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都督府建筑,建成于1900年,位于大连旅顺友谊路59号。此建筑是沙俄统治时建设的旅顺市营旅馆,日俄战争中,这里曾沙俄兵营。日俄战争结束后的1906年,日本将原设在辽阳的日本关东总督府迁往旅顺的此建筑,并改名为关东都督府。此后,随着日本在关东州统治机构的历次改革,这里曾先后称为关东都督府、关东厅、关东州厅,一直到1937年迁往大连新建的建筑。
(这是位于旅顺的日本关东都督府老明信片)
(这是老建筑的现状照片,下载于旅顺时空网贴)
此建筑的风格是以俄式巴洛克建筑风格为主基调,典型的“横三竖五”式立面布局,大量采用了圆形卷拱的门窗及过廊造型,门厅及过廊带有地中海的南欧庭院格调,过廊、阳台及楼顶女儿墙的栏杆采用的是意大利式的镂空装饰柱,阳台雨搭支柱和各处精美的建筑雕饰等等,这些都带有强烈的巴洛克式建筑的影子。而作为俄罗斯式建筑的特色,大门上方陡斜的方形穹顶、墙上明显“木刻楞”特色的凹饰横条、还有建筑整体的那种厚实感觉,都是俄罗斯建筑的固有特点。从整体效果看,建筑主体敦实厚重、外观造型轻灵华美,担得起建筑精品之名。尽管过去了110多年,现有的老建筑已堪堪老矣,但仔细观看那些精美的细节,仍不难想象它当年的华丽。
(那时的院外马路尚未修整完成,但建筑的俄式巴洛克风格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栏杆、过廊、卷拱造型是一派南欧巴洛克式的装饰格调)
(这是老装饰的现状,尽管二楼阳台的栏杆已经没了,但丝毫不减当年风采,下载于大旅的网络贴图)
(大旅这张照片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很有点意思)
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形成,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因为地处寒带且盛产木材,最早的俄罗斯建筑是以木制为主的,“木刻楞”是最常见的建筑式样。所谓木刻楞就是用木材的横竖叠加形成建筑主墙的建造方式,往往有着冬暖夏凉的诸多好处。因要采光而加高举架、因要除雪而屋顶陡峭、因要防寒而另设门斗等等,这些特性也逐步演变为后来俄罗斯建筑的特征。后来基督教分支中的东正教被引入俄罗斯,带来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并对俄罗斯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因石材相比木材更容易构建大型建筑,随之也渐渐成为俄罗斯建筑建材的主流。再后来,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意大利巴洛克式、法国新古典主义等建筑风格也对俄罗斯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像圣彼得堡沙皇的冬宫和夏宫、海军大楼、莫斯科克林姆林宫等经典建筑,都是这些不同时代建筑风格在俄罗斯的演变。当然,这些演绎不是简单照搬,俄罗斯建筑固有的特点被恰当地融入了这些建筑之中。比如从拜占庭穹顶演变出来的教堂建筑中的“圆葱头”式穹顶、早期木制房顶不适宜扁平而只能陡峭拔高形成的高耸八角攒尖顶、建筑门斗去墙后形成的门厅造型、还有建筑转角处做出类似木刻楞叠加的横条装饰等等。这一切形成了俄罗斯建筑自身的特点,也使俄罗斯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建筑风格流派。
除了这些表面看得见的建筑风格外,俄罗斯建筑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其有着冬暖夏凉效果的通风和保暖体系设计。当初日本人初到东北的时候,曾将其原有的建筑式样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没过几年就发现,冬天是可以冻死人的。后来日本人认真地学习了沙俄建筑的采暖经验后,这才渐渐适应了东北的气候特点。
(典型的俄式“木刻楞”民宅的式样,楼体、顶盖、门斗,清一色的木制)
(由拜占庭式演变而来的“圆葱头”穹顶,是俄罗斯建筑独有的风格,此木制教堂被称为建筑奇迹之一)
(沙俄圣彼得堡的海军部大厦,深受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凛然生威)
(圣彼得堡的沙俄冬宫,体现了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筑的诸多设计元素)
(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圆葱头攒尖顶体现了俄罗斯对自身建筑风格的自信)
关东州一名起源于沙俄,1898年沙俄租借了旅顺和大连一带辽东半岛3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区域,因这里地处山海关之东,遂称之为关东州,并设立了关东总督府。1905年日俄战争后,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其中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沙俄割让长春以南东清铁路线支线的经营权,二是将旅大地区的关东州租借权让渡给日本。日本在1905年5月在辽阳设立了关东总督府,主要是行使占领区的军事管制职权。此后在1906年9月,随着政局逐步趋稳,日本取消了战时的军事管制,转向了以民政为主的阶段。根据这个转变,日本取消了关东总督府,仿照治理台湾的模式,建立了关东都督府,下设陆军部和民政部,借此强化民政职能。当时的关东都督府就是在本文介绍的这栋建筑内成立的,此后,这里就成为了日本关东州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关东总督府的首任总督为陆军大将大岛义昌,变为关东都督府后,大岛义昌也成为了首任的关东都督府都督。大连中山广场,就是当年大广场上的雕像,就是在1914年为祝贺其63岁生日而树立的。
