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亦筝笙》读后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初读第一本小说,到现在,整整十四年。十四年,从琼瑶到金庸,从穿越到仙侠,从台湾小言到内地原创,从纸质媒介到电子载体……虽不至汗牛充栋,然读过的书,实在连自己也数不清,只是一本接一本,或咬文嚼字细细吞咽,或浮光掠影跑马观花。没有方向,无关目的,没完没了,乐此不疲。数百部的读下来,亦练就一身铁皮铜琶,冷情冷心——万木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即便碰到匪大、沧月、雪大等超级后妈,最多跟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洒几滴无声泪,泪过,无痕。然今天,不期然,嚎啕大哭。是的,嚎啕大哭,眼泪喷薄而出,几度哽咽。面巾纸,揉了一堆。敢问风凝阁下,您确定您是在写小言?您又确定您是闲来无事编着故事逗乐?若是小言,便不该如此形销骨立敲骨吸髓的残忍与悲壮;若为故事,便不该给人这种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真实。现实的残忍已经够多,在虚构的故事里,不是应当予人以温暖和希望的吗?爱情故事,怕更该如是。从小便对民国背景的故事颇为偏爱。气质温润的长衫少爷,含羞带怯的闺阁小姐,英气勃发的将门虎子,洋装披身的大家千金,在这一特殊的历史年代里交相辉映,各显风华。然而,最怕也是这类。乱世惊梦,半生繁华,硝烟漫卷,民不聊生,纵有英雄天下美人如玉,终难逃情深缘浅长恨如歌。民国背景的故事,看过很多,写得好的,极少。在动荡的大背景下,人物性格命运的铺陈展开毕竟多有局限,民族大义与微小利益之间的矛盾取舍毕竟令人犯难,英雄意气与儿女情长间的分寸拿捏毕竟极难均衡,要做到游刃有余,很难;要做到左右逢源,更不易。而《亦筝笙》,是意外,是惊喜。本来“风凝雪舞”这个名字,在内地原创界实属生分,比之唐七桐华沧月藤萍匪我思存这类名写手,更是名不见经传。然她的小说所带给我的震撼,却大于以上任何一位。偶然一本《犹记惊鸿照影》,巧妙的构思,严谨的逻辑,凝练的语言,大气的文风,已令我惊艳莫名。当时已然动意写评作结,却因懒于动笔最终作罢,只在微博上留了短短的一行字——字字珠玑,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不想今日,终是忍不住,为了她的另一部小说——《亦筝笙》,为了祭奠那个腥风血雨令人疯狂窒息的年代,为了缅怀那阙用爱恨鲜血染成的历史悲歌,为了甩开积压在心底的沉甸甸的哀痛……《亦筝笙》,写战国红颜,写儿女情长,写烽烟乱世,写家国天下。初识,她是家境殷实粉雕玉琢的小女娃,他是遭逢变故在乱世里求生存的少年郎,聪明的女娃救了遭围殴的少年,然,彼此并不清楚对方的姓名,只在各自的世界里独自成长。少女时期的亦笙,纯粹一幅娇俏的小女儿形象,单纯沉浸在自己梦幻般的爱情里,什么理想,什么主义,对她来说,不值一文,她在乎的,永远只有自己身边,那少数的几个人——她的爸爸,她的姐姐,还有,他的纪桓哥哥。感情的失败,与薄聿铮的相识,带领着她一步步成长、成熟,最终蜕变成那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薄夫人,一个骨头里都透着美丽与优雅的大气女子。而薄聿铮,从出场到走完他的一生,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那个铮铮傲骨一身戎装的少年将军,那个气质冷冽坚毅如山的完美男子。相较一般的言情小说,《亦筝笙》并不仅仅局限于爱情,因此,作者也并不花费浓墨重彩去大肆渲染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而恰恰是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写法,使得两人之间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聿铮与亦笙,不是青梅竹马,没有一见钟情,却在一次次的相处中积攒起来彻底的了悟,他们在彼此眼中,都是“那么好那么好的人”“是值得倾心的人”,所以,他们之间没有猜疑、嫉妒、误会、纠结。他们的爱,真挚,坦诚,美好,笃定。这样的爱情,势必一生一世,永结同心。然而,动荡的时局,残酷的侵华,打破了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国之不存,民将焉附?爱情,又何以为继?家,可破;国,不可亡。这是军人薄聿铮的信仰,也是身为将军所必须担起的责任。于是,他舍家卫国,浴血疆场,错过了女儿的出生;舍身取义,马革裹尸,再错过了女儿的成长。但他希望他深明大义的妻,能在乱世维艰中好好活下去,代替他的眼睛,看日本人被赶出中国,看泱泱中华,扬威国际。曾看过一部纪实文学,讲抗日战争。一个村子里,两三百号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与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眼看男人们一个个被刺死在日本人的刀下,尸横遍野,血溅长空,为了免于落入敌手遭受凌辱,无数女人与小孩便自发相继纵身跃下百丈山崖,其惨烈程度令人心魂俱颤。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惨烈或许并不仅仅限于战场,在镜头不及的后方,又有多少人为了民族大义浴血奋战?就像《亦筝笙》里的江黛云,本是十里洋场的风月佳人,却不惜承受着世人的轻贱,甚至是自己女儿的唾弃,用自己残破不堪的身体去套取情报以换得抗日的胜利;而纪桓,带着一半中国,一半日本的血统,更是身不由己成为彻头彻尾的牺牲品,他的人生,便是一场无法逃脱也无从选择的悲剧。日本皇军的滔天罪恶令人发指,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本国。整部小说,开篇抓人,结尾画龙点睛,都是极好。特别是尾声的部分,寥寥数字,以轮椅上白发苍苍的老人——聿铮和亦笙的女儿的回忆收线,更添无尽苍凉。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战争,一生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虽然,父亲殉国那年,她已七岁。而母亲的一生,那样长的一生,为了女儿,不能追随丈夫而去,又固执地不肯离开丈夫身边,便一直守在丈夫战死被“铁葬”的地方,守着丈夫,守了一辈子。更令人寒彻心扉的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指鹿为马的年代,母亲竟被当做资本家的后代抄家、批斗、改造,所有的照片信件尽数烧毁,包括那张一家三口的画像。然而,不管境遇怎样艰难,母亲却是再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父亲的一切,早已烙在母亲心里,永远都在……在垂垂老矣的时光里,老人讲述着父亲与母亲的故事,看着残破泛黄的杂志上父母昔日的照片——一个旗袍女子,挽着戎装的将军,美人名将,羡煞旁人。我想,这么好的书,我是再不敢看第二遍。在极致的疼痛中聊以自慰——或许死亡,并不是爱情的终结,聿铮和亦笙的爱情,必将在战火中,永 生。彼时,他紧拥着她,深情低语:遇见你,是我在这坏年月中,最大的好运。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生活链接:云涓的简约生活馆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亦筝笙》读后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

http://shop123768486/shop/view_shop.htm?spm=a1z0e.1.10010.3.fK48QA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922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亦筝笙》读后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为网友清浅旧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