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篇入选教材的课文,《神笔马良》让我爱不释手。马良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子弟。
人穷志不穷,马良从小酷爱画画,没钱买画笔,有钱的画师又瞧不起他,他就用简陋的树枝、木炭作画。他非常刻苦,是个勤奋的孩子。这个孩子本性相当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根好苗子。他的勤奋和执着感动了上天,我们说苍天有眼,一天晚上一位从天而降的神仙赐予他一支神笔,从此他就走向了画画救济乡邻的慈善之路。这样的情节,在我们的民间故事里屡见不奇,比如“愚公移山”,愚公的矢志不渝感动了老天爷,于是派来两位神仙帮他把山背走,其实这就是贵人相助。只要心存目标,坚定不移,就会有力量来襄助,虽然不一定会是神仙。得了神笔的马良,为乡邻画牛画狗画石磨,缺什么画什么,深受大家喜爱。
好人多磨难,如果故事仅仅这样发展下去,马良这个形象是不够饱满的。古语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了避免人物的太单薄,于是就要有恶人的出现。这也是许多故事常有的笔法,恶人越恶,故事就越惊心动魄,对于读者就越有吸引力。这样的目的,在于塑造人物形象,我们所说的衬托、对比,恶者之下,善者更善。这个故事中的恶人是一位县官,大腹便便,一心想要马良画金元宝,掉进了钱眼里。
他对马良威逼利诱,连哄带骗,都未得逞后,于是来硬的,把马良抓了起来。马良略施小计,在牢房里画上门,骑着骏马就逃跑了。这是第一个转折,巧妙逃跑。没多久,县官派出更多的人马把马良抓来。坏人常常会一不做二不休,不达目的不罢休。县官这次夺去了马良的神笔,财迷心窍的他叫画师画了一棵摇钱树。县官急忙去摘铜钱,不料一头撞在了墙壁上,这样的情节,极具讽刺,大快人心。这也表明,真本事是夺不走的。表面上看起来是马良的画笔在别人手上不管用,实质上是马良的本事是别人所不 及,马良的一颗善心结合着他的画技,是抢不走的。在这个绘本中,画上的马良和县官及爪牙的形象很鲜明,马良弱小,所占空间小。
但马良临危不惧。即使在最危难时刻,也是急中生智。在故事最后,他在高墙的远处画上金山,然后是茫茫大海。给县官画上一艘大船,出人意料画上大风,狂风巨浪,把这些贪官污吏都葬身海底。这是故事的高潮处,听得人叫惊心动魄。仿佛各种声音一下子全出来了,飓风卷起海浪声,大船倾斜的声音,穿上乱作一团的声音,这样就使得画面、文字复活了,这也是绘本之妙。光有文字是不够的,于是有了画面,光有画面不够,于是需要一个声音把文字叫醒。和大多数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也有一个光明幸福的结尾:
从此,当地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宁静幸福的生活。带着满足,带着回味,故事就结束了。
而留下的余味,可能十年后还会在孩子们心中浮现。
![——读绘本《神笔马良》有感 神笔马良绘本](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120355t014bd06be9f2b01a70.jpg)
说不定有一天,他们会像我一样无比相信——美好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