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信天游 陕北信天游歌曲

——1995/96陕西行程录

//渭南市/大荔县·文殊新塔/澄城县·精进寺塔、城隍庙乐楼/合阳县·青石殿、文庙尊经阁、百良塔/韩城市·马陵魏长城遗址、芝塬司马迁祠、韩城文庙、纠纠寨塔/黄河禹门口//【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千佛洞、文笔塔/吕梁市吉县·挂甲山石窟//【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黄河壶口/富县·富县塔/市区·杨家岭革命旧址、清凉山、宝塔山/子长县·安定镇石钟山石窟//榆林市/米脂县·万佛洞、蟠龙山/佳县·白云山/市区·榆林卫城、凌霄塔、新明楼、万佛楼、钟楼、戴兴寺、镇北台、红石峡/横山县·党岔镇银州古城/波罗镇接引寺/塔湾响铃塔/靖边县·统万城遗址//延安市/富县·直罗镇柏山寺塔/洛川县·土基镇万凤塔//蒲城县·罕井镇尧山/唐泰陵/蒲城双塔、文庙/唐惠陵/唐桥陵//铜川市耀县·耀县塔、药王山/下高埝万佛寺塔//咸阳市/三原县·龙桥、城隍庙/中王堡木塔/高陵县·三阳塔/泾阳县·崇文塔、太壶寺、文庙/唐顺陵/韩信墓、北杜铁塔/唐李芮墓//西安市区·半坡博物馆、华觉巷大寺、宝庆寺塔、八仙庵、罔极寺、东岳庙、卧龙寺、关中书院、大学习巷西大寺、都城隍庙、广仁寺//

1995.12.23,晴。孟塬-澄城县-合阳县-百良镇。
昨5:22自上海出发。今8:00到孟塬站下车。关中一带正在降雪但不大。转3次车经华山镇(华阴县城)、罗夫,至大荔县。县城中心见有一塔,看似粗壮、水泥抹面,俗气,想不是文物(文殊新塔)。所谓“沙花”看去像北方5月麦田状(忘记是什么了,可能指“沙苑花生”)。过韦庄,为大镇、县城规模,之后始上黄土地貌区,出现塬、沟。到澄城县。小城市,城之东西关距离颇近。精进寺塔,的确不错;宋唐风貌,塔身方形,收分较小。城隍庙乐楼,昔日之建筑群已修复;风貌结构特殊,装饰繁缛;极似山西明清建筑。佳景也。


澄城-精进寺塔【↖】

城隍庙乐楼【↑】

大荔花生-陕西久负盛名的特产。《县志》:“南乡沙苑,横亘商阜,低滩隙地无几,加以风沙飞走,地力薄弱,不善五谷。光绪初,邑宰倡凿井、各村颇遵行之。然沙苑地狭风多麦粟终寡;其所产则金针;落花生、红茹等”。文殊新塔-县,大荔县城北大街北端与环城北路交之十字路口。原名"文殊塔",因"文殊阁"而得名。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建,早已倒塌。道光二十年在阁基建塔名"文殊塔"。塔共4层,光绪四年续增3层。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1936年在旧塔基础上重建新塔。塔为阁楼式砖塔,空心六角七层。精进寺塔-第六批全国,又名宝塔,澄城县东大街文化馆院内。原有精进寺,唐建。方形九级楼阁式高33.26米,塔基边长7米。塔第一层较高,每层四角各风铃,底层门向南,木楼梯可登到第六层止。各层隐出柱子额坊,券门隔间上下相分开,第五层斗拱出两跳单昴偷心造,每层挑角风铃。塔檐七层青砖叠涩出檐,檐上亦七层砖叠涩出檐。砖叠涩收分封顶,相轮,仰覆莲瓣形刹座,铁刹。隐性、券门洞、横式格棱窗均土红色描绘。造型与西安大雁塔有些相似,又与铜川北宋塔有相仿,同时独特风格。1995修。城城隍庙乐楼-第五批全国,位于澄城县城西街南侧城隍庙山门处,南向。原是城隍庙神楼。建唐贞元十三年万历十年重建,更名乐楼,始为今貌。石柱石础等仍为唐时原物。三部分组成,中间主体乐楼,两边钟鼓楼。通柱式木架结构,前檐两边石柱四根木柱两根,后檐木柱四根,中平柱两排各两根,两边石山柱各六根,均素覆盆式柱础。重檐三滴水歇山顶,琉璃瓦,釉彩牡丹置脊,龙头兽吻高翘两端。顶部两边有琉璃山花,垂鱼县空,一肠上部悬置斗八藻井,水粉彩绘。上层四面枋上承有三踩双昂斗拱五辅作,中殿四面承置两踩双昂斗拱五辅作,一层为一踩斗拱六辅作,枋内均为卷头。各层四角角梁远出,与垂柱及角拱相接,翘起角檐。一、二两层四周廊房,中间为乐庭。1980修。其它还有:元代大醮盆、明代大铁灯、清代振威将军石生玉墓志铭、辛亥革命纪念碑、冯玉祥施政碑等。】

去合阳半途,寻看青石殿。在王村乡大路南~1.6k王村西侧。因地僻,几乎无人到,也无人看管。纯石建筑,极佳。式类山东青州驼山之石屋,但大得多。建于一黄土孤丘上,显特高。惜后面道路(去建材场)削去大部山崖,有坍塌危险。院内窑洞数间、遗址状,前面立一万历碑。内部过去似有龛。因无任何木构及附属物,故不怕人为破坏。其地清净无人干扰,自然、朴素得多。村西部为黄土地貌,黄土沟极长大,美哉!


合阳南王村,青石殿【↗】

合阳县城,尊经阁处城中心闹市,只看了侧面,文庙未入。一般化,但体量大。西关之“蒙汉文碑”,问人曰已毁、迁县博。18:00到百良,住农家。



合阳文庙尊经阁【↘】

玄武青石殿-合阳县王村乡南王村西北,建万历年。全青石造,陕西唯一的。门两侧浮雕游龙、麒麟等图案.外檐四壁刻老子八仙故事。殿高6米面阔进深均8米。殿内结构为青石条迭砌至3米处起券拱,至屋顶结成八卦藻井,正中锦以垂莲柱。明代建筑的精华。合阳文庙尊经阁-省重,建万历三十八年。县城中心。文庙古建筑群前庙后学。《县志》:“庙之棂星门内即为学之泮池。泮之北为戟门,戟门之内为东西庑。其正北为大成殿。而明伦堂建于正北,与殿直。堂后为敬一亭,亭后为尊经阁,阁后有折桂台,学制止此。”现存文庙与学宫。戟门及以外诸建筑已毁。现有大成殿五间,明伦堂五间,尊经阁三间,两庑、两斋、两厢共54间,占地6750平方米。大成殿始建北宋大观年间,洪武二年重建,单檐歇山五踩双下昂斗拱。尊经阁建万历三十八年,重檐歇山立面三层周回廊。斗拱五踩双下昂,一二层有补间。下有明台。】【千金塔-合阳县城东南1.5公里烈士陵园内,万历三十七年里人捐银千两而修。叠涩密檐式八角形空心砖塔十三级高35米。因地理原因塔倾斜。1957年以千金塔为中心建烈士陵园。2008年陵园重建改为天合园。蒙汉合文碑-省重,合阳县城西门外路北,西环路进城广场。又叫御宝圣旨碑,刻于元代延祐六年,碑高2.3米,座长1.4高0.3米。碑圭阴纹。篆刻“御宝圣旨”,两边为阴线刻缠枝蔓草纹,碑文上蒙文,下汉文,为元帝保护寺院的谕旨。碑阴有文,除年月和落款有别外,其余都与阳面相同。1985年建亭。】

12.24星期日,晴。百良-韩城市。

晨起,发现照相机卷片机构坏了,出师不利!故今天一日无拍。看百良塔,在镇“北街”之中学内。镇为一十字街形。塔方形密檐式,极高,尚可看;有一万历碑记。土人云,百良到大鹏(去韩城之近路)小路10里;未理会,走大路。自百良西去,过同家庄,镇中为一村,附近孤丘上有一小庙、古塔,颇玲珑。

百良寿圣寺塔-全国第一批,百良镇西北隅原寿圣寺内,百良中学校园内。据清初“重修寿圣寺浮阁记”,塔始建唐贞观年(唐末),康熙二年重建。百良三塔之一。(原为十三级现存十二级)9级方型多层密檐式砖实心塔高31.73米,每级出檐仿木构,除底层每级四角悬铃,塔顶呈朝天升天状。康熙二年,在塔基底层加筑护墙,南有门洞可通护墙顶端,洞额“慈云洞天”,洞下有清顺治戊戌进士王又旦所撰《重修寿圣寺浮图记》石碑。目前塔顶已不知去向。百良镇:尹庄为商代大政治家伊尹出生地;莘村有伊尹耕处,村南有伊尹墓地。】【合阳县四镇八塔-原是境内历史悠久的四座镇及其八座塔。现“四镇”还在,但“八塔”已不全了:百良塔。/位于和家庄乡东马村村南乳罗山东峰上的罗山寺塔也是唐代所建。塔东西两侧各有清代进士仵魁所筑土塔一座,远望状如笔架,故又名“文峰”。/大像寺塔位于平政乡安阳村东北。又名“大云禅院”,毁于抗战,独留此塔。塔系宋代所建,为叠涩密檐式方砖塔。…】

马陵村。魏长城遗址,看见土墙一段,在G108公路东许、通往城南村小路的北侧;有文保牌。现状类内蒙古的,但高大之;h2-3、B10;近看土中有坯形,或是近代的。不知此“城墙”是否原状?而公路西则无遗迹,显然为村庄破坏故也。

离公路下岔道,走小路到芝塬村,为塬上大村。在塬上东望黄河,河并不太宽约2公里(实际1k),何故?下坡即“司马坡”。其南侧建有小屋数间,似碑状物;匆忙间没看清楚,可能即是“扶荔宫遗址”(是)。司马迁祠,因山而建,小巧、建筑一般,尚可看。院内有“河渎灵源庙之碑”,为明前之物,其上有“陕府西路转运使…”——宋元之官衔也。又有“…靖康改元…”碑,其余皆明清碑。


魏长城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合阳属魏西河之地,魏国长城遗址犹存。魏长城南起华山朝元洞西蜿蜒北上,经大荔、澄城、合阳等县,止于韩城南的城南村。是与秦国的分界线。魏长城残迹在华阴市境内有八处,分布十余里。华山朝元洞西有城墩遗址。红岩、城南、河湾、西关等村(均在华阴西侧)附近都有长城残垣。其中城南村东一段长365米残高七米最宽9米,并有堡寨和烽火台遗迹。残垣现状:全部夯筑,较完好。城西有汉相曹操主簿杨修墓及前秦苻坚宰相王猛陵墓。/在韩城老城南10公里的龙亭乡境内。在合阳入境,魏长城遗址位于县城北15公里梁山南麓,由西向东穿越皇甫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个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长20公里。西经大浴河入澄城县境,东入韩城市境。其中杨家庄乡的木场、杜家塬,甘井的城后,皇甫庄的河西坡等段,长城残迹仍高1-6米夯土清晰。尤以东杜家塬村西一段保存完好,村东北尚有一较完整的烽火礅,为陕西仅存的。长城残迹蜿蜒越过徐水沟,延伸至木场村。河西坡一段依崖坎而筑,村中有一巨木瓜树1700年高12米。/东起城南村(韩城南侧),西至城后村。司马迁祠-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占地东西555南北229米。规模不大依山布局。西汉扶荔宫遗址-省,在芝川镇南门外300米,距司马迁墓很近。1960年在韩城县西汉扶荔宫出土,砖文“夏阳扶?(挟)荔宫合壁与天地无极。”夏阳为韩城古名,扶荔宫是汉武帝避暑宫之一。附近有“八路军东渡抗日纪念碑”。】

韩城市。旧城在城南,为一沟中小城。尚保存原貌、古街,但杂乱。文庙在城东南隅,建筑不如山西的,碑匾也少。但门前“五龙照壁”尚不错,为团龙图案。展览介绍有党家庄明清建筑群,颇引人入胜;又有各名目法王庙、禹王庙极多…。纠纠寨古塔,在烈士山上,好像七层、多角形,粗壮不高。无心多看,修照相机要紧。东北翻越台地,大塬上面为新城区,很整洁,类银川。跑了几家,照相机终于在“杜百城图片社”修好,已经深夜了。


12.25九时,韩城,纠纠寨塔【↙】

韩城文庙-省重,韩城市老城东学巷,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明《一统志》记“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门外东西两牌坊“贤关/圣城”“德冠古今/德配天地”。南立琉璃五龙照壁,长17高4.2米系万历建。侧砖刻。东侧“棂星门”。内部四院。元、清古柏,泮池石桥;东西明清碑亭六座。“戟门”、大成殿、月台。明伦堂建洪武四年,东西碑林。尊经阁台高3.5米。纠纠寨金塔-省,有大定三年碑记。/韩城市,为城市规划较为优秀的一例。选择北部韩原上的位置处古城主轴线的北端,直指韩谷口的涺水、芝水汇入黄河处……。/2010年韩城现存的13座古塔均砖塔:赳赳寨塔、党家村文星塔、昝村塔、东王村塔、北赵村塔、西高门塔、堡安塔、北高门东北塔、北高门东南塔、南西庄塔、王村塔、段家堡塔、鸦儿坡寨子塔等。除赳赳寨塔为佛塔外,其余均为风水塔。为金-清时期。】

