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最幽默描写:武松调戏孙二娘
水浒是小说,不是历史,所以用小说宋江起义去研究历史宋江起义,那是胶柱鼓瑟,缘木求鱼。但是,小说也有反映历史的真实部分,例如山东从无孟州一说,新版水浒打出“山东孟州”,即是如王英欲要压寨夫人,霸王硬上弓。
武松调戏孙二娘
河南焦作孟州市古称孟涂国,唐宋时期称孟州,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改属济源郡,属京西北路,明朝降州为县,“千里黄河大堤(悬河)始于孟县”之说即是从明朝而起,但水浒里一直说的是孟州。
不过,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七引《金虏节要》上说杨志在孟县(属河东太原府)败于金兵。说的是北宋即有孟县一说,且归属山西。
孟州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西邻洛阳,东去开封(东京),也许这样的旅游地理要塞才让水浒作者写了一个地名:“十字坡”。
鲁达在陕西杀人,去山西五台山,自然不会绕道3000里从山东过,应该从河南孟州过,才被孙二娘用“黄酒”灌倒。
其实,作者交代很清楚,武松3月杀金莲,于东平府坐监2个月,被“刺配两千里”,20多天后,到达孟州,如一天行100里,从山东东平到孟州正好2000里。
试问,孟州如在山东,要走20多天吗?
再看,武松从河南孟州回到山东青州白虎山,作者又明确交代:“走了十数日”,没有了枷锁,跑得就是快啊。
水浒最幽默描写,即是武松调戏孙二娘,佯装醉倒,那孙二娘身穿红裙子、红肚兜、绿衫子,为了抱武松去屋里“剥皮”,于是脱了上面绿衫子与下面红裙子,只剩一点红肚兜,孙二娘先下手为强,上位,武松顺水推舟,把孙二娘翻到在“地”(作者意思是“床”),“两腿一夹孙二娘下身”(原文),她就叫了起来。
如此黄色人肉馒头幽默,还体现在顾大嫂名言:有谁不来事,我一枪戳死他(试问:顾大嫂有枪吗?);扈三娘与豹子头林冲斗法,用的是日月双刀,还是被林冲从马上抱了过去(设迷:世界上最历害的日月双刀啥?);少妇扈三娘在征辽战场上与辽国天寿公主缠斗,一个黑虎掏心,进入胸部,这样让二八娇女(作者说是一十六岁的处女英雄,可见作者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也表彰胡人也有将门虎女)可不乱了方寸?于是,束手就擒于浑水摸鱼的矮脚虎王英。
闲话休提,且说水浒地理,就说桃花山吧,也不在青州,而在山西大同灵丘,因为作者明确说鲁智深离开五台山,“行了半日”,难道鲁智深是神行太保戴宗会开飞机,一个跟头云就窜到了山东。
今日桃花山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沙湖门一带,山下泉水奔涌,山上桃花烂漫,是旅游好地方,主要有桃花洞、蝙蝠洞。
第五十七回就作者就出现了地理上的自相矛盾,前面说青州附近,后面鲁智深却说桃花村在五台山附近,那么,山西和山东,隔着河北1000多里,呼延灼如何千里奔袭五台山?所以作者说桃花山在青州,是为了标题故事而演义:“三山聚义打青州”。(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
作者通过慕容知府言“为贼人所侵”,一个“侵”字,并没有明确桃花山与二龙山归属青州。
再说二龙山,先说柴进,沧州横海郡人,人称柴大官人,江湖上又唤做“小旋风”,后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柴荣(921年—959年)是第二代后周皇帝,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与周太祖郭威是老乡。
宋代龙岗即在今日河北邢台,古代禅让制的尧舜二帝的都城,也是后周皇帝郭威与柴荣的人生飞机场,他们二人之帝位传承也算是禅让制。
鲁智深与武松的二龙山在哪里,作者没有明写,作者有两处暗示,一是武松与宋江在沧州三叉路口东西分手,“路人甲”说二龙山在西,即是河北境内,清风山在东,即在山东青州。
对照前文杨志失陷生辰纲,无法回北面大名府交叉,不敢回东京自投罗网,东面是梁山泊寇贼(杨志那时心语)所居,只有西行,河北龙岗与山东黄泥岗大概在同一纬度。
因为,我们可以想象二龙山,即是龙岗。
更为对照的是,祝家庄所在是山东独龙山,是假龙也,好似二龙山原头领邓龙是假龙,鲁智深与武松才是后来居上的真龙天子,即是赵匡胤。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老例,既然二龙山在河北,白虎山应该在山东,白虎山下有孔家庄,可不是孔子的家乡?
