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南图

幼儿园教育指南

第一部分 教育理念

一、珍重幼儿期的生活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期是一个人认知、道德、情感、人格等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珍重幼儿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使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具有有人的尊严与价值,不论什么种族和性别的幼儿都拥有一切基本的人权,游戏、学习和发展是他们不可剥夺的重要权利。幼儿是发展中的人,即不能将现代社会对成人的要求套在幼儿身上,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而必须发展在教育的张钰、指引下促进其健康活泼地成长。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尽力创设一切条件,使幼儿真正生活在自己的童年里,满足他们生存,发展、游戏、学习、和受教育的需要。幼儿园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一个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尊重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现需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表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造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幼儿的活动方式即不同与幼儿成人,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提供给他们的活动内容应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并有助于不同幼儿的发展。应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注重活动过程,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幼儿与教师在人格上平等。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中建立平等、亲密、信赖的良好关系,创造一种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信任与支持老师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拥有教育者的一切权利,履行着教育者的职责和义务。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的研究者、设计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好的教育设想要通过幼儿教师转换成有目的、有计划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需要的教育活动,并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要信任与支持幼儿教师,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创造一种开放、合作、分享、共同成长的工作环境,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幼儿教师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

四、协同家庭、社区开展教育

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引导家长全面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是幼儿园的支持者和坚强的后盾,幼儿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要成为社区幼儿教育的基地,创造条件为社区的幼儿与家长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社区文化,教育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绪和能力。幼儿园一切教育活动及其评价,都应、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

一、健康

(一)目标

1、身体健康,动作协调灵活;

2、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勇敢、坚强;

5、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内容与要求

1、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走、跑、跳、钻、爬、攀、投掷等基本动作以及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2、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了解基本的卫生规则和行为规范,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整洁和卫生;

3、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4、根据幼儿生活的需要,学习日常活动的规则,了解日常活动的程序,能自主、有序地参加各种活动;

5、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认识人的生长及身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其主要作用和保护的基本方法;

6、正确对代疾病,认识疾病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的影响,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7、结合本地的饮食文化和家庭生活,认识常见的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8、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识别有伤害和危险的物品、事情、动作和场所等学习避险,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9、创设轻松、和谐、支持的心里环境,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10、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乐观、勇敢等优良品质。

(三)指导要点

1、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一个生活环节,结合幼儿的实际活动进行即时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2、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里健康;

3、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被保护、被照顾的需要和随年龄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照顾好幼儿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

4、要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积极挖掘采用本地区有益的民间体育游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5、身体锻炼必须保证幼儿适宜的运动负荷,同时注意幼儿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宜的锻炼。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竞技性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6、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前,要认真检查有关器械和场地,在活动过程中要留意周围环境的情况及幼儿能力的局限,并做好防暑、防潮措施,以确保幼儿活动的安全;

7、结合本地的季节及气候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和内容,保证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逐步提高幼儿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能力;

二、语言

(一)目标

1、安静而专注地听别人说话,并能作出相应的回应;

2、乐于与人交谈,听懂并会说普通话;

3、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验和需要;

4、喜欢看图书、听故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内容和要求

1、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能安静、耐心地听完他人的讲话,并能作出相应的回应;

2、提供环境和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谈,允许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把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表现出来;

3、提供实物、图片、情景,引导幼儿学习有条理、清楚地讲述;

4、创设有利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听懂并积极学习使用普通话,在日常交谈中辨别错误的发音、用词、语句;

5、通过提供适宜的图书、刊物以及音像读物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学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注意挖掘本地区民间的优秀童谣、民谣;

6、利用自然的、生活化的情景,帮助幼儿辨认常见的各种符号,喜欢并能够用口语、符号以及其他形式表达,同时,适当学习一些前书写的技能;

7、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懂得珍惜和爱护图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实际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应创设各种有意义、真实的情景,使他们想说、敢说、会说、喜欢说;

2、幼儿语言学习强调自然性和生活化,应将听、说、读、画四个方面融入到各类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使幼儿能获得整合行的语言学习经验;

