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海军舰队逐步走向深蓝,大型 补给舰的身影伴随着主力战舰,成为了编队的重要成员。中国国产大型补给舰一共有四级,分别是:福清级、大运级、南仓级、福池级。
905型“福清”级补给舰——中国海军的第一代补给舰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完成远程运载火箭的发射保障任务,中国海军开始建造以“旅大”级导弹驱逐舰和“远望”1、2号测量船为主体的远洋测量保障船队,为了延长编队在远海区域活动的时间,同时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型综合补给舰——“福清”级综合补给舰。1970年中期由大连造船厂开始建造,第一艘X615在1979年12月15日服役。“福清”级综合补给舰的设计任务书规定,该舰的任务是伴随远航编队,途中补给燃油、桶装油、淡水、部分冷冻食品等,设计按补给3艘导弹驱逐舰考虑,可补给燃油11000吨,柴油200吨,淡水150吨,锅炉水150吨,桶装机油50吨,冷藏食品70吨。
“福清”级舰上设有一个大型桥楼,其前方货舱的两侧装有2台回转式吊车,其后的舰体舯部平台处设有2个液货补给门架和1个干货补给门架,可向两舷伴航舰只同时进行油水、干货横向补给,艉楼后端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垂直补给,但未设机库。
“福清”级舰上装备的重锤补偿式液压恒张力横向补给装置是我国科技人员的独创成就。在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较低、自动化高速液压系统不过关的情况下,立足国情,采用了较为简单的重锤补偿方式,使得第一代补给舰在常见海况下都能维持补给索张力的基本恒定,保障了横向补给的正常运行,基本性能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仅在高海况适应性上稍次于国外先进横向补给装置。同时,“福清”级综合补给舰装备了第二代纵向补给装置,作为补给油料的备用方式,采用直径102毫米的尼龙橡胶软管,4根60米长的软管利用快速接头连接,燃油输送能力提高至每小时100~150吨。垂直补给系统也是“福清”级综合补给舰的亮点。“福清”级综合补给舰较好地解决了油水补给的问题,但是在干货补给能力方面,由于当时技术水平限制,解决方案不够理想,单次干货输送能力不高,同时横向补给时的高海况适应能力不足,这也成为我国引进第二代补给舰的原因之一。
“福清”级舰一共建造了4艘,在服役之后,第一艘本来弦号R326,但是在服役后改为X615。在1980年,命名为“丰仓”号(弦号东运615),在2003年,被重新命名为“洪泽湖”号,并且给予新弦号881号。目前在东海舰队部署。第二艘X575号在1980年改为“太仓”号(弦号575)。在2003年,该船被重新命名为“鄱阳湖”号并且给予新的弦号882号。目前在北海舰队部署。同第一膄船体不一致之处是它的烟囱形状。第三艘X950在1980年改为“海仓”号(弦号南运950)。在1989年退役并且转交给商船队充当油轮。第四艘“纳斯尔”号(原弦号871,巴基斯坦海军弦号A47),为巴基斯坦海军建造。在1985年交付,这也是中国大型军用舰只的首次出口。
基本数据
排水量:21750吨(满载)
尺寸:长168.2米、宽21.8米、吃水9.4米
动力:1台丹麦进口的B&W8K74EF大型二冲程低速柴油机,功率15000马力,单轴推进
最高速度:18.5节
续航力:18000海里/14节,自持力90昼夜
乘员:180人
武器装备:4座76式双联37毫米高炮
舷号舰名:881“洪泽湖”号、882“鄱阳湖”号
载量:15230吨
904型“大运”级补给舰
904型(北约命名:大运级)货船提供食物、水、燃料和其它补给给南海遥远海岛。904型从925型大江级海上海难打捞援救船的船体发展。二艘由位于上海的沪东造船厂(现在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第一艘南运951号在1992年3月交付而且第二艘南运952号在1992年8月交付。
大运级补给舰属于第一代岛礁补给舰,实际上相当于一型大型客货船,自带起货吊车,可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的码头自行完成补给作业,同时,较大的人员住舱可以支持较多数量的轮换官兵,并装备有4艘用于补给舰与礁堡间进行物资转运的机动工作艇,可以为没有码头、只有高脚屋的西沙、南沙礁堡进行日用物资补给,单航次的食物、油水补给量一般可达800吨左右。
该型补给舰共建造了2艘,883曾用名“南运951”,现名“洞庭湖”该船已经退役并转交到中国渔政执法机构。884曾用名“南运952”,现名“镜泊湖”。服役20余年来,2舰为我海军南海守礁部队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基本数据
