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名瓷之一----汝瓷 中国汝瓷小镇logo评选

汝瓷,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一,因产于汝州(临汝旧称)而得名。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首。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其特点是:造型古朴大方、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

简介: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柴、汝、官、哥、定)之次,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工艺特色: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两宋期间,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比工艺创新更震撼世界的是汝窑釉色,它比中国陶瓷史上曾有过的梦想在北宋晚期如愿如偿。关于天青釉,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当日清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景德镇陶录·卷七》引《唐氏肆考》),这便是迷人的柴窑。明宣宗酷爱其貌,于《宣德鼎彝记》将宫内“柴窑”列为名窑之首(柴、汝、官、哥、定)。汝窑大获成功,并以传世70件器物及新近面世的无数天青釉瓷片,证明了自己的业绩。

汝釉的创新,得益于“内有玛瑙为釉”,得益于清凉寺村附近2公里处有一座玛瑙矿。据现代化学“分析得知,玛瑙的主要成份与一般石英砂并无区别,为二氧化硅,但玛瑙往往含有铁等着色原素,对釉的颜色有一定的作用”。

汝窑的釉层大致在0.03-0.07厘米左右,虽较秘色瓷的釉层厚出将近一倍,却比宋官窑、龙泉窑的0.1-0.3厘米釉层要薄了许多。尽管釉层较薄,但釉面质感致密、平静,有深不可测之貌,以至千年以来让人一直欲看不透。

汝窑青瓷的釉层极为均匀,规整得几乎一丝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例如,官、哥的紫口,系口端釉层历高温,釉汁下行减薄,导致露出胎色;官、哥、龙泉器体下部或圈足墙面,常有下行渐囤厚釉一环;器身拐弯折角处或凸出部位,时有囤釉或积釉挂淌。这些现象,传世汝窑器物上几乎全无。

汝釉的上述特色,部分系匠师技艺精湛,部分系玛瑙效应,下述现象,当属玛瑙釉独有:

一、汝瓷釉面的光泽,大多数不及官、哥晶莹,更弱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级别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只及后者大约1/3略强。这说明,因玛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还包括釉质的耐腐蚀性)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于标本的截面,肉眼可见到较多气泡嵌在釉汁与胎体间的釉层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这些气泡在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有的“大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釉层紧贴胎骨处有一排肉眼可见的气泡,这种与其它青釉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当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釉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坯胎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逸出,较多的被封闭于釉汁下层。

三、由于玛瑙的加入,釉子的粘性聚然增强,让在高温下本该受地心强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竟然上行了一些。这是玛瑙为釉的奇特现象。这种现象全面解释了汝瓷为什么总被是做得特别规整,又总要把釉层控制在一定厚度范围之内。原来,玛瑙釉较强的粘度,降低了釉料在溶融时的正常流动,使得釉面自行修补厚薄不匀的过程受阻。强粘性还使厚釉在高温下容易产生强内聚力,吃掉薄处的釉,而薄处釉汁也较易被厚处的釉层所吸附。由此看来,汝瓷满身裹釉不只为了美观,还是均衡玛瑙釉粘度和内聚力过大的一项有效措施(支烧钉入窑时也上釉,出窑后敲掉)。

综上所见,玛瑙为釉确有许多独到之处,最主要使釉泽精光内蕴(系釉内大气泡折光反射之故)和釉呈幽玄静谧的青色。但也有弊端。于标本上可见,釉面效果,有的很好,有的利弊各半,有些则瑕疵不少。这些,证明汝釉的制作难度相当大,以致汝窑产品出奇地少,足端露胎的成功品几乎不见。由此想到,玛瑙为釉,必定还有许多尚不为我们所知的玄奥。不然,为什么其它青瓷窑系不在釉内引入玛瑙?又为什么汝瓷之间也存在着天壤之别?