呼延灼酷似冉闵
呼延灼兵败梁山后奔青州,求助青州慕容知府,这自然是小说,历史上真实的山东慕容知府是慕容彦超,五代时后周将军,曾任兖州(今山东滋阳)节度使,后叛周兵败自杀。
青州是九州之一,大致在泰山以东的山东地区,宋代为京东东路治,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青州西北),定为南燕国都。
恰如作者云“胡越本来是一家”,少数民族虽然是“野生子”,但也是中华龙种。东晋到十六国时期,五胡乱中华,鲜卑族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既然水浒主题有反元一说,我们就容易理解“三山聚义打青州”,整出个慕容知府,是意淫胡人,和宋江征辽一样。
第五十五回“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回前诗云:
幼辞父母去乡邦,铁马金戈入战场。
截发为绳穿断甲,扯旗作带裹金疮。
腹饥惯把人心食,口渴曾将虏血尝。
四海太平无事业,青铜愁见鬓如霜。
话说这八句诗,专道武将不容易得做。自古道:“一将功成万骨枯。”诚有此言也。
呼延灼出场,即是汝宁郡守,难道这是在补写其成长历程?后来兵败逃亡,说他“连环铁骑如烟散,喜得孤身出九垓”,却活像一位冠绝千古的“将中之龙”。
他就是汉人乃至中华第一名将冉闵,作《杀胡令》作者,冉魏皇帝,被其对手鲜卑皇帝追封为“武悼天王”,因其“善谋策,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晋书》),令胡人闻风丧胆,所向披靡。
冉闵短暂一生,创造无数以少胜多战例,但最后因骄纵,于石家庄廉颇点将台以“弟子八千”被当时胡人第一名将慕容恪引诱到平原作战,遭致10万大军围剿,冉闵纵朱龙马欲擒贼先擒王,直扑慕容恪帅旗,恪不战,设置重重壁垒,以连环马挡之,后闵突围而走,马猝死,为追兵所获,大骂而被杀。
曹操墓,可能为冉闵衣冠冢,因有项羽垓下被围壁画。
呼延灼坐骑是踢雪乌骓马,这一命名估计源于项羽的天下第一骏马:乌骓。
俗话说“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红与黑,也不分家。朱龙马恰是乌骓马的“邻居颜色”,反正与千里照夜玉狮子的颜色有色块上的“天地之别”。
呼延灼征梁山,用的是铁甲连环马,有慕容恪连环马之取材,当然更像金兀术的铁甲连环马。
巧合的是,慕容恪是前燕主慕容皝之四太子,金兀术是大金国四太子,所以呼延灼的结局是“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这自然非历史,是小说意淫,其淮西阵亡倒如项羽、冉闵、张自忠等壮烈牺牲。
呼延灼最后被捉,却非战败,而是被宋江所设计引诱,带百人出城,直扑宋江,掉进陷马坑。这一段描绘,和冉闵直扑慕容恪类似,关键形象都是“马失前蹄”。
关于呼延灼投降,却不是冉闵壮烈写照了,而是要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求,于是作者又诗兴大发:
“呼延逃难不胜羞,忘 却君恩事寇仇。
因是天罡并地煞,故为乡导破青州。”
作者也说,让呼延灼投降,是为了小说情节,但还是刺了宋江一笔:“忘却君恩事寇仇”,骂宋江是“寇”,和诱杀冉闵的慕容恪一样阴险。
“黄巾”与“绿帽子”的通感
水浒英雄里,有两个种菜的同行,一个是鲁智深(在东京相国寺),一个是菜园子张青(在孟州光明寺)。故事发生在河南,那自然是响应宋末民声:“打破筒,拔了蔡,便是人间好世界”,说的是童贯与蔡京。
种菜自然拔菜,拔菜即是“反蔡”。毛领袖有云:“水浒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不错的,但水浒作者的主题并非反宋,而是“反元”。
恰如红楼作者骂“黄巾、赤眉之乱”,但不骂红巾军之乱,因为红巾军是大明朝的“护国军”,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也曾是红巾军的一个小兵,后来居上,登基坐殿,就诬蔑红巾军为妖。可见,红楼作者虽站在大明立场,但也不忘历史,不搞背叛,知道没有红巾军,就没有大明朝,这才是国士对待历史的客观态度。
“光明”与“世界”,都是佛语译言,从南宋星星之火的“吃菜事魔”发展到元末风起云涌的“摩尼教”(即明教),可见汉人造反,竖起了佛的旗帜,正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即使朱元璋背叛明教,国号还得称“明”。的确,历史之船是人民之水推动,英雄舵手也无法逆转历史的船轮,否则如螳臂当车,自取其辱。
水浒作者,也在水浒里调侃了朱元璋一把,即是清风山三魔头出场一节。您看那锦毛虎燕顺与玉面郎君郑天寿戴红头巾,却不写矮脚虎王英戴啥颜色头巾。
这是为何呢?因为他好色啊,可以戴“黄头巾”,但也不能这样写啊,因为“黄巾军”是河北绿林豪杰啊。
作者连“黄头巾”都不让王英戴,可见调侃其非英雄,和宋江一样戴“绿帽子”,这就是暗语。
黑矮胖汉宋江教育矮脚虎王英说男人一溜骨髓,便被英雄所笑,是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前车之鉴告诉哥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但让王英郁闷的是:宋江你不该跟俺老婆扈三娘有一腿啊,义妹之名为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你征辽回来,和俺老婆并辔而行的“剧照”,将被后人到处“转帖”,让俺王矮虎身存何处?
