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转 东区故事 2006 电影

我是11级本科生,在搜班主任“徐晓明”找到这篇帖子,明年就要毕业了,谢谢您的文章,让我知道很多BUCT的事情。原文地址: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转)作者:Enric

发信人: 绿衬衫 (joydayfrp),信区: BUCT
标 题: 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
发信站: 两全其美网 (Sat Dec 10 12:32:58 2005),本站(lqqm.net)

我叫李靓,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材9910班,2003年6月毕业,网名“绿衬衫(joydayfrp)”,上论坛时间久点的都知
道我。

《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是我的文章,于2002年6月底陆续发表于胜古朝阳的校园生活版,当时用的网名是“传说
中的玫瑰”。后来我于2003年6月6日本科毕业之前,经过整理,再加上其它的一些朋友的帮助,将其完整的发布于一踏糊涂
的北京化工大学版。既然有人要求再贴一次那我就贴吧,毕业后又写了一些东西这次也跟着贴吧。不过当年校园的痕迹
很多都磨平了,提到的人有很多也不再学校了。现在要还有朋友感兴趣,请就往下看吧。

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

我是材料99级的,当毕业就在眼前,当我们最后的一批东区原住民离开此地,感慨四年的东区生活,怀念曾经的点点滴
滴。下面是我曾经在盛古原创的东区故事,同时也得到了hoolen,sync等朋友的鼎力支持,同时也向所有东区的原住民以
及后搬过来的新住民表示感谢,是大家的力量,建筑起美丽的东区大学时代。
东区故事——宿舍楼
东区的宿舍楼有1,2,3,4号楼。已为众人熟知,不多介绍。其中4号楼为后建,初为五层,92年增盖六层。为木质
结构。此外,学校还有5号楼和14号楼。相信知道的人不多。5号楼就是化大招待所连着的那栋楼,为招待所以及青年教
师博士生等人居住。14号楼位于原游泳池前,半地下结构,为成教及大四毕业生离校后暂住之用。此外,在北门,有一
青年教师公寓。

东区故事——学校北门及游泳池
东区游泳池就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分深水和潜水区。深水区从地至台,不过一米八而已。遗憾的是,我从未见过它里
面有水。现已改为花圃。北门是2000年所开,目的是方便青年教师出入,不常开,只在早中晚上下班时开放。
东区故事——校园占地
建校伊始,南从三环路对面的计量院,北至土城遗址,东到中医药,西至胜古南里,均为东区所辖。三年自然灾害文
革时,响应政府号召,拆掉围墙,请农民近来种地。现田径场以前就是菜地。文革后,为将农民请出校园,学校许个农
民200个北京城市户口及800万元搬迁费,我们学校的食堂大师傅,清洁工等都是那时留下来的。因觉得东区太大以致土
地荒废,学校建家属楼,卖地皮,修三环,遂成今天的校园。因卖地皮未和土地局搞好关系,以直东区要建七层以上的
建筑得不到批复,这就是东区的楼只有六层的原因。
  
