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这句话许多人都说是孔子说的,其实错了,说这话的是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说的。语出《孟子·告子》篇——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那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是孔子说的呢?原来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语出《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先看看孔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什么意思?孔子认为:“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南怀瑾)
再看告子的“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又应怎样理解。告子说:“食欲、性欲,是人的天性。仁是生自内心的,不是外因引起的;义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
告子,战国时思想家。名不详,一说名不害。曾受教墨子之门,善口辩,讲仁义,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
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原来是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
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食色性也”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错了吗?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主张:“食、色,性也!”可见平时人们在引用“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并不是多么太离谱的事情,但至少再不能说“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了,可以说“我们的老祖先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相对准确了。
于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晚
更多文章:
《道德经》原文译文及解析
《论语》原文译文及评析
国学经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