3、幼儿的语言学习因其成熟程度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积极创造个别交谈的机会和气氛,不仅自己要多与个别幼儿交谈,还要鼓励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4、为幼儿创设语言交流的机会和条件,保证每天开展有效的谈话活动,鼓励幼儿结合生活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见闻;

5、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正确的听说行为示范,耐心倾听,认真应答;

6、通过各种手工劳作、绘画、识图辩图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

7、有合格外语教师(中等示师范外语专业毕业之上)的幼儿园,可为幼儿提供学习外语的机会,注重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幼儿听与说的学习兴趣;

8、对有语言障碍的幼儿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的能力;

9、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应尊重当地方言,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的多样性。

三、科学

(一)目标

1、对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

2、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生活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3、学习运用感官及工具,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4、学习运用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累积学习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5、能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科学的趣味和重要性,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崇敬科学家

6、对信息敏感,有一定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能容与要求

1、引发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2、利用当地资源特色,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幼儿园了解动物,植物,认识人与动物、植物等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各种常见自然现象的特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帮助幼儿运用观察、推测验证、发表等初步科学探究的方法,概括自豪的经验和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并能与6他人交流和分享;

5、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6、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7、结合生活和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对具体的事物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学习用简单的符号、图表等形式表达事物数量及时空关系;

8、在游戏中提供特定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包含、等量、互补、传递、互换以及时间、空间等简单的逻辑关系,并尝试运用平衡、垂直、角度、量度等科学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指导要点

1、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来进行,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和现象,运用初浅的数学、物理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概括和表达在生活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教师要创设一个鼓励幼儿探索、尝试、发现、讨论和运用科学知识经验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科学活动材料和多种情景,重视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地体验、理解和认识,重视活动中的互动与交流;

3、科学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允许幼儿尝试失败和错误,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培养幼儿坚忍不拔的精神;

4、幼儿的科学学习存在着个体差异,奇偶数要为幼儿提供适应各种能力的多种操作材料和活动,并给予适宜的指导;

5、开展灵活多样的科学活动,在游戏、主题探究等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6、应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各种科学活动,注重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幼儿动手动脑,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7、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结合当地实际,以本地的动植物,地理地貌、季节气候、科学技术等为主要探索对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扩展幼儿的认识范围。

四、社会

(一)目标

1、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学习理解,尊重和接纳他人的需要、观点、文化和信仰;

4、能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学会质疑、协商;

5、对他人诚实、守信;

6、学习自律和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

7、爱劳动,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必要的生活技能;

8、爱父母,爱长辈、爱同伴、爱集体、爱祖国、爱生活;

(二)能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发展对亲近、合作的态度,团结友爱,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4、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初步的价值观;

5、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

6、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逐步树立规则意识;

7、引导并帮助幼儿爱护、珍惜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8、鼓励和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幼儿喜欢劳动,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9、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10、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幼儿实际地感受和体验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和丰富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11、适当向幼儿园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

2、善于倾听幼儿的问题,并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注意帮助幼儿累积成功的经验;

3、教师要求依据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与幼儿共同制定生活与活动规则,帮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4、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互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5、幼儿的社会成长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也设幼儿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是发展中的正常,要承认、允许这种反复,并帮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6、成人的态度、行为举止在幼儿的社会学习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7、幼儿的社会学习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五、艺术

(一)目标

1、喜爱参加艺术活动,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素,形成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

3用自己喜欢的多种形式艺术表现活动,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初步感知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体验其中的情感内涵。

(二)内容要点

1、引导幼儿感知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鼓励幼儿参与音乐,戏剧、舞蹈、绘画、手工制作、文学作品欣赏、表演等艺术活动,获得美的感受;

3、引导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学会倾听、专注,养成默契、和谐、合作、有序工作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4、通过欣赏典型的,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地区、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

5、通过音乐欣赏、歌唱、律动、舞蹈、打击乐等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6、帮助幼儿综合地运用各种工具,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玩具设计等形式的艺术制作,美化和丰富环境与生活;

7、引导幼儿运用线条、色彩、造形等要素进行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创造,提高幼儿表现的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指导要点

1、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发展。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挖掘培养其艺术潜能;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各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感受生活的美。利用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艺术活动;