东区故事——逸夫图书馆
逸夫图书馆是在旧馆原址建立起来的。旧馆为灰色四层建筑。门前立侯德榜像(新楼开工时被封在一小木箱中,一放
一年半。现居新馆里的花园处)。一层健身房——实为器材堆放处。二层借书处,三层藏书及办公地点,四层为录像厅
,周末放映录像,5块钱看三部片,实为21吋电视+VCD。门口为原电话室处,带机房,曾为学校最好的上机去处,可包夜
,24:00-8:00,押金十块,一夜十二块。逸夫图书馆总投资为4000多万元人民币,由邵逸夫出资700万港币,教育部和
学校三方出资,于今年5。12开馆。
东区故事——母校之光
母校之光是为庆祝四十年校庆所建。原处为一棵大树。为体现化学特色,理学院的韩克非老师因从事有机化学工作,
特由他拼摆出了原子模型的各种构型构象,经艺术加工而成现今造型。
东区故事——水房
原水房位于现超市处,共两间,轮流开放。水龙头居多,冬天到处结冰,,十分拥挤难行。曾发生过摔伤烫伤的事件。
但距离宿舍楼近,因此打水很方便。有很多男生一人提八壶五磅的水瓶打水。现水房距离遥远,无人再行此法。
东区故事——女生楼一楼
东区的老生们,你们还记得女生楼一楼的变迁吗?
1999年,从正门进,到119寝室,住的是材班和数理班99届的女生,走廊后面住的是男生。走廊中间用一道木墙隔开。男
生走女生楼的后门,有自己的厕所,水房,和楼管。通往二楼的楼梯也用铁门紧锁起来,这样,男女完全隔绝。楼管大
妈不让男生进女生楼,可就有一批男生就住在女生楼,成了当时校园的一道风景。
2000年,一楼的女生搬上了楼,男生毕了业。木墙拆除了,铁门依然紧锁。从一楼进的门锁起来了,人从后门进。房子
租给考研的或是一些和学校有些关联的人住,有男有女。月租两百多块RMB。2001年,不对外出租,后门关闭,铁门打开
,人从正门进,住进了2001届的研究生女生,至此,女生楼的一楼不见男生。 
东区故事——教学楼
主教学楼的年代久远,至少在我们之前N届学生都说不清。至少1982年时它就和行政楼,无机楼,有机楼等楼并存了。我
只知道楼内的铝合金门窗是三十五年校庆时换的,风扇是2001年暑假时装的,网线是2001年秋安的。最怀念的还是过去
一楼的两面的大镜子,两面墙对着照。每次进搂还是出楼,都喜欢对着镜子照照。它铭记了每个东区学生的笑脸。入门
的右侧原是文法学院英语办公室。后搬到了行政楼四楼。东门是不开的。东楼梯的一楼至二楼一段也是封着的,用于存
放杂物。507和521两间教室原是各用两间小教室拆除中间围墙改造成的。记得1999年的冬天,那时在教学楼里上自习要
抢位子,往往是一个班刚考完试,一批人就轰的冲了进去。比他们四号楼里抢IP还要凶猛。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在教学楼
里多开自习室,还开放电教楼的原因。但毕竟天冷,很东同学去中医药上自习。2000年冬天的时候,要考机械制图,搞
得中医药里到处都是圆规三角板。2001年暑假的装修把教学楼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东区故事——fashion show
fashionshow是东区历史上的第一次女生节,这次活动,标志着东区传统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多元时代的开端。全场
十位女孩,只有一人是完全在东区成长起来的99节女生,其他就为都带有西区和北区的背景。东区本地长的99届可以说
是曾经的黄金一代。学校里甭管干什么,唱主角的都是我们这批人。尽管从西区过来部分99届的,但并为动摇黄金一代
的位置,毕竟人少,有是新来的。2000届(尤其是信院)的从北区过来后,经过半年的休整,通过这次活动,能量大爆
发,产生了四系二王这样的在东区从未有过如此走红的女孩。尽管四个主持人有三个是东区99届的,而且样貌也非常棒
,但并经当上了绿叶,而不是曾经的红花。别忘了,另一个主持人也是信院的PPMM。
我们曾经经历过东区最美好的时光,曾经让西北区的同届们羡慕的死去活来,曾经是东区的主流,也曾经是三校区的
主流。当时光蹉跎过三年,不得不承认,黄金一代的美好时光就要过去。令人欣慰的是,像二王这样的接班人已经成为
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我相信东区会因为她们这样的接班人而更加绚丽多彩,创造出东区的一片全新的人文。  
东区故事——北化英才
彭佩云 北京化工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计生委主任
成思危 北京化工学院原经管系副系主任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贺国强 北京化工学院无机系学生现重庆市市委书记
李永金 北京化工学院毕业生 现大连市市长
等等       
东区故事——话说搬迁
1970年3月,燃化部军管会决定,拟将北京化工大学迁出北京,在湖南冷水江办学,令学校派先遣队去安排。代表团看
过之后,认为冷水江不具备办学条件,决定另选校址。后来又去过,云南昆明,甘肃兰州,河北石家庄,保定等地。但
是后来都没有去。很幸运!  
东区故事——校园网络
1992年9月前化工部贺国强部长与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橘高重义理事长商定:为进一步加强两校学术和科研合作,尽快实
现北京化工大学与日本东京理科大学两校的计算机连网。
1993年5月我校前任领导庞瑶琳院长访日,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橘高重义理事长表示愿意援助我校通过日本与国际
Internet实现连网。