(这是关东州的行政区划图,占据了辽东半岛最有战略价值的整个南端)
(关东都督府时代的建筑状况,实际上这里是民政部所在,陆军部另住它处)
1914年至1918年的四年间,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日本借向德国宣战之机攻占了德国控制的山东半岛,中国因讨要山东半岛未果在一战初期宣布中立。随后中日在1915年签订“二十一条”协议,承认了日本在山东半岛德国租借地的权益,并将关东州和南满铁路的租借经营权由原来的25年延续到99年。后来中国北洋政府也加入了协约国同盟,中日成为盟友国。在一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继续主张山东半岛的权益未果而未在协议上签字,进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就这样,通过一战,日本除了得到了山东半岛的权益外,更让关东州及南满铁路的经营期大大延长,具有了关东州长久的统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1919年4月,日本对关东州的机构进行了彻底的军政分离。关东都督府的建制被取消,在原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从关东都督府管辖变为日本陆军省直辖,就像从魔瓶中放出了一只魔鬼,关东军从此成军。而在原民政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厅,全力实施关东州境内的民政管理。由此关东厅成为了日本关东州的最高行政机构,这栋建筑的门牌自然也换为关东厅。
(此院落改为关东厅后的建筑门牌,改称关东厅后,陆军部另组成了关东军)
1934年的时候,东北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并控制了东北及河北的承德地区。1932年3月,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在长春成立,溥仪成为“满洲国”执政。在渡过其后两年“满洲国”初期的混乱交织后,1934年3月,“满洲国”改为帝制,溥仪成为满洲皇帝。这时的东北政局已经基本稳定,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等东北的军政首脑机关,大多也都迁往了作为“满洲国首都新京”的长春。为了适应“满洲国”成立后的管理需要,日本在新京设立了关东局,作为日本政府统治“满洲国”及关东州所有东北全境的最高行政首脑机关。
原来位于旅顺的关东厅不仅管理着关东州境内的民政,南满铁路沿线诸多满铁附属地内的很多民政事业也是由关东厅管辖的。经过新设关东局的机构改制后,原来的关东厅更名为关东州厅,其管辖范围缩小于关东州境内,而以往诸多满铁附属地的行政事宜皆交由关东局直接管辖,关东州厅也成为了关东局下辖的直属机构。当时关东局的长官由关东军司令官兼任,由于关东军司令官同时还兼任着日本驻“满洲国”大使,其成为了事实上东北的最高军政首脑,而那个“贵为皇帝”的溥仪着实只是个木偶般的傀儡而已。就这样,位于旅顺的这个关东厅建筑大院门口,1934年12月后牌子也就换成了关东州厅。
1937年,“满洲国”有一件大事,就是废除日本当年满铁附属地的治外法权。此举的背景之一,是日本要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宣示“满洲国”作为独立国家的主权形象,也给“满洲国”的官民们一个“拥有主权”的意淫之机。以往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的行政主权交还给“满洲国”后,大量的满铁各类人员被分流到“满洲国”各行政机关,也带来了“满洲国”各级机构的一次大调整。而在此时的大连,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建设后,已经超越旅顺,成为了关东州境内的中心城市。于是,在现大连人民广场的位置上,建设了一些列的新官厅建筑。现大连市人民政府所在的建筑建成后,在旅顺驻扎了三十年的关东州最高行政机关日本关东州厅迁移大连。
(关东州厅时代的建筑状况,相比以往其权力范围被缩小到关东州辖区内)
(位于长春的日本关东局建筑,是日本在东北的最高行政统治机关,现为吉林省政府)
(关东州厅迁移大连后的办公大楼,现为大连市人民政府)
关东州厅迁走后,本文介绍的这栋老建筑成为了日本人开办的旅顺师范学校的所在地。1945年日本战败、苏军进驻旅顺后,此建筑成为了苏军的军官之家,在其中设立了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这栋建筑东边的礼堂,也是一个不错的演艺和聚会场所。1955年4月,就在这个军官之家的礼堂里,中苏两国海军代表签署了《辽东半岛协议地区海军防务交接证书》,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了旅大地区的陆海空三军防务。为了纪念此举,在礼堂东侧,修建了一座胜利塔,此塔至今仍是旅顺地标性的标志构建物之一。
(关东州厅迁走后,日本在这里开设了旅顺师范学校,一直到1945年改为苏军军人之家)
(这是老建筑现在的院落状况,下载于大连老吉普的网络贴图)
(这是老建筑院落和东边胜利塔现状的卫星截图,算在这里畅游故乡了)
小时候在对面运动场开运动会的时候,这个大院和西边的公园是经常爬墙跳入厮混打鸟的地方,可那时哪知道建筑的这份厚重!不过知道了也会不屑一顾,俺家驻的房子也是这个年头了呢!现在再回头看看,这座已经历经110多个年头的精美老建筑实在让人敬畏,如果它会说话,不知会讲出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