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之争,胜者为王。 胜者为王之争霸粤语版

自古以来,派系之争、权利之争,似乎总也无法避免,宫廷斗争更是如此,无论是和珅还是纪晓岚;还是皇兄之间的相互残杀,都说明了官场如战场,充满了血腥。例如横扫匈奴的大功臣蒙恬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蒙恬的悲剧并非蒙恬一个人独有,在历史的长河里是不断的重复上演着。因为在封建王朝里,专制统治着是无情的冷血动物,在他们眼里只有权力和欲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和欲望,是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任何忠臣良将的生命都是无关紧要的。蒙恬的悲剧并非蒙恬个人的悲剧,而是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毕竟那是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
国际上不管是利比亚、还是叙利亚的国内动乱,都是权利之争的充分表现,中国历代官场也是这样,派系斗争从未停止过,想上台的必须先压下几个强劲敌手,强者和强者较量时,取胜的一方得天下。

再如台湾的派系斗争就真实的反映得淋漓尽致。自民进党建党以来,派系斗争就如影随形而挥之不去。民进党内派系演变大致经历了1986-1996年的“五派共存”时期(即“美丽岛”系、新潮流系、“福利国”联线、“正义连线”和“台独建国联盟”)、1996-2000年的“六派共治”时期(新世纪办公室、新动力办公室、新潮流系、“福利国”联线、“正义连线”和“台独建国联盟”)和2000年以来的“扁系独大”时期。
在前两个时期,民进党内的各个派系各自运作、合纵连横、协商妥协,在民进党的权力分配和重大决策上基本形成了“派系共治”,其斗争焦点也由初期的温和或激进的路线分歧转变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冲突与争夺。这种“派系共治”运作模式曾发挥过缓和民进党内对立关系、妥善分配权力资源和提升民进党“中间化”形象等正面作用,但也埋下了不少祸根,如造成民进党中央权力机构“双元领导”现象、加深了民进党中央与“地方”党部矛盾、“人头党员”充斥、促使民进党内选举日益恶质化。
派系之争,胜者为王。 胜者为王之争霸粤语版
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为适应由“在野党”成为“执政党”的政党属性变化,民进党的问政模式和派系运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重派系轻组织”转变为“重组织轻派系”。2000年5月,“正义连线”、“福利国”联线、新动力办公室和“台独建国联盟”组成相对松散的“主流联盟”;2002年7月,陈水扁成功出任民进党主席,正式落实“党政同步”。通过一系列的派系分化重组,新潮流系虽仍保持相当的政治影响力,但“正义连线”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民进党内事实上的第一大派系,“扁系独大”新格局日趋明显,民进党内的派系对立与斗争迅速地走向公开化、表面化和泛政治化。
2004年陈水扁胜选连任后,随之而来的是旷日持久的政坛争斗。表面上看是蓝绿抗争,但是,更激烈的殊死争斗,则发生在民进党内的派系之间,各方势力围绕权力接班问题勾心斗角。“副总统”吕秀莲、“行政院长”苏贞昌、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及前“行政院长”谢长廷,看到陈水扁即将离职卸任,特别是看到“第一家庭”深陷弊案难以脱身,一方面纷纷发展自己的组织来积蓄力量,忙着拉帮结派紧盯“总统宝座”,另一方面则极力撇清与扁当局关系。苏贞昌推动两岸政策的“苏修路线”,吕秀莲要求民进党高层签署“清廉自律公约”,游锡堃要求“第一家庭如果有错就要认错”。这种权谋布局表现在台面上,就出现了“劳委会主委”陈菊请辞、“新民进党运动”无果收场、开除陈哲男党籍、吕秀莲先代后辞民进党主席、游陈蔡三人混战民进党主席改选、林义雄与林为洲退党乃至近期炒作谢长廷参选台北市长等事件。这种恶质的派系斗争,不但使民进党长期苦心经营的团结氛围荡然无存,也使民进党日益丧失核心价值而无力脱困。
今天的马英九又是如何呢?派系斗争消停过吗?没有。
都是如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269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派系之争,胜者为王。 胜者为王之争霸粤语版》为网友背叛者眼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