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蔡国声: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集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西泠书社会员、上海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上海静安收藏协会会员、文物鉴赏家、书画家、篆刻家。
又一次鉴宝圆满结束,精疲力尽的躺在床上回首整个活动流程,对辛苦筹备的鉴宝活动还算是满意。在陪同接待鉴宝专家的两天里,我意外的得知几件为我所不详知的事情,毛晓沪老师不仅是权威瓷器鉴定专家,也是一位国内外著名的油画绘画大师,他的油画一直以来被日本和韩国人所追捧。更令我惊奇的是:蔡国声老师不仅是国家权威的杂项鉴定专家、河南台华豫之门的御座鉴定专家和中央二套《寻宝》专家。。。而且更是中国著名的篆刻大师和书法大家。蔡老师的篆刻是行内众所周知的,早年邓小平来上海视察时,上海市市委领导专门邀请蔡老师给邓伟人篆刻私章,后来江泽民及其亲友以及中南海警卫团政委等国家重要领导人都慕名邀请蔡老师给其篆刻私章。篆刻技艺和名气被领导人一再所认可和追捧,自然而然成为国家级的篆刻大师,目前已成为全国篆刻排名前10名篆刻大师。大家都知道,篆刻技艺如此精湛,是和研究各类书法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的篆刻技术而不断地演练书法,书法和篆刻同根而生,因此蔡老师的书法是非常的精湛,已经默默成为收藏界所追捧的收藏佳品。蔡老师为人低调,温文尔雅的行事风格实在是令人钦佩,但从不会轻易留书给人。鉴宝活动期间,来自全市各地的藏友都想不惜重金得到蔡老师的书法作品,但可惜的是都被蔡老师给婉拒了。。。婉拒之后就留下一阵阵哀叹声。可能是我和弟弟的活动策划和接待工作得到了蔡老师的充分认可,蔡老师竟然给我们姐弟挥笔留下了四个大字“学无止境”!面对这幅墨宝,我和弟弟开心之余与蔡老师亲切合影留念,让镜头将这个画面永远定格在09年的幸福瞬间里!
今天心情不错,我想借助键盘在此用心浅谈一回恩师。
蔡国声,一九四六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文物鉴赏家、书画家、篆刻家,从事文物鉴赏及书法篆刻四十余年,出版《珍宝鉴别指南》、《古玩与收藏》、《蔡国声隶书阿房宫赋》、《过眼云烟录——蔡国声谈古玩鉴赏》等书二十余本。在古玩鉴赏,尤其是古玩杂件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1960年后随单晓天学习篆刻,并受业于方去疾、高式熊诸家。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发表有《印章材料简说》、《边款及其它》等文。说到上海的瓷器、古玩鉴赏,蔡国声绝对是个振聋发聩的名字。他年过花甲,笑声爽朗,博学儒雅,颇有风范。自从1962年进入上海古玩商店(即现在的上海文物商店),年华四十载,他阅宝物无数。如今退休的蔡老师老骥伏枥,不仅笔耕不辍,还常热情地帮人慧眼识珠,享受潇洒的鉴赏人生。
工作就是遍览文物
蔡老师最初进入古玩商店做练习生,边学习边做,周一到周五排满了课程。陶瓷、钱币、书法、玉器等的鉴赏课全部由全国一流的老先生相授。著名的陶瓷鉴定专家薛贵笙身为古玩商店的终身经理,便是教蔡老师陶瓷鉴定的老师。之后,蔡老师被安排到各个部门去轮岗工作,于是大饱眼福各种门类的珍藏。
那时候,蔡老师每个周末都是在上海博物馆度过,他一个人能在博物馆泡上一整天,当时上博某个藏品摆在什么位置他都了如指掌。
蔡老师想学书法和篆刻,周末便花七八毛钱,买一个小蛋糕去拜访那些赫赫有名的书法家。那些前辈见到一个好学的年轻知己,也都乐意相教。名家有时只需一句点拨,便能让蔡老师受益匪浅。蔡老师练吴昌硕的字,无论他怎么琢磨,都无法写出吴昌硕那种雄浑的笔力。当他向吴昌硕最年轻的嫡传弟子王个簃讨教时,王个簃告诉他:“要用宿墨。”一句话让蔡老师茅塞顿开。蔡老师记录前辈的语录,整整积累了几十万字笔记,现在,老师将自己多年的鉴赏经验撰文成书。蔡老师认为,前人的一句话往往是后人的捷径,他受惠于前辈,如今便施惠后来者。
上世纪60年代末蔡老师负责整理文革抄家所得的文物,这份工作让他好比“老鼠掉进了米缸”。当时上海滩上有钱人家的珍藏,几乎都是经他手整理的。蔡老师无比幸福,每天一边整理,思考哪些送去北京、哪些送去上海博物馆,一边则是尽情欣赏,过手的名贵文物数不胜数。
淘宝、寻宝
蔡老师曾在上海友谊商店工作,当时为国家创汇四处淘宝,买的宝物不胜枚举。“我在旧货店花2000块买下明末清初的如意,不仅规格大,而且整个如意全是雕刻。别人都以为是香樟木所以贱卖了,我看出那是珍贵得不得了的成橡木。现在那枚如意是兰馨文物行的镇店之宝,价值至少50万元。”
他甚至还在仿古工厂做了8年厂长,每天穿梭于各个车间看人家如何做仿古品,因此练就了看古玩、瓷器、书画等的火眼金睛,“我用眼看、用手摸、用指轻弹,假的就基本上逃不掉”。退休后的他常应朋友之邀做“把关师”,在古街陋巷中慧眼识遗珠。
1989年,蔡老师在景德镇瓷器厂某科长家看到两方砚台,一方是端砚一方是色砚。科厂只道两方砚台石质好、做工好,便拿出来与蔡国声分享。蔡老师一看便喜上心头,那两方砚台除了造型品相好之外,还“砚贵有名,身价倍增”,那砚台正是由民国时徽州著名雕刻家胡子良所雕,且雕工极好。“很多人都不知道胡子良其人”,蔡老师看出那两方砚台是珍宝,立刻花1800元买下。
蔡老师曾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教人鉴赏古玩杂器,因此他在古玩卖场甫一露面,老商家都认得他。他们会主动说“老蔡我有几个新宝贝你帮我看看”,蔡老师总欣然应允。
他家有一个不起眼的笔筒,“我从黄山找来的”,蔡老师娓娓道来。这笔筒触摸时,感觉如同婴孩的皮肤,“是最好的黄花梨木”;他将笔筒一倾斜,便可看出笔筒是束腰造型,口沿看似平实则凸;“再看底部的镶拼”,他说好木空心,底部唯有镶拼方能嵌入。“最最珍贵之处,在于笔筒上的落字绘图,出自清末海派著名时事画家吴友如,”蔡老师兴奋地指着吴友如的落款,“这是个明末清初的笔筒,而上面的镌刻完成于民国初。”
古道热肠的他常应约著书撰文,分享古玩人生,因此“欠了一屁股稿债”。难得空闲,他会从不大的书房里摸出各地淘来的宝贝。放大镜下,才是他醉心的世界。再次祝福可爱可敬的恩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