青釉的发色,一般都与烧成时的窑位、窑温及不同的还原气氛有关。就汝窑而言,还应取决于玛瑙的含量。例如,凡青蓝呈色显著如卵青、天青、粉青等汝瓷者,其色泽往往也格外地纯正、匀洁;釉面也特别的细腻、平整;釉层也浓郁地呈失透状,犹如有高密度的青色烟霭罩之;开片也以稀疏的斜直纹、鱼鳞纹、蟹爪纹居多。如此现象,为其它青瓷窑系少有或不见。这几个特征汇拢起来,似乎已为汝窑的内在品质分出了泾渭,至少是可以用作区别开包括宋官窑在内的其它青瓷。尤其那件不开片的小碗残件,釉呈天青色,釉汁幽深蕴润,“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明高谦《遵生八笺》语,棕眼,在上述汝器中仅无纹小碗上出现,系釉表含有肉眼可见的大气泡;气泡不破、疏朗,似蟹行走后留下的爪尖痕),显出一派超凡的气质。但是,它们釉面均不及汝器右灰青釉一类浏亮。这些差别,是否为玛瑙含量悬殊之缘故呢?仔细观察还可发现,釉面玻化程度明显稍好的一类汝瓷(占总数约15%左右,色有豆青、茶青、灰青等),除胎骨与宋官窑有明显区别外,其釉面(略有厚薄不匀)、气泡(若聚沫攒珠状)、釉汁(略显透明)、釉泽(较为晶莹)等方面都与宋官瓷十分相近。这又是什么原因?当然,汝与官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是一个内因,但如此迥异现象出现于同一窑口中,其成因恐怕还是玛瑙含量多寡所致。即,光泽弱和无纹片者含玛瑙多,光泽强及纹片多、开细碎纹片者玛瑙少,甚或不含玛瑙。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探知了内中奥妙,故称:“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蟹爪纹,本不是真假的要领,也不该是好或坏的标记,但此“真”此“好”因与宋《清波杂记》“内有玛瑙为釉”的量有关,也就有了份量,让部分汝瓷,见出了高下。

历史传承:汝州历史悠久,隋文帝开皇初置临汝为伊州,炀帝大业初始改为汝州《汝州之名从此始》。

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改伊州,领承休、梁、郏城三县,公元627年(贞观元年)以废鲁州之鲁山县来属。公元634年(贞观8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证圣元年)置武兴县。公元712年(先天年)在令临汝镇置临汝县。到公元792年(贞元8年)又以梁县西界二乡补充之,并移治于石壕驿。公元738年(开元26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公元742年(天宝元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河南道,领梁县、叶县、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今宝丰)、临汝七县。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复为汝州。

五代时:周显德3年《公元956年》废临汝县《变为镇》,划归梁县。

宋政和5年《公元1115年》:升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襄城、叶、鲁山、宝丰《原叫过武兴、龙兴》五县《郏县于崇宁4年,即公元1105年划归颍昌府》。到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

金:废军事建制,州、县仍隶河南路,汝州仍领梁、郏城、鲁山、宝丰四县。

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郏县、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段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发展背景: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20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

据古陶瓷专家推论:“从宋微宗崇宁5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 

“汝瓷”烧造地: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年--公元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烧造“汝瓷”主要原料: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黄长石、砂岩石、半坡土、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

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相关历史记载资料: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

来源传说:“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是被后人尊为五窑之魁的汝瓷。关于汝瓷的来源一直有着美好的传说,版本之一便与宋徽宗的梦有关。

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远处天空的天青色,醒后他要求造瓷“雨过天晴云破处”,发誓要让工匠烧制出这样令其着迷的瓷器,最后汝州工匠技高一筹,从此,世上多了一种传世瓷器———汝窑瓷器,天青色釉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事实上,“雨过天晴云破处”最早提法并不源于宋徽宗,而是五代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世宗柴荣。当时,柴荣将柴窑的特点写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由于天青色确实是汝窑的一大特点,为此后世的传说便为汝窑的诞生附会上了宋徽宗的梦。

不过专家认为,无论传说怎样,汝窑能成为五大名窑之首与宋徽宗的喜好有关。唐代社会蒸蒸日上,大气磅礴,所以陶瓷雍容大度,类似唐三彩,到了宋代则推崇理性美。汝瓷代表了宋人的审美,与唐代是不一样的。

历史意义

现状:2002年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将在我市举行。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汝瓷的历史、特点、现状等,本版今明两天特刊出两篇相关文章——《汝瓷史话》、《古瓷新花放异彩》,请读者关注。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工艺名扬于世,在英语中China(中国)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其创烧、形成与发展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荟萃陶艺精华,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汝瓷瑰宝——汝官瓷,作为宋代宫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当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说。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又以5000万元港币的身价物易其主!

