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2年11月6日,凌晨4点29分,雷霆已经结束29小时又29分。
各大视频网站的数据仍在飞涨,贴吧的硝烟也未散尽。
我也还在坑底。
翻一翻雷霆热映期间,那些鸡血冲头的微博,颇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为这部剧,欣喜有之、惊艳有之、迷恋有之、失望有之、不甘有之、愤怒有之,至大结局前,神经被折磨得彻底,以为已经虐无可虐,我和韦世乐,都是断了又再绷紧的弦,也以为,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我会和韦世乐一样,沉浸在过去的28集里,精力被耗散,一路消沉下去。
我低估了韦世乐,低估了林峯,也错估了我自己。
怎么能想到,大结局结束之后,我竟然奇迹一般地平静了下来。所有躁动的情绪,都像浸泡在温水中一样化解。
为韦世乐写一篇长长的评论,是看到第五集就定下来的事情。只是当时不曾料想到,在写这篇剧评时,能够拥有这样的平静。我是粉,做不到公正、客观或者抽离,那么,至少让我做到冷静,让我能够冷静地,说一说《雷霆扫毒》,说一说韦世乐。
——20121106,4时53分,雷霆结束29小时50分钟后,长坑第一掊土。
第一部分:总评,模糊的对仔细的错
【剧集节奏与编导风格】
我曾经很纠结,很纠结,在雷霆第7集播出后。
前5集,让我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它环环相扣,人物的命运和案子抵死纠缠,它善于运用伏笔,每一个细节都并非无关。我做过第一集的线索梳理,详细地、一点点、按照场景去罗列每一段的意义,只是45分钟的剧集,我就写了将近7000字。真的,每一段场景,都在交代人物的性格、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看似微小的细节或者是平常的对话,实际与后文的情节遥相呼应。而且一开头,作为全剧主线的四个人物——向荣、韦世乐、陈家碧、潘学礼就以最自然的方式,将彼此的命运纠缠在了一起。
这是多么精致的结构。
然而,虎头蛇尾大概成了TVB的常态,开头的惊艳,未见得后面不会崩坏。
纯论单集节奏的把握(即是说,不考虑剧情的合理性主线安排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统一性和剧集主题的导向),第1集作为开篇,结构和节奏都无可挑剔,2到5集在线索上趋近于单一化,但仍然足够紧张抓人,6是第一个小高潮,节奏快而紧张,几次大逆转完全调动观众情绪,可惜过早地用尽铺设,显得后劲不足。果然,到7、8,显出了一个低谷,不过联系后文,这一低谷的作用是在高度紧张的查黑警情节前舒缓观众情绪,手法虽生涩节奏虽拖沓得一塌糊涂,却可以接受。
9、10两集,第二次小高潮,细节略有些粗糙,节奏上却非常紧张漂亮。11集是整个剧集的大转折,不管哪一方面,从11集编剧、导演、监制、剪辑极度脑抽地花费了两节半(25分钟)的时间去追忆行动组四人如何成为黑警那些感天动地的往事开始,便在急转直下,让我给11集的节奏把握打分,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全剧最低。12、13、14,集中在感情线上,节奏不过不失,略显拖沓,15集到16集前半段,剧集分界点,情节线正中的高潮,由15集后半节Happy截住电梯开始,速度陡然加快,这一整段的节奏和剪辑,都无可挑剔。
惯例是在小高潮之后给出一个平缓期,因此16集后半到19集谢韵怡案结束,都略有些拖沓,向荣一线完全平缓,而韦世乐一线则在暗暗设伏,20集显然是第三个小高潮(如果将15、16视为一个大高潮的话),陈家碧潘学礼等直接影响最后大结局走向的人物命运也是自此发生转折性的变化。21到28集,最终高潮来临前的持续紧张,想要交代的太多,以致于极度凌乱,每条线都蜻蜓点水却都不够深入。29集,和第1集一样由编审直接编写,结构很紧致,节奏也非常激烈,除个别镜头的剪辑有些过火,基本十分精彩。
总结来看,高潮节点在6、11、16、20和29,其中,16集作为大高潮,恰巧位于全剧正中央,每一次高潮之后,有相应的平伏期,最后一次小高潮到最终高潮中间的距离略长,但是几乎整段处于紧张状态——这是一个设置非常合理、非常符合观众观影心理、也非常符合TVB剧播映模式的结构。但是,何以正片出来的效果却不全如人意?原因总是可以归结为两点,其一是主创的水平,其二则是制度。
在细说之前,让我先以案例为骨架,梳理出全剧的情节线。
监制:林志华
编审:梁恩东、叶天成
1)第一个案子:1-3集
Target:陈满
导演:钟国强
