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洋思和我们自己
我曾去过洋思中学,现在又来到昌乐二中,这两所学校无疑都是出类拔萃的,我想就我的所见所闻对它们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希望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校园
昌乐二中:这所学校的校园是精致的。它最具特色的是它的主楼“海纳楼”,不是因为这三个字还有上面的“山东省昌乐二中”用的是舒同体,当然,舒同的字总是显得从容而大气,更是觉得它弧形的建筑与中国人民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为的是招财进宝,它的海纳百川则是为了学校的一切。再有就是“杏坛”,孔子的雕像与“四书”,表明它是在文化上进行着传承。怡心轩则让这里的老师自己感受到自己素养的高雅。
洋思:那里的校园艺术性不强。它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呈“丰”字结构的五栋楼,每栋楼都用宽大的走廊连接。可能设计者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通达。那里到处都是标语、单词、古诗词,让人视觉疲倦。
我们自己:我们几乎所有学校的校园,似乎都与文化与艺术与审美没有关系,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有的校园花了极大的投入,则只是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我们拿不上台面的文化。
思考:校园的建设和修修补补与文化能关联在一起才好。
二、校长
昌乐二中:几乎我接触的每一个昌乐二中的人说起他们的校长来,都是“我们赵校长”如何如何,那语言、那神态,让我感到他们对自己校长由衷的爱戴、佩服和亲近。赵校长99年上任,学校04年转制,他一直承担着校长这一角色。我不是很肯定但我猜想学校的转制可能与他有一定的关系。他充满自信,把行与思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昌乐二中是《中国教师报》推广的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但并不是《中国教师报》找到他,而是他学了杜郎口后有了自己的东西,然后主动提出加入,从而推广自己的学校。如果手中没有货,没有自信,绝对做不到这一点。这是行。他由电脑里的偷菜游戏联想到自己学校的阳光管理(也就是让同学们积极地主动地快乐地自我管理),这是思。他把管理变成对“人”的尊重与研究,因此,他对学校的管理我私下以为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对“权”的使用。
洋思:与赵校长一样,蔡林森校长也是具有极强个性与自我主张的人。不仅如此,他们都能把自己思想指导下的行动持之以恒地付诸实施。
我们自己: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只是在比较低的层次上游走。
思考: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校长必须有思想,能执行,绝不能人云亦云。校长需要有权威,他权威的取得在于干部的使用,如果每个人职责不明确,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干部
昌乐二中:几乎所有的干部都是从教师做起的,就好比以色列的军官都必须从列兵做起并一定要当过班长一样。因为干部的能力和他们对自己身份的把握,这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干部是能力的标志。
在与初中级部主任交流时,他的桌上,是这样一些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杜威教育名篇》、《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给传统教育打0分》、《幻想之眼》、《前方是什么》……还有几本被书本压着,我不好意思翻看。那里的干部,是暂时走在同伴前面的一些人,为了一直走在前边,为了赶超别人,也为了避免被别人赶超,学习和补充在那里是多么重要。
洋思:因为学校体制都是民办公助,在这一点上这两所学校比较一致。
我们自己:干部的成长与任命方式大家都比较清楚。并不一定是有能力的就在那个位置,而在那个位置,为了蝇头小利互相掣肘、互相牵制、搞平衡,是我们常见的方式,即使有能力也不一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思考:管理的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在任何一所学校,校长之外,首先是干部的问题。校长之下一所学校的所有干部都应该明白各自的身份,在其位,谋其政,在自己的那个位置,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事。从整体上说,把经常性的内耗变成只有一个目标且为之付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四、老师
昌乐二中:较高素养,工作也算辛苦,但似乎工作就是他们的事业,每个上讲台的人都能熟练地驾驭电脑。学校的体制决定了它对教师的管理趋于简单,而在这简单的管理中又不乏温馨,比如学校为老师过生日,每个人都十分明白自己的角色。再者,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让这些老师在自己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职业的尊贵。他们是幸福的。
洋思:他们老师教书的手段,从根本上说,与我们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他们的教学我自认为并不是一个整体,他们的生活方式我并不羡慕。