排水量:10975吨(满载)
尺寸:长156.2米、宽20.6米、吃水6.8米
动力:二台MAN 柴油发动机,2轴,9,000马力
最高速度:22节
续航力:自持力达20个昼夜
乘员:240人
武器装备:二门双管-37 mm AAA炮和二门双管-25 mm AAA炮
舷号舰名:883“洞庭湖/阳澄湖”号、884“镜泊湖”号
载量:1800吨
904A型
2007年,904A型舰首舰“抚仙湖”号服役,目前尚未确认有后续舰存在。该舰船体与以前的福池型补给舰相似,但并未设置补给站。中部两舷装备有与福池型相似的吊车,但在福池型前后补给站的位置,“抚仙湖”号装备有4部门型吊艇架,每舷各2部。目前尚不清楚该吊车用于吊放何种艇型,可能是车辆人员登陆艇。舰上也没有福池型上所见到的补给指挥所。
抚仙湖号综合补给舰是我国建造的最新一艘补给舰,舷号888,隶属南海舰队,2007年服役。“抚仙湖”号新型补给舰是我国建造的第二代岛礁补给舰,与第一代岛礁补给舰相比,油舱、水舱、冷库是以前的3倍,床位可以满足数百名守礁官兵的换防需要,航速和续航力也比以前大幅提升。
基本数据
排水量:15000吨(满载)
尺寸:
动力:
最高速度:
续航力:
乘员:
武器装备:76F双联装37mm 63倍径机炮2座,双管机枪2座
舷号舰名:888“抚仙湖”号
载量:
908型“南仓”级补给舰
“南仓”级是我国制造的第二代补给舰,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补给舰。只建造了一艘,舷号885(原南运953),南海舰队的旗舰。“南仓”号是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的一艘未建成的油船,1996年经大连造船厂改装为补给舰后于南海舰队服役。1997年3月,1998年,2000年5月“南仓”号分别参加编队远赴美洲,大洋洲和南非。目前“南仓”号以改名为“青海湖”号,改舷号“885”。
“南仓”号拥有4个油水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舰艉设置有伸缩式机库,可载直-8直升机1架,具备同时进行左舷(干、液)、右舷(干、液)、纵向(液)、垂直(干)四个方向的补给能力。同时还设置了6部吊车,拥有很强的锚地补给能力。全舰共装载燃料9630吨,以及弹药、食品、医药等共计23000吨。“南仓”号全舰有800多个舱室,共设有46个自动化系统,使人员编制大大减小,特别是“南仓”号横向补给装置第一次采用了“作用筒式的张力补偿装置”。该装置可根据补给舰于接收舰之间的钢索拉力在风浪中的变化适时调节钢索的张力,使之受力保持恒定。极大得提高了补给效力和环境适应力。
基本数据
排水量:37000吨(满载)
尺寸:长188.9米、宽25.33米、吃水10.41米
动力:一台柴油机,总功率10600马力,单轴推进
最高速度:16节
续航力:12000海里/16节,45昼夜
乘员:125人
武器装备:4座76F型双联装37毫米舰炮
舷号舰名:885“青海湖”号
载量:23000吨
903型“福池”级补给舰
中国福池级补给舰,为沪东造船厂建造。该舰于2002年动工,2003年3月下水,2004年开始服役。“福池”级综合补给舰为903型补给舰由沪东造船厂和广船国际同时开工各建造一艘,于2004年4月几乎同时交舰,分别被命名为“千岛湖”号(舷号886)和“微山湖”号(舷号887)。该型舰尺度规模比第一代综合补给舰有了较大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为泰国海军轻型航母编队建造的综合补给舰锡米兰号(Similan),普遍认为是中国建造现代化综合补给舰的一个尝试,而随后几年中中国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在锡米兰号的基础上改进,最终设计定型了福池级综合补给舰。
新型补给舰采用了与“锡米兰”相似的双机双桨推进,采用了固定机库,可以装载1架直-8或相当级别的大型直升机。在舰体舯部的平台上,设置了1座液货补给门架和1座干货补给门架。与“青海湖”号上原装进口的补给门架不同的是,第二代综合补给舰上的补给门架是在缺乏外方支持的情况下,由国内自行设计,并与引进的俄罗斯补给装置完成整合的,其结构更加轻巧、紧凑,布置顺序也改为我国传统的液货在前、干货在后的方式。该型舰同时还具有纵向油水补给能力。舰载武器是,装备在舰桥前部和直升机机库的两侧。
基本数据
排水量:23000吨(满载)
尺寸:长171.4米、宽24.6米、吃水9米
动力:2台柴油机、双轴、24000马力
最高速度:19节
续航力:10000公里/14节
乘员:130人
武器装备:4座双联37毫米炮,搭载一架直升机
舷号舰名:886“千岛湖”号、887“微山湖”号
载量:114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