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评说苏东坡》读后感
——苏轼的济世情怀与现代人的职业精神
《康震评说苏东坡》,我看了一遍视频、听了一遍音频、读了一遍书。对苏轼的印象,不再仅仅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喜欢与朋友开玩笑、整理过西湖”这样简单的轮廓,而是有了一个全新的、多角度的认识。
我依旧佩服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魄,依旧推崇他“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依旧钦佩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同时我更加仰慕他的济世情怀。他的德行与操守,对于我们现代人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幼时立济世之心与企业的道德教育
苏轼十来岁的时候,母亲给他讲读《范滂传》。范滂是汉代一个清廉刚正的官员,后来被诬告判了死刑。临上刑场的时候希望母亲不要太过悲伤。范滂的母亲说,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呢?你为了理想舍弃自己的性命,我这当妈的支持你。听完这个故事,苏轼马上对他母亲说:我希望长大以后也做范滂这样的人!
这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范例,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良好的企业培训范例。企业培训中,道德培训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失的一环,它应该凌驾于技能培训之上。缺少道德的员工,能力越强,潜在的危险就越大。
未出仕先露仁义之怀与企业的入职考核
苏轼在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考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要求考生对于刑罚与奖赏提出个人想法。在答题中苏轼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提出一方面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说出了他个人从政准则。
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对于备选员工的职业意识也应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包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以往工作风格等。
请辞高官愿造福地方与企业职业经理形象塑造
苏轼担任过很多朝廷的要职,但是苏轼多次申请到地方做官,为老百姓做些实际的事情。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等七个地方担任知州,每到一处都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在杭州他修复坍塌废置的水井、治理西湖;在密州他走进田间地头,和百姓一起研究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在徐州他冒着城墙被洪水冲垮的危险,批蓑衣穿草鞋拄木杖,和群众一起抗洪修坝、治理黄河水患;在颍州遇到严重雪灾时,向朝廷申请减免百姓税收,开仓放米和柴,救助饥寒的贫民……
苏轼的权力都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面,而非个人的私欲。虽然他从来没有搞过形象工程和个人形象塑造,却出现在密州出猎时“倾城随太守”的盛况,在乡下视察时出现“旋抹红妆看使君,相挨踏破茜罗裙”的粉丝团。这对于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也是一个提示:当你想着员工的利益的时候,员工也会想着你。
文官断案尽显悲悯情怀与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
苏轼处理公务时也总能展现出他宽厚仁慈的个性特点。比如在一桩涉嫌偷税漏税的案件中,一位年近六旬、穿着寒酸、准备进京赶考的老翁,为了筹点盘缠,他随身携带两大包麻纱要到京城贩卖,但是他冒充苏轼之名,一路偷税漏税。对待这样的人,苏轼给予了谅解和包容。他还写信让弟弟多关照这位可怜的老者。
还有一次,一个卖扇子的在家遭变故、天时不利情况下欠下巨债,被告到苏轼那里。接案后,苏轼让他拿来二十把扇子,然后在扇面上写字画画,完毕后到门外去卖,每把一千钱。结果二十把扇子一眨眼被一抢而光。欠钱还债,皆大欢喜,案子判完。
苏轼对于地方豪强处理却是毫不手软,在杭州就曾经严厉的处理了鼓动民众冲闯府衙的“二颜”。
苏轼是“学而优则仕”,但是他不同于平常那些酸腐的儒生,没有拘泥于法律法规的条框。在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也会有相似的情况,能否像苏轼那样灵活而富有人性化的处理,是考验企业管理者智慧的一个方面。
不在其位为民谋其政与企业的岗位责任制
不管苏轼处于什么境地,他的责任感和济世情怀都未曾失去。在被贬谪到惠州无权过问公事的情况下,仍然为闹饥荒的农民向圣上呼吁;为了给当地建桥捐出皇帝御赐的犀带;把黄州的先进插秧工具“秧马”介绍给惠州百姓;让亲友寄药给当地百姓;在惠州实施引水工程,解决百姓饮水困难。
被贬谪到“天涯海角”的海南时,他劝告黎民爱惜耕牛、移风易俗,并推广和引进中原优良品种和农业耕种方法;他是被贬官员,无权干涉当地教育,面对荒废的学舍,他就用一己之力在儋州以诗书礼乐教授学生……
苏轼深谙儒家思想,肯定知道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是为了解百姓的疾苦,“不在其位为民谋其政”。这对于那些谨守个人岗位责任、“只扫个人门前雪,谁管他人瓦上霜”的人来说,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和讽刺!
总的说来,苏轼给予我的,决不拘泥于一首诗词、一篇文章,更重要的,他告诉我,要用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来成就一份非同寻常的济世情怀。
我们做不了苏轼那样的文章,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苏轼那样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追求;学习苏轼那样身处逆境、永不放弃理想的执着;学习苏轼那样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以超然旷达的精神做事的态度;学习苏轼“不论穷达都要兼济天下”的品行和操守。
多了解一下苏轼吧,那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个人得失而抱怨和颓废,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平淡而怀疑和徘徊,就不会因为个人力量有限而自卑和驻足,就不会因为眼前的一点成就而傲慢和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