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及诗词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蒋雅云)

【赏析三】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宋朝陈郁《藏一话腴》:“太白(李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采。至寇莱公(准)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观)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肯出于蓝而胜于蓝矣。”这里对这首词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李白的诗句是写别情的长可以跟东流水比,诗在金陵写的,这个东流水是指长江。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愁的无穷无尽。这是两者的不同处,说明李煜的故国之痛更为深沉,并不是“略加融点”。寇准的词:“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说是摹仿李白的词意。“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不过李煜的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也写“朱颜改’,是结合亡国之痛来的,加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鲜明壮阔,从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田德义)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读后感

李煜的词风有别于当时西蜀的花间词派的题材狭窄,文风香软浓艳,他的词风清疏明朗自成一格。以亡国被俘为界,他的词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写宫廷生活,男女爱情,格调思想艺术境界不是很高。后期的词,格调全异于前,题材转变为对往日生活的追忆与悔恨。在手法技巧上、艺术思想上都达到一个高度。尤其是诗词中那些描述亡国思国的浓愁深恨更是形象传神生动,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人读后生感生叹从而引起共鸣。

政治地位由尊贵帝王骤然降至屈辱羁囚的天壤剧变,繁花落尽后的悲凉,与李煜所具有的极高文学天才,极易感发的诗人气质,两相碰撞,产生了巨大感情落差,形成了他词中既郁结又奔放,既沉着又飞动的特有的愁和恨的情结。

词中出现了孤独的抒情形象。他失去了美好的一切,被当作失败者弃掷一边。他的感情还在挣扎,还在追怀忏悔。但越挣扎越迷惘,终于迸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音。以至产生了大量的名句:“剪不乱,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亡国破家后的李后主,在被囚宋都中,追昔抚今,也作了很多的反思,最终仍是发出无奈和感叹,如他的《浪淘沙》中所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出现类似贞观之治那样的清明人和政和的政治局面,而是政治动荡,战乱不断,人民饱受战乱疾苦。他的精力却更多地用于文学诗词歌赋。“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在治理国家中不是一个好君主,他没有历代贤德英明的皇帝那样绘画上,在这些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在亡国破家后,在经历了命运的沧桑巨变,在日夕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心血的绝唱,在词坛上独领风骚,占着一席之地。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的词中还有一些回味隽永、富有哲理性意味深长的句子。如他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短章小令,内涵却蕴含极深。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以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李煜的词充斥着矛盾纠葛,痛苦的无奈煎熬,但同是也是客观的理性思考。从清词丽句中得出生命的思索。那篇篇蕴含哲理的文章,展示了词人的孤寂痛苦和前事思量反省的悲叹。真的是语已尽,情未了,字字血泪饱含其中。

李煜词读后感

李煜是一颗话梅糖

……回家搜宋词读李煜,发现在他那里,天上人间这两个并列的名词,是昨日辉煌和今日落败的两厢对比,回忆和悔恨在他的词中俯首皆是。他流连的不是南唐,而是昔日歌舞升的平万人之上。年少时,我跟大家一样曾喜欢读他的词,可惜,如今我喜欢不上这个在愁怨中哀叹着郁郁不得志的怨夫男人,尤其是他在城池陷落时,带着妃子匿藏井中之举,让我打心眼里鄙视。站好最好一班岗是做皇帝的职责,不敬业地脱岗到这份上,都比不过自焚露台的商纣王和自杀殉国的崇祯。我定是不拿他与项羽做比较的,那是对项羽的极大侮辱。我从来都仰视与船共存亡的船长,像邓世昌和泰坦尼克船长那样的男人,行注目礼是必须的。

还好我能把一个不敬业的窝囊皇帝和一个被文学史认可的词人书法家李煜,清醒地一分为二地看。我曾在林花谢了春红里的太匆匆里,读着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情感诱惑,在仰望西天月如钩时的感怀里,锁了清秋的寂寞。李煜的词是我人生第二个十年成长中,吃到的花间牌的话梅糖,数量三四十块,是少年与愁滋味初见的味道,酸酸的,吃多了会长龋齿,后遗症是动不动闹出点哼哼唧唧地牙疼声音。李煜的书法作品没有仔细看过,知道字如其人的坑人说法是他提出来的。这观点最最误导年少的我,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天上人间之后我才明白,不仅字的好坏与人品高低下无关,谁要把作品与本人整齐划一地看待,必定智商和视力有问题。

二十年前的古诗词阅读和如今是天上人间,现在我更喜欢苏轼、杜牧、李商隐诗词里宽广的想象空间,也喜欢王安石在诗词散文中的冷静缜密,以及永远不变地喜欢李白白描的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和他在天姥山梦游般地吟诵出的华丽的跌宕起伏。这些是我的豆浆和豆腐,补充我更多的养分,更适合我的胃口和牙齿……

李煜《虞美人》及诗词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做个才人真绝代自怜薄命做君王

一个纵情享乐、政事不修的一国之君,又是一个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的绝代才子。对于你,众说纷纭。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无心政事的国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你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那首《虞美人》,那委婉深情、动人心弦的诗歌,是你的绝命词,也是你最经典的不朽之作。每每回味这首词,仿佛身临其境。

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多么美好的夜晚。可是,过着被囚禁生活的你,见了反而心酸,举首问苍天:“春花秋月何时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人的生命竟随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你深深地叹惋,叹惋人生的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春风。”缩笔吞咽,时光在不断地消逝,引起了你的无限感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你,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园之思、痛楚之情,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你无所顾忌的个性和纯真深挚的感情溢于言表。这种纯真深挚的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至于你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许这就是最美丽的诗歌,就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一个“情”字成了你诗中最醒目的亮点,也就因为至“情”才使你的诗歌感动于后人。

记得那首《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梦中的情景固然是你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让你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天的梦来了。

“离恨恰似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愁是情的延伸。你以春草喻人情,借以传达出内心曲折哀婉、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

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窗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寒落的残香。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可是梦醒后却让你倍感痛苦,于是长叹水流花落,香去人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问。”

你的诗,不,你的情,不像盈盈脉脉的平湖,而像滔滔滚滚的江水,只是一味地奔腾倾泻而下,既没有平湖达岸的节制,也没有平湖停蓄不变的风度。这一条倾泻的江水,其姿态是随物而赋形的,常因四周环境的不同而时时有着变异。经过蜿蜒的洞曲,它自会发出撩人情意的潺缓;经过陡峭的山壁,它自会发出震人心魄的长号,以最放纵最纯真的愁情来反映一生的遭遇。

品味你的诗,常常意兴盎然,余味末已。惊异之余,不得不想起前人为悼念你而发出的感叹:“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954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关于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朗诵

很是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原文地址:关于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作者:攻玉李煜是怎么死的?写完虞美人后赐酒毒死的李煜是几岁死的,怎么死的:42岁作虞美人的词后被宋皇帝毒死的~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

南唐后主李煜诗集欣赏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

七律 《人工智能》及影评_蘅芷清风 人工智能豆瓣影评

【七律】《AI》——观影《人工智能》有感生在无稽虚幻门,也堪遗弃也堪存。奇思异想说新妄,道德文章犯旧浑。人力可成莫及事,心机难敌不渝恩。若寻亘古千秋物,草木微尘陌上村。独自一个人的深夜,静静地把这部《AI》(《人工智能》)看完,

声明:《李煜《虞美人》及诗词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为网友成全了舍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