12.25星期一,阴,薄雾即止,龙门午t=2乡宁下午t=0。韩城市-乡宁县。

一早,赶去补拍纠纠寨金塔。上路去龙门。在西贾村(韩城北10.5k公路上)路西见一小塔(东王村塔),八角五层,极类大荔、纠纠寨塔。10:30到黄河龙门口。公铁路桥紧紧并拢,总长~50米;公路为悬索桥,铁路为钢桁架式。望黄河两岸山体,垂直壁立数百米,延绵5公里;形势险峻。水不大也不太黄,约1/3河面布满浮冰;两岸河滩为细沙地。黄河出此口后忽然扩大数公里,一望无际。左岸山西一侧有煤矿,污染也。



韩城,黄河禹门口,江心岛上北望晋陕峡谷。

黄河龙门-禹门口,位韩城市北30公里黄河晋陕峡谷出口处之咽喉。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一泻千里。传说是大禹治水的地方。黄河晋陕峡谷-北起内蒙古托克托,南至河津禹门口,全长725公里。沿线共27个县市,面积11万平方公里。在托克托县河口镇段形成的一个“几”字形弯的右半边,在这里黄河奔流而下,景色壮观。黄河走出青藏高原后,穿山过岭,九曲十八弯,跌宕下行,至郑州桃花峪,面目骤变,由开沟凿谷转为沉砂造陆;而黄河的峡谷都分布在桃花峪以上。黄河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的上游河段,以及中游下端的禹门口至桃花峪,虽也有诸如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红山峡、青铜峡、三门峡等等著名峡谷,但它们都被一系列宽谷盆地分隔。】

越过龙门进入山西,G108线,到河津市(运城市属)。寻塔无着,最远走到城市之东南角(城关中学-面粉厂一带)及迤东。人云:原有早圮——不知真否(修村白虎塔-东3.5k!)。又云城南山上还有一塔。远望,似有(苍底村塔-南3.3!)。因不能确定,没有前去。

【山西省河津市诸塔:镇风塔-省,城区西北十公里清涧街道康家庄村北,中国五大回音塔之一,北宋重建万历11年重修。砖砌实心方十三级密檐式,高27米。苍底汾阴塔-县,城区南五公里苍底村西南高塬崖嘴处。北临汾水,东倚公路。唐建,八面实心七层高27米。除第一层各面宽5.3外,其余各层递减,下层南开门。1959年地震,裂缝铁质塔刹坠落。白虎塔-市,射雁塔,城区街道修村南,传唐末后裔纪念薛仁贵汾河射雁建。建于宋代且为八级,八角八级实心高20。塔北仰自虎岗,南傍汾河湾,东瞻稷岭,西望黄河滩。元代怀远大将军杨胜墓塔-清涧镇侯家庄村东。墓周3,墓前方形砖塔,高2.7米,建于至元30年。】

乡宁(临汾市乡宁县)。209线,一路尽为小煤矿,污染严重,几成黑色世界。西坡镇,是矿区中心。过二隧道,为乡宁县界;路况顿时好。黄土地貌,上坡路。路过张马中学(县城西南8,公路上),其外墙上留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大字,稀罕也。到达县城,已16:30。始下小雪、甚冷。即去营里,千佛洞在路旁为一巨崖。上去,前院甚破,几个小间也。后面窟不大,极残破。里面千佛龛犹存,为碑龛式;上面造像已残无。南壁存多幅供养人出行图浮雕,细看尚佳;且有题记、经咒。有二碑已扑,其一为民国14年省师范范人召立,云“洞儿庙”。

乡宁县城,为标准山城。东南山上有小塔——“文笔塔”:两塔相对,砖砌七层八角色新。有八卦符号,为民国时期的,判为风水塔。

临汾千佛洞-俗名佛洞庙。在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县岩上,吕梁山南端。山上树木茂密,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洞高3.1米,宽深各4.5米,四壁满雕神龛及佛像,刀法简练,姿态庄重,局部后代绘有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窟顶雕出藻井图案,按其造像风格,应是隋唐作品。洞前寺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等,巨石位居最后,千佛洞则成为寺后佛堂。寺宇规模不大,布局严谨,殿堂结构简洁,形制典雅,与四周山石树木相互辉映、颇富雅趣。寺内石碑,载信徒礼佛盛况及寺宇重修经过。】【乡宁塔-有两座。文笔峰塔-县城南山上(玉环山巅)。《县志》:“文笔峰塔,在县城南山,邑人郑钦天建/东山塔,县东南三里,与文笔峰塔双双对峙。三五之夕,月从塔后出,光耀群山。”乡宁县城建于北宋皇佑三年。明于东南山巅建木塔“状元峰”,清改砖塔。又于状元峰西,增建一塔,名文笔峰。这两座塔现已成为乡宁县城文化风貌。/金凤凰传说-栖息在县城南面的玉环山上。…飞到南坡沟,左翼搭在南格村,右翼搭在龙王坡,翼中架在沟掌的高原上,即在南波沟掌建村叫翼架原。……人们在南格村与龙王坡山顶各修一塔叫状元塔。乾隆年间改为文笔塔。后来成了“冀家原”、60年代变成现在的“吉家原”。】

12.26星期二,始晴,气温预报:临汾-2/4。乡宁-吉县-壶口。
去吉县。先登山行,一路爬坡。黄土景色,甚寒;昨雪较大,路上一片白色,但不厚。两侧为原野、庄稼,间有树林,村庄甚少。中间只一较大者。公路全在梁上行驶。入吉县,天已晴。挂甲山石窟,在县城南,洲川河南岸。山下一水尚可。到达,闭门,大门题额“佛阁寺”,为省重。幸好围墙低矮,翻入极易。石窟北向,西崖为曲尺形,有五组摩崖龛;均浅浮雕,尺寸不超过人高度,但艺术性较好。题记有金代“大统”?纪年者(“大统”西魏年号——日记原文如此,可能记错。根据《调查报告》资料,应为“皇统”-金代。)




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第四区(组),左为一号龛右二号龛

吉县,山城也,地较乡宁更局促;又小、杂乱。见有“吉县宾馆”-华国锋题,也属少见。

挂甲山摩崖造像(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省,临汾吉县城南0.5挂甲山,始凿于隋开皇二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题记存留于此。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它石窟中圆雕相比,别具一格。/挂甲山东侧台地上,紧邻洲川河南岸。2007年调查,造像分布密集,范围不大,保存较好。手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龛窟分五组:第一组3龛和1个题记,第二组3个和4个题记,第三组1龛和3个题记,第四组2龛和4个题记,第五组2龛和2个题记。根据造像的特点等推断,其年代为北齐至宋金时期。/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崖,拱桥如虹,景色优美。县志: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已挂甲更名挂甲山,又传唐太宗与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谢悉坤柔圣母庙-县城东北8k谢悉村。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元延祐七年重修,明隆庆四年局部重建。现仅存圣母殿,为元代遗构。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减柱造,前檐施大额枋两层。】


午前出车西去。一路上坡,天气变暖,阳光好,山色更美。开始出现砂质基岩山头;覆盖灌木丛,间有人工马尾松林,梯田减少了。山势颇峻;点缀着几处“旅游点”。公路状况不错。汉高祖山历历在目,山上有几个碉堡,显为近代物-阎锡山作品也。

12:30到黄河大桥。东岸山西侧设施齐全,有宾馆等;去壶口路也佳。西岸陕西侧则差甚——游人多自东而来故也。今天恰毛泽东同志诞辰日,因惦念《沁园春》“大河上下顿失涛涛…”句,决计走陕西一侧。过大桥,至瀑布段河水均冻结,大桥下游则已解冻,奇怪之。黄河现在枯水期,水量不大。峡谷并不险,且较宽;吉县侧河滩更宽,坡也小。西岸反之。故观河应以宜川侧为佳。12月天,人绝迹,极冷清。14:30到瀑布跟前,向往的壶口瀑布,远看无甚险近看则惊;与50元人民币图案比较相差大些(特地带来一张旧版的)。其沟B~30h~15米;水流撞击发出巨声、飞珠,间有彩虹(瀑下游数十米处,日光斜射故)。下流即冰冻层厚几十厘米。水色似不太黄…。山谷宽阔,水势平稳;两侧山坡植被并无枯黄……。大河侧畔天地之间,仅吾一人而已!15:05离去。晚住河东粮站。


1995.12.26晴15时,黄河壶口,西岸路上,上冻的河槽

壶口,壶口



距离30米处↓现在的“街景图”,建设过分,失去自然味。

壶口瀑布-2002年国家地质公园、4A景区。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瀑布。西临陕西宜川县,东濒山西吉县。瀑布宽50落差50米流量每秒数千立方米,瀑面最大3万平方米。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束缚,春秋季节水清之时…。明陈维藩《壶口秋风》“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句。瀑布到孟门山之间5k,两侧为400米宽的箱形峡谷,黄河在沉积岩河床上冲刷下切出一条深沟在嵌入石质河床中的深沟中流淌。为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随之连续延伸所形成的,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床中,宽30-50米深10—20米,长5公里。槽旁原河床底的大部分,成为枯水期的河岸比较宽平,由坚硬的砂岩构成。孟门山,瀑布下游五公里处,谷底河床中,为两块梭形巨石,古代称“九河之蹬”,河水至此分成两路,是河心岛地貌的地质遗迹。大孟门岛长300宽50米高出水面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雍正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旱地行船”:过去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船只,不得不…】


12.27星期三,晴,壶口九时气温-2.5,感觉尚可。壶口-宜川-富县-延安。
9:30在大桥上车。再次进入陕西-延安市宜川县。自县川口起,沿县川河(仕望河,G309)西行。自东而西均山区地形。一路少林,多为灌木丛。河不大,水甚清已冻住。甘草小村。前沟更小。秋林乡较大,有学校。十里坪村,小,有岔路去延川。11:15到宜川县。又一小山城也。只一丁字街,但较山西的清洁些。转车去富县。公路是双车道;与富县交界处为大山(黄龙山系的进士庙梁),两侧大量小乔木林。48k,进士庙梁隧道。路雪未化,林木染成桔黄色,洁净无尘,景色颇佳。牛武有小煤矿,已为平川地。

15:30到茶坊,大镇。距富县县城2k,为交通要道。富县塔,在县城西南,洛河右岸山腰上。典型古塔状;砖色土黄——北方塔砖多此色而南方多青砖,不知缘由?第一级似后来补砌,以上则无动;塔顶已毁。塔基下面一劵洞,内有造像半身已扑。塔维修时只新筑台基,其余保持原貌——做得对。远望山顶,似有城堡遗迹。气温尚暖,阳光充足、古塔秋山,美哉!下临洛河,河床很宽,水冻结,但十分清。富县,也山城;只是平川较大些。北侧一山头上有塔似唐式,但为彩妆,疑之(未查到资料是何物)。




12.27下午晴,富县,唐塔.
富县塔-开元寺塔,富县城西北500米西山坡上。砖结构,面向正东。四边形边长8米高32.8米十层。塔内有方形小室直通顶层,原有木梯可登。塔外每层均辟门,第四层东门两侧饰有窗户。第一、二层转角及补间均饰一朵斗拱-把头绞项(即一斗三升)、第二层大斗斗口出要头,作批竹昂状。第三层饰一大斗也作批竹昂状要头。第四、五层仅各饰一大斗,上承檐枋。第六层以上无斗。推断为唐代。下台地上有清代《重修准提庵碑记》:“俯视山水,豁然在目。啸风吟风,披襟选胜......”。这里是欣赏山水风景的好地方。富县,“……秦设雕阴县,唐设鄜州,民国设鄜县。……1964年改为富县。”位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北洛河-也称洛河,古称洛水或北洛水,陕西长度最大的河流。为黄河二级、渭河一级支流,长680公里;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河源分三支:西支为石涝川,中支为水泉沟,东支为乱石头川,在吴旗汇流后称为北洛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流域面积26905平方公里。】【魏长城遗址-魏惠王十二年(前358),自今华县沿洛河北上至上郡(今榆林鱼河堡)修筑长城御秦,并在雕阴(今黄甫店村南西侧)建城驻军防守。今富城区监军台村野狐沟北坡有遗址,东起交道[镇,县南侧]小原子;西2],西临洛河.最明显处长70高5米,一般高2米,沿山头向东北方延伸。/研究认为雕阴城位置可能在三处地方,即甘泉县史家河遗址、甘泉县寺沟河[黄甫店北2,地面散落多战国秦汉时期的绳纹瓦片]遗址、富县李家川遗址。秦直道遗址-自今淳化县云阳(梁五帝村)起,斩山填沟1400余里,修钪直道,抵达内蒙古包头。秦直道经黄陵后从三面窑入富县境,沿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东侧北上,跨越直罗、张家湾两乡镇,于八卦寺的分水梁出县境入甘泉界。境内直道长约90公里,宽20-30米,最宽处约40米,至今遗址清晰】

15:30北去。210线,为三车道,线型好。一路两侧低山,形势稳定。山上不时有墩台状构筑物,北宋的?甘泉,不大;县城东侧山上也有城堡。县北部正在公路改造。近延安,开始有污染。延安,山沟内的长条形城市,建筑密集,烟雾难散,一片浑浊(北方冬季燃煤取暖)。18:00到市中心的延河大桥。

12.28星期四,晴,8:30延安气温-13.5,预报延安-2/-14,榆林-5/-15,西安-5/6。延安-安定。
一早步去杨家岭。杨家岭革命旧址保,处一山沟中,保存了旧貌(解放后重建的)。有“七大”会址、“文艺座谈会”旧址。因背阴光线差,无法拍照。宝塔山,山脚有摩崖大字“嘉岭山”,范仲淹、韩琦等人题,字甚劲。塔新修,极壮。山上远望对面的凤凰山,有城墙遗迹,下伸到旧府城。其西山上也有。不知是否“府城”。清凉山,原来较杂乱,现在仍未改观。万佛洞,窟型平面少见,中央坛基甚巨,中间凿空成为通道;泥塑刷白色,主像早无。造像唯有二、三#窟在。二#窟:天王、骑者较佳;三#窟塑明代弥勒,较俗。西区一组建筑,多为近年附会扩展的,甚俗。唯山顶崇祯8年之小琉璃塔为好。还有范公祠、庞公祠等。