价值连城的汝瓷国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物华:“汝瓷”形成和发展:中国名瓷“柴、汝、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汝与官之变:定、汝、官三者间的往事,一些已经明了,一些至今还不很清楚。尽管官汝之变的内情还有待考证,但其性质不同于汝定之变,是浅显易变的。

定窑被汝窑所替代,看似因了久而久之让皇帝乏味的“芒”,其实还另有原委。如,比较单调的釉色,比较缺少变化的造型。加上“天真独朗,从蓝而青”的民汝窑已见丰韵,其隐含幽邃静谧之味的青蓝,正合宋徽宗的审美情趣。可官汝之变时的汝窑,本身并不存在竞争者,除成品率低及地理位置离汴京较远让皇帝有思念之累外,要说只能说到皇宫的内臣。

朝廷的一些大员,对真佶迷恋奇花异石的痴情非常心领神会。崇宁四年,在葵京等人怂恿下,江南一带官兵常入民舍,凡可用之花木、奇石,不惜破墙拆屋尽悉劫得,尔后一船船抵京师建“寿山姐姐艮岳”,这就是史称的“花石纲”。建寿山良岳直落得民间怨声载道、朝中沸沸扬扬、还招致了方腊起义。建官窑,属雅事,远不及“花石岗”有声势,史科便疏漏了情节与时间。可是,置内窑,史无前例,倒说明宋徽宗这位“教主道君皇帝”的心里,灵性的汝瓷不在奇石之下。

“崇宁5年”为御用汝窑的止烧年,理由就是基于“花石纲”一事。这两者,同是为了圣上的爱好和艺术造诣,故所以同等的重要和时间上同样的“史争朝夕”。另外,传世汝器中有2件盘碟刻“蔡”字铭文,说明蔡京与徽宗有共同品味。凭着蔡京对艺术的见识及办事的泼辣,“自置窑”实在是既可为又不太费事。于是官窑起,汝窑跌入低谷。

至于官汝之变的性质,按照现代法学观点解释,乃是知识产权一种转移,即从汝州移到了汴京,再后南移至临安。中国陶瓷史上历来有“官汝不分”之说,说的就是官窑与汝窑器型彼此不分,工艺相同,釉色也几近相似的这么一回事情。而官汝之变的实质,讲得通俗一点,皇室为享用上的简便快捷,夺汝窑之好,于京师“自置窑烧造”。道得堂皇些,宫廷借鉴汝窑之艺,取卞京地之土,成功地开创了烧瓷史上朝廷越俎代疱的先河:北宋官窑。

考古研究

考古价值:为进一步探寻汝官窑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两千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在475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还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状比较完整、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同时出土的一枚“元丰通宝”,为汝官瓷的历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清凉寺召开了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近2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土地、稀世的珍藏。

《鹳鱼石斧图》: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几个村民无意中挖出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鹳鱼石斧图》。经碳十四测定,这件国宝为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之遥。

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的黄道汝窑生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窑址分布于黄道村东的马蹄河畔,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3米。产品主要有白、黑、青、月白、天蓝、紫红等釉色。有的碗、罐上还绘有花草图案,写着“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样,釉色浑厚质朴,光彩夺目,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有黄道窑的花釉白斑罐。黄道窑的产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黄褐釉、天蓝釉、及茶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窑变出多种色彩,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工艺开辟了先河。而位于郏县西北15公里处的谒主沟汝窑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期的古窑址,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产品多为民间用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同时兼烧钧瓷釉色,如玫瑰红、葛花紫、龙肝、马肺、雨后红霞等。这里的山岭上到处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釉料,至今禹州钧窑还来此购料。全国著名陶瓷专家叶喆先生有诗曰:“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邻,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考古挖掘:汝河东北自然区另外两个生产区,一处位于大峪乡嵩箕山脉西侧。东侧便是禹州神垕镇,是生产钧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窑之称,已被文物部门发掘的窑场就有14个。产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艺品等。造型精致,光素无纹较多,釉色天蓝、天青为主,清雅庄重,汁水莹泽,釉面呈细碎冰裂纹,产品曾在开封宋宫遗址多次被发现。另一处位于汝州市内及郊区,这一带发现遗址8处,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绿刻印花和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张公巷的交汇处开沟发掘,出土了大量匣体钵片,其中两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釉瓷片,和清凉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样。其色清雅莹润,釉呈冰裂纹薄如蝉翼,多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艺品。工艺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和粉碎的玛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烧过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进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发现大量素烧胎片,除个别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状为传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别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样,匣钵种类繁多,桶式、碗式、盘式等应有尽有,底部和口沿儿涂有碱土。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