3、尽可能将听觉、视觉、形体、表演、文学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并渗透到非艺术领域的活动中去;

4、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艺术氛围,让艺术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广东各地的艺术文化发展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

6、重视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表现、创造的空间,鼓励体验、幼儿有个性化的表现;

7、教师应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和情感相适宜的作品,让幼儿在充分欣赏、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体验和表现艺术的内涵;

8、教师学会从幼儿角度看待他们的创作过程及作品,尊重其对事物的表现及情感的表达,布置的过程变成幼儿探索学习,反馈表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 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应通过创设结构合理、卫生安全、丰富多彩的园内环境,构建支持、合作的家庭和社区教育环境、为幼儿健康成长创作良好的教育条件。

一、教育环境的总体要求

(一)满足安全要求

幼儿活动的各种空间、场所要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幼儿从容、有效地开展各种适宜的活动。

1、避免各种环境污染,严禁在有污染的环境中活动;

2、幼儿活动场所应有在足够的、畅通的通道;

3、合理安排环境空间与幼儿活动人数的比例,确保每个幼儿有合理的活动空间;

4、开展与环境、设备、条件相适宜的活动,禁止从事与环境不相适宜的,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活动;

5、确保玩具、材料、工具、物品、设施、设备等安排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6、严格管理、使用活动环境中与水、火、电、煤等有关的设备和器材;

7、完善设施设备的检修制度,保证所有安全及急救工具、设备和器材等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8、制订幼儿能够理解和遵守的各种具体活动环境及其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二)满足教育要求

幼儿教育的环境应是有准备的、开放的、动态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为幼儿的生活工作、游戏、学习等活动创设充分的客观条件,为实现教育目标和要求提供基本的保障。

1、形成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和谐友爱的良好园风,使幼儿生活在关爱、温馨的氛围中;

2、创设平等、支持、鼓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与他人自由交往,满足幼儿合作、分享、互助以及向他人学习的需要;

3、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向环境学习、与环境互动的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事物,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

4、创设环境能够满足幼儿集体、小组、个人开展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需要,使幼儿自信、自由、愉快地从事各种有益的活动;

5、创设的环境应具有充足的玩具、材料、工具等,满足幼儿进行不同领域活动的需要;

6、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引导幼儿参与环境的准备与创设,吸纳幼儿的合理建议;

7、积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把社区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环境。

(三)满足活动要求

幼儿园的环境应充分体现活动性特征和要求,使环境的空间、设备设施、活动材料以及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

1、创造条件,为幼儿的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2、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安全、开放、可变、便于幼儿活动;

3、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多功能的材料(含废旧材料),以满足幼儿不同活动的需要;

4、环境与材料应有启发性、挑战性可探索性。

(四)体现审美要求

幼儿园的环境应尽可能从生活美学、结构美学等方面体现审美情趣,发挥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

1、幼儿园的建筑、设备等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基础上,结构布局合理、色彩和谐悦目;

2、园舍、班级布置应美观,既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也要体现一定的艺术性;

3、幼儿园的环境应提供幼儿开展艺术创造活动的空间条件;

4、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的不同活动创设相应的音乐氛围;

(五)体现儿童化

幼儿环境的创设应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精神,展现童趣、童心,让幼儿生活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1、幼儿园的建筑、设施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避免成人化、学校化;

2、幼儿园环境中各种装饰应体现一定的童趣,与幼儿的欣赏水平相适应;

3、幼儿园环境中的各种标识、标志应体现人性化和儿童特点。

(六)体现个性化

幼儿园创设教育环境应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决不能盲目模仿和互相攀比。

1、教育环境应体现本社区的人文和自然特点,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和自然资源;

2、教育环境应与本园的教育特色相适应,体现本园的教育文化;

3、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因园而异,以自身特点和优势建园、立园;

4、教育、生活环境的创设应体现年龄特征与各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相配合。

二、教育环境的设置

(一)户外活动场地

户外活动场地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可划分为全园公共活动区域、班级活动区域、运动器械区域、绿化区域及专用活动区域等,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

1、公共活动区域应较为宽敞、地面平坦防滑,满足全园性集体活动以及幼儿大肌肉锻炼的需要;