城市,白天整个处于烟雾笼罩之中…。


杨家岭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全国,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3年又搬往枣园。延安宝塔-全国第一批,灵山寺塔,唐代,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4米,可登。山脚下有北宋范仲淹的“嘉岭山”隶书大字。宝塔山上是欣赏延安城市风貌和黄土高原风光的绝妙观景台。其他文物:烽火台、摩崖石刻、范公井、古城墙、摘星楼、嘉岭书院、日本农工学校等。清凉山万佛洞-省重,延安城东北延河对岸,隔河与凤凰山、宝塔山遥相望。清凉山半山腰。共四窟,开凿于隋唐,宋金元明各代都有续修。主窟宽17高6.7深14米。中央坛基,高1.4长11宽5米;四角各屏柱上承窟顶。坛上原立3像,窟顶藻井3个。周围四窟及屏柱上雕满佛像,号称万尊。门洞两壁及石窟东西两壁都凿有较大的佛龛,内刻佛、菩萨像。东屏柱正面雕释迦牟尼涅槃的故事,有弟子围棺哭泣的场面。还雕有15级浮图。其余3窟面积较小。清凉山,延安第一名胜,历代咏诗词甚多。三部分:一万佛洞等石窟;二延安时期新华社旧址;三太和山道观。/石窟群-万佛洞、2号窟、3号窟(弥勒洞)和4号窟。万佛洞最大,宋代石刻风格。2号窟平面近似梯形,窟无前壁,呈敝口状。窟左右壁各雕天王像一尊,还对称雕有骑狮乘象的文殊、普贤菩萨等16尊罗汉像。3号窟内中央多级莲台坐有一尊弥勒佛。4号窟平面似梯形。窟壁深浮雕楼阁及佛传故事等。窟顶中央为一复斗式莲花藻井。藻并周围凿成棋格形天井,雕有宝相花、如意云纹、飞龙、朱雀。花卉、几何纹等图案。范公祠-在印月亭南侧。左右两个“望延亭”。对面即为歇山四出水九脊十兽的古建殿宇匾额“天下奇观”。上方东山头,是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等部门旧址。诗湾,在万佛洞南侧上方。有历代名人学者摩崖题刻50多处。延安古城:秦朝时延安名高奴县,延安五座城:秦朝的高奴城、隋朝修建肤施城、唐朝建的西城(府城)、五代修建的南围城和宋代的北围城。高奴城西与肤施城向阳沟东西之隔(过去叫绵羊沟),城墙从向阳沟上山,沿山势绵延延伸到现在的尹家沟下山,顺沟与东川河河堤相连。形成一座近视于正方形的城池。红军长征到延安后,将高奴城城墙推到,绵羊沟、尹家沟填平,建飞机场。/西城(府城)、东城(肤施城)、北围城、南围城和东城东门外绵羊沟的高奴城。凤凰山:历代城防工事都修筑在山东坡及山畔上,山上古遗址有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

14:00出城北去。G210线,355k桥儿沟,见到天主堂-延安时代“鲁艺”所在地。一路有铁路并行;抽油机不断。李家渠,大镇。姚店,极大,有工业-发电、炼油厂。转北,入山沟路(S205)。山上似有城堡。青化砭镇,大,有钢铁厂、油矿(延长油田);解放战争“青化砭战役”发生地。玉皇庙,小。入山。为两县交界地(延川县)。一路山荒,无树木,与宜川大不同。永坪(镇,延川县),大,地开阔;南山上有城堡迹。董家寺,又为山沟。入黑山隧道(S205黑山寺隧道)。子长县城,山城也,仍烟雾弥漫。搭拖拉机赶到安定,已经晚上,两眼一抹黑,住郭姓农民家。



12.29星期五,安定-米脂。
8:20,气温-13℃。安定,小镇;只有沿公路的一条街且为土路。房屋差旧,只一家银行是新建。地方甚贫。即去石钟山。在镇东1k,秀延河北岸。河水已结冰,河滩尚宽。两侧山为黄土不长一物。不时见抽油机。石钟山石窟-全国重点,有管理所。人迹罕至。所谓石钟山,一黄土山而已,浑圆状如钟,奇之。下面一小塔,较新,与风水塔无异;曰:明代物。其西也一小塔,望远镜窥之,砖色旧、方形;可能是墓塔。院内建筑均为明清;碑、小牌坊为清代。万佛洞较大,佳。内泥塑千佛,类清凉山。主佛弟子像较新,可能后代物。北壁同样风化。内多明代题记。东二小窟,有骑者、天王;也类清凉山。望南山上有庙群,云为道观。此处望安定山头,上面有墩台模样。此地空气清新,光线充足、天极蓝。


12.29晴9:30,子长安定,石钟山【↑】

对面南山【↓】

钟山石窟-全国,又名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依山而建南向。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是中国最早的石窟群,誉为“第二敦煌”。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现已建成旅游风景区。石窟前一石牌坊高8米,建乾隆53年。其后为寺院山门“石宫寺”。石窟前有木结构□廊。共6个洞窟从右至左依次编号。4号窟为主窟,5号窟和6号窟尚有部分造像,其余各窟造像大都风化湮没。4号窟有3门,中门楣“万佛岩”,窟宽16进深10高5米,平面长方形。中央石坛,长11宽5高1.4米,8根石柱与窟顶相接。坛上3尊佛像,前为胁侍,佛弟子和供养菩萨。窟四壁及柱壁上,满刻千佛菩萨等。前壁下方16尊罗汉均高0.7米,左壁雕释迦涅□图。金、元、明、清各代均修缮。1983年维修。/道光“安定县志重修石宫寺碑”记载,这里原有十王殿、明王殿…十分壮观,惜除正殿石窟外尽毁于兵燹。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始建于宋平治四年富丽堂皇,色彩鲜艳。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释迦牟尼结跏跌座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左右迦叶阿难,均脚踏莲座通高2.5米。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侍协菩萨,坛基前后两排共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1米见方高5米,系造窟时所留支撑顶板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佛教故事浮雕。明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雕老子及关帝造像。清代又雕孔子造像三教合一的产物。坛基三尊主像上面各凿有复斗形藻井,绘唐草图案。雕像全部妆彩,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绘。石窟范围还分布多古建:宋代的山门、牌坊、明代的萧寺宫、禅院、清风明月戏楼、七级密檐式砖塔、九级松岩法师浮图塔等均保存完好。】

子长县城,见子长烈士陵园,在城北部安定路头;里面竟然也有抽油机,烈士何得安眠哉!甚至县政府院也有一架。可谓多如牛毛也。

11:00出城,沿秀延河行。一路山沟大路,较开阔平坦。折家坪。两县界无山隔。11:20清涧县(榆林市)。北出后,为山沟路,地仄。山头似有城堡状。石嘴驿镇,大。之前~5k,路边有碑“石嘴驿…”,观其山上有堡障状,古驿站?(查不到资料)后来还有一墩台址,立有石牌,但没看清字。13:45田家庄,大镇(绥德县),平川。到绥德,出现大河-无定河。开阔,宽~50米,水大未上冻。城市较大,建筑多。沿途多农家石雕狮子出售,民间手艺也。四十里铺一带,又有墩台。此地名联想到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一路平川。高二沟(米脂县)西山上似有庙宇。十里铺米脂县。

过县城~北7k,15:40到万佛洞。在公路边崖上,面西。人很少,只有一老者看管。崖面布局类清凉山,杂而繁、各类混杂。正在准备新修,现恢复不多。石窟曰为元代-明清的。中心柱为双柱式——此式陕北常见,上面也设龛,妆彩。有明代题记一。东壁风化;但天花平棊甚好,彩绘仍然。窟内塑像用白泥涂抹过,后代加工无疑。


12.29十六时晴,米脂万佛洞前北望无定河

万佛洞主窟内部天花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榆林地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红柳河,流经靖边新桥后称为无定河。全长491公里,流经定边、靖边、米脂、绥德和清涧县,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上源红柳河源于定边东南长春梁东麓,东南流沿途纳榆溪河、芦河、大理河、淮宁河等支流,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无定河粗沙输沙量多,是陕西输出粗沙最多的河流。米脂万佛洞-榆林市重,位于县城(误)7公里无定河东岸悬崖上。由27处石窟组成:伽蓝护法殿、九天圣母殿、无量寿佛殿、观音殿、白衣洞、关圣殿…南北跨度192米。伽蓝护法殿窟最大,宽9深12高5米。殿内有残缺一佛二菩萨石雕,右侧摩崖造像15层,左侧20层,每层佛雕像165尊;殿中有两根造像方形石柱(边~1),每柱正前和两侧面各有19层造像,正面每层7尊,侧面每层10尊,总计6411尊。窟顶有两次开凿成的浮雕八卦及龙狮、麒麟、神马、花卉图案。一般认为建于宋至元代。米脂盘龙山-县博,在县城北100米处一座小山头(原名马鞍山海拔870米)南麓。南文屏山北印台山,东饮马河西傍无定河。嘉靖年间建真武庙。传,李自成派其侄李过回米脂县在此修筑行宫和祖墓。有殿庑楼阁、亭台仪门等。规模宏大,结构完美,为陕西罕见的一组木建筑群。/乐楼顺坡而上,过梅花亭、捧圣楼、石牌坊,二天门、玉皇阁、穿洞至宫院内,兆庆宫尉、钟鼓楼。建筑体量均不大。】

回到县城。城市小,但干净。此地崇尚李自成,到处标榜。盘龙山,在县中学内。实无山,仅一小高地也。建筑明建清重。观看碑记,其中绝无“李自成、闯王”字样,何故?仰或后代故意避之?清碑记云光绪年修。现建筑无动过,仍旧貌,为县博,展览有汉墓画像石数十个,保存较新;又有象、犀、水牛、鱼化石;少见。



十七时,米脂蟠龙山真武庙【↗】
12.30星期六,晴,预报:全省今年偏暖,米脂-14/0榆林-14/0延安-12/2西安-4/2。米脂-佳县-榆林。
出米脂,去佳县。山沟行。10:30到。山城也,山上之城,类重庆。县城高出河百米以上。街不大,只南门一带较热闹。在南关看见较长一段古城墙,十分宏伟、坚固,h5-6,B5-6;墙面用琢磨过的石块包砌,稀罕也。步去白云山,小路~4k。沿河行,过佳芦河后上坡路,到南河底渡口[榆吴公路~97k],即白云山山门。距河极近。上山石阶极高。此处黄河东岸陡峭西岸宽滩并不陡;故白云山庙形势不算险。庙址高出河约200米。此处再次面临黄河——第三次了,对这条大河的眷恋……远望山西高原,一片莽莽…。正在建设的黄河大桥,快要合拢了。白云山庙群,相当大,均道教类。建筑一般,只几处尚可:玉皇阁-为四阿歇山;真武殿-小院,有钟鼓楼、戏台。整个建筑较古朴但繁琐,有山西古建之风。可见山西影响之巨大。

县城南山头有几个小堡状。城内东南角有一小塔,八角h~15,砖砌较新;远看而已未去跟前(凌云塔)。



12.30午晴,佳县白云山,东望黄河及山西高原



建设中的佳县黄河大桥,山西侧正在架设最后一跨梁【↗】

白云山上山石阶

玉皇阁

佳县老城墙-“石头城”,顺山势自然而建南北4东西1公里。宋代-明代。8座门:东、西、北三座正门,另有:东面“前、后炭门”“香炉寺门”,西面“前、后水门”。城门外小道盘旋而下,直通河边。现残存的城墙,只保留3400米,主要在最险要偏僻的地方,比如东面沿着黄河绝壁的一段,上面还残留着日军的弹痕。再就是城西靠公路一侧陡峭的山崖上及民宅密集处,还可见到城墙的残段。香炉寺门,是保留最完好的城门之一。凌云塔-城东县体育场旁,黄河岸边,山巅。建万历39年,风水塔。七层八面高26米。白云山建筑群-全国,佳县城南5公里黄河滨。古称双龙岭、嵯峨岭;庙白云观。万历33始建46年朱翊钧亲赐《道藏》雍正扩。占地15ha,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群。三教杂混。主建真武殿、钟鼓楼、藏经阁、瑞芝阁、超然阁、七圣楼、玉皇楼、文昌楼、东岳庙、关帝庙、三灵庙、二斗祠、圣母祠、三清殿、三宫殿、白云洞。壁画。1947年毛泽东来登山。】【云岩寺石窟-古城南1公里的青岭下,开凿于宋宣和四年。香炉寺-省重,城东200米香炉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隔2米有直径5高20米一巨石矗立,形似香炉。三合院式明代建筑。】

13:40出城,去榆林。开始为油路,尚可。沿途山上有墩台。通镇,大。后为土路,路况极差,车过起浮土厚厚一层。过王家砭后,公路保养得当,不起尘,不亚于粒料路。王家砭似比安定要好些。方塌(乡)也大。一路山川较开阔,但土差少田。过刘家沟,大,又上高原。多为荒原、出现少量流沙;植被仅为沙生禾草灌木丛。青云乡,有“太平沟小流域”牌——陕北水土流失治理之样板地带。路边一古建,为城台上的歇山建筑、木牌坊,似明风(青云村青云寺)。


青云寺-榆林市东南6公里青云乡青云山上。道佛教合一。建于明代,占地3ha(公顷),是陕北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寺内殿院十四处,牌楼二座。】