2005年5月,一户居民在汝州市张公巷发现一层独特的物质瓷片,面积约40平方米,经汝瓷专家李廷怀试烧,各界考古学家认定为北宋官窑。该址出土的瓷片与张公巷的瓷片样品,从釉色和冰裂纹及器皿制作的精美程度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碗奁极相似。同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查发掘地。

养与藏

收藏价值:汝窑天下第一瓷的称号,来源其造型、色泽、开片与质感的开创性,在于其达到了时代巅峰之后,至今仍无可超越的独步地位。

特色

造型——简而精,朴而实:汝瓷造型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工艺细、制作精、有神韵。

色泽——青如天,面如玉:汝瓷以玛瑙入釉,质美蕴蓄,青雅素净,光泽柔和,富有水色。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粉青”;淡白者如月辉闪耀,称之“月白”。

开片——丝如豪,质如金:由于汝窑釉料(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美丽开片,珍珠状的结晶体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

质感——润如肤,堆如脂:汝瓷柔和莹润,手触有明显酥油感觉。汁水莹厚,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不过,汝窑的成品率极低,上等品一窑难出几件。

汝瓷的养

1.把玩时应将汝瓷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

2.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瓷表面,此后可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变化(长期使用的汝窑器,出现茶纹属正常现象,纹理更具古韵。);

3.使用汝窑器后,可将茶渣清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晾干;

4.汝瓷在未使用时,可静置于干燥、清洁雅室之内。

汝瓷的藏

1.汝瓷应选通风良好、干燥、清洁雅室之内摆置;

2.汝窑器经过细心的养护及把玩之后,会出现独一无二的灵性,其蝉翼纹的变化更是每件都不同,这也是就造成了世上独此一件的局面,实为收藏之佳品;

3.藏汝窑器不可长时间闲置,须于使用中,方可观赏其纹理与茶为一体的美学变化,有赏心悦目之功用;

4.藏者可用心去感受汝窑的文化精髓;化泥土为永恒,口味极致美学典范。

鉴别方法

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四、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五、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大事记:公元1086年既北宋哲宗元祐年,为汝窑初始生产时期。

(公元1107年—公元1109年)北宋大观年间,徽宗因定窑瓷器有“芒”(未上釉的地方)不便在宫中使用,遂在汝州设立官窑,专门烧制宫廷用瓷器。汝瓷名声大振,成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为汝窑鼎盛期。

1938至1941年(民国27年到30年),资本家李绍初在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窑,亦未成功。1952年,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造成为集体经营,后又转为地方国营县办汝瓷厂(即汝州市汝瓷一厂),产品以粗瓷碗、盆为主,也兼烧瓷缸耐火砖等。

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1957年汝瓷厂郭遂师傅在马永杰、杨桂荣、孟祥泰、裴金榜、书记张全等的支持下,终于试制成功了汝瓷“豆绿釉”,产品质量达到了古代豆绿釉的标准。

1958年汝瓷厂郭遂等研制出汝瓷豆绿釉大型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1958年汝瓷研究第一人郭遂师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1964年5月中旬,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临汝参观汝瓷。先后查看了严和店汝窑遗址及文化馆汝瓷珍藏。

1969年汝瓷产品首次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所带200多件产品被外商购买一空,汝瓷声誉从此扬名海外。

1971年汝瓷产品在广州交易会上吸引了日本、新加坡、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十七个国家客商的青睐。