1993年6月以后 北京化工大学请示了国内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1994年3月北京化工大学与东京理科大学签定协议,赠送联网设备并承担三年的卫星通讯费用。
1994年4、5月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将三台IBMRS6000服务器、两台CISCO路由器等运到北京。
1994年6月28日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接通,开始试运行,北京化工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卫星接通国际互联网的大学
,当时国内只有科学院高能所有类似专线。
1994年9月 举行了隆重的接通仪式。
1995年2月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视察参观了我校国际网络中心。
1995年11月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赠送北京化工大学40台IBM RS6000服务器,一台IBM RS6000-930小型机,组建了网络教
育中心,该中心所有服务器全部与国际网连接,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95年12月国务院召开国际连网会议,规定互联网络单位由四部委管理。
1996年2月 国务院发出第195号令,加强我国国际互联网的管理。
1997年5月31日 北京化工大学切断卫星专线,用64K DDN接入CERNET。
97年8月北京化工大学校园网建成,校园网是由多台3com交换机组成,干线是光纤连接的100兆快速以太网络。
99年8月北京化工大学改租10兆光纤,通过北大接往CERNET,大大缓解了我校出口线路拥挤的情况。
东区故事——领导题词
北京化工大学
——江泽民总书记为我校题写校名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李鹏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陈云
总结经验 发扬成绩
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化工人才而努力!
——聂荣臻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培养高级化工专门人才
——薄一波
发展化学工业 培养四有人才
——宋任穷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而坚持教育改革。
为创办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府而奋斗
——李岚清
三十而立,“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四有”人才
——严济慈
东区故事——毛泽东塑像
毛泽东塑像始建于1967年5月,同年8月中旬落成。
塑像位于教学主楼前广场中央,占地36平方米。整个塑像连同底座、地基均为钢筋水泥结构。塑像高6米,和2.5米高的
底座,3米深的地基连为一体,总重量约为130吨。人物身着军大衣、头戴军帽,塑像落成时曾在底座前用黑色大理石雕
刻有“四个伟大”,在底座后面还有一块刻有4个群众组织的名称及落成年月日的石板。文革后,这两块石板被去掉。塑
像内装有避雷装置,避雷针位置在塑像头顶和右手手指处。
东区故事——侯德榜塑像
我校教授侯德榜塑像以前位于老图书馆前,绿茵走廊后边,现在已经移至新图书馆后边,于1984年5月4日动土开工,
1985年9月10日落成。塑像作者为:张友明塑像高1.4米,材料为北京房山汉白玉,底座高1.7米。
东区故事——地下礼堂
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北京市政府要求学校修建掩蔽部.
为平战结合,建设了拥有标准舞台,放映室,化妆室和1500个座位的地下礼堂,有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施工.工程于1975年
5月动工,1980年5月落成.距地表15米.位于中心花园北侧。
东区故事——北化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
“哲学社会科学版”
“自然科学版”于1974年创刊,1979年前为不定期刊
物,1988年5月经国家科委批准,获公开发行刊号
“哲学社会科学版”于1985年创刊,1992年正式通过批准.  
东区故事——产业基地
密云基地 北京密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10亩
绿色化妆品,生物药膏生产基地
怀柔基地: 北京怀柔雁栖工业开发区,
占地30亩,高分子材料加工基地。
昌南基地 北京昌平县燕丹乡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还有新近成立的珠海产学研基地
东区故事---开水房
还记得99年来学校的时候,水房在现在超市的地方,很是破烂,里面黑糊糊的.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地上就都是冰,巨滑!我在
那也不知道报销了几个水壶!!对比一下,这几年东区的变化的确很大(不过慢了些)可惜!


