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满族姓氏的起源,演变及地理分布 满族姓氏

[转载]满族姓氏的起源,演变及地理分布 满族姓氏
因为参加曹雪芹<红楼梦>与满足文化的会议,寻找到了这个博文,特转载于此,备案!原文地址:满族姓氏的起源,演变及地理分布作者:晓霞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其一是因为我本身就是满族人,其二我的姓氏有很明显的区域性。

我是辽宁省凤城市人,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在我的家乡,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姓氏有任何疑问。后来我在长春读大学,偶尔就有人会读错我的姓。等我来了北京之后,很多人在第一次读我的名字的时候都会读错,甚至有人可以连续错几次。不知不觉的我意识到,原来赫姓在北京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无怪很多人不认识它了。汉字“赫”与“郝”的不同,每个人都很清楚。不过,好像有很多人不知道“赫”也可以作为姓氏。有人甚至认为,“赫”字在用作姓氏的时候就应该读作“郝”。于是呢,我就要不停地向别人解释为什么我姓“赫”而不姓“郝”。

小的时候读百家姓,非常奇怪的发现居然找不到自己的姓。那时候以为百家姓里一定包括了所有的姓,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在编写的时候把“赫”姓落下了。直到后来,知道百家姓是北宋时期所作,而我的姓却是在满族入关以后,很多满族人开始由满姓改为汉姓时才出现的,当然百家姓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满族的姓氏和他与满族文化发展演变的关系。

一.满族姓氏的来源

和汉族一样,满族人的姓氏来源也有很多,但最普遍的也不过几种。以下就是几种满族姓氏的主要来源:

以部为氏。即以部族名称为本氏族人之姓。满族聚居的最初组织形式就是部落,基本上不同的部落代表不同的部族,各个部族的名称各不相同,代表自己,也与其他部族相区别。如瓜尔佳部的族人称瓜尔佳氏(现在为关姓),赫舍里部的族人称赫舍里氏等。这些在《八旗通志。列传》与《皇朝通志。民族略》中均有记载。

以地为氏。满族及其先人千百年来即生息繁衍于长白山区。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总称“白山黑水”,肥沃的黑土地养育了满族。自然很多满族人就以居住地名为氏族之姓。当同一部族的成员逐渐生息并繁衍到各地,血缘纽带由紧到送,地域关系由近到远,形成一系列新的血缘分支后,就在旧的姓氏上关于所居地方的名称。如那拉氏因迁居那拉河滨而居,而名那拉氏。后有部分南迁至叶赫河流域,是为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就是这个氏族的后裔。另一个大姓觉罗氏也包括很多分支,皇族爱新觉罗氏就是它的一个分支。

沿用旧姓。这一部分是指沿用金代女真人的姓氏,如完颜氏,富查氏、钮祜禄(女奚烈)氏等。据《清朝通志·氏族略》称,满族共有姓氏647个,其中3/10是见于《金史》的。

借用汉姓。归附满洲的汉军旗人,一般都在本姓上加“佳”或“尔佳”,成为佟佳氏,王佳氏,张尔佳氏等。据说佳就是家,如老佟家的,老王家的等。

至于皇族姓爱新觉罗氏,其来源至今仍众说不一。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有一次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湖里洗澡,吞食神鸦所衔的果子之后,觉得身重不能升天。不久,生下一男孩,长得体貌奇伟,落地会说话,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孩子就是清王朝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史祖。这一说法充满神话色彩,是说其受姓于天。可是努尔哈赤的上几代,并非姓爱新觉罗,那么姓什么呢,至今是不解之谜。

熟悉满族历史的人会知道,满族有八大老姓:佟(佟佳)、关(瓜尔佳)、马(费莫)、索(索绰罗)、赫、何(赫舍里)、富、傅(富察)、那(那拉)、郎(钮祜禄)、。另一种说法。满族的八大姓是佟隹氏、瓜尔隹氏、马隹氏、索绰络氏、祁隹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有的学者认为有赵(伊尔根)姓。各有道理。这些姓氏的来源大概都是以上几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些汉字发音近似的姓在满语中可能是同一个姓,如纳兰氏和那拉氏。清初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父子,姓纳兰,其实就是那拉氏。

二. 改姓原因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是满族人广泛与汉族接触的开始。而满汉真正自由往来彼此影响,是在满族入关以后。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有些满族人逐渐改变满族原有姓氏,而冠以汉字姓,至清代末期,满族各姓氏几乎全部改成汉字姓了。赫舍里氏是在光绪年间改为赫姓的。