我们自己:我们的老师的构成是复杂的:这个的亲戚那个的关系,这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觉得困难。较低的工资待遇决定了相当多的老师只是简单地付出。教师工作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作为这一职业的从业者个人综合素养的高低。
思考: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该以尊重和规范为基石,而我们的教师本身则应该自珍,至少孩子们是无辜的。
五、学生
昌乐二中:学生充满朝气,自信而温和。他们在学校文化的熏陶和老师的教育下都显得儒雅而有力量。他们的表现让人乍一看就是孩子,与他们的年龄相符,再走近了观察,又觉得他们十分了不起。他们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风华正茂”,而且是整体的,让我产生这样的感慨,我的学生时代为什么没有在这样的地方度过?这个群体需要仰视。我看过高中几个班级拔河比赛,充满激情。他们好象非常喜欢这样的比赛,天天都有。有一次,比赛结束了,有个女孩把男生的大衣递给他,同时,低头看他被勒红的手,那是温柔,那是美。
洋思:那里的学生不像孩子,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校园里没有笑声,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让人感到压抑。那里孩子们获得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我们自己:因为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规范,很多学校没有文化底蕴,也不注重对文化的积累,仅有的“孝”文化也只停留在极其肤浅而可笑的层面,比如向学生收取几块钱,然后让他们给家长写封信了事。我们的很多学生在校服上瞎写,在教室里尖叫,不带书包,不做作业……他们的这些表现显得既无知又可怜。
思考:孩子们应该眼神清澈,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他们的内心丰富而强大起来。一个班学生普遍的问题其实是教师的问题。
六、课堂
昌乐二中:一声“老师好”,整齐划一,铿锵有力,震撼人心。上课了。
十分钟的复习巩固和自主学习,三十分钟的讨论、展示、点评,五分钟的小结与练习。不知是谁设计的,这里学生的凳子很有特点,窄的,四条腿向外张开。坐在上面不会很舒服,也不会有谁想到让它的一条或两条腿翘起。讨论开始了,孩子们一律把凳子塞到桌子底下,所有同学都站着讨论与交流。展示是学生的,点评也是学生的。
所有的班级都是这样。
在任何一间教室,我们在里边走来走去,学生对我们的感觉,可能觉得我们是空气。也可能正是因为我们,老师和学生的表现更加精彩。
洋思:我没能真正走进那里的教室听课,那里所有教室上课时都关着前后门,而教室的窗户都是毛玻璃,看不见里边。我所听的是他们学校安排的,在大报告厅里展示的,与我们平时的公开课没有区别。
我们自己:我们的课堂还是老师的,我们的学生还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累,学生没有什么学习的快乐。
思考:重复产生倦怠,研究涌动激情。我欣赏昌乐二中课堂节奏的变化,我不能不佩服他们对课堂本身的研究。我们再不能满堂灌,在老师付出的基础上,相信学生,调动学生,让同学们做学习的主人,高效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七、活动
昌乐二中:这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每一项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从不同侧面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服务。在这个领域,我认为它最有特点的是,他们对任何活动都有计划,有研究,有反思,有改进。
洋思:学习几乎成了学生唯一的任务,不过,那里的活动也有,但很少。
我们自己:我们也有活动,而我们的活动往往只是单纯的活动而已。更有甚者,我们的所谓活动则只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我们的不少活动类似文革时期的运动,像一阵风,很猛,但过去了也就完事了。
思考: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在真正意义上为教育教学服务,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必须尽可能完美。
八、黑板报
昌乐二中:这里教室后面也有黑板,比我们常见的黑板要长得多,后黑板的两端无一不顶到两面的墙。但上面没有黑板报。这块黑板与教室前面的黑板拥有同样的功能,都是同学们用来展示和点评的场所。他们不是没有班报,每个班都有,而这班报就办在各自教室外面的墙上,没有统一的主题,各具特色,有新闻、有学生的作品、有班级管理的办法、有各学习小组和各个成员的目标。不仅他们自己,过往的任何老师学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班报参与的人更多,作用更大。
洋思:它们有黑板报,就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我去的时候,全校黑板报的主题全是“反邪教”,看上去大同小异。我不知道它们多长时间换一期,有没有一个大的计划。
我们自己:也有黑板报,它的主题总是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安排,而学校的安排则根据一定时期的大事而定,我也不知道是否有计划,只觉得作用不大。
思考:黑板报的作用实在太小,除了办的人累,可能有一点成就感外,至于它的形式和内容,很少对老师对学生有什么影响。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能来点新的?