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2)

写在前面的话
一次和同学通电话,偶然间提起学校大变样,五号楼下的花园已经拆了,不由得怅然。回忆起四年的大学时代,学校一
直在改造。拆了这,盖了那。路是挖完再填,填好再挖,用计算机术语讲是个循环,只是循环的速度太快。大一入校时
,楼都是旧色,显得挺有文化积淀的。后来到处装修,反倒没了韵味。北化历来没什么人文气息,学校也没个专门搞校
史的,看人家北大年年出校志,而我们学校从58年到92年的历史仅是那么一个并不算厚的本,静静的立在图书馆三楼的
书架上,少有人翻起。文章中所提到的要么是亲历亲为,要么是从老师和同学们那里得来的,算作野史中的正史吧。当
时的想法是学校一年一个模样,既然见证了这些,那就把它记录下来,留给没见过的或是后来的人看,也算是民间的文
化保护吧,没准儿百年校庆修校志时,我的帖子会像古书一样被后人拿来引证。大三末的时候用“传说中的玫瑰”这个
ID写下了北化东区故事,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也想继续写下去,可大四时的事情太多,等到了临毕业时,发现提起笔
来却不知写些什么了。我把在胜古帖的帖子又整理了一遍贴到了一塌糊涂的北京化工大学版,反响比当初还好,顶上了
热门话题,又被收入了精华区。前两天看到有学弟转载我的帖子,还有的学弟鼓励我继续写下去。的确是要写点什么,
想想念书的那会儿,我们寝室八个人,虽算不上是风云人物,但个个也是名声在外,我们不知道的人多,不知道我们的
人少。毕业时就约定大家要写点回忆录之类的东西来记录我们那段青春迸发的岁月。怅然,鼓励,怀旧…于是写下了下
面这点东西。有人说写化大名人,这的确是很热但又很难写的话题。什么叫名人,怎么算是名人?现在你在学校有名,
几年后,新人谁还知道你。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是一茬又一茬,化大的第一任校长应当算是名人吧,可不查校志有
几个人能叫出名字来。别说单个人了,就是称得上黄金一代的99级,毕业还不到一年,现在不也少有人再谈起。如果说
2000级的记得,那2001级还知道些什么?其实97级的也很出色,牛人众多,曾经在东区也挑大梁,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
他们的长相,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要说名人,我个人认为,化大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美好时光留在这里,经历了欢笑,
痛苦,迷茫,执著。。。正是这一个个人构筑起多彩的校园生活,所以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个人也都是名人。因此写
北化名人这个很难的任务就交给别人吧。2004年,据初写时已经快两年整了,本就并不清晰的记忆又发显得些模糊。如
果说原先的是说明文,那么现在的则是议论文,客观的更加模糊,怀旧的情结显得突出,从纪实的角度看,不得不说有
狗尾续貂之嫌。文中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各位看家雅正,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也记录下北化的昨日今天。如果你想看最
详尽的,不妨到一塌糊涂北京化工大学版中的精华区找找看。
五号楼下的花园
花园并不大,但确是很美。有起伏的土包,种满了矮树和花。一个圆形的喷水池,中有一假山。99年我刚入校时还喷水
,很漂亮,可惜后来再也不喷了,估计包括从西区过来的99同学都没见过。还有一个葡萄架,结着青涩的小葡萄,当时
觉得很难吃,毕业后却回味。大三的时候我们班曾在花园公益劳动,拔草,扫地,休息时全班人就坐在葡萄架下,甩着
苕帚聊天。现在听说花园已经没了,怅然。大学时,公益劳动并不多,毕竟我在花园劳过动,我为化大立过功。很后悔
念书时没有仔细的品位校园,现在拿起笔来,却发现不知该写些什么,根本描绘不出花园的美,只是在心中,怀旧。
1号楼与2号楼之间
那里原是花圃,培育着节日时摆满校园的鲜花。后来也是01年的秋天,我大三时拆的。培育花当然用土,一号楼下就堆
着并不高,但很实成的土,记得不少。也是公益劳动,我们班一上午就负责清土,用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楼南侧的墙根下
形成个土包,正对着小小餐厅和教育超市那面,靠近女生楼。土很沉,我们很累。毕业时倒过去的土还在,不知道现在
是否还在。2003.7.1那天,我还站在土堆前的路上,正对快餐厅的门,把寝室留下的VCD机,羽毛球网,围棋全送给了路
过的一个学弟,之前学校收废品的要买,甭管多少钱,高低不卖。他告诉我它是4号楼1楼信院2000级的,为表示谢意,
他给我买了半个西瓜。我告诉他当初学长毕业时,也是不相识,在路上送我东西,我不理解,现在全明白了,毕业生怀
着对学校和同学们最纯真的留恋,希望你毕业后也能这样。
2号楼与3号楼之间
里面原有三间简易房,都是租书修随身听的。女生楼脚下是大宝专卖店,还兼复印,记得特清,物理实验的复习卷纸就
是在那复印的。大二时简易房拆了。后来大宝专卖店也拆了,听说起因是有民工在夜间顺着大宝专卖店爬进了女生楼,
为了消除隐患,当然这是野史。不过两楼之间大树倒很好,又高又繁茂,大二排球课找荫凉避风的地方考颠球就在那。
01年树也伐了,03年改种草,非典时期毕业生就特喜欢坐在草坪上打牌。记得五一节,我们寝从食堂聚餐归来,借着昏
黄的路灯,在草地上吃雪糕打扑克,还有很多我们班和隔壁班的同学在女生楼门跳皮筋,引来无数人观看,笑声不断,
后来还有看热闹的同学法帖子怀念,看来,曾经的乐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柿子树
化纤楼(过去叫成教楼)到综合楼的路边有一排柿子树,每年9月份都要结柿子,大家都喜欢去采摘几个。不过成教门前
的树高,采不到。金工车间门口的树矮,瘦的爬上去就采。也是公益劳动时我爬上去采了几个,回来分给同学,自己拿
报纸捂了几个,一个月后,青柿子变成了橙色,尝尝,味道挺不错,只是稍微有些涩口。物以稀为贵,并不是贪那几个
柿子,北化树少品种更少,摘几个柿子,在乎的是采摘的乐趣。在清华看到的是满校园的柿子树,柿子熟透烂了一地也
没人捡,司空见惯就没意思了。不过上树要小心,我就被树枝扎了下腿,外观没什么,痒痒的,有点疼,一周后好啦。