17:20到榆林。城市中仍烟雾弥漫,但量少些,平原故也。凌霄塔,在城南一小山包上,极高、壮大。八角十三层,砖色甚新,疑非清即民国;一层眉匾上有乾清、坤宁等八卦字;故实为风水塔也。有保护牌,无人管。可上,未登。榆林古城墙尚在,其墙如佳县,较好;南门处尚存一门洞。黄昏时分,急看几个楼。新明楼,极壮丽,真山西古建飞来也!钟楼在此北侧,原城台上面建为二层近代砖房,顶建一六角小亭。不伦不类也。
榆林凌霄塔【↗】


万佛楼


新明楼【↑】
戴兴寺


凌霄塔-全国,城南榆阳桥东侧山峰上,又叫文笔塔,年代待考/始建正德/万历35建。原为榆阳寺中之塔,寺同治毁。楼阁式八角形13层砖石结构高43米。1987年维修塔基,用青砖包砌塔基土墩,并建围墙。底层四面开门往上各面开窗、风铃。砖雕仿木斗拱脚檐,木椽挑檐角,并挂有风铃,迎风叮当,如同奏乐。塔顶为圆形砖拱,上覆琉璃。李自成和李过攻打榆林城,都是先攻占的凌霄塔。1947年解放榆林战役,此激烈争夺战。1982年发现地宫出士其中宋祟宁二年(l103年)和金皇统六年(l146年)的两方刻铭文。铭文记载,塔原名慧光塔始建唐代宗(762—799年),宋庆历五年大修金皇统五年重修。榆阳桥-建于成化,嘉靖修城南渠时增设渡槽。现砖砌3孔拱洞,长42宽8.4高8.3米,砖墙栏。桥南在北魏旧设石狮2对、康熙十四年御题“两守孤城,千秋忠勇”石碑,今均不存。1983年桥东新修水泥大桥。现为古迹观赏。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916顶楼被焚毁。分南北两院,南院现底层四通拱洞式长方形楼基长30宽18高9米;上建主楼阁二层,东西13南北8高9米。全木结构,斗拱翘举。顶层明廊歇山楼顶覆青筒瓦屋脊。东西配殿。楼内原供千个佛像现已不存。北院为观音殿。新明楼-省重,星明楼、新鼓楼、南鼓楼。连南北西大街。建嘉靖年间。《延绥镇志》:“嘉靖中,南城初辟,一刀斗不及更漏稀闻,众议创楼一座,以为传警打更之所。”光绪、1957年、1983年修葺,1986年彩绘。方形木结构,总高20米一层高6.3米二、三层各4.6米,顶高4.5米。楼基石4墩每基7柱。楼顶十字歇山琉璃瓦。三层中遗有万历年高2米铜佛。钟楼-始建明,在现在钟楼山下的北大街上,清末战火毁。新钟楼,榆林城内大街中心,仿西洋式建筑。1921在榆林大街原火焚牌楼旧址建“长春楼”,后改为钟楼。包括基台共3层总高24米南北20东西15米。基台4砖拱洞;二、三层为大梁框架外砖砌。顶建木重檐八角亭,旧时悬钟,匾“蜚英腾茂、北临雁塞、芹水流芳、驼峰拥翠”。文昌阁-古城步行街最南端,楼基俗称四方台。建乾隆19年。十字歇山顶重檐总高19米楼基石质墩台底层为十字通道。1951年拆毁2005年在原址重建。戴兴寺-建正德十年。康熙、光绪八年重修。五佛大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殿、孤魂殿、南北禅堂等明代建筑。主体建筑五佛大殿,底层砖券洞穹窿顶,外接斗拱檐木明廊;上层大楼阁,高13米。为榆林八景之“驼峰拥翠”。榆林卫城-全国六,古城东依驼山西榆溪河北红石峡。为明长城九边重镇之一。乐元年置榆林寨正统十四年筑堡城成化7年增立榆林卫,成化9年延绥镇迁驻榆林卫城。隆庆6年设红山市口万历35年建款贡城。原南城墙长1060西2124北1168东2435总6789米,现存5677米。城门五:北门广榆门、南镇远门、东振武门、大西门宣威门(已毁)、小西门新乐门(已残)。东南两门设瓮城。东城墙上建文昌楼(已毁)为全城制高点。东南城角建魁星楼(已残)。马面共十二处。2012年修葺-人称“贴皮工程”。】

12.31星期日,晴,暖,预报:榆林-13/4延安-11/6西安-3/10。榆林-党岔-横山县。
早8:40,t-11℃。9:00,到镇北台。在一土丘上,新修,加堞。空无一人。四周环境已半沙化。远望毛乌素,西部似有绿洲;沙丘累累,已固定矣……。长城向西蜿蜒而去,两侧遗存台墩甚多…。
12.31九时,榆林镇北台【↑】

极蓝透彻的天空——只在大西北才会有的
台下长城向东延伸一段的两个墩台

远望毛乌素沙地、榆溪河【←】
榆溪河的一条支流【↑】

镇北台-全国,城北4公里红山顶上。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为观察所。台方形,共4层高30米。台基北长82南76东、西各64米,进深12米。内筑夯土青砖包砌。第一层周围有屋宇当年营房,今基座尚存。四面围以墙垣内墙高5.5外墙高10米,东墙南侧置城门,马道。台北额“向明”为万历时巡抚涂宗所书。紧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城款贡城。建于1607年。长城三大奇观(山海关、镇北台、嘉峪关)之一,“天下第一台”。红石峡-又叫雄石峡,城北3公里处。“红山夕照”。峡谷长350米东崖高12西13米东西对峙。峡内玉溪河湍急,穿峡达城西。两岸垂柳青翠,景色优美。东岸雄山寺建北宋成化修,其中有“天门”、“地门”各一,皆为隧道。从“天门”可登顶,中间一阁,名“翠然阁”。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武将儒留下160件书法作品。东西石壁,摩崖石刻相连,窟洞、殿壁、碑石镶嵌的题词、题字、碑、碣160处,更有蒙文石刻。有左宗棠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红山易马城-镇北台与红石峡之间,俗“买卖城”。嘉靖初开放的11个贸易市场之一红山市,1564年改称易马城。明嘉靖初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息战议和,设互市11处。城始建嘉靖四十三年。长方形南北250东西宽150,夯土筑。墙基宽6.5顶3米高6米。清初移市于榆林城内,此城遂废。】

红石峡,风景佳、多杨柳;榆溪河湍急有声。山石为砂岩质。窟已全空,内尚存少量浮雕;题记极少,有成化、万历等。但摩崖大字多极,明清民国人物均有,如左宗棠、马占山辈。其中一段明代文字,记录嘉靖时出击“强虏”事——反映明代“边患”之频繁又无可奈何也。空气极清,蓝天白云透彻、白杨高耸。其东紧邻红山易马城遗址,远看城墙尚存,约方150米。未上去细查。


红石峡,西崖壁摩崖大字

东望红石峡东壁,右侧高远处为易马城一角

榆溪河东岸高崖上西望……

回到榆林。路过西城墙,均包砖,尚完整。新楼巷大街处应为原来的东门?已成为一豁口;尚有马面痕迹?(新楼巷向东并无道路)戴兴寺,在榆林地署北侧,估计东城墙即在此地。寺在一长条形高丘上;建筑似80年代修过;不大,东西也不多。不得入殿内看。钟楼之东,有李学士巷——旧地名之遗迹也。新明楼,十字歇山;下面为几根大柱支撑,腾出空间成为交通要道,人车多;木构且有变形。危险!此种古建交通方式,在山西比比。


13:10出城。一路平川。榆溪河阶地宽阔,河东为耕地、林木;河西则陡坡、砂生植物。归德堡村,有城堡遗址。鱼河堡,大镇。此一带地名多“××堡”——明代军事设施遗迹故也。转西去党岔。搭村民拖拉机,过无定河后即阴湾,南行1.5k至北庄村下车。村与党岔镇相连,范围极大。此村又曰“古城村”。询之土人,山上就有土城址。西不远即上山。14:50到山顶,银州古城在焉。城中已为耕地,多有绳纹灰瓦。西侧城墙尚在,外侧是大沟。东城墙无存,大概延伸向东而下进村缘故。看下面之村,似有城墙模样,但居民建筑密集,故难见矣。



12.31十五时晴,横山党岔,银州城遗址-西、北部城墙【↖】

南部的城墙

银州城遗址-横山县党岔镇驻地北庄村,无定、榆溪二河相会之南1.5公里处。东北隔无定河为古儒林城(今鱼河镇)。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银州城依山面水,半山半川沿河傍沟而筑。南临党岔沟,西靠北庄沟深谷,北有炎火沟,东濒无定河。分上下两部分,上古城为小山岗(上古城在党岔乡旁的山峁上),城的一面是深沟壑另三面是坡陡,现已辟为梯田。只能从农田中爬而上;下古城是一片河旁冲积平地,城墙夯土板筑,夯层清晰厚7~13厘米残高6-8厚9米(1977年)。/周长1583米。东城墙326米;北墙426米,外面筑马面四座长宽各4米;西墙及南墙结合部为弧形,边长830米;西和北面各残留瓮城基址一处(西瓮已堵死只露拱劵B1.7),东和南城墙的部分段落已被破坏。民国年间曾筑小寨。现城址为耕地、建筑占压,但轮郭还完整清晰。(内有居民几十户。西北角平台地,残瓦…西沟岸上一道隔墙h1。上岩张处为劈山,原来西联驻马梁山脉。东南角距无定河0.8)。历史:银州-秦汉为上郡,东晋为赫连大夏管辖。北朝周武帝三年始置银州城。相传银州产良马。前秦时这里称骢马城(黑白毛相杂的马)。马-蒙古语乞银,银州因此名。隋废银州,贞观二年梁师都建立梁国,重建银州。天宝改为银州郡,乾元又恢复银州。唐末为党项族拓跋思恭平夏部所有。北宋李继捧弟继迁于雍熙二年攻麟州(神木境)据银州。北宋时西夏崛起西北,北宋时得时失,神宗时收复银州。徽宗崇宁四年韩世忠曾攻占银州。银州成为北宋西夏激烈争夺之地。后来徐禧弃银州移守永乐城,崇宁五年废银州为银川城。这里是李继迁的出生地。/《文物》80/8:党岔中学内有《李公政墓》,北0.2是党岔河,古城即山上。有上下二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党岔古城是秦上郡治所。总体西依山东临水,半山半川。东西长约700米,南北长375米。由上古城、下古城东西相连组成。下古城在河边平地上;上古城大部分位于山上,西北角最高,可俯瞰无定河与榆溪河。之前,上古城城墙总体保存较好,当时古城中仅有几户人家。1978年后,原来居住在古城外的人家统统移居城中,利用城墙为宅基修建窑洞。2010年党岔成立民办古银州博物馆。古城周围山峦曾经出土4块唐代墓志,说党岔古城是银州州治。其中两块碑说这里是银州州治儒林县。】

15:50离阴湾,沿无定河南岸西去。公路(S204)尚可。无定河,极其宽~100,已上冻。河床仍然:北岸陡峭高约100,明显为流沙。南岸阶地发育,是农耕区。两岸都见有墩台。波罗,较大;前后河滩中似有水田。因事先无准备,没下车。只在车上看到接引寺。建在镇附近路侧小山崖上,面西北;上面有一小塔;前面新建殿屋、大门;极醒目。(也不知道还有波罗堡,遗憾!)17:20到横山县。县城仅一条大街,但较整洁。


波罗堡-省重,在无定河南侧黄云山上(石头山)。依地势而筑,大致呈方形。堡城内有参将府、守备署、寺塔(凌霄塔,下有睡佛洞)、炮台、钟楼等。城内外建有玉帝楼、三官楼、城皇庙、河神庙、老爷庙等。城内有祖师庙及指月庵等。大西门外建接引寺。“正统十年巡抚马恭置,城周二里二百七十步,有东西二门,楼铺十座,系极冲中地。万历元年重修……墩台三十五座”。今堡城砖石部分仅西墙和南、北两城角及北墙稍有残存,其余均被拆毁。夯土墙除南门以东基本被毁掉外,多残存。今尚存砖券拱门洞及北门洞,南门外一座小瓮城。北门额“凤翥/三十五年四月”。近年修复南城门楼、玉帝楼、凌霄塔…,辟为影视旅游城。接引寺-省,无定河边沿紧靠公路,进山门拾级而上。贞观22年建,传为玄奘返西天之经留处。李元昊在夏州建都统万城,奉为国寺;明末李过遵命建闯王碑;康熙西征时到波罗礼佛,题“接引寺”;乾隆赐御书“慈悲千古”匾;嘉庆帝遗御用红绸“奇佛一座万古流传”撤檐。“闯王碑”现存接引寺石佛庙门口。波罗寺即现睡佛洞。(还有万佛洞)。波罗寺塔,在睡佛寺石窟上方,成化年建,砖八角九层,白灰堆砌,西连村舍。】

1996.1.1元旦日,晴。预报:延安-10/7。 横山-白城则。
8:20离横山去靖边县。沿芦河行。9:00,塔湾下车。响铃塔即在路边。牌曰:“鸿门寺响铃塔”。只存十一层,底层及二层外包砌石,明显加粗,故上下粗细不均。上部面层已经全剥落,里面为砖石混砌,色甚古;二层还露出砖石砌的廊柱模样。南面开门洞,内部圆拱形。墙壁尚残存壁画多层。故此塔应为原始面貌,可贵。


1996年元旦日九时,晴,塔湾,响铃塔,前面是公路路堑【←】

横山响铃塔-1992省重,原名鸿门寺响铃塔。塔湾镇西南一公里公路旁的红石岩上。《横山县志》:“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塔整体呈红褐色,与地面几乎糅合为一体,被称为陕北“铁塔”。八边形密檐阁式砖石塔十一层残高27米,底边长2.7米。空心,一到三层石版砌,四到十一层红褐砖砌。今保留较完整。2008年建围栏。/塔北断崖下为芦河,河北西边为麻河湾沙,东边为瓦渣界,塔西为麻河湾,西南为坟塔,南为苦豆坝梁,凉水井石峁。塔西断崖下100米为塔湾中学,东北300米为操场。塔下石崖上开凿数十个窟原为“鸿门寺”。四周墙壁佛教壁画。红门寺凿有6孔石窟,其中西侧北端的洞窟规模最大主窟。该窟深约5米,造像已荡然,顶部山体多有垮塌。两侧墙壁之上有残存的壁画,刻“光绪廿年”。南侧的4孔石窟还多留有造像虽破坏…尤其是最东侧的一窟,岩体上雕10尊罗汉围坐在卧佛之前。】【威武堡-在塔湾村东1公里。过小川河,一30米的土坡上面。城墙包砖石已全被拆光,仅存北段还保存完好。夯土墙高3~5米,其余部分已是断续残存,整体轮廓仍然可辨。马面多坍塌,破坏比较严重。城堡西侧长有新植的榆树、杨树,威武堡东北一角是近年修起的一座古庙,城墙周围还分布着一些烽火台。小川河东侧的一段明长城遗址建在20余米的基岩之上,此处应该就是威武关旧址。/公路一直与芦河并行前行,河对岸的山上就是长城。】

(横山县明长城遗迹,与芦河并行,就在河西岸几公里!当时不知道这些情况,成为终世遗憾!)

