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二附中张大同物理老师 华师大二附中石昆老师

“教师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的生命将在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直至永 恒。“ ——张大同如果要问当今基础物理教育界的伯乐是谁,你一定会得到一个响亮的回答: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物理特级教师——张大同。的确,他用30年的时间,培养出了7位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同时,他也花了30年时间总结了一套如何培养尖子学生的独门秘诀。难怪,有人误将他认作是和杨振宁李政道一样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如果说,是张大同为中国乃至世界养了一批批物理精英,那么又是谁造就了这位物理伯乐?从张大同口中,我们也得到一个响亮的答案——华东师范大学。在华东师大的5年中,他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物理知识,更是耳闻目染地感悟到了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风雨人生,一路走来,张大 同从未忘记自己的责任,更未忘记母校的教导。大学之梦,遥不可及 或许是生不逢时,抑或是天将降大任而先苦其心志,张大同的求学生涯一波三折。1966年,高中毕业的他风华正茂,一腔书生意气,正欲挥斥方遒,然而,摆在面前的却是“高考被取消”这一冰冷的决定。于是,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张大同带着“大学梦”来到崇明,在红星农场进行思想改造。然而,就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他却“不安分”地搞起了科研。起因很简单,张大同和另一位知青在一份杂志上看到————复旦大学的教授合成了一种520农药,他们便顿时产生了自己生产这种农药的想法。于是,两人趁新年之际回到上海,找到了这位复旦教授,请求指教。教授被深深感动,便对他俩进行了精心的指点。回到崇明后,信心倍增的他们又说动了知青队队长,拿到了50元科研费。50元——相当于那时张大同两个月的工资——虽说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但科研器材之贵还是让他俩望而却步。于是,两人便到乡间的卫生站收购吊盐水用剩的盐水瓶, 作为替代。随后,他们正式踏上了“科研之路”,并一举获得成功。一年之后,他们已 经拥有了一排平房作为生产车间,还拥有了许多“昂贵”的玻璃器皿。这段经历被张大同戏称为“泥腿子搞科研”。

随后的日子,张大同来到华师大二附中,但擅长理科的他却阴差阳错地教上了体育。即使如此,他仍是个出色的体育老师,他组建的华师大二附中排球队还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上海市第四名的好成绩。

然而,在他心中,永远不能抹去的却是深埋多年的“大学情 结”。1978年,从未放弃“大学梦”的张大同终于得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高考恢复了!而他更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考研。真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想到唾手可及的大学生活,张大同就夜以继日地用一年时间啃了五门从未涉猎过的课程。考试成绩公布,他榜上有名。然而,造化弄人,此时教育局突然宣布,对于在职教师,各门成绩录取分数线提高10分!于是,张大同有了不及格的科目。就这样,眼看到手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无情地飞走。此时,大学对于张大同来说,是如此之近——近得仿佛 就在眼前,却又是如此之远——远得甚至无法看清。一年后,正当张大同打算卷土重来时,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摆在了面前——教育部门规定,在职教师一概不能考研。他激动地去找有关负责人理论,却被婉言拒绝。对张大同来 说,“大学梦” 也许永远只能是个无法实现的梦了……辗转几度,结缘丽娃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华师大二附中张大同物理老师 华师大二附中石昆老师