九、学校与家
昌乐二中:这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是住读生,他们每两周才能回家一次。学校努力把每一个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家庭,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兄弟姐妹,如果达到了这个高度,学生的管理和学习上的进步那就指日可待了。在一间教室,看到一个小组,名为“极光”,小组标牌上竟写着“家庭成员”,小组六名组员的姓名就写在这四个字的周围。对那些组员来说,在寒冷的冬天,在远离父母的地方,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是温暖。每个班都有自己整体的成长相册,记载着同学们从进校伊始的点点滴滴;有同学们相互勉励与沟通的记载本,那上面的语言图案让人觉得亲切美好;有每个同学的生日榜,为此为每个同学过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日。
洋思:每周末组织本周生日的学生参加集体生日晚会,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快乐地在校学习、生活。
我们自己:我们没有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没有哪一位老师哪一个学生把学校与家等同起来。
思考: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把这一点做好了,学生就会像爱家一样爱班级,就会珍惜和善待现在拥有的一切,并努力向上。
十、烙印
昌乐二中:进校门,迎面是本翻开的石质书雕塑,右边书页:故事,从这里开始——
左边书页:求是创新,至善唯真。
迎面是主楼“海纳楼”,大厅影壁正面: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这是他们的教学目标。背面: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好象是孔子的话。
大厅右侧: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大厅左侧:好象是白居易咏竹的几句话,记得不是太清楚。
饮水机上的水桶,印着“昌乐二中专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生成长日记”,内容包括:高效学习计划、今日反思、明日提醒等。每一页下面都是这样一句话:“我要用完成计划、高效学习、实现目标,证明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有责任心的人。”
还有走进唐诗宋词、典型题集、阅读本、作文本、高效科研小组记录……
学校已经把自己烙印在了每一处能影响学生的地方。
洋思:那里是干净的,也是安静的。那里有一种强制的文化,只属于他们。
我们自己: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能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感到骄傲能铭记于心的。
思考:如果用拟人的方式说,能够在学生心灵上打下烙印,那是一所学校的修养,那是层次,但并非可望不可即。
十一、海量阅读
昌乐二中:教室里,两边靠墙,是学生的书架。各种课外书籍、工具书一律比较整齐有序地堆放在上边。
“窗外的风刮着,却刮不进这灯火通明的教室,刮不走教室里的木漆味。我头晕目眩了。”(他们的课桌新刷了木漆)这是初中一年级一个名叫张茂林的戴眼镜的小男孩日记本上的两句话,这话有点意思,但更有意思的是,他只是那个班的“班长”级别,那个班实行军衔制,他的上面是排连营团旅师长,而这是按成绩划分的。返回的前一天下午,在一个报告厅,初三的全体学生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里边举办《红楼梦》汇演。我听完讲座后进去看了个结尾,有黛玉葬花、宝玉挨打、黛玉焚诗,大都演得有模有样。这一活动的所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每周下午,初一学生有两节综合学习课,所有的教室都没有老师也不允许老师进去,就跟他们的晚自习不允许老师进班一样。我曾亲眼看见一个班的学生从图书馆抱了一大摞《侏罗纪公园》到教室去,大概是班上人手一本。阅读之后,他们应该又要开展什么活动了。
洋思:洋思没有这个,那里只有学习。
我们自己:我们没有课外阅读。如果说有,那只是少数同学花钱从外面租的类似言情小说的东西,他们在上课时偷偷地看,在寝室在家里正大光明地看。
思考: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可以有计划,对学生进行引导。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十二、卫生间在哪里
昌乐二中:刚去的时候,我不知道卫生间在哪里(后来知道那里有很多卫生间),看到一个高个子男生过来,便问他,他的话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不拒绝,相信他会一直把我带到那里去。
在那里,无论你问学生任何问题,他们都能极认真地回答你,而他们的眼神无一不清澈如水。
他们的言行举止显得温和,他们长大了应该是有能力的。据说,上大学后,他们的学生,有好多不是当了班长就是当团支书。
洋思:洋思的孩子也很好,也很有教养,都小心翼翼,回答你的问题时话语都很少。