编剧:梁恩东(1)、邱福庆(2&3)、容子琪(2&3)
人物命运——韦世乐:NB情报组高级督察;
向荣:NB行动组高级督察,做卧底;
陈家碧&吴德添:卖A货胸围底裤为生。陈家碧好友Jenny因吸毒而死,她由此而重遇父亲陈坚,陈家碧找韦世乐提供线报,要求韦世乐抓住陈坚;
高希璇:新加入NB,情报组警员;
于咏彤:NB财富组总督察,刚从瑞士回国;
潘学礼:O记高级督察,打了向荣一枪;
人物关系——韦世乐&向荣:有默契,亲密,互相信任,韦世乐对向荣持感激态度;
韦世乐&陈家碧:警察&底层市民,暂无合作/被合作外关系;
韦世乐&高希璇:不按常理出牌上司&遵守规则+年轻气盛+一根筋下属,高希璇对韦世乐看不顺眼中;
韦世乐&潘学礼:相性不合(咦好像有哪里不对),互相看不对眼;
韦世乐&阿准阿富阿鬼:没有向Sir的时候,就听Happy Sir的;
向荣&于咏彤:离婚,后者仍然关心前者;
向荣&阿准阿富阿鬼:后三人唯前者马首是瞻,尊敬&爱戴。
2)第二个案子:3-6集
Target:赵三裘
导演:姚天堂
编剧:钟正龙(4)、张小方(5&6)、邱福庆(6)
与第一个案子的关联:通过陈满的黑钱流向获知其与境外毒贩有来往,而与该两名毒贩同样有交易的本地毒贩即为赵三裘。
人物命运——韦世乐:被诬为黑警,后由高希璇调查而洗清嫌疑;
陈家碧:(回忆其幼年惨痛往事)父陈坚减刑入狱,因弟陈家俊发病而同意为韦世乐做线人接近赵三裘,后差点没命,被韦世乐施以急救;
潘学礼:由O记转调入毒品调查科,升任总督察,为NB行动总指挥兼行动组组长;
于咏彤:与向荣离婚后和方卓伦为情侣关系;
赵三裘:因陈家碧向警方提供情报而入狱;
人物关系——韦世乐&陈家碧:警察&线人,韦世乐因陈家碧身世可怜而有同情之情,陈家碧口称“最恨的人除了老豆就是韦世乐”,后为钱同意给韦世乐做线人,实际和韦世乐关系有一定发展;
韦世乐&高希璇:高希璇的理念和韦世乐的行为发生冲突,故她举报了韦世乐,但在发现真相后对韦世乐完全改观;
韦世乐&潘学礼:在工作中数次起冲突,在韦世乐被高希璇举报为黑警后,潘学礼对韦世乐的情报表现出完全的不信任;
向荣&于咏彤:于咏彤冲进法庭表明她对向荣仍有余情,向荣亦同,两人数次为如何对待儿子和家庭而起争执,后者考虑要回儿子的抚养权;
向荣&潘学礼:理念不合,向荣不认同潘学礼对待线人的态度,在刘福事件上阳奉阴违;
潘学礼&阿准阿富阿鬼:三人对潘学礼极其不满,只听向荣的,在阿准丢掉手电筒事件上起冲突。
3)第三个案子:7-9集
Target:陆一鸣
导演:李文舜
编剧:黄小龙(7),陈锦雯(7、9),邱福庆(8),容子琪(8),谷轩龙(9)
与第二个案子的关联:在没收赵三裘财产过程中,遇到赵三裘家的佣人桃姐,向荣等安排桃姐入老人院时,发现住在老人院内的蔡金姑行为古怪,阿鬼认出蔡金姑是自己在分局做警员时一单案子的关系人。
人物命运——高希璇:因认为当助理警务处长的父亲插手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与其父起冲突,经韦世乐调解而和好;
陈家碧:因赵三裘斩缆,毒品被冲入公海,只得到极少线人费;
吴德添:讨得黑社会小头目肥狮欢心,获得看场机会,但因拒绝在场内贩毒被殴,被韦世乐所救;
何葵:重遇数年前案子的关系人,原来当年因为他的失职丢失了证物;
年有富:在老人院对潘学礼的女友李海莹一见钟情;
人物关系——韦世乐&陈家碧,因对线人费一事心中有愧,韦世乐答应陈家碧日后有事能帮就帮;
韦世乐&高希璇:韦世乐开导高希璇,帮助她与父亲和好;
向荣&于咏彤:仍为向洋之事吵架,向荣用计让于咏彤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带儿子,于咏彤放弃争抚养权。
4)第四个案子:9-12集
Target:赵志辉
导演:林建祥
编剧:张小方(10、11、12),黄小龙(10),陈锦雯(11),容子琪(12)
与第三个案子的关联:陆一鸣供出大佬为赵志辉
人物命运——韦世乐:被康Sir指派查赵志辉案黑警;
向荣及阿准阿富阿鬼:(回忆)一年前因阿准一时贪念被拿住把柄,全组人成为黑警,被Agent控制;
人物关系——韦世乐&向荣:韦世乐掌握一定资料,发现向荣可能是黑警,两人之间生出裂缝;
韦世乐&高希璇:大Sir任命高希璇帮韦世乐查黑警,高希璇对韦世乐产生好感,向向荣打听韦世乐的过去;
韦世乐&陈家碧:韦世乐托陈家碧放风,合作间两人关系渐近;
韦世乐&潘学礼:继续看不对眼,为不同目的相互争斗;
向荣&阿准阿富阿鬼:一条绳上的蚂蚱;
潘学礼&向荣等:完全离心,阿鬼等不将潘学礼视为上司,潘学礼也对向荣等是否黑警有所怀疑。
5)第五个案子:12-16集
Target:方卓伦
导演:钟国强(12、13、14、15),姚天堂(15、16)