1973年,广交会上参展的四箱160件豆绿釉产品,被外商抢购一空,当年开始批量生产出口。

1973年10月,临汝县汝瓷二厂开始兴建。后更名为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

1975年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职工扩充到300多名,增添了设备,主要生产碗、壶、酒瓶、工艺品等日用品。1980年著名作家李准到临汝县调查研究,并参观了美术汝瓷厂。

1983年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全厂职工达到近千人,汝瓷生产初具规模。

1983年,汝瓷“天蓝釉”烧制成功。

1983年2月6日,河南省省长何竹康到临汝视察工作,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3年8月在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召开了汝瓷“天蓝釉”鉴定会上,获得了全国24位著名陶瓷专家的一致称赞,无不称汝瓷之精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全国8家报纸、中央广播电台、河南电台报导了这一消息。

1985年3月20日,以菽下薰为团长的日本播州访华团一行35人,拜会临汝县政府,参观风穴寺、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5年4月13日,以麦克博士为首的美国“中国古陶瓷考察团”一行19人,考察工艺美术汝瓷厂,并参观千年古刹风穴寺。

1985年10月21日,以伊藤光治为团长的日本全友会友好访中团一行19人,参观风穴寺、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5年12月,临汝县“汝瓷博物馆”建立。

1986年,临汝县委、县政府号召,利用汝州得天独厚的陶瓷原料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发展汝瓷生产,建立了临汝县中国汝瓷开发公司和中国汝瓷研究所。相继又建立尚庄、马窑、陵头、骑岭、803第三瓷厂、汝州镇等17家瓷厂,从业人员2680人,年产汝瓷1620万件,产值1963万元。

1986年3月20日,以菽下薰为团长的日本播州访华二团21人第二次来访,拜会县政府、访问临汝镇、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并赠送200株樱花树。1986年汝瓷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会上,荣获国家金杯奖。

1986年7月10日汝州牌“汝瓷”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功获准使用。

1986年9月17日,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系列产品双龙瓶、内花碗、鸡心碗、玉壶春等9种产品在第六届全国“百花奖”评比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金杯奖”。

1987年8月6日河南省代理省长程维高,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7年9月4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来临汝视察工作,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7年10月5日,日本味精株式会社代任顾问赖户寿太郎,应全国友协邀请,与常驻北京代理利根川来县参观汝窑遗址和汝瓷一厂。

1988年9月鲁山县段店古汝窑址,发掘出残破天蓝釉汝瓷缸,经鉴定属唐代早期产品。

1988年原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8年3月30日,以二木义雄为团长的日本白鹭访华团一团一行20人,拜会县政府、访问临汝镇、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8年4月历经四年360个配方和上千次的试烧,举世瞩目的一代瑰宝“汝官瓷”天青釉烧制成功。8月28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鉴定,一致认为试验成功。《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全国16家报刊作了报导。

1988年5月4日,日本陶器考古专家顿所隆一和荒井幸雄,考察汝窑遗址。

1988年6月5日,日本三菱电视株式会社伊丹制作所主事中山正一和主干重浦淳一,日本川山奇重工业株式会社车辆工厂工作后袋科一行22人,来临汝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风穴寺和汝瓷博物馆。

1988年6月24日,日本古陶瓷考察团以出川直行为团长一行6人,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8年6月24日,以日本出川直行为团长,岛田幸一为副团长的日本汝瓷考察团一行6人,来临汝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8年7月21日,日本陶器考古专家顿所隆一第二次来访,考察严和店、清凉寺、汝窑遗址,参观汝瓷博物馆。1988年8月29日,日本荒井幸雄,考察严和店、大峪、清凉寺汝窑遗址。

1988年9月鲁山县段店古汝窑址,发掘出残破天蓝釉汝瓷缸,经鉴定属唐代早期产品。

1988年10月1日,英国安星小姐姆,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8年孟玉松出席全国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受到邓颖超的接见。

1989年4月7日,日本荒井幸雄和松田章嗣,考察严和店、寺沟、东沟、陈沟、罗圈汝窑遗址。

1989年4月24日,日本泛亚西亚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森信和弘应全国友协邀请,参观工艺美术汝瓷厂、汝瓷博物馆、并高度评价汝瓷博物馆,计划在日本展览古汝瓷。