2、班级活动区域可设在班级活动是室的附近,通常利用道路、绿化带走廊等来分隔,既方便使用有易于管理,可专用又可轮流使用;

3、运动器械区域应相对独立地设置,并按年龄阶段划分,小班器械最好靠近班级活动室。运动器械区域的地面应是安全的(如沙地、草地、塑料软垫等),运用器械区要按幼儿园规模设置,满足幼儿各种锻炼的需要,可根据实际,就地取材,灵活使用;

4、绿化区域应与园内其他建筑配合,种植无毒,无刺的植物,注意高低、大小、疏密协调,兼顾欣赏性与教育性;

5、沙池、水池、饲养角、种植园地等专用活动区应保证安全卫生,并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和工具。

(二)幼儿园专用活动室应有音乐活动室、科学活动室、美术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图书材料室等专用活动室设置要体现操作性、探索性、游戏性,通过提供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有针对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园自主进行探索活动。如受条件限制,也可一室多用。

1、音乐活动室除开展日常音乐教育活动外,还应定期向幼儿开展专题音乐教育活动(展示、展览、欣赏、联欢)可为幼儿提供多种音乐材料,展示各种乐器(含民间乐器)及各种音乐艺术活动;

2、科学活动室应根据各阶段的教育主题,分类创设活动的氛围,提供操作材料,启发幼儿探索,引导幼儿充分活动;

3、美术活动室应为幼儿提供进行各类美术活动的空间、工具与材料,尤其要充分利用废旧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大胆创造;

4、体育活动室应是安全地面,配备适合开展体育活动的器械,保证幼儿在雨天时也能达到锻炼的运动量;

5、图书材料室应是全园所有图书资料、教玩具、材料储存管理中心,教师与幼儿可根据本班的教育需要共同挑选借用,也可供家长、幼儿借用,实现资源共享。

(三)班级活动

1、空间布局

(1)应比较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环境设置美观、和谐、色彩柔和、为幼儿营造舒适、自然、愉快、温馨的氛围;

(2)应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面积较小的活动区域应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可一区多用;

(3)应方便幼儿的走动,并有一块较大的空间或区域以开展集体活动。

2、生活设施要求

(1)睡眠活动要空气流通、干净、舒适、光线适宜,为幼儿提供专用的睡眠设施设备,保证卫生、安全;

(2)幼儿的厕所、洗手槽要按卫生部门的规定设置,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

(3)根据南方气候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地板材料,应注意防滑、防潮;

(4)提供儿童存放衣物及其他物品的橱柜;

(5)幼儿饮水设施应是开放式的,要防烫,防漏,防污染,方便幼儿自己饮水用。

3、家具设备的要求

(1)幼儿的桌椅应与其身高相宜;

(2)玩具、材料柜应开放,高度适宜,以便于幼儿自由取放;

(3)家具应坚固,使用材料要适当,不能有毒性或刺激气味,不可有尖角,裂片或铁定等露出,色彩应和谐、悦目。

4、玩具和材料

(1)教玩具应按教育部门的规定足量配备;

(2)幼儿的玩具应质量优良、安全、美观、耐用,活动材料应注意多功能,具有可变性。

5、墙面布置的要求

(1)应主题突出,具有启发性、教育性和操作性;

(2)能反映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密切配合教育活动要求,并随着活动的进展而逐步丰富与变化,展示的内容应包括教师和幼儿收集的活动材料、活动过程制作的成品以及各种记录、图表、说明事物的标志和符号等;

(3)布置的过程应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可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商量、计划、布置,也可以是教师提供背景和范围相适宜;

(4)教师必须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和条件。

(四)活动区

活动去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种方式,他为幼儿在活动中、操作中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活动去设置应注意一下要点:

(1)活动去的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方面,满足幼儿生活的需要。一般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木工区、建构区、沙区、水区等;

(2)活动区的种类、大小要依据实际空间、幼儿人数、年龄段等条件设置。每个活动区应有划定的范围、规定的人数及划定的 规则;

(3)划定区材料摆放应是开放式的,能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取放;

(4)活动区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的内容进行投放、具有启发性、针对性、操作性;