继续。沿途芦河两侧,西岸陡,分布大片沙地呈新月形;东岸为针茅、柴类植被。近杨桥畔(靖边县)为平原-草原矣,间有耕地;又有“流域保护区”。情况较好。10:20到靖边县。县城不大,一条南北街;较整齐。

13:10出城去白城子。过新农村,极大,好几公里。出后,即有流沙、红柳。又广植树,凡村庄处都有防护林带、半固定沙丘。14:10,海则滩,村北有大片平滩,尚有水洼痕迹,土地少量碱化。继续北,两侧为丘陵矣。14:40红墩界乡,小镇,有中学。正值集会日,热闹非凡。询无班车北去,幸好15:20搭上赶集的拖拉机出。北行为沙地、草原,极广阔。明显为下坡。16:10到无定河、公路转弯处,即白城则村。红柳河(无定河上游)河谷很大,宽~百米;有一人工填筑河坝,留一沟淌水,似为水库。南岸为二级阶地,砂岩质。北岸极陡,高~70米。遂往上爬;坡路覆沙(高原上刮下的),打滑难行。上去后为一大“坝子”-高原也。坝上零星几个屋、放牧羊只。向西北行0.5k,至“二道城墙”,统万城遗址在焉!遗址存留较明显。16:55到遗址西南角,自东南角起总约0.8k。东墙与中间的一道城墙已被流沙覆盖;南城墙较好,西城墙也岀露明显。原墙洞中居民已迁出,只留空窟。城中有一“楼台”——残存之孤墩也,未知何用(钟鼓楼)。西南角台极高约30米,尚存一“窑洞”。城墙颜色呈灰白色,也属稀有,“白城子”确矣。其城极大极高,为所见最巨者。震撼!城中大片荒地,长满蒿、柳。遍地灰砖瓦…。残阳下,几群乌鸦、喜鹊惊飞起…。今天是1996新年元旦,来此巧欤?17:45离去。晚上住白城则农户家,知村又曰“波罗池梁”。







1996.1.1~17时,靖边白城子,西城中部稍南的孤墩h20米-钟鼓楼遗址【↑】
南城墙西段的马面、角墩【←】

西南角墩高31米,中部一窑洞【←】
南城墙西段、马面【→】

统万城遗址-1992省96全国,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间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称为赫连城。始建于418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此修筑都城名统万城。城墙全部为灰青色白土板筑夯土。城分内城、外城,内城垣保存较完整,分东西两部分。东城周长2566西城2470米;除东城南垣一段被沙丘压埋外,其它城垣均高2-10米(B6-12)。东西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矩形形墩台,西城的西南墩台高31.62米为原角楼,中部一窑洞穿透似为后代所开。东南隅有一宫殿基址,东城东部也有一宫殿基址。/西城为内城,四面各一门,外侧马面(南城墙马面16×19),四隅角楼的台基加宽作法。一周和城连接的墩台东面11西8北6南11座。西面几座很突出高8米,板筑每隔十层至十三层即有椽孔一排,东南角墩台高7米。城内中部稍西南有一墩,高10米,久经剥蚀形状已不规则,但板筑仍很清楚,每层厚0.16米,自下至上,有椽孔成方形;大小不一。每孔平行距离约2米,上下每隔板筑2l层,即有椽孔一排。城内中部偏南一宫殿建筑台基出土花纹方砖。郭城南北垣情况不详,东西垣相距5千米,但遗迹遗物很少。古时青山秀水,但8世纪“大风积沙”,9世纪“堆沙高及城谍”,10世纪已“深在沙漠之中”,统万城也逐渐湮没于历史和风沙中。是“大夏国”都城的遗址,历经北魏、隋、唐、宋数朝,到北宋淳化五年(994)被废,迄今古城遗址保存尚好。/1981/3《文物》:地下钻探到13米为黄沙。南岸“波罗梁”丘陵上存唐墓十几座。】

96.1.2星期二,晴。白城则-延安。

8:30搭村民便车出白城子。回望坝上,隐约再见城墙模样。11:10到县城。转307线南去。~10k五台村,看见长城一线排列,靠近公路,保存尚好(明长城五台-镇靖段)。此后上坡(H1400),一片高原-草原,荒芜。十几分钟后又下坡入沟(大理河)为农耕地区。前方又出现多个墩台、小型城堡址。过杨渠村。乔勾湾乡,有一岔路南去天赐湾。卧牛城村。13:40青阳岔,极大,有油矿工业。沿途多抽油机。一路山沟行。沟较大,有水,又多墩台。白狼城巡检司村。以上地名及墩台,则为明代“三边”军事布局之遗迹。高程在下降。16:00子洲县城,破旧,但大。17:00绥德矣。两次路过,城市极大,感觉尚整洁。17:40上车,18:50清涧23:00到延安。

1.3晴,暖。延安-直罗-洛川。

一早,步去延河大桥畔看风景。空气略清,回暖意。10:40出车。延安-甘泉劳山段在修路。至茶坊,13:40富县北桥头发车,去直罗镇。

天气晴朗喜气洋洋。入山路过任家台林场,为林区矣。未料黄土高原上有这般绿带!(子午岭山脉)低山丘陵地形,植被均为小乔木、灌木林,有柏、马尾松、桦等。山阴积雪仍未消融。虽冬日,仍一片黄绿色,覆盖在黄土丘陵上分外喜人。路仄,几公里后方开阔,川中始有耕地、牛羊;山丘仍同前,只是林木少些。坡上有些梯田,长满茅草,大概是退耕还牧的土地。速摄几张风景。
1.3下午晴,富县去直罗路上,任家台一带


子午岭-又名横岭、桥山。跨陕西甘肃两省,是桥山山脉的支脉,介于泾河与洛河间,绵延400公里。/位于董志原和洛川原之间的抬升山地,东北部与白于山、崂山相望,南部与渭北高原相连,北部从甘肃华池以北北西一南南东方向延展至黄陵境内的蛐蜒岭以南分成近乎东西两支,伸入洛河和径河源地,并构成径洛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南端西支伸至陕西旬邑县境内以石门山为最高点,海拔1885米,东支伸至宜君、铜川、耀县,构成宜君梁。子午岭主峰海拔1687米,位于沮水河左测源头,其它如甘泉、志丹和富县交界处的墩梁(海拔1625米)、沮水河上游的五里墩(海拔1625米)、宜君哭泉庙山(海拔1734米)等均是子午岭的主要山岭。处于森林草原和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区,气候温和湿润,其北小半部属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气候,南大半部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灰褐土。区域内主要有泾河流域的马莲河与北洛河流域的葫芦河两大水系。轩辕黄帝最早就在这一带活动,又称为“圣人条”。影像图片显示在子午岭山脊上确有秦直道的存在。优美的高原林海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松树、柏树、桦树等200多种林木;栖豹、狍鹿、灵猫、黑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

15:20到直罗镇。即奔直罗塔,在一山头上。下方是“直罗战役烈士陵园”,牌曰:1935年11.21-23,在此歼灭敌109团牛元峰部6千人,捉牛在“寨子山”上……。则已经60年矣!上山,高~60-70,满植马尾松,也已十数年。柏山寺塔在焉。极美,砖砌木构极精;实心顶颓,旧色,故古风尚存。地面散布瓦砾、绿琉璃片、断碑还有佛像数个、石雕兽两个——显为原柏山寺遗迹。时夕阳斜照,光彩耀人。东南方向远望直罗镇,山城也;寨子山头似有小型城址模样。后山上也有城墙痕迹。询问土人“后山顶茆上尚存作战工事;寨子山上几个窑洞已住人;镇上人8千”云云。此地似盆地,远望如同甘肃“马蹄寺”地形。此一带又多卡车来往载树木,林区也,近子午岭故。因去“石泓寺”(石泓寺石窟-直罗西南14k!)车要5天一趟,只得放弃,于17:00悻悻返县。“莲花寺”之行也成泡影(莲花寺石窟,陇东合水县,距直罗镇约50k)。




塔山上东望直罗-葫芦河盆地,右侧是寨子山

直罗镇【↓】
寨子山——"活捉了敌酋牛师长…"【→】

直罗塔【↓】


柏山寺塔-直罗塔,富县直罗镇北柏山半山上,原柏山寺已毁。始建于唐代,宋、明重修。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一层高43米,边长3.7直径9米。塔刹不存。塔内第一、二层,均有小室。塔身外每层均有唐宋门窗、斗栱。有的门又作小龛内石雕。石雕多为唐代作品。时代特征较明显。此塔则四正为门四隅为龛,上下一致不相错。各层塔券内又辟龛内置石造像,今存八尊。塔周发现有唐代风格之瓦砾。塔下当有地宫,2013发现其塔内地面有盗掘之痕。南麓建有直罗战役烈士陵园。直罗镇战役-1935年11月上旬,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七军3个师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富县攻击前进。其先头第109九师6300人进至黑水寺、安家川地区时,军部率另2个师进至张家湾东西地区。11月21日子夜,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从正北和西北方向,进攻直罗镇北山;第15军团从西南、南和东南方向,攻直罗镇南山及东南地区,激战至14时,第109师大部被歼,其残部500余人退入直罗镇东南土寨,于23日午夜突围,24日上午被全歼,师长牛元峰自杀。歼敌1个师又1个团俘虏5300人。】【石泓寺石窟-省重,直罗镇西南14,川子河北岸。始凿隋,唐-清各代都有凿。雕刻明显的唐代风格。】

19:30大客车出茶坊。月夜行车,一路上坡,多沟、坡。不多时到达大塬上面——著名的洛川塬。高原广阔无垠,天空又近满月,月色皎洁,分外妖娆。车速飞快~60码。20:45到洛川县城。感觉城市整洁、规整。

洛川塬-为陕北洛河中游残存的黄土塬。黄土高原两块最大的塬面之一。海拔1000~1400米。塬面平坦,中央坡度<1°塬边坡度3°~8°。年均温10~11℃年均降水量600毫米以下,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天然植被多属耐寒、旱、风的草本和灌木。塬面上黄土松疏,土质肥沃,有利于大规模机耕。原先是重要的产粮区,现在是世界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1..4星期四,晴暖。洛川-土基镇-白水-罕井镇。
洛川县城干净…杂人也少。据说陕北之苹果为60年代自东北引入的,现已以洛川为中心扩展到全延安地区。但吃口味道总不如东北、山东的,个头也小、色泽又差。9:15出车,去黄龙方向。走洛韩公路(S304)。又是大塬…在老庙前方走的山腰路,近山远山甚好看。43k,土基,镇甚冷清;“土基塬”亦不小也。49k,已见塔在路北;因有一大沟挡道,故延至50k处下车再去,时为11:00。此处是公路转弯角,已接黄龙县矣。北行不远一村梁家山,土人谓之“山梁”,有不少人户,高程约1200。沿大梁北行20分钟,转西为下坡路,于11:50到万凤塔下总行约4k。地处鄜城村(富城村)南头。遍地瓦砾、灰砖,间有柱础、石雕;尚有一龟头,二石狮已扑、裂。东不远有一土墩,似为城址,不知是否“鄜州故城”,仰或庙宇耶?此地处“南大沟”北侧塬上,唯地势略凹,建城也未尝不可也。万凤塔,有文保牌,门额“万凤塔”;内空,“地宫”已发掘。形制类直罗塔,只砖色极旧。第一层塔基面严重剥落,露岀旧砖、木料,顶也颓;有危险。北侧一小庙,新建求子类也。附近之“南大沟”深可50米,极大,阴处雪尚未消,里面有小径。西望土基之塬,一片紫气未靖;但东望天甚蓝——阳光照射故也(逆光朦胧反之清澈)。12:40离去。


陕北,信天游 陕北信天游歌曲
1.4晴正午,洛川鹿城村,万凤塔【↑】



路上,自梁家山西北望塔【↖】

下午一时,梁家山东望高原风光

洛川万凤塔-省重,土基镇鄜城村(富城村)南1.0兴国寺遗址内。俗称鄜城塔。建于北宋早期,八角十三层仿木楼阁式空心砖塔高40米底边长3.1米。门向南额"万凤塔"。塔身每层均着唐宋门窗斗拱、小龛、石雕佛像。第三层小龛中置西游记人物一组雕像,系明代置/塔砖中见有唐代手印砖。形式与直罗柏山寺塔极相似。万凤塔唐代建成,宋、明均有重修。鄜城村是故鄜城所在地。塔东五里有富台,相传为宋代。】

