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以彝族、傣族、纳西族为例

摘要:云南民族众多,服饰千姿百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居住在这里的25个少数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装束;有的民族因支系不同,服饰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支系,也往往因居住地域的差异而服饰又各有千秋。但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服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自都融进了特殊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服饰,就是一幅颇具风情趣味的画卷,也是一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宝库。它不仅以千姿百态的造型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而且,也体现着各个民族不同文化的背景。因此,它神奇美妙,魅力无穷。它的丰厚和博大,有着广阔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拓展的空间。

关键字:彝族 傣族 纳西族 民族服饰

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必然绚丽多彩,蔚为大观。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是民族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从不同的服饰,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民族,可以了解其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从民族服饰上还可以看到各民族的节庆,婚丧、宗教信仰、礼仪等习俗,夸张一点说,一套民族服饰简直就是一个农族的缩影和小百科全书。。

一个民族为加强其内部的凝聚力,使族人更加亲密无间,每个成员都坚持穿用老祖先传下来的传统服饰,就是强化这种感情与观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这种传承至今、历久不衰的传统服饰,正是一个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生存、发展而艰苦奋斗的那种顽强的斗争精神的物化。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集体表象。

一、彝族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凉山型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乌蒙山型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红河型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东南型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二、傣族

傣族有水傣、旱傣、花腰傣等多种分支,各自的服饰均有不同,以水傣服装最为人们喜爱。傣族女子身材大多苗条,上身穿浅色或鲜艳的紧身袖短衫,下穿花筒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青年女子,一般不缠包头,而是挽一个发髻,中老年妇女多缠头巾,妇女的服装多用各种花纹、彩色丝绸或花布制作,色彩鲜艳美丽。男子一般穿无领对襟短上衣,下穿长裤,冬季披毛毯,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巾,头巾一端垂在右侧。

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

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三、纳西族

纳西族分散在滇西北一带,丽江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和汉族的相似,以对襟上衣、长裤为主。妇女上身穿长褂子,外罩皮坎肩或布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腰,特别突出的是妇女身上披的羊毛披肩,披肩上缀有七星装饰,故名"七星披肩"。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所穿服装和藏族类似,头戴色彩对比鲜明的窄条发带,穿黑色长袍,在边缘装饰两条颜色不同的宽边,有的在饰边上绣有几何图案,用彩条布做腰带。

纳西女子服饰分为两类:第一种主要分布在丽江一带,穿着的人数较多。她们留发编辫,戴帽子或顶头帕。一般上身内穿立领右袄上衣,前幅短,后幅长,布纽、宽腰、长袖。外罩一件用棉布或毛质布料、灯心绒制成的右袄圆领坎肩。系围腰或搭裙,背披七星羊皮背饰;下着深色长裤,穿绣花鞋、布鞋或胶鞋。第二种见于中甸当地纳西族女子。她们留长发,束于脑后或编成长辫,上饰有花纹的圆形银牌。上身穿开长衩的搭襟白色麻布长衣,襟边为黑色并有彩绣,腰系黑底绣彩格且毛线穗饰的腰带。下着长裤和有彩色条纹的长百褶裙,背披白羊毛山羊皮,穿靴或毡靴。纳西女性还普遍喜戴饰品,如耳环、戒指、手镯等。

又称为“披星戴月”“七星羊披”,它是由绵羊皮制作而成。首先硝皮,使其柔软色白后裁剪成蛙身形状并与人背大小相当,“蛙头”朝下,在其正上方缝一块一米长,三十余厘米宽的黑丝绒,在披肩下接背带处,是两个缝上去的直径约3寸的圆形图案,下面几寸处再用五彩丝线绣上七个直径约1寸的圆形图案,称为“七星”,七星中心钉有两条细带。然后再用一对绣有蝴蝶纹饰的17厘米长、5厘米宽左右的白布做背带,就成为独具特色的羊皮背饰。

对羊皮背饰图案的形成,有不同的传说。其一认为:缀在羊皮上面的大圆图案,左圈代表太阳,右圈代表月亮,七个小圆则代表七颗星星,因而被称为“披星戴月”。寓纳西族妇女的辛勤。其二认为:纳西族东巴经及民间口头传说中都有纳西人在古时很崇拜青蛙,将其视为本民族的图腾,把羊皮剪成蛙体形状,表现的是纳西族对图腾的信仰崇拜。同时,蛙有较强的生育能力,反映在服饰上是强调妇女的生育观。

纳西族男子的穿着简洁,大致也分为两种情况,丽江一带的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上身内穿麻布或棉布衣,外穿羊皮坎肩或披羊毛毡,下着深色长裤,束腰带,穿布鞋或皮鞋。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上着右袄或对襟长袖衣,衣长及腹,缠红布包头,下穿麻布长裤。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时,纳西族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全落在纳西族妇女肩上,她们起早贪黑的劳作还是无法将活干完,于是就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人此就能“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了。看见纳西族女子穿着“披星戴月”衣,您是不是觉得她们很美丽很勤劳呢?

纳西族是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披星戴月”衣。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

纳西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女子服饰中的羊皮背饰是纳西族所特有的。纳西族服饰最早是用羊皮和兽皮制作。清乾隆《丽江府志略》载:纳西族“男子头绾二髻,旁剃其发,名为三搭头,耳坠绿珠,腰挟短刀,膝下缠以毡片,四时着羊裘,妇人结高髻于顶前,戴尖帽,耳坠大环,服短衣,拖长裙,覆羊皮,缀饰锦绣金珠相夸耀。”到清光绪间《丽江府志摘》载:“男子剃发戴帽,长领布衣,妇人结高髻或戴黑漆尖帽,短衣长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服饰也在不断的变化。

这些事实说明,从整体上看,我国各民族传统服饰均保持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就连那些长期相互为邻、交叉居住的兄弟民族,其服饰十分接近,其差别细微到外界人无法察觉的程度,他们各自的特点也是十分清楚的。

一个民族的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对于别的民族,是一种区别的标志;而对于本民族,却是互相认同的旗帜、结成整体的纽带。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历史的遗传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模式。这种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本能。不能设想,如果没有这种凝聚力,一个民族,特别是弱小的民族,怎么能够在强族如林的条件下走过那漫长的、艰苦的历史过程并得以顽强地生存下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348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 少数民族讨厌回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整体信仰伊斯兰教,故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回族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 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中华各民族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我们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巡礼,主要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巡礼,所以,有必要先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进行一些研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

转载 科学研究的艺术(八) 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

(续七)科学研究的艺术(八)夏五四/摘到这一步的时候,研究人员可以将课题分割成若干公式化的问题,并开始从实验入手。在准备工作阶段,科学研究人员不应消极地用资料充斥头脑,而应该寻找现有知识上的空挡、不同作者报

声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为网友可笑的敷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