(5)注意动、静不同区域的合理分隔,软硬环境搭配,尽量避免相互骚扰;

(6)活动区应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地创设与调整,若幼儿园环境与条件受到限制,可以一区多功能,分时段轮流开放,或用可移动的材料柜,随机创设,天气晴朗也可把一些活动区移到户外去。

各个区域的具体要求如下:

1、语言区

(1)主要材料有:讲述类、扮演类、阅读类、标志符号类、音像类等;

(2)应提供一个宽松的激发孩子语言交往欲望的环境,鼓励和充分肯定孩子大胆谈吐的态度和能力;

(3)区域设置在光线充足、干扰较少的地方。

2、数学区

(1)主要材料有:几何形体类、分类、排序类、计数类、度量类等图片、实物和材料。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物开展数学活动;

(2)创设的环境与材料应能引发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

(3)为幼儿创设运用数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的环境;

3、科学区

(1)材料主要有:容器类、量具类、五金工具类、观察工具类、实验材料类、种植饲养工具材料类等;

(2)环境创设和材料摆放应便与幼儿的观察和探索;

(3)应具有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反映周围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

4、美工区

(1)主要材料有:绘画类、纸工类、泥塑类、玩具制作类及编织类等材料与工具;

(2)应提供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满足幼儿创设的需要;

(3)应设有供幼儿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空间,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其情感体验;

(4)应提供幼儿自由合作、充分表现的空间,并提供保存、展示幼儿作品的条件。

(5)应设置在光线充足、靠近水源的地方。

5、音乐区

(1)主要材料和设备有:乐器类、道具类、声像类等;

(2)应有一个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表演的宽松环境;

(3)各种的材料道具、器械应让幼儿自由操作,按需更换;

(4)设置地点与开放时间应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活动。

6、益智区

(1)主要材料有:拼图类、棋类、组合类等;

(2)应注重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培养竞争意识、自信心、成就感、合作精神。

7、角色游戏区

(1)主要材料有:家具类、电器类、厨具类、服装类、道具类等,提供的物品应考虑事物和替代相结合,充分利用废旧材料;

(2)应让幼儿自由的选择活动的内容、角色、材料、自主地布置场景进行游戏;

(3)角色游戏应注意帮助幼儿了解日常社会生活、学习交往、合作、协商、互助。

8、木工区

(1)主要材料有:工作台、劳动工具、装饰工具及各种材料等;

(2)所以的工具材料必须适合幼儿使用,保证安全;

(3)教师要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并指导幼儿遵守操作规则。

9、建构区

(1)主要材料有:积木类、积塑类、纸盒类及各种废旧材料等;

(2)可设于室内、外,区内张贴不同类型类建筑物的图片,提供有关的资料,扩大幼儿的视野,提高其创作的能力;

(3)应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建构活动;

10、沙区

(1)主要材料与工具有:沙铲、沙锄、沙模、盆子、小桶以及辅助材料;

(2)主要设施有:沙地、沙池、沙槽、沙盆;

(3)沙地应设置在靠水源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应与赤足锻炼配合,

11、水区

(1)主要材料及工具有:冲洗沐浴设备、水车、是、软管、形状大小不同的容器、漏斗及各种浮沉物品等;

(2)主要设施有:泳池、戏水池、水槽、水盆等;

(3)设备及材料要注意安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第四部分教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教育者的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一、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1、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与教育目标、幼儿生活、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相联系;

2、选择的教育内容体现幼儿全面和谐的要求,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最大利益,又能指向幼儿未来的方向,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选择的教育内容应科学完整、准确、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4.教育内容应体现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并具有地方特色。二、教育活动实施的要教育相衔接。

5.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6.创设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环境,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7.合理地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一日生活活动中,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8.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活动,注重活动过程;

9.关注幼儿的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并给予恰当的引导;

10.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二、一日活动安排的要求

1、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时因地合理安排

2、应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

3、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4、应注意幼儿自主的活动与由教师组织的活动之间的平衡

5、时间安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

6、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7、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有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及个别活动,教师应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合理地选择利用。

2、可在幼儿园内外的任何地方进行,如:社区、公园、野外、活动室、活动区、户外活动场地、走廊等;

