格斯玻色子,那这个希格斯玻色子只能是极限粒子,其计算数据一定存在错误,故此便写成了一篇论文《给FERMI和CERN实验室的一封公开信:肯请进一步核实实验数据》,并通过美国朋友梁应权博士将该数据发给费米实验室,以敦促进一步核对,该论文还在7月10发表在新浪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167fd010170e9.html;其二,并不存在仅仅作为质量之源的希格斯玻色子,而且永远也不会发现,因为所有的极限粒子都能够形成质量,而以假设的希格斯玻色子为基础建立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是根本错误的。
以上结论是依据极限粒子的理论得出的,但我的这个建议当时并没有得到费米实验室的重视和采纳,主要原因在于极限粒子理论是与传统科学观和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是完全不同的,但真理没有必要献媚于传统势力,时间会逐渐证明一切。中国科技网讯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2月14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项目组的最新结果发现,新粒子在质量以及衰变为双光子的速率等属性上与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预测有一定偏差,这使得新粒子为“上帝粒子”的身份依旧存疑。ATLAS项目组在分析衰变而成的两个光子时发现,新粒子的质量比以其衰变为Z玻色子来计算要多大约3GeV(1GeV=10亿电子伏特)。此外,ATLAS项目组还发现,希格斯玻色子衰变为双光子的速率比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要快。
欧核中心ATLAS项目组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我依据极限粒子理论所得出的关于数据错误的结论,这进一步证明了极限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极限粒子理论的正确性。根据我在《给FERMI和CERN实验室的一封公开信:肯请进一步核实实验数据》的计算,新发现粒子的数据组如下:
所发现粒子衰变后的光子数目应该是8个而不仅仅是2个,其它6个光子或通过采取其它视角和方式得以发现;该粒子衰变后所形成的光子频率应为3.6×10^24Hz~4×10^24Hz;该粒子的的体积约为4.22199×10^-105米^3。正常情况下,欧核中心所发现的粒子应该接近于这个数据,否则仍不可能是所谓的“希格斯玻色子”即极限粒子,而是大于极限粒子的复合粒子。
强烈建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美国费米实验室能够虚心接受我的建议,大胆地放弃传统的粒子标准物理模型,认真核对以上我所提供的数据,不然将可能继续会在企求对“希格斯玻色子“发现的道路上重蹈覆辙、无功而返。
恳请有相关渠道的读者能够将此文传给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