1989年4月29日,日本驻平顶山帘子布厂5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观风穴寺和工艺美术汝瓷厂。

1989年10月,上海国际研讨会与会国际专家给予汝瓷天青釉高度赞扬,日本、美国派代表团来汝州参观。1989年11月6日中央电视台对汝瓷天青釉的研制成功进行专题报导。

198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原河南省委书记)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9年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郝宝庆(中将)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8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原河南省委书记)视察汝州市美术汝瓷厂。

1990年孟玉松出席河南省第五次党的代表大会。

1990年孟玉松的作品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199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耀中教授在汝州市美术汝瓷厂创作陶瓷工艺品。

1992年全国画报记者采访团赴汝州市美术汝瓷厂采访参观。

1992年台湾《中时晚报》既(民国81年8月25日星期二第四版刊登:“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币割爱成交。据收藏家王兴祖表示,此件“汝窑三牺尊”是他的外曾高祖陶澍于道光十九年间担任两江总督时所留。

1999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将朱氏汝瓷赠送前日本首相小渊惠三。

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玉松古瓷厂选送的汝窑“国泰民安”大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厂长孟玉松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国务委员铁木尔·达瓦买提的亲切接见。

1999年孟玉松作品获全国民间藏品展交会一等奖。

2000年汝瓷专家朱文立应邀赴美国进行陶瓷文化交流,轰动洛杉矶,并接受了洛杉矶电视台记者专访。

2000年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出475平方米的中心烧造区,为汝官窑早期官窑遗址,揭开了汝官窑千古之谜。

2000年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将朱氏汝瓷八卦鼎赠送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2000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参观汝州市汝瓷开发中心。

2001年4月29日,《中国文物报》刊登《陶瓷香港创天价》一文,编者按:

1992年在美国纽约一只汝窑小碟以1.4亿元成交(未说明是何币种)。创造了世界古陶瓷之最(此说虽有争议但足以说明汝窑瓷器之珍贵)。

2001年10月20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既汝州市首届汝瓷国际研讨会在汝瓷发源地汝州市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专家学者200多名,会聚一堂,研讨汝瓷发展大计。

2001年12月5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寻瓷访古漫记栏目,刊发了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撰写的《考察河南窑址见略》釉色天青珍同拱壁的青瓷器——汝窑。

2002年11月中央电视台10套赴汝州拍摄汝瓷专题节目《探寻汝窑》。对汝州市区张公巷遗址进行了实地拍摄。2002年12月河南电视台在汝州拍摄汝瓷专题片《汝瓷》。

2002年9月河南大学九十华诞,物理系85届毕业生时任汝州市市长吴孟铎将汝瓷开发中心特制汝瓷《双龙瓶》赠送母校。

2002年3月30号“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发行,邮票首发式在鹰城平顶山市体育村举行。

200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以“雨过天晴云破处”为主标题,副标题(记中国汝瓷女传人孟玉松)详细报道了孟玉松的传奇人生。

2002年汝瓷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定点旅游产品。

2002年10月,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在汝州召开,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2002年10月30日由汝州市美术汝瓷厂、玉松古瓷厂、汝瓷开发中心、汝瓷产销中心等72家单位和个人发起成立了汝州市汝瓷协会。

2002年12月19日《河南日报》以“汝瓷期盼辉煌”为题客观报道了汝瓷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了汝瓷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2003年1月30日《大河报》探访我省宋代名瓷系列之“汝瓷篇”《寻找雨过天青的美丽》,对汝瓷作了详细报道。

2003年3月16日域名为汝瓷国际网站“中华汝瓷网”经过3个多月的资料收集和设计制作正式建成开通。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河南网、河南日报、大河报、新闻出版报、青年导报·经济观察分别转发或刊发了开通的消息。从而使汝瓷实现了网上浏览,迈入全球网际快车。

2003年4月6日由汝瓷协会主办的《汝瓷研究》刊物创刊发行。2003年5月1日中华汝瓷网被国际知名网站搜狐网站和上海热线、中国陶瓷信息资源网收录入搜索引擎,实现了网上互联互通。

2004年,汝州市政府拨款拆迁居民房7户,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4年2月至4月再次对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8×8米和12×5米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陶洗池1个、水井4眼、灶6个、灰坑79个,出土一大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取得张公巷窑址考古的重大成果。

