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品) 木
【形色】
茯苓-原态 | 茯苓-药材 | 茯苓-饮片 |
【气味】味甘平。
【药性】泻利。归心、脾、肾经。
【采收】二月八月采。
【产地】生山谷。生茂州,生太山大松下,出嵩高三辅。现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本经】主胸胁逆气(《御览》作疝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御览》作茯神,案元本云:其有抱根者,名茯神,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茯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鹊甘无毒,或生茂州,大松根下,人地三丈一尺,二月七月采。(《御览》)
《名医》曰:其有抱根者名茯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茯神,茯苓也;《范子计然》云:茯苓,出嵩高三辅,《列仙传》云:昌容采茯苓,饵而食之;《史记》褚先生云: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淮南子》说林训云:茯苓掘,兔丝死,旧作茯,非。
【焦树德】茯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有二:1.利水除湿,2.宁心安神.3.益脾止泄。
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 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配党参、白术、杌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配瓜蒌、川椒曰、桑皮、苏子、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
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例如配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旰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6等证。
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吞、吴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观脾虚、巾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主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二、三分冲服)等同用。
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于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于补益剂中。
茯苓一般指白茯苷而言。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抱松极而生者,称茯神,偏于宁心安神: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旰祛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五钱至一两,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
用量一般为三,四钱。茯苓皮可用五钱至一两.茯神木可用五钱到一两。
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