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摩星岭游记
人们常用“白云珠水”来美誉广州。“白云”是白云山,“珠水”指珠江。到广州多次,珠江是经常游览,就是没有登过白云山。亚运期间再来广州,说啥也要登上白云山。我在网上搜寻了去白云山的路线,地铁可以直达,决定还是乘地铁去。
12月28日,吃过早饭,我乘地铁来到白云文化广场站。出站后,一座宏伟的大厦展现在眼前,这是《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场上彩旗迎风飘扬。原来是这里正在举办“广州市第一届城市购物节”、同时还有“南北方绿色食品中华美食节”。我的目的是登白云山,只是稍有兴趣在这里走马观花转了转,就寻找登山的路线。穿过两节热闹的市场,横过白云大道,来到山脚下,幸喜的发现了“摩星岭登山小路”。进去登山是要买票的,但65岁以上的老人免票。我出示了身份证,享受了免费待遇。就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向摩星岭进发。一路上,爬山的人不多。幽静的登山小路隐藏在密林中,弯弯曲曲,上上下下,时陡时缓,时而鸟声清脆,时而潺潺流水,不时还从远处传来游人的话语声。登险峻的爬山小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虽然气喘吁吁,汗湿衣衫,心情觉得特别舒畅,让人感到走进大自然就是一种美的享受。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苦跋涉,走走歇歇,我终于登上了白云山的最高处,海拔328米的摩星岭。在这里登高远眺,不由人想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虽然天气有点轻度的雾,影响了视野,在山顶,极目远眺,祖国南大门的景色尽收眼底。广州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可以看得见这座大都市星罗棋布的建筑群。游人在尽情眺望远处的景色的同时,不时在此拍照留念。还有人在这里挂上了锁,说是要图个吉利。
下山的路,我跟随着众多游人,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经历了一段特别又险又陡大约有六、七百个的台阶。又沿着盘山公路,一路步行回到了白云山西门,结束了一天的爬山历程。
爬山途中,我用数码相机也拍了些景致,留作纪念。
经过崎岖的登山小路来到盘山公路,如不走公路,说是要爬比较陡的
六百多个台阶才能到达摩星岭。我就是踏上这陡峭的台阶,气喘吁吁,
走走歇歇,到达摩星岭的。
以上是在上山途中拍摄
以上是在山顶拍摄 以下是在下山途中拍摄
以下是西门口拍摄
摩星岭:
摩星岭原名碧云峰,位于白云山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是白云山最高峰,海拔382米,是白云山三十多座山峰之首,从栖霞岭可达摩星岭门楼。宋、明以前,没有“摩星岭”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称,康熙修《广东志》绘白云山图在卷首称此山峰为“摩星岭”,名曰“天南第一峰”,从此得名摩星岭。李时郁有诗一首《摩星岭独坐诗》,傅家宝书于广州碑林:独坐摩星岭,回看几百峰,斜飞银瀑布,削出玉芙蓉,纵日乾坤里,腾身霄汉中,方壶知不远,云外度疏钟。俗话说“不登白云山,不算到广州城,不登摩星岭就不算到白云山”。这话一点也不假。
白云山简介:
白云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白云山景色秀丽,自古以来就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如"蒲涧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归"等,均被列入古代"羊城八景"。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每逢九九重阳佳节,羊城人民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届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尤以近百年来历经沧桑,频遭破坏,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解放后,白云山才获得新生,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广植林木,修筑了10个水库,开辟公路沟通南北,修建山北、山顶公园及山庄、双溪旅舍,重现了白云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历届广州市政府的建设,专门成立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经过多年的建设、经营和发展,白云山已建设成为规模宏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目前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共有7个游览区,依次是: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区内有三个全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全国最大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专类公园——雕塑公园。
白云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白云山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拥有各种植物876种,其中有5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揪、土治香、降香黄檀、油杉、大叶竹柏等。野生的657种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如用材树种86种,药用植物343种,野生观赏植物97种。目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据统计,白云山目前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被称为广州的“市肺”(所谓“市肺”,就是指白云山位于城市中心,山上大面积绿化,是个天然蓄水的固态水库,是个抗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又是空气净化器和调节器)。据测定,白云山空气质量已达国家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国家o类标准,地表水质也达到国际规定。一些山涧水、泉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白云山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并在白云山“成仙而去”;晋代江苏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道家名作;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韩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诗,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明清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抗法、甲午战争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曾留下题词,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曾在当时被誉为“南国钓鱼台”的白云山山庄旅舍进行过国事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及国际友人也都曾在此观光并题名,为白云山风景区留下了不少墨宝。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白云山已渐渐被市区所包围,完全融入到城市中,成为人们闲时休憩的好去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全年景区客流量近5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2—3万人次,尤其是重要节假日(如:国庆、五一、重阳、中秋等)全山最大客流量达10—2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山每年接待离、退休老人近百万人次,这在全省公园里是屈指一数的,这是由于白云山的地理和环境优势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