15:00上白水车,出即土路(三岔乡拐出的村道),塬上行。至史家河,又钻沟。史家坪,大镇;转为油路(洛狄公路),已为白水县矣。前路甚艰后快。纵目,大镇,十字街类百良。又入沟行。转上塬,史官路口。又为土路。17时许,至狄家河附近,铁路交汇(西延线),现一大河(洛河),水甚清未冻;山势也佳。疑即处“飞泉瀑”景区(白水飞泉寺-南纪庄附近)。山路均砂岩,辗转甚艰。上公路76k桩,已为白水大路。71k里程17:20,雷牙,为平川地。到白水县,较杂乱。在南关上车,~18:30到罕井镇


白水飞泉寺-亦称观音寺。距县城25公里,地接渭清公路洛河之滨。寺东山岩,瀑布数道,落水激湍,飞泉爽幽。已列《中国名胜词典》中。寺近南纪庄,依山建,改村名为苦泉村。白水古八景之一。创建于明朝,乾隆十八年白水县令梁善长观其寺旁山崖有十数股山泉飞流而下,更名为“飞泉寺”。】

1.5星期五,晴,尧山9时t=3。罕井镇-蒲城县。

睡至8时,天已亮——近来已习惯8时起床了,昨天太累之故也。8:45出镇,去尧山。5公里路10分钟下车,过“水泥厂”,走山麓小路。此一带多水泥厂因此多污染。北风下,沿着山脚田地间寻路西行,颇有趣。行~2.5k,9:25到小山村北侧一大沟口,沿沟上山~1k,9:55到圣母祠。祠处于大沟尽头山腰处。尧山,看起来颇雄;山顶有一测量站标。植被多为茅草覆盖。但山下多处开山炸石,环境保护事业可畏也。山上又多植松树,尚幼,明显为近年新栽。风景较佳、幽静,深山古寺之意也。庙宇则唯一老妇住此看守,甚艰苦。询之,林场在此西翻过山。庙群建筑已不存,唯有几间小庙(龙王庙)是旧物。正殿正在重修架设梁柱,尚未完工。几个小石屋尚有趣味。碑记一二十块,多为清代。一碑记“崇宁二年尚书省…”求雨也,尚可贵。虽无特别古建,意亦足也。此地林静气清,久久不忍离去。10:30下山。半路见有“唐慕宗陵”指示牌,曰墓在小山——固坡之间(唐穆宗光陵),因无准备,放弃…。去泰陵。



1.5十时,晴-多云,蒲城尧山
尧山祠,山门前的一对狮子,前、后殿
灵应夫人祠-圣母祠。庙宇2002年修复,尧山风景区2012年建成。距蒲城县城15公里。尧山为一圈椅形山谷,三面侧柏环绕,小平坝中建祠。山门,原建有两层楼阁,门前一对雄狮,正中地面一长方石曰“世面”。踏上11台阶是前殿,两侧分别供岳飞、三圣母、王母娘娘、白马将军。后面圣母大殿-1993年简易修复,东北上部是娘娘庙,紧东有“一线天”,下部西北崖石上,有奉先县令赵元阳、裴均的“摩崖石刻”。北部朝南崖上一棵“无缝柏”寿三百年。大殿西北角,一处不起眼的“神泉”。大殿西“四神庙”(土地、山、牛王、马王)。西崖石下,门朝东为“龙王洞”,洞前有尧山最古的碑宋朝尚书通牒。奇石,殿宇、历代石碑、摩崖题刻。尧山,关中名山,山脉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8公里,主峰海拔1080,尧山居中偏东。“昔尧时,尧王在山上治水有功,因而又称其为尧山”。尧山侧柏林-“尧山古柏”蒲城八景之一。据说是唐代所植,2007年总数有18万棵10ha,】【唐穆宗光陵-全国,位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林子坡】北的尧山之上,海拔1091米。依山为陵,周围20公里。陵园南北二神门距离3k东西二门距2350米。现存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高1.5米,位于皇边村北,南神门北20米为献殿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150米,遗址内有清毕沅书的唐穆宗光陵石碑。玄宫在半山上。/光陵就一匹翼马有特点,有完整的狮子两个,整个神道就几件石刻。附近的地形也是狭小逼厌,边的村子也凌乱,道路坑洼破烂。】

11:45到翔村乡,向东步行。东草地,大村。13:17杨家山村;东越一大沟,深可30。东北至敬母山村,大极、规整。村东即泰陵神道。14:00,至神道尽头的文管所。金粟山,也高大。墓葬在山腰,如乾陵,唯小略。其石件,翼马、石狮均不错,但人像呆也;牵马人均无头。毕沅之碑“唐元宗泰陵”在焉。神道两侧为麦田。




1.5阴-多云14:00,唐泰陵,神道起点,背后是金粟山

泰陵东石柱

翼马、朱雀...

最后面的狮子

九对翁仲

唐泰陵-全国,唐玄宗李隆基墓,位于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五龙山余脉金粟山(海拔716)南。以山为陵四周绕陵筑墙,还附葬杨皇后和高力士陪葬墓。考证,陵内封地方圆38公里,分内外两城,布局酷似长安。现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完好。华表、天马、鸵鸟、石翁仲、石狮等。1971年,此地发现200多年前已断裂丢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与原已发现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内城四周各开一门:朱雀门,位于保南乡唐陵村西500米处;玄武门,上王乡岭南村;青龙门(东华门),椿林乡唐陵村东400米处;白虎门(西华门),翔村乡东山怀村400米处。四门及陵墙四角分别建有门阙、角阙,地面建筑包括献殿、下宫、阙楼、陵署等。四门、神道两侧布列有石刻:原在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现残存六个;南门外原石人十对,现残存九对;华表一对现存一残一;飞马、鸵鸟各一对,现仍存;石马五对,现残存五个;玄武门外,原石马三对,现残存二个。“番酋”立像八尊,现仅残存东侧立像三尊,另于北门处,还残存一只小蹲虎。北宋太祖下诏修葺泰陵重新安葬,同时建立玄宗庙(庙址在今椿林乡敬母寺村东南),于下宫处立碑。清代乾隆四十年陕西巡抚毕沅下令修葺泰陵,并筑围墙(今无存)同时在朱雀门献殿遗址附近,树亲题“唐元宗泰陵”碑一通,今犹存。1956第一批省重,1958年建文管所。高力士墓,位于今椿林乡山西村。】

15:00离去。沿神道南下,即为原御道也。尽头转西南,16:00过保南乡,路口有殿类建筑不知何物。行约4k搭上三轮,17:15进县城。蒲城北塔,色褐,新修无疑,方正挺拔;县城之象征也。南侧是蒲城文庙,内有文管所。进去溜达一圈。大殿新翻已无古意;两侧廊列各处搬来之石件,东为造像石类西碑记类;古城之故也。山门琉璃看约为明清物,可。照壁极佳,制度怪异,两面雕龙,式样甚古。文风盎然也。天色已黑,只得明日再拍照。此正当大街,人车杂处,有失大雅……。在北寺塔三兆大街(延安路)邮局给母亲打长途,报个平安——以后每次出行到一半,均如此例。今天为出陕北高原转入关中之日,特此。


1.5晴17:00,夕阳下的蒲城北塔【↘】


1.6晴9:45,蒲城文庙,照壁


1.6,晴8:40,蒲城南塔【↖】


蒲城双塔-省重,“双塔夜影”。北塔-北街崇寿寺旧址内(今县博之后)。式方形密檐砖塔四面十三级高47米,每底边11米。塔身为单壁中空,底层特高,南面辟券门;二层以上,四面辟券门,真假相间。券门两边砌卧式棂窗(九层以上无窗);塔壁面隐出倚柱、阑额、大斗(七层以上无斗);出檐叠涩砖(三层以上迭涩层数递减),下作菱角牙子。塔身第二层北面正中嵌碑“诸佛舍利宝塔”;第四层南面正中嵌立佛像;塔底正面,建小庙,内有石佛像,碑石二方。/北寺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每层檐原均有悬铃,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塔身受损,塔尖失落。1985年修复。/与城内西南方向的慧彻寺诸舍利宝塔遥相呼应。崇寿寺塔位于蒲城县文庙的后院,俗称“北寺宋塔”。为蒲城延兴巨商王信独资创修。蒲城南塔-“南寺唐塔”,建于贞观元年。在城内西南角慧彻寺(今蒲城中学)。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十一层高36米,基层9平方米。第一级南面开门,唐石佛;第二级北面嵌石碑“诸佛舍利宝塔”。以上每级四面均仿,隐出三间方柱,斗木共为一斗三升,叠涩出檐,间以一至二层菱角牙子。第一、二、三级叠涩出檐多至十五层。自第二级到第六级,每级均有对开券门二个互相交错。券门两边饰有卧式条格楞窗,无券门的一边,也设有卧窗,第三级各间均无卧窗。1953年维修少了一层。蒲城文庙-为县文化馆。初建于唐贞观四年。正德七年和万历四十四年扩建。占地1700。门口照壁“六龙壁”,万历四十四年建。相当艺术价值。通高六米长十七米,琉璃花砖砌城。三进:“棂星门”。戟门、泮池、单孔桥。大成殿。元代建筑明伦堂。尊经阁早被拆除。大成殿建正德七年,内外大柱四十八根,顶复绿色琉璃瓦;此殿1976年火灾毁。目前仅存殿基平台。】

1.6星期六,晴,西安-4/8。蒲城-耀县。
县城极大,城市也。街道纵横,古巷尚在。北塔一带为新市中心,规划尚不错。南塔处县中一带,类张掖大佛寺之景。早饭后去南塔,在县中内。类百良;砖色褚红,较新;形制、粗壮又类大雁。

去三合。在十里铺下车步行。空气清新、日暖洋洋,麦田绿油油。10:14到三合乡北十字路口南侧的让陵(唐惠陵)。墓覆土为方锥形,方~40h20,西汉墓制遗孑也。覆土保存较好似后整修过;满植柏树幼小。唯有毕沅之“唐让帝惠陵”碑,无见石人。询之曰过去有的,仰或县部门已移去?此墓小巧玲珑,绿树长满,也一景观也。因人曰“义隆之冢石人太小”(唐景陵)、又要费时4公里路,故放弃去。(错误决定!)

唐惠陵-又叫“让冢”,李隆基大哥李宪墓。蒲城县三合乡三合村东。李宪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三弟李隆基。后追谥为“让皇帝”,陪葬在父亲睿宗的桥陵之旁。《长安志》:“陵在封阳乡,封内十一里。”墓前现仅存石碑一通,石人、石狮各一对。考古勘测,陵园长方形,南北千米宽八十米;封土覆斗形直径三十米高十五米。为唐代帝陵中最大的一座陪葬墓,有众多陪葬墓,如郑王锷、嗣宁王琳、同安王旬、蔡国公主、代国化主与霍国公主等。毕沅树“唐让帝惠陵”碑。陵寝现状长150米宽90米,封土高14米的覆斗状墓冢。地面石刻,仅存西侧石马残身(已埋入地下),东侧地下埋有折为三截的华表。另外,朱雀门、玄武门外各有土阙遗址,高7米,东西并列,并存有明显的陵园建筑及陵墙遗址。2000年发掘出土文物860余件陶器、玉册、银饰等及大面积壁画。】

【唐景陵-省,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今三合乡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最高峰806米。唐宪宗李纯墓(778-821)。依山建陵,南向,布局与其他唐陵略同,内外城垣,四陵门。】

转西去桥陵。道路原来是油路,现颓为土路,灰尘大。武家村,大;东侧路边一巨碑,甚漫漶,只见有“公主”“散…银”“左”等字样,公主墓耶?(金仙公主墓)。

【金仙公主墓-唐睿宗八女,出家为道姑,后迁葬桥陵(今安王武家村东)。1974年墓塌陷发掘清理。墓碑尚存。】

2k桩号(x308,自坡头镇),即新修之桥陵大道,四车道油路,自蒲-富公路口(S106)正北直通陵墓;太奢也。北转略上坡0.8k到桥陵管理处,时11:50。油路修入内为环道,并行于石象生之间,两侧松柏;大道上村人拖拉机往来,不比泰陵幽静。各石多毁坏,但兽、像均生动,尤其翁仲较活泼,也少见(历代陵墓之石翁仲均呆板木讷,明清尤其;绝无艺术价值可谈)。墓区尚整洁,唯中心区也种麦子,两侧石象生间距较大之故;也属不伦不类。而泰陵两侧之间只容一路。金帜山与金粟山大小形状无异也。

13:10离去。不时回望;至陵口,有一新修大牌坊“桥陵”,不类也。北望山陵,陵坡渐上、大路一衣带,“中山陵”状也。此段路~5k,为唐陵之最,即乾隆亦不可比拟。粗测方向为正南北。桥陵大道旁尚有殿类建筑,无任何字;另有石羊一对,为乡人乱移来也。陵口上车,2k兴镇,转西去。


