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太空课堂,物理实验解读
中国首场太空课堂,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如期授课。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授课,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向全国青少年讲解物理实验原理,并与地面课堂的同学进行互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太空课堂,开创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中学物理教学的新篇章,这一刻,将永远载入中国科学和教育发展历史的史册。
在太空课堂上,女航天员王亚平演示了太空环境中的物理现象,展示出失重环境中物体的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特性,圆满完成了五个基础物理实验: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个个实验,精彩绝伦,玄奥无比。王亚平的授课,生动活泼,概念准确,术语专业。所演示的这些基础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都十分必要,但地面课堂环境和条件所限,根本无法实施。有幸观摩太空物理课堂,真是大开眼界。下面,选出课堂中的三个物理实验,做简单解读。
图片来自网络
一、太空质量测定:
在宏观和低速运动中,物体的质量是个恒量。
在地面上,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是二力平衡。静止物体悬挂在竖直方向的弹簧上,重力与弹力的数值大小相等。根据当地重力加速度数值,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在太空中,因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弹性力消失,上述方法无效。太空中使用“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弹力,测出弹力的加速度,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算出物体的质量。航天员聂海胜用这台仪器当场测出了自身质量:74公斤。
二、太空单摆运动:
在地面上,将单摆的摆球拉离平衡位置,由静止释放,摆球会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回复力由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提供。
在太空中,重做上述实验,摆球由于完全失重,因没有回复力作用,当摆球由静止释放时,就不再摆动,而只能悬浮太空。地球对摆球的万有引力,只用来提供摆球随天宫1号一起圆运动的向心力。若以初速度释放摆球,摆球由于物体的惯性,便绕着悬点开始圆周运动。此时,悬线被拉直,摆球做此圆运动的向心力,由悬线的拉力提供。
三、太空制作水球:
在太空中,水球完全失重,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无论水球大小如何,都会呈现出理想的球形状态。
在地面上,表面张力仍然存在,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水球会呈现扁球形,且水球质量越大,形态越趋于扁平。如果能模拟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也能观察到水球因受表面张力作用而呈现的理想态势。将水球置入密度适中的溶液中,当水球悬浮静止时,重力与浮力平衡。此时的水球,也呈现出了理想的球形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天宫1号绕地球圆运动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的物理环境,这是地面物理实验室无法提供的实验条件。凡是与重力作用有关的物理实验,地面与太空表现出的物理现象截然不同。比如,宇航员入驻天宫1号,无论什么姿态,躺卧、盘坐、站立、倒立......,都有一样的舒服感觉。所有这一切,是地面上的人们无法体验和想象的。宇航员才真正是古代神话中描绘和向往的空中飞人,可以自由漂浮于太空。深邃太空,奥妙无穷,充满无限的奥秘与神奇,令人敬畏,令人神往,值得人们终生为之努力奋斗、探究与求索。
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全国青少年为实现中国科学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正如航天员王亚平所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