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挺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好吃的,后来想法慢慢变了,甚至现在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没有美食追求欲望的人,他的人生乐趣该打多大的折扣啊!这两天总逛美食论坛,不自觉地想到好些跟吃有关的事情,正好不算太忙,就想哪写哪随便说说吧。
上大学那会,跟土豆兄两人都比较爱吃,经常会在上完晚自习快十点时,来到食堂各吃一碗三鲜面。虽然深知这么一大碗高热量的面条会在体内积累多少大卡的热量,但依旧无法抵挡美味的诱惑。时间空闲点,还可以去食堂三楼小炒的地方,点份披萨解解馋。当然了,食堂产的“农家披萨”不管从外形到内在都里正宗两字都相去甚远,但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来说,依旧是吃的满足得很。再高档点,我们会自带饮料,到仙林美食城点上一盘地锅鸡、几盘小炒,边聊边吃,别提多自在啦!
说到仙林,不得不提那个“大坑”,其实就是小吃摊点的聚集点。里面的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尽管你知道这家炸鸡腿的油上漂浮着一堆杂质、那家麻辣烫的汤里面肯定放了各种添加剂、这家奶茶店后堂苍蝇乱飞,但是你仍然会像什么都不知道一般地投入到这场美食盛宴中。大学四年,不知道逛了多少遍大坑,吃了多少乱七八糟的小吃。
就是这么一点点关于吃的事情,成为了大学时代非常美好的回忆。
研究生时代的吃,跟本科时代比,稍显得卫生和上档次些。少了乱七八糟的小吃,多了一些正儿八经有名有姓的美食。怎么来比喻呢?就像是跟两个不同的人谈恋爱,一个随心所欲,一个正正经经。前者让人更加放松和自在,后者总有些说不上来的拘束吧。但对于南方过去的吃货而言,北方的美食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过年期间看《一城一味》,提到天津的煎饼果子,我就忍不住要流口水了。虽然合肥有好多山东杂粮饼,但与北方的煎饼果子还是有很大区别。学校里面卖的金盛福饺子,吃一顿八块多钱,那时候可只有在改善伙食的时候才能享用啊。食堂三楼的三鲜汤米线,成了宿舍四个姐妹的最爱,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室食”。还有本命年那次悲催的脚扭伤事件,也是因为要出去买酱香肉饼而导致的,哭懵!
学生时代的很多情感都是单纯而质朴的,对美食的情感当然也算其中一种吧。写到以上文字的时候,思绪也跟着一起回顾,然后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现在工作挣钱了,可以吃到更多更好的美食时,却少了以往的那种欢喜呢?
工作之后,凭着对美食的热爱,开始自己捣鼓些吃的。第一次包饺子,第一次做糖醋排骨,第一次做红烧羊肉……不管是不是符合美食规范,我都一厢情愿地认为好吃的不得了,哈哈!新房没交付时,整天在那憧憬我的厨房,甚至打算在厨房装个空调,便于我夏天和冬天烹饪美食。老公很聪明,对于我做的饭菜,总是赞不绝口,即使提意见,也说的非常委婉。我就比较笨了,他做的饭菜,我总能挑出一堆毛病,以至于后来都是我在厨房辛苦忙碌,他总是那个坐在餐厅享用的人!
怀孕最初的几个月,什么都吃不下,再好吃的美味放在我面前,我都是一脸厌恶。那段时间,情绪特别差,仿佛人生都没有指望了。不是说三个月后就能恢复胃口嘛,直到四个月的时候,我却还是那一幅病恹恹的模样。从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我,那时候也开始期望自己能生个男孩,至少他以后就不用承受像妈妈一样的痛苦。现在嘛,胃口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吃两碗饭,把婆婆和老公都吓一跳;坏的时候,吃一点就想吐,又把婆婆和老公担心的不行。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坚持住坚持住,等生完孩子,我就又可以胡吃海喝了。
吃,也是需要氛围的,对不对?你跟不同的人吃饭,感觉完全不一样。如果能有个志同道合的吃友,相互理解与支持,那才叫好!我跟老公就是两个吃道上的人,好几次经过海底捞,我都馋的不行,老公却认为,为了吃排这么长的队就是有毛病。前两天又谈到这个事情,我气呼呼地说,等我生完孩子就喊同事去吃,哼!老公一笑,哼,我倒乐得轻松!好吧,不是一条道上的人终究吃不到一块去。
现在是婆婆在照顾我的饮食,她真是一个很体谅和考虑我感受的老人。我们俩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完全不同,但是她一直在迁就我,并努力养成习惯。我有时候在论谈上看到什么好吃的,就记下来回去跟她说。凭着她几十年做饭的悟性,竟然也都做得不错。
所以,又谈到一个话题——烹饪的悟性。悟性多半是兴趣衍生出来,凭借一部分天赋,然后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烹饪理念。关于悟性,还是有挺多可以说的。但是貌似我现在有点饿了,我打算再去美食论坛逛逛,排解下饥饿之感。
哈哈,真是想哪写哪的流水账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