编剧:张小方(13、15、16),容子琪(13),谷轩龙(14),邱福庆(15、16)
与第四个案子的关联:韦世乐因黑警事件告假南丫岛,遇见陈家碧和吴德添,吴德添被潘学礼哄骗做内地一跨境毒品案卧底,由该案相关联的哥伦比亚毒贩,于咏彤发现男友方卓伦似参与贩毒。
人物命运——韦世乐:因怀疑向荣而内疚,申请休假,在南丫岛遇见陈家碧。销假后参与调查方卓伦一案,为救向洋被子弹射入腰椎,需休养8个星期;
向荣:发现方卓伦欺骗于咏彤后向上级隐瞒方卓伦罪行,为救于咏彤单枪匹马闯进方卓伦挟持于咏彤向洋的别墅内;
于咏彤:为方卓伦隐瞒涉毒嫌疑,在方卓伦与向荣生死相搏时枪杀方卓伦;
陈家碧:内地跨境毒品走私案后与韦世乐发生关系,然而因看到韦世乐背高希璇的画面而退缩,拒绝韦世乐;
吴德添:被人欺骗从而受潘学礼欺哄,答应做卧底,暗恋陈家碧然看到韦世乐与陈家碧关系心中不快;
高希璇:为韦世乐收拾空屋,后又得韦世乐相让ASC名额,与潘学礼共同夺得冠军;
潘学礼:在老人院对高希璇产生好感,与女友李海莹分手;
人物关系——韦世乐&向荣:韦世乐因之前的怀疑对向荣有愧,试图修复两人的关系,后救了向洋,心结完全解开;
韦世乐&陈家碧:互生情愫,发生关系后陈家碧因自卑而离开,韦世乐试图追回,陈家碧改变想法后在韦世乐家楼下看到韦世乐背高希璇画面,决心拒绝韦世乐;
韦世乐&高希璇:韦世乐心情不好时将家门钥匙交给高希璇,两人关系拉近。高希璇喜欢上韦世乐,韦世乐婉言拒绝,但高希璇明言她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
韦世乐&潘学礼:除工作上各种针锋相对以外,感情上,潘学礼将韦世乐视为情敌;
向荣&于咏彤:办案过程中关系有所恢复,方卓伦死后隔阂完全消失;
潘学礼&高希璇:潘学礼在老人院对高希璇产生好感,ASC大赛中与高希璇并肩作战,关系拉近,然高希璇对其无感;
陈家碧&吴德添:吴德添暗恋陈家碧,然陈家碧中意韦世乐。
6)第六&七个案子:16-21集(双线并行)
Target:赵三裘、姜志雄、谢韵怡
导演:姚天堂(16、17、18),李文舜(18、19、20、21)
编剧:谷轩龙(17、18、21),张小方(17、18、19、20、21),邱福庆(19、20)
与第五个案子的关联:无。
与第二个案子的关联:赵三裘。
向荣-于咏彤线(谢韵怡案)
人物命运——向荣:卧底入谢韵怡身边担任保镖,在卖楼借钱一事上被阿准阿富阿鬼看出端倪,生出嫌隙;
何葵:被Agent游说收取黑钱;
年有富:街边偶遇醉酒的李海莹;
人物关系——向荣&于咏彤:关系本已经到可以复合地步,但向荣考虑自己的黑警身份不敢再进一步;
向荣&阿准阿富:得知向荣卖楼借钱后,两人仍视向荣为最尊敬的吖头,极度信任;
向荣&阿鬼:阿鬼有贪念,瞒着向荣收取黑钱,两人之间开始生出裂痕;
年有富&李海莹:关系萌芽。
韦世乐-陈家碧-潘学礼线(赵三裘/姜志雄案):
人物命运——韦世乐:逐渐康复,可以拄拐行走,不断阻止陈家碧为潘学礼做线人,在赵三裘挟持陈家碧时对自己的同僚拔枪相向;
陈家碧:因想挣钱给陈家俊治病为潘学礼做线人,卧底在姜志雄身边。后陈家俊被赵三裘带走,她受要挟为赵三裘做事,赵三裘得知陈家碧曾出卖他后杀死陈家俊,命令手下LJ了陈家碧;
潘学礼:在韦世乐养伤期间暂时管理情报组。诱使陈家碧做线人,在陈家碧被赵三裘带走时没有阻止,留下鞋印;
高希璇:一直帮助韦世乐,后在医院看见韦世乐对陈家碧表白,伤心;
吴德添:行骗被捕后被追债,在姜志雄赌场出千被发现,被陈家碧所救;
人物关系——韦世乐&陈家碧:韦世乐一直反对陈家碧做线人,而陈家碧不想与韦世乐有任何关系,赵三裘事件结束后韦世乐再度对陈家碧表白,陈家碧没有反应;
韦世乐&高希璇:高希璇一直喜欢韦世乐,但韦世乐没有表示,后高希璇得知韦世乐喜欢陈家碧,受伤;
韦世乐&潘学礼:矛盾升级,因陈家碧和高希璇发生几次直接冲突;
陈家碧&高希璇:在几次事件中逐渐发展出友情,高希璇同情陈家碧而陈家碧知道高希璇喜欢韦世乐;
陈家碧&吴德添:吴德添完全盲从陈家碧;
潘学礼&高希璇:潘学礼喜欢高希璇,而高希璇懵然不知。
7)第八个案子:22-24集
Target:邬浩威
导演:林建祥
编剧:张小方(22、24),邱福庆(23),容子琪(23),黄小龙(24)
与前文关联:陈家碧/鞋印。
人物命运——韦世乐:试图拯救陈家碧无果,知道陈家碧被强奸后愤怒毒打喇叭,在被陈家碧爆樽后,刻意去找陈家碧而被告骚扰,被大Sir责备。对黑警有所察觉,怀疑阿鬼,也怀疑向荣会包庇阿鬼,查到中间人;
陈家碧:染上毒瘾,后投靠邬浩威,被邬浩威出卖后结盟九纹龙,邬浩威坠楼而死;
吴德添:为养染上毒瘾的陈家碧而去打假拳,被追杀,在陈家碧不敢杀邬浩威时亲手推邬浩威坠楼;
高希璇:和潘学礼共同调查鞋印一事;