胜古朝阳论坛
记得是2000年开的,大家感兴趣查下第一篇帖子就知道了。原先叫北化论坛,后网上征集定的胜古朝阳,以胜古南里、
胜古北里、朝阳区——学校所在地为名。最早的大虾有“copycat”,97的,我没见过,据他说论坛是他们创建的,估计
是计算机系的。他毕业时,网上还欢送过。99的“阿猫阿狗”,据说是材料的,学习还挺好,后来不见了,估计是换了
ID。“psxiong”,也是材院99的,保研了。还有“ABDEAL”(拼写我也记不太清,希望没错),就像痞子蔡的jht,谁
知道怎么讲。那小子跟我同寝,在网上和我还互相涮过。我的ID有几个,早忘了,传说中的玫瑰是为了涮那小子起的,
也算是较早的吧,当然我俩也是材料99级的,谁让那阵材料课少比较闲。现在我固定用的是“绿衬衫”,是为了纪念98
级的同门师姐,认识20多天后她就毕业了,认识那天,我穿色是草绿色的PLAY-BOYT-SHIRT,“绿体恤”不太顺口,就
改做“绿衬衫”。当然不能不提到“错儿”,文笔一绝,文学艺术版版主,有很多文章,他的化大爱情三部曲相当经典
。刚开始论坛就像胡传奎的部队——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后来网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什么“胖头陀,小泥球”等
一大批,都是西区过来的,不过也没什么交往,所以很多ID记不得了,请大家不要见怪,谁有想起请帮我补上。关于论
坛我不想过多评论,因为论坛本身就是杂家杂言,遗憾的是,3.20就将停办。


