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结构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段意
全文
一、(1——3):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第二部分
1、(4——5):往仙台途中所见,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2、(6——23):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3、(24——31):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
4、(32——35):与藤野先生告别。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叙事线索)
暗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感情线索)
中心
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还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写作特点
一、抓特征,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
藤野先生
抓特征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选取典型事例
1.为我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为我改正解剖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学生,尊重科学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对骨学的兴趣,求实精神。
清国留学生
抓特征
盘辫子--------------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盘起辫子。表现这些留学生的庸俗腐朽
选取典型事例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清国留学生学跳舞----------------不学无术,附庸风雅
二、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一)
1、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愧疚(36段);感激、赞颂(37段);怀念(38段)
2、对东京:失望、厌恶
3、对清国留学生:①失望厌恶 ②厌恶、嘲讽、愤懑
3、对所谓日本爱国青年:愤慨
4、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反语(作用:讽刺)
找出文中的反语,①并说出反语的含义、②作用?
1、实在标致极了。
①丑。②有讽刺意味,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厌恶、嘲讽、愤懑。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有讽刺意味。
3、爱国青年也愤然
①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军、思想狭隘的青年。②有讽刺意味。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①“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揭示这种荒谬的逻辑。
②有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的愤慨和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
5、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①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②有讽刺意味。
问题
1、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2、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①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②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③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水户”。④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⑤对藤野先生的敬仰。⑥弃医从文。⑦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等。
3、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
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的概括。题目交待了文章记叙的人物。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藤野先生来组织材料的。
4、鲁迅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决定,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命运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我们应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练习说明
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①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②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①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愤懑的情感与态度。
②“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①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为我改正解剖图,关心我解剖实习。②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③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篇课文以后,①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②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③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①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内在原因是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远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离开东京。
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民的愚昧、麻木,作者认为救国需从精神上唤醒国民,而从精神上唤醒国民,当首推文艺。
③鲁迅的人生选择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精要语段
1—3段
1、概括第1自然段内容。
写作者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②“无非”的作用?③这句话的作用?
答:①“这样”指东京“清国留学生”庸俗腐朽、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种种丑态丑行。
②“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作者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所作所为的失望厌恶。
③全句领起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表达作者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所作所为的失望厌恶。
4、(第1段)写了上野的樱花之后,立即用一个“但”字起什么作用?
答:起转折作用,花虽然漂亮,但是清国留学生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5、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赏樱花、学跳舞这两个细节来描写。
6、“实在标致极了”这句的作用是什么?
反语,“标致”是“丑”的意思,用“实在”来修饰“标致”,增强了讽刺效果,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嘲讽,愤懑之情。
7、“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8①“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②有什么表达作用?③“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①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②有讽刺作用。
③鉴 :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
9、(第1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富士山”什么修辞?其作用是什么?
夸张,比喻。突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
10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庸俗腐朽,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11、写这两段文字的动机是什么?
①表现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愤懑。②写出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从而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③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4—5段
1、为什么记得“日暮里”“水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日暮里”有日暮途穷的意思,使作者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诗句,触发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水户”是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2、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呢?
作者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大概”的作用?
“大概”表估计,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也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