满族人改易汉姓,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演替现象。当一种文化处于强势地位时,其他文化对其相应的产生一种趋同现象。而当这种文化逐渐衰落时,文化趋同又转而趋向另一个方向。满族刚刚兴起之时,曾大量吸收各民族成员于自己的共同体中,为数众多的是汉人。汉人入旗并逐渐满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放弃固有姓氏,改随满俗取满姓,如佟佳氏,李佳氏等。与此同时,一些入旗汉人虽然保留汉姓,却效仿满俗取满名,称阿玉锡,性桂,德清等。这一习俗随着满语的逐渐衰落也逐渐消亡了。与此同时,满族人开始改汉姓,取汉名,蔚然成风。这种现象的普及,是在满族人逐渐放弃本民族语言而改用汉语之后,大抵发生在乾隆、嘉庆年间。乾隆时,由于在汉地生活数代,许多满族人或者对“称名不举姓”的旧俗早已淡忘,或者故意取仿汉人,直接把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当作姓,乾隆帝为此特下谕旨,向旗人讲解什么是满洲的姓,什么是满洲的名。

满族人改汉姓的主要原因如下:

满语的衰落。随着满汉交流的日渐深入,满人处在使用汉语的大环境中,尤其是驻防到各个地方的八旗,为了方便与汉人交流,多改说汉语。逐渐懂满语的人就越来越少。到光绪中叶,语言文字俱从汉俗,能讲满语的旗人不过百分之一。无怪乎有一种说法是满族人在政治上征服了汉族,但是在文化上却是汉族征服了满族。满语衰落在姓氏上的反映就是,满族人逐渐放弃多音节,读起来较为繁琐的老姓,效仿汉人取汉姓。

汉俗的影响。满族入关以后,满汉融合逐渐开始,很多满族人仰慕汉俗,开始效仿汉人取名,字,号等。如顺治帝取汉名福临,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据说是为了避祸。族中有为官者就有人改姓,因为为官者一旦触犯朝廷,同族之人皆受连累。因此,如果族中有人为官,就会有部分家族成员改易姓氏。

三.改姓方式

满族人改用汉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沿用旧姓。清代的完颜氏,即辽,金,元,明的完颜氏,清末以后冠汉字姓王,汪。赫舍里氏,辽,金,元时为乞石烈氏,清代为赫舍里氏,清后期光绪年间冠汉字赫,何姓。

谐音取姓。满族的姓氏是多音节的,谐音取姓即是取其中的第一个音节或其他某一个音节作为姓氏,或者与某汉姓音相近而取以为姓。如,瓜尔隹氏改姓关,索绰络氏改姓索,舒穆禄氏改姓舒,那拉氏改姓那等。

将满语姓意译成汉语,取其义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为汉姓。如纽祜禄氏,原意为狼,故以郎为姓。巴彦氏,汉意为富有,取富为姓。爱新觉罗氏,有黄金的意思,改姓金。

复用汉姓。早先加入八旗的汉人,为适应满人风俗,在汉姓后加佳或尔佳成为满姓。随着满语的衰落,他们的姓氏又改回来。如佟佳氏,姓佟;李佳氏,姓李等。

随名姓。以父祖名字之一字作为本支子孙的姓氏。满人习俗,父子取名往往首字相同,时间即久,往往就成为新的姓氏。如索尼,索额图。阿克敦,阿桂等。

爱新觉罗氏也有取赵为姓,因为赵是百家姓之首,所以取赵姓,另一种说法是觉罗译成汉语为赵姓。可见,改姓方式不一而足。我们并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现在的姓氏就确定家族的来历。很重要的一个参考资料就是各个姓氏分支的家谱了。

四.满族姓氏的分布

下面我要谈一点姓氏分布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以居住在辽宁省凤城市的赫姓为例来说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的姓在家乡很常见,在这里却很陌生的缘故。

目前满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我国最早在辽宁省建立了三个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凤城满族自治县,凤城就是我的家乡了。

到目前为止,凤城市仍然保留了许多满族聚居地的特点。如满族人寻根及祖一般都称长白山使他们的发祥地,说自己的老家在长白山下。据说长白山有八道沟,居住在那道沟就称自己为那道沟人。在我的家乡,就有,以二四五八道沟。同样,因为凤城地区曾经建立八旗。目前,凤城市还有,红旗镇,白旗乡,蓝旗乡,黄旗村等。传统食品的酸汤子,苏叶饽饽等。还有传统的体育运动珍珠球等。

那么凤城的满族人是怎么来的呢?大家知道,今天满族人的分布,同清代八旗[1]驻防的情况有密切关系。关于凤城地区的史料记载有:

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派部分骑兵进驻通远堡(现为凤城市所辖镇)。

1638年,这些骑兵移驻凤凰城堡,即今凤城市所在地。

顺治元年,(1644),关外的八旗兵大部分“随龙入关”参加伐明的战争。仅有小部分八旗兵留住于东北各地。留驻于盛京(沈阳)地区计盛京8佐领[2],746人,兴京(赫图阿拉城)50名,凤凰城150名,牛庄(营口)32名,盖州96名,广宁28人,合计1102名。

1649年,凤城始设八旗。

1678年,从乌拉(今吉林市)迁出伊彻满洲(新满洲)万余人到盛京。其中,吴、杨、陈三姓来凤凰城,加入八旗驻防。

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后,从云南经山西,山东拨来一批汉人充当台丁,驿丁,入八旗。