潘学礼:得知是自己的不作为令陈家碧被强奸染上毒瘾,后为隐瞒一切不断误导高希璇,毁灭证据;
向荣:不希望阿鬼越陷愈深,在为阿鬼隐瞒黑警事实的同时,申请将阿鬼调往军装,查出Agent秘密后摆平被Agent派往杀阿鬼的职业杀手;
何葵:因缺钱越踩越深,到亲眼看见Agent派来杀他的职业杀手时才知道错怪向荣;
人物关系——韦世乐/高希璇&陈家碧:前者想拯救后者,后者不想与前者有任何关系;
韦世乐&向荣:韦世乐担忧向荣会包庇阿鬼,向荣则不断试探韦世乐的态度;
韦世乐&高希璇:高希璇仍喜欢韦世乐,韦世乐明确拒绝后,高希璇虽灰心,两人仍关系密切;
向荣&何葵:由误会到关系破裂到和好;
潘学礼&高希璇:潘学礼试图接近高希璇,不断向高希璇示好,在高希璇查鞋印时,不断误导她;
陈家碧&吴德添:密不可分。
8)第九个案子:24-29集
Target:潘学礼、陈家碧
导演:钟国强(24、25、26),林建祥(27、28),姚天堂(28、29)
编剧:张小方(25),黄小龙(25、26、27、28),邱福庆(26、28),容子琪(27),梁恩东&叶天成(29)
和前文关联:所有人物。
人物命运——韦世乐:因被陈家碧以死相挟而放走陈家碧后被停职,知道向荣是黑警,最后在废弃工厂内,误会陈家碧被向荣炸死,惊怒之下开枪打中向荣腹部,三人对峙时,本能反应击中向荣要害。后陪伴陈家碧产子,抚养了陈家碧的孩子;
向荣:在与于咏彤婚礼当日被潘学礼提醒自己是黑警,一直被潘学礼要挟,临死前删除了潘学礼手机内的短片;
潘学礼:因鞋印事件东窗事发,形势所逼主动辞职,发现Agent尸体后掌握向荣等把柄,要挟向荣,和陈家碧上床,引向荣韦世乐拔枪相向,后在坐游艇离开时被哥伦比亚毒贩自杀性炸死;
陈家碧:贩毒事业风生水起,得知父亲死讯后吸毒,与潘学礼发生关系,后怀孕,想要向潘学礼复仇而将运毒车所在位置告知韦世乐,后为韦世乐挡枪而成为昏迷,生下孩子后死亡;
高希璇:一直在韦世乐身边协助韦世乐,最终选择出国深造;
于咏彤:潘学礼辞职后成为行动组临时负责人,被向荣悔婚后心生疑窦,向荣死后,在葬礼上完成他的最后心愿;
吴德添:发现陈家碧与潘学礼发生关系后找韦世乐请求他救陈家碧,欲杀潘学礼,反而被潘学礼发现,坠楼而死;
何葵:让韦世乐拖住向荣,单枪匹马去找Agent,杀死Agent后自尽,并留下遗书表明黑警身份;
年有富/郑志成:向荣死后自首。
TVB的运作模式是非常产业化的,流水线作业,整个电视剧的制作乃至创意流程都被拆解为详细的工序,这点最典型地体现在剧本上,先由编审写出大纲,至于每一集具体该是什么样的内容、人物对话和细节,这些才是由编剧完成的。雷霆的编审是梁恩东和叶天成,负责撰写和填充细部的编剧则有整整7个,每个编剧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习惯,水平也参差不齐,如若编审监制后期把关不严或是各位编剧前后交流不通畅,很容易造成前后跳tone与细节处的不连贯。
制度的问题归根结底,其实仍然是人才流失的问题,当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时候,产业的制度缺陷,便会体现得特别明显。
第一大缺陷在线索梳理上表现不出,但看正片就会发现问题。因为我给出的线索梳理是以人物为主轴,而实际操作时必然会将不同人物的遭际打碎穿插以进行剪辑,观众大多会发现雷霆的情节线显得过于琐碎,似乎东拉西扯,又想兼顾这里,又想兼顾那边,结果是两头不到岸。这其实是幕后的水平问题。举例来说,前半段大多数人都反映有关向洋抚养权的戏份非常无聊,但是如果从总体结构来看,有关向洋抚养权的戏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是塑造向Sir的人物形象,第二是铺垫向荣与于咏彤的感情问题,第三则是为了引出方卓伦案这个中段高潮,惜乎情节的重要性和情节的长度并不应该成正比,而幕后的问题在于花费过长的时间去铺排这些段落。
有些情节是引出后文的关键,却完全可以花少一些的时间,只要讲清楚便好。电视剧说到底是一种产品,既然是产品就必须考虑受众需求(此处的受众按照剧集分类来定),因此,最应该花时间的情节,应该是能够带动观众情绪的情节。雷霆是一部警匪片,既然如此,最吸引受众的往往应该是紧张刺激的查案情节,花如此之长的时间去写抚养权问题,就简直不伦不类主次不分。当然,在香港电视受众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师奶,写这么多抚养权问题大约有迎合师奶口味的考量。问题是——这是警匪片,既然定位如此,第一要务是应当把剧集做的精彩好看,抚养权的情节可以写的很好看,不过放在雷霆这样的片子里,显出的就是很不好看。一部警匪片,却硬要去做得家长里短以迎合幕后臆想中的受众口味,不是极其荒唐吗?