1984年,当张大同的执教生涯踏进第10个年头时,他终于有幸坐在大学教室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在华东师大夜大学物理系电子专业就读了5年。那时,白天要在中学授课,晚上还要学习,生活颇为辛苦。然而,我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华东师大的日子,我拼命吮吸知识、充实自己。”古老的物理楼前,芳草如茵、清香宜人。5年的时光,张大同把自己的脚印悄悄地留在这里,留在物理的知识殿堂。“华东师大的校园特别美,我喜欢物理楼的古色古香,喜欢文史楼的经典永驻,然而,更打动我的却是这里朴实无华的学术氛围和心无旁鹜的学习 气氛”,张大同向我们娓娓道来,任时光倒流,凭记忆跳跃。华东师大的许多老师都给张大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不能不提的一位就是教授微机原理的陈老师。陈老师是位残疾人,然而他却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和超前的教育理念照亮 了张大同的执教之路。当时,张大同对物理实验辅助器材的设计非常感兴趣,于是,他向陈老师表达了想法。陈老师当即给予了肯定,并全力支持他们自己设计器材。陈老师甚至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在实验辅助器材设计上取得成功,你们就不用参加我的考试,就能通过该课程。”随后的日子,张大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泡图书馆、查阅资料、着手设计、改进完善……一学期后,在陈老师的陪同下,时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的朱宏鄂对张大同的科研作品进行了鉴定。鉴定成果振奋人心——张大同的作品乃一大创新,取得成 功!张大同深有感触地说:“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正因为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所以我看到了自己的特长,了解了自己的能力,更通过这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以说,我之后的从教风格深深地打上了陈老师的烙印。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我们那时虽然没有上过类似教师人格教育的课程,但从华东师大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上,我已耳闻目染地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从此之后,张大同就认定:所谓的均衡教育,并不是给予每个学生相同的教育,而是要给予他们最合适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毕竟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避免,“而我的责任就是给每位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优质教育。”

金牌路上,心怀祖国离开华东师大后,张大同依旧执教于华师大二附中,这一次他教起了自己擅长的物理。带着华东师大敦实学风对他的影响,他在教学岗位上一站就是30年。坎坷的求学经历和时代的强烈呼唤,让张大同对这两句话深信不疑:“首先,我们国家的强盛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其次,我有能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注重志向培养、注重人格培养”的教学模式。张大同常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 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志向培养的过程,张老师非常注重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每个周末,他都会召集一些学生到自己家中促膝谈心。一杯咖啡,一张笑脸,一片真心,他们的心灵在这里对话,他们的心声在这里共鸣。张大同觉得,作为学生,必须要心怀大志才可能有所作为,而作为老师,必须教会学生确定志向才算是合格的教师。“因此,我们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们共同为一个伟大而神圣的目标在奋斗”,张大同如是说。张大同的学生王泰然曾经说:“每次从张老师家里出来,总感觉天气特别晴朗,星空特别明亮。”就是这样,张大同总以自己的真情和爱心给学生一个远大的志向、一片晴朗的蓝天。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心怀宏志的学生,从张老师家里走出,一路奔向国际舞台。王泰然、任宇翔、杨亮、谢小林、陈汇钢、肖晶、魏轶敏、吴彬等八位同学在张老师的辅导下,分别在第22届(1991年7月)、第25届(1994年7月)、第26届(1995年7月)、第27届(1996年7月)、第31届(2000年7月)、第32届(2001年7月)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七块金牌和一块银牌,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在世界领奖台上,张大同越发体会到“祖国”二字的分量。而他也时时以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永远做一名 优秀的中国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9164.html

更多阅读

宋埠镇访张秋红老师 平阳宋埠镇

散文 宋埠镇访张秋红老师洪砾漠宋埠镇在湖北省麻城市西部,境内的杏花村和宋贤祠很有名气。杏花村和宋贤祠都在该镇歧亭(村)境内。杏花村大约是唐代诗人杜牧诗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说的村庄。宋贤祠是北宋苏轼(苏子瞻、苏东坡)的朋友

张仲良老师辅导开心保健:乐疗之法贾泳特别恭请 2

贾泳特别推荐:张仲良老师辅导开心保健:乐疗之法二.问答题1.开心保健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它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具体内容包括五乐、四善、三和谐。2.说一说善的定义。答:符合“三大规律”,并能做到三和谐的思想和言行为善。3.

钟君老师和张小龙老师申论思想对比 钟君和张小龙

看完张小龙的联考解析,我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从开始准备申论开始,我一直研习的是钟君老师的申论思想,但是今天听了张小龙老师的课,我又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从表面上看这两位老师的思想似乎有着尖锐的对立,钟君老师的告诉我们申论要写的官

转 张浩源老师健康知识小药方 益菌堂张浩源健康管理

张浩源老师健康知识小药方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春季养肝、眼;夏季养心;三伏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血不养心、心不安神一年当中的24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重、夏至、小暑

声明:《华师大二附中张大同物理老师 华师大二附中石昆老师》为网友二凡不会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