1.6正午,蒲城,唐桥陵,西路华表,后面:碑记二、獬豸、鸵鸟、马5对,头损、翁仲10对、石狮

獬豸-独角兽,身有双翼

朱雀门侧,石狮

桥陵-88全国,唐睿宗李旦墓。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丰山西南。丰山海拔751米。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丰山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称凤凰山。东山诸峰为736、690米及637米,北侧为高程806米的主峰及环列诸峰。李旦,唐朝第五代皇帝,李治第八子,李隆基的父亲。曾两次登皇帝,选立李隆基为太子并禅位。卒葬桥陵,并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句有“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署,祠官朝见星”。陵穴高出平地250米。绕山筑城周长13公里占地850ha。南墙2871西2836北墙东至2433米处为沟壑,距西北角楼450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整个平面呈刀把形。四周城墙夯土若隐若现。朱雀门(桥陵镇安王村),玄武门(东山狮子怀村),左青龙门(三合乡赵家山村),右白虎门(桥陵镇东山党窑村)。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附近,立有毕沅《唐睿宗桥陵》石碑。朱雀门外为神道,南北走向625宽110米。现有石刻53件由南往北依次为:华表,现存西边完整者一座。獬豸-独角兽,东西各一尊身有双翼,保存完好。鸵鸟浮雕东西各一座,保存完好。石马5对,多数头部损坏。玄武门外还有破残石马3对。翁仲,原为10对,现多数完好。石狮,位朱雀门左右。青龙、白虎、玄武门外均有石狮1对。桥陵东南方向,分布有大量的陪葬墓群。金仙公主墓-睿宗八女出家为道姑,后迁葬桥陵(今安王武家村东)。1974年,墓塌陷发掘清理。墓碑尚存。】

富平县,16:10出城。过县城西北出口处,土丘上一小塔,h10八角形砖色新,文笔塔?庄里,大。6k至觅子乡,为新翻修西铜公路72k桩,接G210线,部分为混凝土路面四车道,极好。高速公路在路西侧并行。85k,入耀县。漆水河在路东,一小沟也,水为绿色,则“富营养”也。县城大极,因处于山坡中,卡车又往来不绝,故也“烟城”。17:15到北城,即去塔坡。耀县塔在北山上。附近有牌“塔坡新石器时代瓷窑遗址-1957年立”。塔八角形九层,仿木构类直罗;砖色旧,但较齐整,后代重修亦未可知;顶颓、塔檐略残;中空,似有夹墙可旋上。占地不大、地基孤立,有坍塌之虞。时已经薄暮,远望古塔,夕阳映衬,耀之象也。待明日再拍。富平耀县均大,唯乱。


1.7早上,少云,耀县塔【↖】

耀州宋塔-56省07全国,耀县塔、神德寺塔,位于铜川市南20公里耀州区城北步寿原下塔坡路。北靠文、武王山,西爷台山,东宝鉴山,处漆、沮二河交界处。耀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鉴定为宋代建筑。密檐式八角九层高30米,塔身收分呈弧形,中空。檐角均有木质角梁,、角铃。四面开窗,塔底两门,门楣刻一佛二菩萨。明《耀州志》:“大像阁在步寿原南岩下,北魏时龙华寺也,隋仁寿中(601-604)建阁,覆弥勒像,高二十余仞,故名焉。唐改神德寺。宋时人游览最盛,有富郑公登阁诗石刻,宣和时兵火阁废,金承安中再建阁,更寺额曰明德,今阁与像久废,寺改书院,独故塔存。”】

1.7晴,星期日。预报明天:西安t-5/4,咸阳-7/7。耀县-三原县。

寒潮来袭,空气清新。步去药王山。过五台村,大极。8:30到山门,门票10元。即古上山道,自西向东直到显化台。一路多小型石牌坊;浮雕人物甚奇之:西面为胡妆、大胡子披帽;反面则是汉服人物;如此安排,不知其寓意。景区不大,方圆不过1k;山高约百米。植柏类,景色尚可。唯山下地带污染严重,建材厂、小钢铁厂林立,烟尘满天;地表又坑洼、破碎,乱取土,垃圾到处。可恶!到山上。关帝庙遗址:有道光19年的“关平牵马”浮雕,尚可。石佛洞摩崖造像:已建檐屋;造像极佳,约有5-6龛;东区为隋唐,造像极精,动态自然,为别处从未见过者也。中区为一组菩萨,也佳;西区一像龛云为金代。再次为明代。各造像保护尚好,无风化状。碑廊,即古“集禖宫”遗址,附近尚遗存古建基址。里面有北魏至隋代造像碑,均佳。正厅拍摄的碑记为:西-北魏□明六年杨氏/中-太和23年刘氏/东-太和20年[496]魏文良(朗)碑。当中为姚氏等。药王殿西院之小石塔,为北朝后期作品,云自西原万佛寺移来[下高埝],h2.6米,佳。显化台为主庙,内大,建楼;主殿较旧,布局类山西古风。正在维修。中院立药方碑数个。多明建清重之碑记。南庵,为一院,正殿元代,旧貌古朴;内有元代壁画“出行图”如永乐宫,惜已残存不多,最为可贵。碑廊多碑记,其中有“…崇宁二年感(应)德军…”,则北宋是也。11:00下山。


1.7上午,药王山,关帝庙,《关平牵马》石刻

耀县碑林,造像碑,西:北魏口明碑/中:太和23年刘氏/东:太和20年[496年]魏文良(朗)【↑】药王殿西院的小石塔,自万佛寺移来
药王山石窟,东1#龛,隋代弥勒
菩萨

西龛,金代造像

药王山-耀县城东1.5公里。亦称北五台,药王山海拔812米,5座山峦顶平如台。是孙思邈隐居之地,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耀县孙家源人,著《千金要方》。药王大殿,在北边的山腰上-五台中的显化台上。从山下过天门,便是大殿。明代建筑,面南,有明代的孙思邈塑像。殿前东碑亭-隆庆六年刻的五通碑石,其中习通石碑是《千金宝要》,另一通《海上仙方》,两面刻字。配殿内有扁鹊、仓公、张仲景、华陀等10位古代名医塑像。洗药池,位药王庙西南200米,为两个直径2米的石窝。静应庙,明代现辟为道观。摩崖造像-药王大殿东200米,共8龛佛像43尊,据其中一龛观音立像高1.8米,属隋代作品。另有金代和明代坐佛各一龛,其余均系唐代作品。“耀县碑林”-药王大殿西侧的一廊中,现有北魏至唐代各类造像碑石100余通,有称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424年)、誉为“三绝”的《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历代碑等150多块,有《张僧妙法师碑》(即《宋徽宗题椿慧龙章云篆诗碑》)。】

下高埝。12:45到下车。桩号3.6k(华原路,自铁路道口起算)。行~1.6公里到任家庄村西,为5.2k桩,转为土路。天气晴朗北风吹稍冷。13:20到赵家坡(赵坡村)。西南下坡过大沟,曲折至百岭(北岭上),已14:00矣。途中要过两个“沟桥”——为方便过沟填筑的土坝也。过几个大沟时,景色斐然,从未见过也——自白水县向西至耀县,为黄土高原之山前地带,仍存留着一些黄土塬地貌。虽曾到过“董志塬”、“洛川塬”,此时还是有些震撼。又上下一大沟深~6-7m,也少有。塔在焉。惜又面临一沟,懒得再翻只作隔沟观,距离~150米,用长焦距镜头尚可清晰观察。万佛寺塔,略向北倾斜,砖色较新;九层,塔顶颓,形制如直罗唯小些。砖砌仿木构窗、户清晰,精美也。旁边似有碑石痕迹。此处为沟壑地带,位于河谷较高阶地上,地面破碎极不规整。其西一河,谷宽大(陈村河,距150米),已断水(乡人筑坝拦截)。风稍大但不觉冷,光线极好、空气清新,净化佳境也,多时不忍去……。14:25离。回程走大道~1.6k到赵家坡,15:10任家村,16:30县城上咸阳车。过淡村,大。17:40到三原县
1.7下午晴,下高堰赵家坡之南大沟,过第一个“沟桥”时,西南方向拍摄,距陈村河1k【↙】

黄土地貌,大约在北岭上附近,【↑】

14:20,隔沟观看万佛寺塔【→】

拉近拍摄
万佛寺塔-省,延昌寺遗址-耀县下高埝乡赵家坡村西500米(应南1.3)。塔六角九级实心塔高23米,层层出檐,上盖双瓦,下砌椽头斗拱。塔底层北面辟有券门,下三层有窗。寺始建不详康熙八年重修。传是后魏延昌公主戒行此结庵塑万佛,遂称万佛寺。寺早毁,今存宋代砖塔、石塔各1座,碑石5通。/几个碑记下落:《王扶梨造像碑》、《王木欣女造像碑》、《延昌寺宗派图》存耀州碑林。金明昌七年《耀州华原县延昌寺三门记》碑,七十年代被砸砌作水池;大定28年《延昌寺记》、承安二年《延昌寺创修助缘檀越姓名记》碑,同时被毁。】 1.8星期一,阴,三原县-高陵县-泾阳县。早上三原-7℃。三原县城,民居尚保存旧貌。见一天主堂,砖砌西式拱窗和户,但顶为中式歇山设十字架——中西混合民国风气也。北街之民居极类江南小街,则南北风俗互相贯通之一例也。龙桥,在北大街头,清水河(清峪河)谷深~70。古桥已处于底下,存三孔;看去并非原物。但仍旧貌,粗壮有力。侧旁新建一斜张桥,距离太近。城隍庙,在龙桥之南东,山门极壮,可谓陕西古物之最;照壁极高、砖砌仿木构粗大;翼墙砖雕佳。门楼也壮丽。此城隍庙为各地所不多见也。

1.8九时晴,三原城隍庙照壁【三原县龙桥-省重,咸阳市三原县城北清峪河上。万历十九年建,历时12年竣工。三孔拱桥长110宽11高26米。中间大孔采用尖拱顶,青石砌筑,石栏杆雕二十四孝图等。系明工部尚书三原人温纯与知县高进孝倡建。《县志》:“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桥源于宋代原为木桥。清-民国时,桥面两侧建两排房屋店铺。顺治十三年乾隆二十年咸丰元年修桥面和堤岸。万历44年洪水,桥依然。1933暴雨稳如泰山。1982、1988年修复。1985年在古桥上游新建成斜拉式平桥桥长173高95米。三原城隍庙-全国,三原县东渠岸街中部,龙桥中学邻。始建洪武八年。山门前歇山一字形水磨砖影壁,高10米,镶嵌透雕。影壁前一对铁旗杆。山门八字墙上砖雕。门前牌坊高12“威灵昭应祠”坊上木雕。山门高15米,内两边牌廊。北第三道木牌坊“陟降在兹”。第二道石牌坊,“明灵保障/监视”。戏楼,九脊歇山式、木雕。第四道木牌坊位中院。拜殿和献殿。】9:35出城。过周肖,标牌:到高陵14k。10:05到阎家滩(阎滩村)下车。西望,木塔在焉。穿田行,10:15到中王堡村。中王堡木塔,在一土院中[显为后建],北向;北侧建有木牌坊琉璃顶,旧色。有人管理。砖砌高台上建塔。牌曰:“文峰木塔”,万历3×年(三十四年1606)建。观看其形,实为阁也楼也——文昌阁也。木构素色,稍有新修补;风吹铃声作响。原来的小学已经迁出。土人云为“木塔寺”,则为本地之尤物也。极可贵。

1.8十时多云,三原中王堡木塔【↑】

11:00出村去高陵。12:00到县。东南穿城转上公路,即见三阳塔,距~1k。沿大渠35分钟到达县一中。正值午餐放学,热闹非凡。塔旁有碑扑地,记为正德16年高陵知县立。另有一小塔,已断裂,四面造像,属造像塔之类。三阳塔,奇雄,色新,塔顶显然新修。风吹铃铛作响。塔檐卷曲特别,斗拱形制小;砖色土黄。保存尚好,古塔与学校相安共存之范例也。

1.8午多云,高陵三阳塔【↖】【三阳塔-全国六,西安市高陵县高陵中学内。始建于宋代。八角形密檐式砖塔13级高57米,塔顶宝瓶式。邻近泾阳、咸阳,处渭水之阳,所以称"三阳"。地震,塔基外层剥落塔身裂缝,后修补。至今完好。《县志》:嘉靖34年、隆庆6年地震,昭慧院和高陵塔亦遭到破坏,重修。1981大规模维修恢复铁铃。】13:00离去,西行。崇皇,大。姬家庄,在新修“泾河”大道岔口上,距高陵12k。又2k,14:15到“泾河镇”,是高速公路上的大站,火车站在西侧不远。步行路上,西南望泾河南岸高地上有发电厂,周围墓冢累累。15:15到崇文村。崇文塔,在中学后院。奇大,粗壮极,为从未见过者。色黄略残,较三阳塔旧,明代物也。各虚门洞内设石佛像,亦奇之。设风铃;可上未试。前面存四碑记三明一清。有顺治“铁佛寺崇文□寺”碑,云建塔事。(今日行程错过一景“泾渭分明”处,公路距两河交汇的上马渡村只有5k!当时并不知晓。)

泾阳崇文塔【↗】【泾阳崇文塔-全国,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乡崇文中学院内,泾河北岸。建于万历二十一年,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是我国最高砖塔。属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三层总高87米,青砖。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南向塔门刻"崇文宝塔"。底层边长9米塔身每层均四门四龛,龛中明代石佛像。形式上打破了唐代方塔的典型而变为八角形。】15:45离去。永乐,大镇,分布长2k,有工业区。16:45泾阳县城。县文化馆,在城中心偏东,为文管所。存一大殿,云为“太壶寺”。其前身为前秦符坚“行宫”,后曰“普会寺”。中立一石佛像,云亦北朝作品。大殿较旧黄琉璃瓦,但定为重修者。别无他物矣。总体感觉尚可入目。文庙,在其南不远,为县博。新修,修旧如旧典范也。住县。【太壶寺-省重,泾阳县城二条街中段。前身为前秦符坚行宫。北魏改为佛寺。北周保定二年雕佛祖立像高3米。隋文帝时扩建名"太壶寺"唐天宝年名“中兴寺”。明景太二年增建大雄宝殿,抬梁式歇山,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柱头斗拱为五踩重昂.转角斗拱为七踩三层,补间斗拱为五睬重昂一朵。同治年寺院毁于回民起义仅剩大雄宝殿保存完整。泾阳文庙-1980年县重,嘉靖年间毁于地震知县钟岱重修,万历四年、崇祯五年、乾隆二十九年及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同治四年修大成殿,光绪十一年重修。现存建筑有戟门、乐房、东西庑殿和大成殿等。宋代邑人所著《重修文庙碑记》中载有宋元右五年重修文。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现为县博物馆。】 1.9星期二,晴,早t=-6。泾阳-西安8:00出泾阳。过泾河大桥,泾河水清但少。即上崖。8:30韩家村下车。即见顺陵墓冢。东行,首先见到西门之狮子。9:00到墓冢,为方锥台式——西汉遗风也。不知何故,墓中轴线略有错折。“内城”存石件20几个,石羊、翁仲等;均小,不甚好看。唯有南门之石走狮佳,巨大;存南朝陵墓石兽之遗风。但独角兽不突出。北门与西门狮子均较好,也大。有一碑亭,为1963年立,上面刻墓区平面图。