这一缺陷的另一例证则在后10集,多数人戏笑之为潘学礼的传奇人生,这第一是对剧集不合理的嘲讽,第二也是对反派戏份过多的吐槽。不算上大结局,该片的后半部分显得相当之凌乱,这是因为每个人物基本都要迎来自己命运的终局,故而每个人都需要浓墨重彩的落笔——说真的,这篇幅怎么可能够?韦世乐、向荣、陈家碧、潘学礼、高希璇甚至吴德添和阿鬼,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轨迹要走,而若无能将这些人物的心理变化杂糅在同一条故事线上,就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四面开花,没一条写得深入。
得说,其中最深入最逆转的一条线竟然是潘学礼,这可真有点主次不分,撇开我是林粉这一立场,即便我是普通观众,也更希望看奥特曼如何打败小怪兽而不是小怪兽如何玩死奥特曼及其队友,既然主题是呼吁正面而不是意图反讽,那么完全无谓这样突显反面角色。当然,除却不分主次之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潘学礼的堕落节点过迟(25),为了让一早确定的大结局三人对峙能够顺理成章,他在堕落后的26、27、28短短3集中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变化,当然会占据相当的篇幅,而相应早一步完成转变的陈家碧、或者性格身份立场“从一而终”转变不多的韦世乐与高希璇,戏份自然会被削减。
近年来的警匪片多单元剧(比如飞虎和法证系列),是因为单元剧的编剧难度相对小很多,案件之间可以不必有过于复杂的勾连,至于人物的性格变化或成长,完全可以在一个案子中完成,这在单元剧没什么,在雷霆这样的非单元剧,就有些要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选择了一种相对较难的剧集结构,那就应该有相应的能力去支撑。幕后试图以案件为骨架,带出人物的命运,也即是说,人物命运和案件应当紧紧纠缠在一起,而非截然分离或是生硬地结合。
这点在后10集做得尚可,惜乎代价是情节的合理性。而最糟糕的是韦世乐和陈家碧的感情线。大纲上看,陈家碧的命运转折点在20集,这个安排没有问题,她的堕落过程比潘学礼要平缓得多,而引发陈家碧被LJ的这整一单案,因为编剧选择了双线结构(在向荣与这单案没有太大关联的情况下必须要兼顾向荣一线的唯一方法),占4集篇幅,也是没有办法的,再往前,15、16集,专注于向韦之间,这两集无法拆解。所以,必须在14集让陈家碧拒绝韦世乐。从前面看,到第6集,陈家碧与韦世乐之间的发展都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不可能更进一步,换言之,这条感情线的问题主要出在7到13集。
7、8、9、10、11,有好感,打酱油,12,临门一脚,13,上本垒——我想,你应该明白我要吐槽什么了,7、8、9、10、11那么长的篇幅,到底干嘛去了?讨论洋洋的抚养权问题?回顾黑警的血泪辛酸史?前篇过分拖沓在无关情节(例如向洋同学的舞台剧此类可以用一个镜头交代却花费了5分钟的东西),结果就是后文像坐了火箭般猛赶,13集这单案,结束得莫名其妙,感觉竟然像是为了让两人滚床单而生硬塞进去一样。而很要命的是,这种感情基础的薄弱是有连带效应的,既然前面爱得莫名其妙,那后面爱得要死要活,当然就更是莫名其妙,从人物行为上来看合理的东西,从所占戏份来看却明显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架势,以致这条感情线极其缺乏感染力。
情节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方面(例如,各种案子中的Bug),我无意吐槽,一部剧,制作者水平有限态度又不佳,好似案子弱智(见第9集韦世乐破译赵志辉的接头暗号)以致拉低人物智商水平此类情况难免,不必太较真。较难忍受的,是许多细节设了伏笔最终却全无交代,一件衣服,若只是有些破洞,那么打打补丁还能穿,但若在关键的地方断了,还怎么称得上是衣服?剧也如此,Bug不要紧,要紧的是前后情节的连贯性。
小处论,许多莫名其妙的细节都是没有交代的,起初看觉得高深莫测这里有路,最后却发现不过虚晃一枪,根本不知这种情节要来何用。如第五集韦世乐要高希璇去查特价菜单,到底是耍高希璇还是另有部署?配乐和剪辑让你觉得另有部署,后文才发现是个坑。再如,11集审赵志辉时,赵志辉看到律师拿来的东西后立马改口不言,正常的观众都会自然地反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吧?老实说,我看到23集还觉得这跟Agent有关呐,Agent死了以后才绝望地相信人家根本是故弄玄虚没打算解释的。还有,12集韦世乐在陈家碧家里种的是什么,当时我想,这或者是后期陈家碧堕落后的一个重要细节吧,结果,好嘛,看到结尾编剧连提都没提想必早就忘了——嘿,我倒是想给编剧圆过去,说结尾阿乐带一鸣种在地里的那些小黄花就是从原先的塑料泡沫箱子中移过去的,问题是,你得让当年的泡沫箱出镜啊,直接换到棚里了算是怎么回事呢?