我们自己:我们的很多孩子显得野蛮,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学校教育所起的正面的作用。
思考:我们的部分学生是缺乏家教的,所有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都有一个责任,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文明礼貌。一所学校学生的身上有他们老师的影子,学生的差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我们作为老师自己的不优秀。
十三、考试
昌乐二中:那里的高中正在考试,学校主楼前是两个大牌子,写着:认真答卷,忠诚应考;以优异成绩向祖国汇报。这是高度,不能再高的高度。
他们校长的主张是,中考、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洋思:那里的考试的组织和纪律也十分严格,我去的时候,是十月份,准备期中考试,当时正举行升旗仪式,在广播中,一位领导对全体师生说,初三的试卷由校长亲自负责。
我们自己:我们力图规范,但总有人在破坏,而这破坏者不是学生,而主要是我们的个别老师。
思考:追求规范是考试的最基本要求,一个老师在考试中的表现最能看出他平时对待工作的态度、方式和方法。假如一个老师连考试的规范都达不到,而去要求其它,那是痴人说梦。
十四、跑操
昌乐二中:将近8000人的学校,如果学生一下子都从教室涌出来,再大的校园也都不大了。但他们出来了,却各有各的地儿,他们跑起来了,是那样有序,那样富有激情。每个班的班主任都随着自己的队伍,每个班都有领跑的学生,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口号。一个班就是一个方阵,他们整齐,他们有力。这就是他们的跑操。在寒冷的冬天,风呼呼地刮着,但他们让你热血沸腾。虽然你没有看够,但它有结束的时候。在做整理运动的时候,无论远近,所有的学生都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他们就是一支军队,一支富有朝气的军队。
洋思:洋思也是一支军队。他们的力量来源于那极度的安静和无处不在的秩序。
我们自己:用孙中山形容国人的话说,是一盘散沙。入场、做操、跑步、退场,所有的地方都在应验他的话的正确。
思考:不需要看考试成绩,扫一眼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的大课间,就知道这个学校这个班的大致情况,八九不离十。反过来说,大课间对班风学风学生的集体意识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需要所有人尤其是班主任们的重视。
十五、家长会
昌乐二中:在昌乐的最后一天,是初一年级家长会。校园照例的冷,但从进校门起,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位身披红飘带的人,飘带上印着“昌乐二中欢迎您”,这些人一直排到报告厅前。他们是老师,他们是为家长指路的。他们笔直地站在那里,我们进校园的时是七点半。报告厅门前,是初中级部的领导,共九位,分两列相对而立,对家长取夹道欢迎之意。旁边是堆成小山一样的资料袋,每个资料袋都是厚厚的。应该是每位家长每人发一个。我极想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想打开看看,征求他们的意见,但被婉拒了。我可以猜想,他们的这次会,除了介绍、总结,还有就是展示,还有就是对同学们寒假生活的安排,希望家长参与进来。在家长会上,除了校长、级部主任讲话外,更多的是学生们的表演。那些资料袋,让人觉得实在;那会议的形式,让人觉得别致。
洋思:没有亲见,不能谈什么。
我们自己:开过,但只把它当成一个活动,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多少人去做后续的工作。
思考:我们也要放寒假了,而今年的寒假又特别长,在我们的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家长的素质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实在方式更新颖才能有些效果?
十六、课改
昌乐二中:起点高,因为它原本就是重点中学;追求高,它想打造成全国名校。它的一切都在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之中,令人羡慕。
洋思:堂堂清、兵教兵事实上与昌乐二中比较相似,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团体的合作精神,而昌乐二中的教育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我们自己:素养较高的老师平时的教学本身就是课改,这是个体。从整体上看,我们搞课改还只是起步阶段。
思考: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对昌乐二中的相关模式加以借鉴。用他们的话说,课改的关键是校长,成败在老师,中层是保障。
总之,昌乐之行,让人感觉到齐鲁大地文化积淀的厚重,圣人思想和智慧已经融入了昌乐二中师生的血脉。遥望我们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0年岁末写于山东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