2004年,张公巷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1月,李廷怀作品张公巷北宋官窑釉作品“托盘”被评为中国五大名窑作品仿古釉金奖。

2010年9月18日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发布。

2010年9月23日至26日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在汝州市胜利举办。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开幕式暨《魅力汝瓷·欢乐汝州》大型文艺演出,民间藏品鉴赏活动,汝瓷精品、18种汝官瓷仿复制品、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获奖作品、中国历史名窑当代名家作品展,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中国历史名瓷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国际研讨会等主题活动。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汝官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

在2010年9月23日开幕式上,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会徽个性化邮票和汝瓷珍品个性化邮票1版和汝瓷珍品个性化邮票1套14版。该套邮票为12枚中空版式,主图为太阳神鸟,附图均为汝窑瓷器珍品,向世人展示了现存14种珍品汝瓷的全貌,诠释了“汝瓷”作为国宝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内涵。

产品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汝瓷扩大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的申请的审查(公告2005年第104号)。

地域保护范围:汝瓷原产地域保护范围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汝瓷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的函》(平政函[2005]30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南省汝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和宝丰县大营镇、肖旗镇、商酒务镇、赵庄乡、城关镇、杨庄镇、石桥镇、张八镇等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汝窑天青釉瓷器(天青、天蓝、月白等)。

(一)原料

保护范围内产石英、黑长石、黄长石、高领土(风穴土、半坡土)、粘土(黑毛土、唐沟土)、方解石、白云石、草木灰等。

(二)加工

1、原料加工:用传统工艺加工成泥料、釉料,经过捡选、漂洗、破碎、研磨、陈腐等工序。

2、成型:以手工拉坯、雕刻、捏塑、拓坯成型。

3、烧成:先经800oC左右素烧,用浸釉法施釉,根据制品色泽要求,1次或2次施釉,用还原火烧成。

(三)产品特色:汝瓷产品以天青色为基调,有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坯胎以香灰色和灰白色为主。

汝瓷天青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玛瑙入釉,清雅素静,温润古朴,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分垫圈支烧和裹底支烧;

汝窑天蓝釉:色似“雨过天晴云破处”,形体端庄大方,有一种青蓝相应的光泽,釉汁莹润,美不胜收。

汝窑月白釉:釉汁温润如玉,拂之如脂,独具风格。

专用标志使用:在汝瓷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茶叶沫釉玉壶春(网照)

豆青瓜愣执壶(网照)

三足樽汝窑(网照)

窑变龙首碗(网照)


汝瓷之一(网照)

汝瓷之二(网照)

汝瓷之三(网照)

汝瓷之四(网照)


汝瓷之五(网照)

汝瓷之六(网照)

汝瓷之七(网照)
中国五大名瓷之一----汝瓷 中国汝瓷小镇logo评选

汝瓷之八(网照)

汝瓷之九(网照)

汝瓷之十(网照)

汝瓷之十一(网照)


汝瓷之十二(网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187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四大帅哥评选 中国古代帅哥

按照中国古代的的审美标准,于是我们的历史里有了四大美女,还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冠之以名前,以示美丽的程度。但是呢,其实美丽并不是女人的专利,否则我们怎么会说“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呢?中国的历史往往是忌讳谈男人的美

汝窑 汝窑开片

1 概述 编辑本段汝窑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严和店窑址、张公巷窑址等),故名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之一贾诩的聪明才智 曹操谋士贾诩

《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在百姓心目中,一般都认为诸葛亮是最聪明的,其实不然,诸葛亮在书中是被神化了的,其只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确谋略家。而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里历史里,最聪明的可能还是当属贾诩。    

水均著:《中国五经富——小镇百年文化之谜》内容简介

中国五经富——小镇百年文化之谜一、【内容简介】本书以清末民国动荡的时代为背景,试图通过讲述一群来自国外的传教士,和本地一群莘莘学子的故事,揭开小镇的文化繁荣之谜,以此探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当年那些梦想中华民族富强的

声明:《中国五大名瓷之一----汝瓷 中国汝瓷小镇logo评选》为网友快乐的金太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