唔,还有,反应最激烈的当仁不让属13集,韦世乐在开着车和毒贩一起撞向一堆汽油罐然后车爆炸之后,是怎么死里逃生的?被推下去的陈家碧都在医院躺了至少半天,奔去韦世乐家(你看,陈家碧怎么知道韦世乐家住哪儿这种问题已经可以忽略了)一看,哟,这货完好无损连皮都没蹭掉(后面滚床单可是只穿着小背心呐,身上干干净净一点擦伤都没有),若是给个解释,多拙劣也认了——水平不够嘛,还能怪人家么,偏偏一点解释都没有,那我只能理解为Happy会瞬间移动会原地满血复活,好好的都市警匪片瞬间变奇幻剧——编剧们,你们是坑爹呢,坑爹呢,还是坑爹呢?
至于大处的人物性格断层,容下一节细说。这里,最后再谈谈导演的镜头风格。
导演风格普通观众可能鲜少在意,因为这不是电影,是电视剧,电视剧篇幅较电影为长——说明电视剧的故事性往往更重要,再加上屏幕大小的限制——这说明镜头语言和画面本身不可能带给观众像电影那么大的刺激,通常情况下导演只要工艺纯熟即可,无需带有过多个人风格。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重在导演(以视觉语言为主),内地的电视剧重在编剧(以故事性为主),而TVB的电视剧重在监制(产业化过程导致的统筹为主)。雷霆的导演有四个,每个人负责2-3个案子,或者是统筹能力不足的原因,各位导演的风格分化在某些部分体现得较为明显,导致镜头语言上同样跳tone。
四位导演中,最纯熟、最干净利落、最流畅的一位是钟国强(1-3、12-15、24-26),他的镜头鲜少过分夸张,足用即可,尤其动作戏简明而激烈,其风格其实是最适合无需太多镜头夸饰的电视剧。而拍摄了大结局的姚天堂(4-6、15-18、29),最重要的三个高潮都是由他来完成的,这想必有与编审监制脾气相投的原因。其镜头是略带一些个人风格的,表现比较明显的是4-6集中对刘福的刻画、逆光镜头的运用和大结局中部分强调性镜头的使用,这样偏于强烈的视觉效果对于重故事性的电视剧而言常常会起到渲染过度的作用。不过,从大结局看来,监制本人显然非常待见这种“电影范儿”,以致整部剧其实都是在以商业化电视剧的体格承载过大的主题。至于林建祥(9-12、21-24),他的部分没有给我留下过多印象,整体来看不过不失,不予评。
最后一位,则是李文舜导演(7-9、19-21)。
他的镜头我只能冠以天雷滚滚四个字,话说,作为一个看过花花的人,当我和数据富一起目睹李姑娘惊天地泣鬼神的出场时,真有种五雷轰顶的感受,亲爱的导演,您干嘛呢?这是要拍花花的隔世情缘吗?在这么正经、这么严肃的题材里,搞出这么一段,是想怎样?还有蔡婆婆出场一段和后文阿鬼诱导陆幼仪记忆的一段,气氛和镜头做得如同鬼片,以致微博被吓倒一片——整个第三个案子,就笼罩在这样时而奇幻、时而惊悚的氛围中,不伦不类。和这位导演比起来,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姚天堂便根本称不上渲染过度。
雷霆就是这么一部从导演到编剧都在跳tone的剧,尽管如此,我也必须承认,相当多的点被我吹毛求疵地放大了,这部剧的水准在近年三色的矮子中仍属中上之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越来越粗糙的港剧中,它至少有不少亮点,能够吸引人追看,比起回三那样全身槽点无从吐起或是不速那样从始至终都在猎奇的剧而言,我尚能罗列出这些缺陷,已经说明了它的不错。
【人物塑造与主题导向】
雷霆的对底层小人物的塑造是一个亮点,很真实,也很残酷。
第一个要提的是刘福。这个人,胆小如鼠,有那么一点儿贪利,但又看似有点良知——这种良知即是我们说的道上的义气,他惜命,什么东西和命比起来都不紧要。最开始吸引我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佛经——这个细节的设计简直爆seed,监狱里看佛经的人,若非真的超脱皈依,便一定是心理不够强大,需要找一个东西作为寄托。刘福是后者,胆小、惜命,HK底层的佛教和道教氛围很浓,因果轮回的报应之说十分流行,所以向荣找刘福做二五仔接近赵三裘,他一定是怕的——而且怕得不得了,说他之前的少许犹豫是义气,不如说义气是他心理上一层让自己舒服的掩盖物,实质就是怕死和怕果报。关于刘福的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他躲在赵三裘办公桌下失禁的片段,幕后毫无顾忌地将这样的情节表露出来,或者做了些许夸张,或者没有,但总之是很感染人的。