我们难忘的课程

大一 :1999年9月——2000年7月
无机化学教师:王金玲开课时间:1999年9月——2000年1月,大一上学期
大学的第一堂课就是王老师的无机化学。王老师五十多岁,教了一辈子的无机化学。上她的课让我们感觉到大学同高中
真的是不一样,大学一节课顶过去一个月的。疯狂记笔记是她的课的一大特点。90分钟手根本就别闲着。那时听无机化
学就像听天书一样,什么杂化,什么电势能,什么络合,明显考验人。记得期末考试的前三天晚上组织了一次模拟考试
,我才考了四十分,那可是大学的第一门必修课呀,急得我欲哭无泪。好在后两天发奋图强,终于考了七十多分。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真正的认识了大学的课程。
高等数学教师:徐人成开课时间:1999年9月——2000年7月,大一一学年
徐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课讲得也好,还是优秀教师。现在还记得他的经典名言:“它导它不动,它不动它导。”
通过徐老师,我认识了导数微积分,思路一下在开阔,不得不承认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之父。记得有天我擦黑板,老师
问我,你一个男孩子斜背个小黑包是干什么用的,我说夏天穿得少,钥匙,钱包放兜里坠,挎个小包很方便。老师笑了
,说我很时尚。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徐老师认真负责。徐老师常讲高等数学千万不能旷课,否则以后的课根本听不懂,事实的
确如此,很多同学就是不听话挂的科。不过到大三时,上线性代数不是旷课,就是去了也不听,考试照样过。大三学生
的自学能力就是比新生有了质的飞跃。
大学英语教师:张建群开课时间:1999年9月——2000年1月,大一上学期
张老师是我见到过最好的英语老师,为人师表,就像妈妈疼孩子一样关心学生。还记得考试前答疑后老师问我其他
课的成绩如何,适不适应大学生活,计算机学得怎么样。我说英语可能过不了,老师很鼓励我,说我一定没问题。听张
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学英语完全是那种全身心地热爱。可惜就教了我们一个学期。至今还认为,如果张老师一直教到
二年级,我六级肯定能过。大三下时又见到了张老师,张老师还跟我打招呼,居然没忘了我,感动。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最有爱心的老师,最会上英语课的老师,学英语真的是很有乐趣。
有机化学教师:韩克飞开课时间:2000年2月——2000年7月,大一下学期
韩老师一进教室,哇塞,太年轻了,还以为是高年级的走错教室了,好一帅哥,绝对的偶像加学问派。他的课历来女
生保持全出勤率。更有甚者,上课前韩老师正站在讲台上低头看教案,只见一道白光,咔嚓一声,就这样在九十多个学
生面前被早早占据最佳地形的生班(那时咱班和生物两个班一起上有机化学)女生(挺胖的那个,都叫她“坦克”)偷
拍了,我长这么大,这是唯一一次见到。韩老师抬头一脸狐疑,我们都瞅着那个女生忍着乐,那个女生更是把相机藏得
严严的。话题还转回到正课,有机化学不比无机化学简单到哪去,由乙烯最后转化到那么复杂的有机物,天才知道该怎
么做,幸运的是,我开窍了。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大学里的帅哥老师,母校之光造型的设计者。
法律基础教师:贾红英开课时间:2000年2月——2000年7月,大一下学期
贾老师是出了大学进大学,中国政法的本科,1999年7月北大研究生毕业来到我校,就比我们早来两个月。可能是新
来不认路,也可能故意制造悬念,都快晚六点了,电101坐满了五个班的学生,就是不见老师。电101的门在教室后方中
央,要上讲台得从学生中间穿过。六点整,教室门被轻轻打开,我们一起回头行注目礼。先是张大了嘴,紧接着是“哇
”,再后是热烈的鼓掌。只见一美女翩翩走来,长发披肩,身着红色绣着凤凰的旗袍,抱着教案款款迈下一级一级台阶
。学校里给我们上课的女老师最年轻也得三十多岁,美女教师实属意外,以至于和家宇在北大南门见到一个女生后,家
宇硬说人家是法律老师。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她的那句一语双关:“是人大还是法大?”
大学体育(排球)教师:陈继鹏开课时间:2000年2月——2000年7月,大一下学期
我喜欢打排球,启蒙于小导刘涛(现高材01级辅导员),但学技术还是跟着陈老师。对着杠子推球练手型,站在一米
圈里向上托球五十次。那个学期真的练基本功。陈老师一米九多,戴副墨镜,恰巧那时《拯救大兵瑞恩》热播,我们都
管他叫“大兵”,以至于后来他叫什么没人晓得。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练习排球基本功和他的绰号——“大兵”。
大学物理实验教师:谢超然开课时间:2000年2月——2000年7月,大一下学期
第一天自我介绍,“本人绰号‘电老虎’”。其人矮胖,沙哑嗓,好抽烟、踢球。那天带完实验还要去当边裁,为到
走廊那头的办公室拿衣服,在行政楼三楼先是小跑,拐角时动量太大,一个出溜滑,差点没倒,全场爆笑。实验报告满
分6分,记得阿毛跟他软磨硬泡,愣是把本该不及格的2分涨到了大众分4.5;他拿着小莉的报告说这儿那儿有问题呀,我
怕给低分赶忙接过来:人家写得多认真,写得多详细,给不了6分,5.5肯定行。哪知电老虎大笔一挥:6分,当场晕倒。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抽烟抽的沙哑嗓,飘忽不定的评分。
大二:2000年9月——2001年7月
机械制图教师:郑晓梅开课时间:2000年9月——2001年1月,大二上学期
这是一门工科学生非常实用的基础课,今后的专业设计离不开它,但同时想说爱你不容易。实线、虚线、抛面线,
各种规定画法,连铅笔都不能错用。如果这些条条框框还能忍的话,那么立体的投影图,又怎一个晕字了得。想不明白
的侧视图,画不出来的俯视图,看不懂的主视图,不禁大声疾呼:“看不明白,谁画完了借我瞅瞅!”郑老师人还是很
和蔼的。制图可都是早上第一节,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学睡眼惺忪,就问这么困怎么还来呀?人家答道,郑老师说话细
声细语,温柔的就像妈妈一样,怎好意思不来啊。(的确,大三时我在机械楼见过一个毕业女生请她审图,郑老师根本
就不认识她,但还耐心细致的一一讲解。)那时最苦的造型就是夹着图板扛着丁字尺,穿梭于宿舍教室食堂。实际上会
画多少,那就是谁用谁知道。冬天的印记越深,考试的日子越近。那时候电教楼晚上不开,后来就是开了也太冷没人去
。教学楼里人多的跟蚂蚁,那还有地方让你放大图板丁字尺。于是乎,每天晚上中医药的教室里到处都是图纸三角板,
搞的中医药硬性规定非本校人员禁入教学楼。如果最初还有人说老师好的话,那后来一个人都没有了,原因很简单,考
试真抓人哪,一个班三十人,最少拿下四五个。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耐着性子画图,苦思冥想的三视图,郑老师的细声细语。
