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香华讲《柏杨家书》的故事 曾国藩家书 听书

听张香华讲《柏杨家书》的故事

http://www.subaonet.com/cul/2014/0921/1393469.shtml

2014年9月21日《姑苏晚报》

李婷

昨天,应文汇出版社《文汇雅聚》首届主题笔会之邀,柏杨先生的夫人、诗人张香华女士赶到了苏州,与读者们分享她和《柏杨家书》的心路与故事。

家书虽然很私人

听张香华讲《柏杨家书》的故事 曾国藩家书 听书

却能从“家书中见一人”

当张香华得知晚报恰好有一个“晒家书,看家风”主题活动时,开心地表示没想到家书仍然是一个受到人们关注的议题。

1968年,因言获罪的柏杨在台湾入狱,那一年他的女儿佳佳只有八岁,1972年,佳佳十二岁了,开始和爸爸通信一直到1977年柏杨出狱。2010年,柏杨离去两年后,张香华把整理好的“家书”发给了文汇出版社,“家书就是很私人很个性的,不过柏杨这些家书的场景呢,太特别了些,关在监牢里给孩子写信,那讲什么呢?讲太深孩子听不懂,讲他的牢骚孩子也无能为力,所以他只能讲一些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给孩子。”

对于柏杨在家书中的一个“苛刻”要求,张香华的印象特别深:“他有一次叫女儿去看望一个受苦的孩子,对方地址不详,这对于佳佳来讲是个大难题。她本身就是一个孩子,怎么去帮一个身份、家庭、背景都很复杂的另外一个孩子?她那么小,她哪里能做这事啊?可是呢,父亲的愿望又那么热切,只好拼命去做,做得又不理想。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柏杨式性情’表现,他这么热烈,对孩子希望用这个方法去教育她。”

有读者在读过《柏杨家书》后认为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柏杨”,张香华却认为家书里的柏杨和著书立言的柏杨和生活伴侣柏杨,“没有什么不一样,他就是那么一个人,从家书中可以知道他。”

蒋纬国代表蒋经国

向柏杨道歉

1968年,柏杨被捕入狱,开始了十年的铁窗生活。张香华对此评价道:“我想这个变故对他自己来讲是有多重意义。第一个,他的人生又一次被拆散了重新组合,他原来以为终于可以安定下来,可是又一次归零,重新开始。在写作方面,他以前一直是写杂文,关在绿岛几年中他读了历史书,开始撰写史学文章。曾经有过一个国民党高官在柏杨出狱之后请他吃饭。因为那高官过去是他的邻居,我记得那个场面蛮动人的,那个高官看到柏杨就马上跟他握手,说‘你受苦了。’柏杨回了他一句,‘我需要这个磨练。’我觉得那一刻最美。因为别人知道他受苦,知道他不应该去坐这个牢,所以就会首先伸出温暖的手,跟他这样讲话,然后大家的心都放平了。”

对于此次来苏入住的南园宾馆,张香华一进来就得知“这个房子蒋纬国住过”,这引发了她的一段回忆:“那是在柏杨写完《资治通鉴白话本》的新书发表会上,很多文化界、出版界的朋友赶来庆贺。大家突然发现来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却没有被邀请的人——蒋纬国。我们觉得很意外,他怎么会跑到这个场合来呢?在大家致辞结束后,蒋纬国突然表示也要讲话,就在我们大家都愣住的时候,他说‘我今天是替我的老哥来跟你道歉的’。听他讲完我们是既高兴又意外。”

张香华据此认为,人们在事情发生之后的态度很重要。“要能够很诚实地去面对,做错的一方有面对的诚意,那么遭受的一方他也才能放得下来,否则冤冤相报,错上加错,积怨日深,是非黑白都没有办法讲清楚了。”

柏杨的书信暂时没有出版想法

自己的新书将由江苏文艺推出

柏杨去世后留下的手稿,张香华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刚刚讲到的书信,我没有捐出去,我只捐了一封,是柏杨写给我的第一封信。我捐给了上海图书馆。还有他写给朋友的信、他的日记等我都没有捐。日记不多,但也有厚厚一大叠。他在狱中是有读书笔记的,但是以后呢他就不再很有规律地写。所以说,他还有部分的家书,日记和读书笔记这些的整理和出版事宜,我还没有思考过。”

张香华曾获得过“国际桂冠诗人”的称号,近年来,虽然疾病缠身,她仍尽力笔耕。据悉,今年年底,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明日朝阳照逝水》将会面世,“这是我的文集,里面有写到柏杨,还有写我和柏杨,包括他的朋友。第二个部分讲女性。第三个部分,是讲述诗的声音和诗的欣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177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一口气读完《柏杨家书》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原文地址:一口气读完《柏杨家书》作者:杭之70一口气读完《柏杨家书》生活仿佛“一地鸡毛”,人生在世,不胜其烦——好长时间都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周六在一旧书摊上见到《柏杨家书》,随手翻阅几则,大为感慨,遂携而归。柏杨,1968年3月7

读张之路新作《弯弯的辛夷花》未完 弯弯的辛夷花读后感

读张之路新作《弯弯的辛夷花》(未完)樊发稼几个月前,我写过一篇短文,里面两句话,好像深获一些朋友的认同:“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决不依傍他人,也绝不重复自己。”“一个有出息的作家,总是将不懈的艺术追求精神深深渗透在自己的每一部新作中

杨绛散文《记杨必》 杨绛的散文

《记杨必》——杨绛杨必是我的小妹妹,小我十一岁。她行八。我父亲像一般研究古音韵学的人,爱用古字。杨必命名“必”,因为“必”是“八”的古音:家里就称阿必。她小时候,和我年龄差距很大。她渐渐长大,就和我一般儿大。后来竟颠倒了长幼

声明:《听张香华讲《柏杨家书》的故事 曾国藩家书 听书》为网友莫名德眼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