这是一类胸无大志懦弱怕死的小人物在无可奈何被逼到绝境时的真实反应,我不知道幕后们对底层究竟是何情绪,同情或是怜悯或是对两极分化的社会的不满?以电视剧而言,单就刘福一角色,他们在这方面已经探索得足够深。
这部剧的阶级意味确实很浓厚,每个人身上的阶级烙印都是鲜明的,不论如刘福般的小鱼小虾,还是全剧最主要的几个角色。韦世乐和潘学礼,让我留着在第二部分详析。先将目光转到行动组的阿准阿富阿鬼和唯陈家碧马首是瞻的沙胆添身上。
阿准阿富阿鬼的形象塑造非常出乎我意料,这三位不算主要角色,一般的警匪片,不会将太多笔墨花在他们身上,所以形象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热血PC。雷霆里呢,幕后真是有野心,他们竟然勇敢地将这三位都写成了黑警,都给了一定的篇幅,我真的不是在夸赞幕后们——妄图面面俱到,给自己找了这么多条主线副线,最终却只呈现出一团凌乱的碎片。
不过,三人的形象塑造是基本成功的,成功得让人心惊肉跳。看着阿准阿富阿鬼,你会发现,原来,就算在一片光明的警队里,也是有下层小人物的,他们也要讨生活,要为自己的妻子孩子考虑,当警察或者只是想混口饭吃养家糊口而不是伸张正义,在面临任务时原来不一定会热血地冲上前去而是惜命地后退。阿富这边不鲜明,阿准阿鬼那里,却是将生活的苦涩描写到了极致,在这种苦涩中,还体现出了懦弱和自私——竟然还不是作为反面角色。
这三个人没有是非观念,温饱不能保证,谈三观似乎有些奢侈,他们以向荣为核心,因为向荣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上司好吖头好大哥,所以向荣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这一切的前提说得冷酷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没否认他们对向荣有情谊,但是牵涉到利益,他们会选择什么也是有随机性的——发现吖头可能瞒着他们收Agent的钱,他们不是也动摇、也疑惑、也想问个明白吗?这其中阿鬼固然起到些作用,但能被说动,阿准和阿富也本就摇摆不定吧。
相比这三人,沙胆添或者还可爱些,他也没有是非观,但同时,他也没有自我,他的世界是完全围绕着陈家碧而存在的。阿Pat说什么就是什么,阿Pat吸毒他就为阿Pat弄毒药,甚至后来九纹龙逼阿Pat处理邬浩威陈家碧不敢下手,他也一鼓作气地冲上去将邬浩威推下楼。这个情节真残酷,在清醒的时候杀人对一个普通人的心理状态,有近乎毁灭性的扭曲作用。这样看来,沙胆添推邬浩威下楼时以及之后的表现,淡定到近乎讽刺。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生存,更主要是阿Pat的生存,既然阿Pat能活下来,推邬浩威下楼在他的心里,恐怕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很残忍,很令人不愉快,几乎是硬要把最不好看的部分暴露人前。剧集不温不火的前半段对人物关系的刻画还是相当之精准的,例如第9集高希璇在酒吧喝醉,沙胆添说陈家碧她醉成这样还灌酒?陈家碧答她是职业拳手,还能如何。这小节对话的设计就很好,没有刻意为了拉近人物的关系而渲染什么,陈家碧是职业拳手,要为生计考虑,虽然认识高希璇,但并没有多深的关系。相比这里的细腻,后面情节的残忍,则多少带着些刻意。
这是我想在此节谈的第二点,为了渲染某些元素而导致的人物性格、关系刻画的断裂感。
特别微妙的一处在韦世乐与向荣之间的。应该是为了突出两人之间互相猜疑的心理,或者也有林生自己对角色理解的深入程度超出了TVB电视剧的水准,第9-11集对向荣和韦世乐之间试探彼此的描写云雾重重,非常复杂好看,13集电梯戏里韦世乐主动示好但向荣不咸不淡地回应,也顺理成章,奇怪的是,到第14集中段,两个人却亲亲热热毫无嫌隙地坐在一起下棋了。这倒还不算什么,后面10集韦世乐对向荣竟然几乎没有怀疑,与前面对比,十分断裂。
这里我有个不大上得台面的小小揣测,前半段韦世乐心态的演绎虽有编导要求,更多像是林生自己的理解,一个演员当然希望把自己最深入的理解表达给观众,而偏巧,前半截编导希望制造出两人之间互相猜疑的效果,一拍即合,出来的效果惊人地好。可是编剧恐怕根本没有想到这么多,观整个后半段,情节对韦世乐的处理是简化了的,演员想再多,台词和行为摆在那里,也是无用,只能按照情节去表现出最恰当合理的举止神色。