3、要先预先制定好计划(最好准备几个活动供选择)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当时的兴趣需要安排实施;

4、应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活动的兴趣掌握活动时间;

小组活动

1、可在园内任何一个适宜的场所进行,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掌握恰当的时间;

2、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来制定教育计划;

3、应为幼儿提供足够有针对性的操作材料;

4、应保证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学习;

5、教师应引导幼儿完成活动、作好个别指导工作;

6、教师应组织幼儿交流和分享各小组活动的成果;

个别活动

1、教师应协助幼儿确定活动计划;

2、教师应协助幼儿按照计划开展活;

3、教师应为幼儿的个别活动提供相应的时间、空间、材料;

4、教师应鼓励幼儿充分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并学会专注工作;

5、教师要做好观察和个别指导。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安排全园开放式活动和混班、混龄活动。

五、教育者的要求:

在教育活动中的实施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因此,清楚地认识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园长、家长的角色和作用,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幼儿园教育实践对教育者的客观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观察了解幼儿

教师应了解幼儿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兴趣、需要、家庭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开展教育活动。

(1)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2)与幼儿交谈,了解幼儿的个性点,语言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等;

(3)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4)参与幼儿活动,直接感受幼儿对事物的态度,了解幼儿对生活的感觉,理解幼儿的兴趣和愿望,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相处,建立与幼儿平等的师幼关系。

(1)关爱和接纳幼儿,用目光、微笑、点头及其他身体语言给幼儿以赞赏、鼓励、和安慰;

(2)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幼儿彼此支持、相互激发、共同创造和分享;

(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4)尊重幼儿对人、对物、对事的偏好。严禁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3、提供丰富的环境、营造安全、愉快的活动氛围。

(1)以幼儿为本,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管理好班集体;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足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

(3)提供良好的心里环境,使幼儿自信、愉快地活动;

(4)建立必要的规则,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规则;

(5)利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在安全健康允许的范围内,不要打断他们的活动;

(6)关注幼儿的兴趣和行为表现,感受并分享他们的体验。

4、为幼儿树立榜样

(1)教师要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并让幼儿注意教师的态度;

(2)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不喜欢幼儿做的,教师也不要做;

(3)教师对幼儿许下的诺言必须是能实现的,而且一旦许诺就必须设法实现;

(4)教师若有过失时,应该坦诚地向幼儿承认,并向幼儿道歉。

(二)对管理者的要求

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和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求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及其教育行为,同时,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指向及保教质量对幼儿园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和教育的根本任务,端正幼儿教育价值观;

2、引导教师了解、把握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发展动态;

3、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合作、进取的园风;

4、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教职工共同制定幼儿园教育计划与方案;

5、要善于与教师沟通,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计划与设计的意图、意见或建议;

6、与教师共同对教育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分享经验;

7、即使为教师提供教育资料与信息,为教育工作提供教育资源的服务与支持;

8、提供教师自主教育的空间,以 适应幼儿发展和教育的需要;

9、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帮助教师成长。

(三)对家长的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家长与幼儿园对幼儿教育达成共识,有助于幼儿受到一致性的教育影响,增强家长的养育责任,促进亲子关系。

1、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了解教育活动计划,提供教育资源;

2、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家长教育活动,丰富育儿知识,交流家教经验;

3、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与教师共同探讨家园一致的教育;

4、利用自己的特长,进园、进班、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活动。

5、参与幼儿园的评价工作。

(四)合作与支持

在教育活动中的实施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与其他教育者互相沟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1、教师与教师的合作与支持

(1)同班教师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形成对本班幼儿的共同认识和一致影响;

(2)全园教师应密切合作,经常交流和研讨,共同完成幼儿园的教育和科研任务;

2、教师与保育的合作与支持

(1)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既要分工、又要合作,相互支持,体现保教结合、保教渗透的原则,完成日常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2)教师应教育本班幼儿尊重保育员及劳动成果。

3、教师与园长的合作与支持

(1)教师应主动贯彻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成为幼儿园教育发展计划的实际执行者;

(2)教师应接受园长的领导对自己工作的监督,提供自身的工作质量和专业素质;