物理化学教师:马丽景开课时间:2000年9月——2001年7月,大二一学年
继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后,又是化学的一门基础课。学会了用物理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知道了熵,吉布斯函数,
会画了相图。以后的专业试验多次涉及物理化学知识。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考研的专业课,如果它不过,连考高化高物的机会都没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师:X开课时间:2000年9月——2001年1月,大二上学期
事实上,对老师一点印象也没有了。课程本身倒没什么,倒是期末考试时给了不少备考题,,问答题论述题整整三
张B4纸(五号字,题与题间没有答题空隙),答案都是大段大段的,还得自己找。考研政治四门课准备半年,临考前还
有个压题的《20天20题》,这倒好,一学期就上一次课的马哲,比半年还多。背是肯定背不完的,记得前面忘了后面,
记住这道丢了那道。早上八点考试,晚上宿舍里点着蜡,走廊里站满了人。两点多才睡,早上五点半就起,就为多背几
道题。
考完后,走在校园里,一身的倦怠,没有胃口,只在食堂里吃了点水果沙拉。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文山题海的重负。
化工机械基础教师:李慧芳开课时间:2001年3月——2001年6月,大二下学期(那年暑假学校大修,提前放假)
知道了应力,珀松比,知道了反应釜,认识了法兰,接触了很多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材料力学里最经典的应力-形变曲线,第一次课程设计,系统的设计了一个反应釜。
FORTRUN 语言教师:徐晓明开课时间:2001年3月——2001年6月,大二下学期(那年暑假学校大修,提前放假)
讲的内容怎么也想不懂,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真的很累。那天和家宇坐一起,都没心思听,不知不觉地聊起了
男生的常聊话题——女生。“不结婚”、“小田田”、已经毕业的一个叫不上名的圆脸女生,还有那时人气很旺的超市
收银员“晶晶姑娘”,好像提到了很多。下课后坐在后排的老屈提意见了,原因很简单,上课聊天。倒不是影响他听讲
,而是搅得他睡不着觉。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学会了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感受到人类思维确实很灵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教师:X开课时间:2001年3月——2001年6月,大二下学期(那年暑假学校大修,提前放假)
很遗憾,记不大清老师的姓名了,好像是马长英。搞不懂学校为什么把我们班和英语的两个班拼到一起上课,总之
每周三的下午都要和英语系的在一起上课。也就是从这时候,619加回亮与英语系的几个女生建立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大学
毕业。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和英语系在一上课,从此生活中一直活跃着那几个英语系女生的身影;四年唯一的挂科。
大三 2001年9月——2002年7月
高分子化学 教师:鲁建民 高分子物理李齐方开课时间:2001年9月——2002年1月,大三上学期
之所以将这两门课并在一起讨论,完全是这两门课有着太多的相似。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两门基础课中的基础课
,考研也是合一张卷,其重要程度不分高下。鲁老师能记笔记,讲话很快,不愧是北师大毕业的。李老师刚从韩国拿的
博士归来,学院的少壮派,咱们毕业的时候好像是博导了。不管是高化还是高物,其共同特点是:雾里看花。实验跟不
上老师讲课的进度,无法理解讲课内容,学不懂。就像凝胶渗透色谱(GPC),老师讲了多少遍,我就是不理解,后来大
三下做实验,一下子就明白了)。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两门基础课中的基础课。
企业技术经济学 教师:王璞开课时间:2001年9月——2002年1月,大三上学期
画现金流程图,制工程统计表,画工期时间图,还有号称四大名捕之一的王璞老师(那三位我不知道是谁,四年来
[转载]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转) 东区故事 2006 电影
从没遭遇过)。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材料学院唯一一门正式开的经济课(不包括选修课),挺长经济意识的。
简明电工学 教师:武治华2002年2月——2002年7月,大三下学期
学了不少关于电子电路的知识,就是课开的晚,都大三下了。跟我在一间小教室上自习的大二信院的女生就坐我边
上。人家很从容的用学过的简明电工学作业当草纸,我这快毕业的人了,还在这捧着答案册做作业,郁闷。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实验课上,自己DIY了一个充电器,现在还用着。
高分子物理实验 教师:刘燕 陈欣开课时间:2001年9月——2002年7月,大三一学年
刘老师分析透彻,掰得很细,问题把握得很到位,看得出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师。陈老师是个很令人laughing的人物
。最初认识他还是大二时,学院四楼开了机房,陈老师在那当网管(俗称“看机房收钱的”)。听段郎讲,冯华东问他
“老师您是博士吧?”“博士?都博导了。”晕了,学院也太浪费人才了,竟然让博导看机房——我们一直这么认为了
一年。到后来关于他的各种故事源源而来,也搞明白了他的真实底细。给我们讲凝胶渗透色谱(GPC)的时候,他用大屏
幕演示,讲着讲着忽然往电脑前一站,像孙悟空一样手柱着当教鞭使的一根拖布把长的铁管冒出一句:“当年我刚出道
的时候…”一组十五个人,当场晕倒,下课议论“一节课净听他吹牛B了。”还听说他带三班的时候忽然冒出一句中式英
语——“谢特”。关于陈老师的“幽默故事”举不胜举,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他的电脑玩的还是很通的,材院毕业课
题唯一的一个关于多媒体教学就是他带的,很多课件也是他做的。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陈氏无厘头。
化工原理教师:王永泽开课时间:2001年9月——2002年7月,大三一学年
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大三下学期,忙准备考研的,忙出国考托考G的,忙找工作的,一学期又十多门课,那学期