林生在前半段为了表现出自己体会得最深入的一点,而无视了编剧的能力不足,由此牺牲了前后行为流畅性,这是我对这个小断层出现的原因判断。
稍微明显一些的断裂带,则包括后半段韦世乐的智商直线下降(无疑是因为编剧智商的hold不住了),以及陈家碧的堕落。
来纵观一下陈家碧的人生历程,父亲吸毒→母亲被逼吸毒烧炭而死→弟弟因此而轻微智障→好朋友吸毒而死→因自卑拒绝韦世乐→为潘学礼当线人→弟弟被赵三裘杀死,自己被轮奸、打毒针→贩毒→父亲死后和潘学礼发生关系,而潘学礼其实是她的杀父仇人→决心报仇时发现自己怀孕→中枪昏迷→产子后死亡。
同样的悲剧性元素在剧中还有:
向荣是一个不错的警察,但为了兄弟变成了黑警,临死前终于删除了潘学礼手中的证据;
韦世乐因为本能反应误杀向荣;
沙胆添想要杀死潘学礼反而被潘学礼发现坠楼;
……
幕后们可能,或者,是在尝试着探讨一些非常深的命题,包括情与法的抉择困境(韦世乐对向荣的态度、向荣为了兄弟而做黑警)、不同背景的人在面对人生岔路时的不同选择(陈家碧在被LJ之后堕落吸毒、韦世乐与潘学礼不同的人生选择)、命运是否不可抗(陈家碧的人生历程、韦世乐最终误杀向荣)等等。
这些问题不是没有通俗小说或电视剧探讨过,金庸的天龙八部写人生七苦,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同样带着浓厚的宿命与果报色彩,更典型的例子是血荐轩辕,这部同样有林生参演的作品从头到尾充斥着人面对命运的无力。
可是啊,这两例与雷霆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人公从不曾摊着手坐在地上。我们爱悲剧,爱看命运的不可测性,但是,更爱看的是人在悲剧和不可测的天命面前的抗争,路可以是崎岖的,但心一定要平坦,我可以接受在命运玩弄下偶尔的灰心丧气,却不能原谅从头到尾随波逐流还怨天尤人。这是雷霆除却大结局的后半段最大、最严重、最不可原谅的硬伤,它不积极,没有一点阳光的东西,有的只是放弃和绝望。
后10集充斥着浓浓的失控感,这种失控感的来源不是其他,是因为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束手待毙,是因为编剧对悲剧元素过分的夸大和渲染。技术上,一是水平不够,二是态度不正,他们试图人为地创造绝境,试图让人物在面对铁一般的现实时绝望而放弃的行为合理化,结果却南辕北辙。
陈家碧弟弟死了、被LJ了、被打了毒针,那就代表她可以自暴自弃?一个这么憎恨毒品的人,怎么可能因为这种原因就去贩毒、去报复社会?向荣为了阿准而做了黑警,当时的情况真的没有第二条路走?就为了这样的事情阿准竟然要自杀?至于韦世乐放陈家碧走,那一段众说纷纭,人命大过天,若他真的不放走陈家碧后者就会死,那么他的选择无可厚非——编剧是此意图,但是,是不是真的没有第二条路走?我知道编剧是想不到的,或就算想到,为了这个情节也只能牺牲其他,这便是我所说的水平不够。
水平或可谅解,态度无法容忍。
一个认真对待自己作品的人,应该明白,人物不是你手掌下的小白鼠,不应当被任意捏扁搓圆。是,他们不真实存在、是虚构的,但一个人物一旦被塑造出来,便总会引起观众的某些共鸣某些思考,创作总有目的,若是对自己的作品尚有一点点商业之外的野心和考虑,就该尊重真实,让人物按照自己的命运轨迹去行走。是人物牵着剧本而不是剧本牵着人物,你可以设置天灾或是人祸,但人物于任何一种情境下的反应和选择,应该顺从人物的个性,而不是将自己当成上帝任意摆弄。雷霆的前半段在各种细节设计方面都凸显着人物个性——这样真好,他们已经从剧中鲜活地站起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是到了此后,为了突出所谓主题、为了渲染悲剧色彩、为了贴合大纲,牺牲了人物性格的前后连贯。
我在谈后半段的时候,都没有包括大结局。这剧总是在前面渲染过度却又在后面找补(如第6集和第7集)。而大结局神一般地拉回了前面所有黑暗的东西,所有消极的绝望的灰暗的情绪,到最尾,都随着韦世乐的笑容烟消云散。
这一集,容我一直留到最后,慢慢地分解,不过在此,先让我感谢阳光明媚的韦世乐先生,于结尾驱散了我心中所有因这剧而生的躁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