1.9九晴,咸阳,唐顺陵
西阙门处坐狮【→】
南门外,西侧走狮

东侧
唐顺陵-全国,咸阳城东北20公里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咸阳东北18公里顺陵里的陈家村南)。唐时称洪渎原,为武则天母杨氏之墓。1962年勘察。平面略长方形面积110万平方米,有内城和外城。外城南北1264东西866米,南面正门并列两个土阙相距50米。内城亦叫皇城,于外城偏北,南墙286东291西294北282米。南墙中段两土阙距 22米。城墙夯土宽2米。陵墓位于内城北部略西,坟丘底方形边长48高13米。斜坡墓29米。墓道中有壁画。/南北东西四门。现南门遗有立狮、天禄各一对;北门有坐狮、鞍马各一对;东、两二门有坐狮。其中以立狮和坐狮雕刻为最。立狮高2.5米,双目圆睁,大鼻阔口,胸肌突起,作昂首行进状。坐狮高三米,为历代坐狮中最大,张口吐舌,筋肉突出。前肢和足爪,刻划特别坚实粗大,加以有力的夸张。石刻34件多存陵前,有华表、独角兽、石狮、石人、石羊。陵后有石狮、石马。东西两侧有石狮。石刻均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以陵前的独角兽和走狮尤为精湛。走狮和天禄是顺陵石刻中的精品。石走狮体积巨大,造型雄伟,呈阔步缓行姿态,气势磅礴,威武有力。天禄有双翅,翅上雕卷云纹,尾垂与石座相连。走狮,圆雕。雄雌各一,雄高3长3.5宽1米。头披卷毛,突眼隆鼻,丰颐利齿,阔口半开,特别是高高突起的腱肚胸肌和向前迈步的腿足部分,唐代诸陵中形体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石刻之一。皇城南门外有一遗址,周围破碎砖瓦应是碑亭废墟,为武三思撰唐睿宗李旦书的《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该碑原来高大雄伟,明嘉靖乙卯年大地震断至今只有9块,现藏于咸阳博物馆。附近出土过武三思镇墓石文字有“今陪顺陵”。陵园西南有两座土冢,东西并列。西面一座已发掘,出土篆书、苏府君墓志铭盖一块;东面一座已塌陷,1984年出土《大唐故光禄大夫工部尚书使持节都荆州刺史驸马都尉上柱国莘安公窦府君墓志铭》一合。1962年划定保护范围1980年成立文管所。】10:30离去,西行即转上北杜路(乡村路)。在王村西~1k处路边,发现二墓冢,立毕沅题碑《汉相国萧何墓》,其西《汉平阳侯曹参墓》。两墓大小略同均方锥台式。此二墓先前也不知道,纯粹偶然遇见。
咸阳萧何墓-传说中的萧何墓,咸阳市底张镇的瓦刘村东,矗立在麦田中的土冢。记载:萧何葬在咸阳市西北方向及长陵(刘邦墓)之东北方向。“萧何墓在雍州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集解东观汉记云:“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正义括地志:“萧何墓在雍州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北杜镇东约2公里的路旁/两冢相距150米,东一座为圆锥形覆土高16方48米,冢南立毕沅碑“汉相国酂侯萧何墓”;西一座覆斗形封土高13方40米,毕沅立碑“汉平阳侯曹公参墓”。】
12:00,到北杜乡,较大。北杜铁塔在村西侧路北,小学隔壁。楼阁式八角,看去大约高20几米,四层以上浮雕小千佛;造型较美;略残,中空。此塔形式特殊,为内衬砖砌塔、外表敷铁板——似乎多此一举。

1.9午晴,咸阳北杜铁塔【↗】
千佛铁塔-省重,咸阳市北杜镇。铁铸方形十层高33边3米,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可攀。四角柱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各层环周铁佛多尊夹杂花草禽兽。塔身铭文:“大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造”。今塔存完好,唯塔刹稍倾斜。为中国现存铁塔中最高的一座。】13:00到咸阳,东去。14:30在16k处后排村下车。北行上崖[h~50]即塬上。14:40到李芮墓,文保牌“李芮墓”。保存石刻只四对,极小也不佳;北端的石狮子大部入土。墓冢已被削去大半,高度小于10米。西北望,一墓冢极大,西侧有一小的。判为长陵。15:10离去。17:30到西安

1.9下午,唐李芮陵,后面是长陵【唐兴宁陵-李芮墓-省重,咸阳东 20公里正阳乡后排村(长陵的西南)。李渊的父亲李昞之墓。李昞死于北周建德元年 (572),618追为世祖元皇帝。墓封土圆锥形底周长133高5米。陵前保存石狮1对天鹿2对石虎1对,造型古朴,与永康陵相似为同一时期。/渭河北岸台地,咸阳至泾渭交汇处一段被称为咸阳原台地分为上下两阶,之际有渭高干渠流过。上一阶南侧建有西汉诸陵,下一阶有许多西汉陪葬墓。唐兴宁陵在台地下一阶靠里部位,杨氏顺陵则在咸阳原西汉陵区之北。这一地区的北侧,泾河,地表有一些隆起和下凹,但大体平坦的原野视野极广。谓河北岸的咸阳原上有兴宁陵、顺陵。/由南向北顺序:华表1对(埋入地)天禄1对、鞍马2对、石人3对(仆倒入地下)、蹲狮1对—可见头部。/兴宁陵,兴宁陵和在塬下的渭河电厂直线距离3-4公里。从电厂有上塬的公路。汉长陵-全国重,咸阳市东20公里窑店镇三义村北。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同茔不同穴的陵墓。陵园围墙保存得还不错,陪葬墓群中也还有六十三座墓冢可寻。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平面长方形南北1000东西900米。西城墙保留长600宽6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250米。高祖冢长方形覆斗状底周600高32。】 1.10星期三,晴。最后一天,转走西安城。9:00至“半坡博物馆”。是1958年建的,遗址共1万平方米,取其1/3建馆舍。八仙庵,新修,修旧如旧;尚可观。多进;清、民碑记;砖砌照壁、砖雕尚可。西出未几,即罔极寺,距古城东门不远。前殿较旧,疑即山门-天王殿。后二进正在修,新也。正统八年碑云: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则天皇后建。另有道光碑。询人曰:卧佛寺也新翻修,洞观而已(在南郊长安县),未去。东岳庙,在长乐门内紧挨城墙。已为昌红里小学。存中、后殿。中殿极大,原石柱已砸毁;琉璃瓦,木构素色;则多年未动矣。后殿尚有壁画。各殿均闭门不可入。牌曰:“清代围入满城内”,可证古城历史。西去书院门街。卧龙寺,在柏树林街西侧,一小巷中。正在新修;建筑多进;山门较特别:歇山顶;下面墙体为砖砌三门洞式,但又不类北京的“赐建”式。原大钟已砸,唯存“长庆二年”小经幢较古,可惜太简。另有正统十年、万历碑记,还有“光绪二十七年太后懿旨”碑。关中书院,已为西安师范学院,有符浩题碑《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已重修。多进院,较丽。西到底为南大街,路口即宝庆寺塔。六角七层h23,曰景泰年建,也新修过。上面有造像龛,云为唐代旧物,甚疑。华觉巷大寺,在巷子南沿。地促,杂乱。此回教区之常态也。寺极大,院子错落别致,庭院模样;点缀建筑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有世外之感。其照壁、大牌楼均好。木构旧色;多明清碑记,其中有一董其昌碑记。省心楼最佳,木构八角形。大殿巨大,规模同西宁大寺。其西不远是大学习巷大寺(西大寺),两寺之间隔着城隍庙。较小,不得入。外窥之,省心楼与东大寺不同为四出攒尖;大殿也巨。都城隍庙,已被市场淹没矣。各地之城隍庙均如此为闹市也。但观其建筑,巨大,木构旧;多年失修也。广仁寺,在西北城墙根角落里,地僻人希,较静。也新修如新。唯后院有一雕花石瓮,有字,必为原物。碑记有康熙碑,背面字漫漶,正面则崭新,疑新刻也。还有光绪年碑等。20:30,140次开车回沪。

1.10午后晴,西安,宝庆寺塔【↗】

.1.10下午,晴,西安,华觉巷清真寺【↗】【八仙庵-万寿八仙宫,东关长乐坊内,地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道教全真派圣地。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清代的。大牌坊、影壁、钟鼓楼。以此向北,大照壁,砖砌大牌楼,二牌楼、山门、灵宫殿、八仙殿、斗姆殿。慈禧光绪皇帝西安避难时曾住。罔极寺-市重,东关炮坊街内,创于唐神龙元年镇国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修建于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现为尼寺,古建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鼓楼、山门。西安东岳庙-东门内昌仁里。始建于北宋政和六年明清屡修。规模较大。山门、前殿、后殿。前殿面宽五间,周围共有朱色廊柱二十四根,柱基石刻花卉图案,殿顶覆琉璃瓦,殿内壁画,为元末明初之作。后殿,内壁画。东院内三教宫,原供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存明清重修碑数通。卧龙寺-省重,柏树林街,碑刻载创建于汉灵帝时。慈禧施银千两重修。洪武十五年卧龙历史碑、正统十年颁赐藏经碑、正德十六年重修碑、咸丰二年重兴十行规约碑、同治七年卧龙历史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太后捐银两重修碑;元碑字迹模糊。宋咸平六年铜质幽冥钟,现是复制。唐乾封三年、咸通十二年陀罗尼经石幢两柱,立于后院。关中书院-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位于西安府治东南,在今南门内东侧西安师范学院处(书院门街西口)。万历二十年创建。宝庆寺塔-省重,大南门内书院门街口北侧。寺、塔初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景泰二年塔重建于今址。惟塔犹在。塔六角七层高23米,一层檐下龙凤雕饰一斗三升斗拱,三四六层砖龛内北朝和隋唐石造像,二层每面镶武则天长安三年白石造像。五色砖砌筑又称花塔。第二层塔檐下饰一斗三升斗拱、如意云头和麒麟砖雕塑。塔身第二、三层的六个面和第六层正东面佛龛内镶嵌着北魏、隋、唐时期的石刻造像13块。塔东侧立景泰二年《重修宝庆寺记》碑。坐北朝南。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门额“古塔重兴”东西两面“阿弥陀佛”。塔门两侧楹联。须弥座束腰处有修塔题记:“澄觉精舍记”,左侧“吴门石匠吴德谦昆仲造”,右“院道者志园同共斡缘”。须弥座上环筑十层武康石块一排排浮雕小佛。化觉巷大寺-全国,鼓楼西侧化觉巷内。在大学习巷寺(西大寺)东,又叫东大寺。始建于天宝元年。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坊、敕修殿(三门)、省心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大牌坊,琉璃瓦顶。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四进院。殿内碑七通,碑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第二进院内米芾和董其昌的真迹。第四进院礼拜殿内壁画400余幅。都城隍庙-始建洪武二十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宣德八年移建现址。庙门口原有大牌坊,依次文昌阁、钟楼楼、二山门、戏楼、牌坊、大殿、二殿、牌楼、寝殿。规模宏大。广仁寺-喇嘛寺,位于城墙内西北角。1703年康熙四十四年来西安时敕建。现存康熙撰文的建广仁寺碑。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殿、法堂三重殿堂,卧佛寺-长安区滦镇,秦岭北麓青华山正顶,已旅游景区。】
全文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3408.html

更多阅读

怎么下载高音质歌曲 高音质歌曲

怎么下载高音质歌曲——简介怎么下载高音质歌曲,现在的人们喜欢听好音质的歌曲了,高音质的歌曲的文件也越来越大了。怎么下载高音质歌曲——工具/原料酷狗怎么下载高音质歌曲——方法/步骤怎么下载高音质歌曲 1、今天教大家用酷狗下

结婚喜庆歌曲大全 结婚歌曲大全2016

  对于女孩子而言,结婚无疑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结婚一辈子就一次,自然得妥善安排婚礼的每一个环节。结婚是欢乐、喜庆的事情,在婚礼上自然少不了“结婚喜庆歌曲”,2013年婚礼歌曲有哪些呢?  结婚喜庆歌曲能够让婚礼现场洋溢着幸福

怎样学粤语歌曲? 张学友粤语歌曲大全

怎样学粤语歌曲?——简介粤语的音色很奇特,唱出来的效果大家都很喜欢。以黄家驹的海阔天空为例和大家分享下学习过程。怎样学粤语歌曲?——工具/原料纸,笔,怎样学粤语歌曲?——方法/步骤1怎样学粤语歌曲? 1、这首歌其实唱起来没有太大的

声明:《陕北,信天游 陕北信天游歌曲》为网友此生莫相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