王英当时的心态,估计如阿Q一样:你宋江又如何,还不是被张文远戴了绿帽子,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笑话休提,且说正经的。红巾军是元末反元主力部队,因打红旗,头戴红巾,故称作“红巾”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又被称作“香军”。
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顺帝以贾鲁治黄河,动用大量民夫,韩山童与刘福通制造“休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宣传弥勒佛下世、明王出世等教义,从安徽颍州之水杀至河南一带,一呼百应,例如湖北彭莹玉和尚(鲁智深原型之一)。此后,第二代崛起,安徽朱元璋、江苏张士诚、江西陈友谅后来居上,与浙江方国珍(属于第一代)成江南四大天王,内讧不断,渐失红巾军统一模样。
若说水浒是元末明初的时代反映,那也非红巾军当初之时,而是四大天王斗法之时,看宋江征方腊,即可见朱元璋内战其他三王之悲壮。
虽然朱元璋登基,各地老百姓还是拥护当地英雄,例如江苏人祭奠张士诚、江西人说陈友谅是豪杰,浙江人说方国珍爱民。
一部水浒,也是高唱“红巾军军歌”: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水浒表面把宋江当第一条好汉,其实武松才是“英雄领袖”,原文是:"天上降魔主,人家太岁神"。
武松在八月十五夜血溅鸳鸯楼,此是江苏张士诚传月饼发小纸条起义写照:“八月十五杀鞑子”。
所以我们若拘泥苏轼的密州中秋诗以为武松在山东服刑,就是被作者忽悠了,“我轻轻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如此看水浒,要多傻有多傻。
要之:水浒作者取材历史人物,创造小说人物,历史人物去世了,小说人物得到永生,但已面目全非,只是还有历史空壳而已,此谓文学上的“蝉蜕法”。我们感应其中的蛛丝马迹,如顾炎武遍访碑林,发古之幽情,行传道之法。
设若仅仅从小说论小说,而不看历史取材,终究隔靴搔痒,离题万里,解释自相矛盾,糊里糊涂。
切记!切记:穿越文史哲,自在游水浒!
===================================
精彩评中评:
陈斯园2012-03-2109:10:15[举报]
猫儿撕心裂肺的叫唤在它们或许是动听的歌谣,
==========
驳斥了猫哭俗说,因痛并快乐着,哈
博主回复:2012-03-21 12:47:15
文章里应该有比这个更好的句子吧,这句合你的胃口?
陈斯园2012-03-2113:11:13[举报]
我们或许以为鸟儿是个例外?小鸟倾诉衷肠的腔调确实动听,然而,个头稍大一些鸟儿的叫唤声听来就没那么舒服了,比如乌鸦。
=========
钱钟书有一妙论:小猫摇尾乞怜,可爱,老猫东施效颦,就作态了。
博主回复:2012-03-22 12:44:16
钱老这是以人的眼睛看猫了,老猫不能摇尾巴要尾巴干嘛?
钱老这是以人的眼睛看猫了,老猫不能摇尾巴要尾巴干嘛?
==========
上半句对。
回答下半句:老猫要尾巴是实用主义,例如用尾巴扫地,例如从五层楼跳下,摇尾巴可以安全着陆。
小猫太小,妈妈和老师不舍得让他扫地啦,另外,小猫也不敢跳楼啊
哈哈
陈斯园2012-06-1409:24:50[举报]
原来,罗贯中是此书原作者,只写了20回,演说北宋庆历年间贝州王则起义的故事。因镇压的官军中有三位名字带“遂”的:李遂、马遂、诸葛遂智,故称“三遂平妖”。明末冯梦龙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20回,补出蛋子和尚盗天书的情节,于是有了这部40回的《平妖传》。
========
这一段好似在说水浒传从100回到120回啊
也非没有这种可能。
博主回复:2012-06-1409:27:01
傅承洲教授认为水浒全书多出的二十回是冯梦龙补的,有此可能。
陈斯园2012-06-1409:40:01[举报]
傅承洲教授很有见解,其实那20回的插科打诨,该是老冯风格。
王庆与潘八娘子原型虽然取材郭威,也类似王则与狐女故事。
王庆江上被捉,显然又是“淮海宋江被捕”。
所以,整部水浒,和山东,关系不是很大,借块地炒作而已,可怜山东人还以为是他们家发生的英雄故事,“止增笑耳”。
博主回复:2012-06-14 09:43:24
王庆那段写得真好,田虎就差多了。
-七月既望-2012-06-1409:45:52[举报]
哈哈,确实很有意思~其实不论男女,出轨就无理可讲。来自-七月既望-的评论
陈斯园2012-06-1409:53:11[举报]
王庆那段写得真好,田虎就差多了。
=============
潘八是对照二潘,琼英是对照吃了宋江哑巴亏的一丈青哈各有看点,有所侧重。
我关注“侯”教授,那是因水浒研究,他在五代宋初取材有研究,“马”教授在(马成生)明朝取材有研究,虎教授(陈小虎)集大成,即是宋明取材说,打通了二位教授不能穿越的缺陷,目前中国,只有我们三人对此有系统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