从五一之前考第一门开始就一直拖拖拉拉到7月份,净考试了。记得很清,有一个礼拜考了四门课。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
突出在当时的条件下,面对难度不亚于无机化学的化工原理,实在让人头痛。当时作业的版本是日益减少,交上去没几
个不重样的。化工原理是在教425上午第二节课上,天越来越热,再加上大家都知道教425那屋就是个火炉,桌椅也不是
很舒服,于是和同寝的兄弟养成了这么个习惯:10:55下课的时候,条件反射性肚子饥饿。收拾书包,直奔教工食堂。
到那正好赶上11:00开门,免得下课时人多排队,找不到座,买不到好菜。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大学里最后一门令人头痛的课。
大四时间:2002年9月——2003年6月
复合材料专业实习 教师:张金生开课时间:2002年9月1日——2002年9月30日 大四上学期的第一个月
去了挺多厂子,长了很多见识。尤其是在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原251厂)的一周时间,系统地参观了复合材料的
各种加工过程。白天学习参观,晚上住在非常舒服的招待所里,躺在床上很舒服。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难得获得如此丰富的生产经验的参观实习。
聚合物研究方法实验之凝胶渗透色谱(GPC)教师:谷晓昱 开课时间:2002年11月的某天下午大四上学期
前面已经两次提到凝胶渗透色谱(GPC),其实在其它的专业课中也多次提到,因此这个实验已经是非常熟了。进实
验室的时候,谷老师穿红色小格子的衬衫,背对着门坐在电脑前。她转过身来给我们上课。坦率的讲,我的第一反应是
教GPC的老师也太不负责了。虽说我们都很熟悉实验了,你再忙,也不至于让你带的研究生给我们上课呀。讲讲课才知道
,原来人家就是老师。谷老师面相也太年轻了,站我们中间,真分不出谁是学生谁是老师。我问了谷老师带本科毕业设
计么?我就想找一个仪器分析的课题作。来晚了,已经让别人抢了先。那天跟老师交流了很多,后来有空的时候还找老
师学了不少。我跟谷老师关系不错,毕业后还保持着联系。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和我关系很好的老师。
聚合物改性教师:乔辉开课时间:2002年10月——2002年12月 大四上学期
一门专业选修课。乔老师是学术能人,关心学生,在同学中是有口皆碑的。上课时乔老师就问过我一回名字,然后
就记住我了。有一次在校园里遇到了,我刚要问老师好,乔老师主动朝我点头:“你好,李靓。”问过我一次名字就能
记住,还问我好,感动。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关心学生,口碑极佳的老师。
塑料模具设计教师:张丽叶开课时间:2002年10月——2002年12月 大四上学期
大学里最后的一门课程,考察课。此前的考察课我拿了14个良7个中,1个及格,就是没有1个优,当然也没有1个不
及格,我宁愿拿十四个良换一个优。当时想拿优的愿望很迫切。最后的机会了,我泡图书馆,查手册,为了设计二次开
模,我甚至连在模具上装铁链子都想到了(当然不可能在模具上装铁链子,最后用两根定位杆解决了)。功夫不负有心
人,终于最后的课程我拿到了优。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拼尽全力,得到大学里唯一的一个优。
毕业课题教师:赵东林 课题时间:2003年2月——2003年6月大四下学期
大四下学期没有课程,只做毕业课题。赵老师人好,没得说。带四个本科学生。最初我选的是碳纳米管吸波材料,
后来赵老师介绍我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做的关于发光材料的课题。
我非常想完美的结束大学学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A4纸最少要写80多页。我本科生用B5纸,最少得写一百页吧。可天不
遂人愿,当我对课题已经完全理解再做就要出结果的时候,2003年的4月遇上了非典,在北大的课题被迫停止(实际上我
只做了1个半月)。回到学校后赵老师协助我做了样品的电镜。之后我白天就泡在图书馆里完成我的论文。没办法,只写
了50页,到现在还很郁闷。赵老师说我很让老师省心,论文写得很好,有一定成果,答辩也很精彩,基本不用老师费什
么事。最后我得了89分,我知道,在校外做课题,又不是上本系研的学生,除非课题有重大发现,一般是不会得优秀的
。优秀论文是我四年所苦苦追求的,但是北大的生活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正所谓有得有失,如
果现在让我选的话,我还会去北大,希望能完成课题剩下的那一半。
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将四年的所学全部投入到毕业课题中,自己对得起这四年。因为非典,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
残缺也许也是一种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340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

带你走进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

回复 小茉莉创建于:2013-01-22 19:04阅读:8回复:24【北化初印象】 北京化工大学(BUCT)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创办于1958年,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经过多年的

苏联东方大学的中国班 中国东方航班查询

苏联东方大学的中国班转自碧海兰天510913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anguangrong123苏联东方大学中国班对中国革命的作用(1)(2010-09-1212:11:37)感谢网友红旗下的眼睛,提供了爷爷连德生在苏联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的信息。

晴空下的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

  北京,蓝天,无云,难得也。课前校园漫步,尽是阳光色彩,美也。图01 南大门图02 上课时间图03 主教学楼前的宣传走廊图04 “母校之光”雕塑与图书馆图05 逸夫图书馆图06 时光咖啡厅(图书馆一层东侧)图07 咖啡厅里的氛围图08

声明:《转载 北京化工大学的东区故事转 东区故事 2006 电影》为网友外面风很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