1687年,从京师拨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等携眷来凤凰城驻守八旗。

1692年,编成巴尔虎旗蒙古兵十佐领,拨来凤凰城一佐领。

1699年,自伯都纳(吉林省扶余县)拨来盛京的二千多锡伯兵中,有部分拨来凤凰城,入八旗满洲。

五、案例分析

通过查阅家谱等资料,我来介绍赫姓的来历和演变。

一种说法是赫姓原为金代女真姓氏,称乞石烈氏。另一种说法为赫舍里原为河名,赫舍里氏沿河而居,部落遂名赫舍里氏。因此,有人认为赫舍里以地为氏,也有人认为以部为氏。其实都有道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有记载。赫舍里氏的名人有赫舍里索尼,赫舍里索额图,赫舍里定寿[3],赫舍里赛冲阿[4]。还有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即是赫舍里氏,索尼的孙女。关于赫舍里氏的主要文献来自赫舍里氏家谱。在历史上,赫舍里氏世居东北一带,是清朝满族大姓,后改汉姓为高、康、赫、何等姓。此外,清朝入关以后,尚有赫舍里一支从京城拨往辽宁凤城。

辽宁凤城赫舍里氏(赫氏)相传是清初弘文院大学士希福[5]之后人,希福曾是赫舍里部人,即取该部名称而姓赫舍里氏。清末又取前一个字为姓。赫氏家族人丁兴旺,族大枝繁,后又分赫、康、张三姓,因其先人是努尔哈赤旧部,世有战功,故为官者甚多。

赫氏在清时隶属正白旗,先居边门镇赫家村,后散居各地。杨木乡、红旗镇赫姓较多。另外,刘家河蛟羊峪、蓝旗乡老虎洞、鸡冠山镇袁家沟、赛马镇赫家窑村等地都是赫姓的聚居处。岫岩县汤沟乡赫家堡于亦属本支。自八世起有两支于清同治初年迁居黑龙江省双城县。

始迁祖洼尔达兄弟九人,他排行老九,曾任汉都将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洼尔达由京拨至凤凰城驻防,生三子,长子阿尔密和次子阿什他被封为骑都尉,三子韦合讷官至协领,三世中有三人被封赠为通议大夫、三人是昭武大夫、一人是昭武都尉。

赫氏族谱会称为《赫舍里氏宗谱》;清光绪五年(1879年)立谱,16开印刷本,线装上下两册、总办纂修人是十世六品军功领催赫墨林、七品军功委领催赫文林、委领催赫茂林。按辈排字为:

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
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现在,已排到“明”字,为十五世。

我的名字叫赫晓霞,如果按照家谱中的排辈法,我名字的中间一字是英字,即第十四世。赫氏家族是凤城一大家族,人口干人以上。我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的姓氏在家乡如此普通,在北京或其他地方却常常令人迷惑了。

参考文献:

1.张佳生 满族文化史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9年

2.张德玉 姓名学与满族姓名演变的特点 满族发源地历史研究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1年

3.瀛云萍 八旗源流 大连出版社 1991年

4.刘小萌 旗人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注释:

1.八旗制度。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在汉人范文程帮助下,在女真族狩猎组织牛录的基础上,创建八旗制度。

2.佐领:牛录原是女真人在氏族制时期生产和军事组织,入关后改称佐领。

3.定寿,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初袭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授三等侍卫。累迁正黄旗蒙古副都统。

4.赛冲阿,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袭云骑尉世职,充十五善射,授健锐营参领。征台湾力战,赐号斐灵额巴图鲁,图形紫光阁。历吉林、三姓副都统。

5.希福,赫舍里氏。世居都英额,再迁哈达。太祖既灭哈达,希福从其兄硕色率所部来归。居有顷,以希福兼通满、汉、蒙古文字,召直文馆。屡奉使蒙古诸部,赐号“巴克什”。旗制定,隶满洲正黄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0307.html

更多阅读

ant的安装,配置及验证 ant 1.9.6 安装 配置

ant的安装,配置及验证——简介Ant是一个Apache基金会下的跨平台的构件工具,在实际开发项目中经常会用到,可以实现项目的自动构建和部署等功能。在本文中,主要熟悉怎样将Ant安装成功。ant的安装,配置及验证——方法/步骤ant的安装,配置及

六大茶类的起源 中国六大茶类

六大茶类的起源,你知道吗?2014-08-17更多精彩在这中国茶网茶树的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漫长历史了。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自从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现茶树并利用茶叶后,饮茶习惯和茶叶生产技

汉字演变过程,看看绝对有意思(图)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演变过程,看看绝对有意思(大量图片)                                                                                          

转载 中国38个复姓的起源 复姓起源

本文转载自乘成《中国38个复姓的起源,》【左丘】01春秋时齐国有个地方名叫左丘(在今山东临淄一带)。当时居住在左丘的人中有一个人,字明,他以地名取姓名为左丘明,他的子孙后代随以“左丘”为姓,称左丘氏。历史名人: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相传

声明:《转载 满族姓氏的起源,演变及地理分布 满族姓氏》为网友丿刀丶灬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