(3)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向园长反映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幼儿园教育和管理工作。

4、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支持

(1)教师要与家长建立一种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尊重,支持,合作;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计划,共同制定幼儿园教育方案;

(3)充分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与他们分享幼儿教育的观念、经验、体会;

(4)积极主动地影响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5)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与家长稳定的关系,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五部分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教育活动的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和改进幼儿园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环节。

一、教育评价的目的

1、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需求、特点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2、了解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途径对幼儿发展需要的适宜性,通过分析、调整,改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二、教育评价的内容

教育评价包括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和教育适宜性的评价两个方面。

1、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评价包括幼儿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评价,主要是了解幼儿在教育实施后的发展状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南图

(1)健康:生长发育,身体适应能力,动作发展,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2)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读习惯;

(3)认知与智能: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性:自我概念,社会规则,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交往能力,个性;

(5)审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

2、对教育活动适宜性的评价

(1)活动目标与教育目标是否相适宜;

(2)活动内容,活动组织,环境的提供及师幼活动的方式能否向幼儿提供与活动目标一致的、全面的学习经验;

(3)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及师幼互动的方式是否既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体现对个体差异的了解、尊重和照顾;

(4)活动的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感到有趣,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5)活动的组织及教师的引导能否使幼儿直接与人和环境相互作用,他、让幼儿以探究和建构的方式进行学习;

(6)活动环境是否有利于幼儿及教师投入并专注与活动之中;

(7)教师的指导是否基于对幼儿认识水平和需要的了解及尊重,是否有助于幼儿对已有经验的提炼,是否能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8)活动时间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需要;

(9)教玩具的设计,配备、使用是否有助于活动的开展,数量能否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要;

(10)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是否亲近,积极,支持。

三、教育评价

1、一般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评价应与各教育活动的自我评价,体现对评价者的尊重,达到帮助,鼓励,促进的目的;

(3)评价应于各教育活动相联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4)评价的信息来源应多元化,教师、幼儿、家长及管理人员均是教育评价者,共同参与,相互合作;

(5)评价应客观公正,不存偏见,不抱成见。

2、幼儿发展评价中遵循的原则

(1)评价应反映幼儿的整体发展状况,防止评价的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智力发展,忽略其他方面的倾向;

(2)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更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潜能;

(3)承认和尊重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使用同一标准评价不同的表现;

(4)评价应以幼儿自身的前期表现与现在的情况作比较,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避免将幼儿作横向比较;

(5)评价宜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幼儿观察、谈话、幼儿的作品、与其他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进行,并注意来自家庭、社区等多渠道的信息;

(6)评价的结果要正面地、明确地、完整地、客观地告知家长,使他们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加强家园合作。

四、教育评价的方法

教育评价重在过程评价,教育需要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反应,评估和反思教育的适宜性,及时地对计划和活动安排作适当修订与调整。过程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然观察:运用幼儿发展检测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各个方面发展的行为表现,记录幼儿情感、行为的初次出现日期及行为已稳定的日期;

2、建立幼儿档案:收集能反映幼儿情感发展、行为表现中典型变化的幼儿活动成品;

3、幼儿轼事记录:及时记录日常生活中个别幼儿出现是一些特殊行为表现,能说明他的特长、个性倾向,甚至是他发展转折点的事例;

4、成人间的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幼儿在不同的群体(幼儿同伴与家庭成员)中的情感、行为表现;

5、教育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省,不断地做自我评价;

6、活动观摩:通过各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9485.html

更多阅读

《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第一部分总 则一、为了让每个孩子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为指导家长、抚养者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科学地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对0-3岁儿童教育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为0-3

如何开展好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幼儿园中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美术兴趣。做为幼儿

大班安全教育笔记 幼儿园安全教育笔记

安全教育笔记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由于他们的体能弱,又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轻和重,危险同时存在。因此,老师要时时刻刻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尽量避免幼儿做出危险的动作,还要对幼儿进行安

如何撰写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案例?(一)教育案例的由来  案例一词由来已久,英文为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  20世纪40年代后运用至教育领域,教育案例是由案例发展、演变而来。  教育案例是一种描

声明:《幼儿园教育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南图》为网友花开终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