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能力三核
知识在行业间的差距非常大,一个医学博士全靠知识积累,如果他想改行,那基本上就无路可走,那些知识根本带不出去,而技能呢,作为一件事情的熟悉程度,以熟练与否为标准,在行业间的迁徙也非常有限,不过也要比知识好一些:对电脑操作熟练的,对手机也不陌生,对3C熟练的,对DOTA也不陌生,在一件事情的操作层面熟练,往往也能和他类似的进行迁移。
而才干呢,作为一个人的品质,处于能力金字塔的最上层,完全可以鸟瞰下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说以前有365个行业,现在3650个行业,在知识上面,差距犹如鸿沟,这也是一个信息爆棚的时代,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曾经你需要知道如何打猎就能步入社会,和现在你需要从小学读到本科,才能掌握一个社会人所需要的知识水平,拿历史来说,现在的历史知识就比100年前,多一个近代史,技能在哪里?没有技能,只有知道和不知道。曾经有360个行业的知识,现在有3650个行业的知识,而且成几何级数增长,在知识层面,隔行如何隔山。
那技能呢,抛开知识,抛开书本,抛开文字,假设在一个直升机上鸟瞰我们的社会,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从视觉的角度,看看我们的社会在操作什么,很显然,并没多多少,可能以前没有电脑,现在多了个电脑操作,以前娱乐没有台球,现在多了台球操作,以前的人不知道怎么修建高楼,组装机器,而现在都有了,但是,相比暴涨的知识来说,技能操作并没那么多。如果原始人需要组装一点木制工艺品,那现代人可能就是组装电脑,技能没变,但知识变了。
而才干呢,或者说天赋,品质,则是一直以来都没变过,因为,才干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不管在文化上,知识上,硬件设施上如何天翻地覆,人的本质还是不会变,而一切文明的建设,都有赖于好奇心,求知欲,亲和力,洞察力,认真,负责,实干等等个人品质。
而在艺术方面的才干是什么呢,是审美力,感受力,乐感,节奏感等等,而这些品质,连在原始社会都不缺。
在前几天为了学位纠结的时候,有个大哥打电话过来询问我的情况,并且给我提出建议,让我很感动。如果我现在从理性上来分析的话,他就有助人的品质,其实这也远远不是自我培训的结果,早在大学阶段,他就对于学弟有一种天然的,自发的照料和关心,并且给予指导和建议。而对于他在大学时期的好朋友,即使是毕业以后各奔东西,他也会经常在社交平台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如果有谁因为某些原因,碰巧去了他所在的城市,他也会热情得张罗饭局。那他在职业选择上,特别是在有关人的行业里面,就很容易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销售,并且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即使刻意得训练自己的助人的技能,因为有品质垫底,所以也能顺风顺水,走向卓越。
品质的涉猎如此之广,如果一个有审美品质的人,那他既可以做平面设计,PPT制作,手工工艺,甚至是手机软件的交互,比如罗永浩。而这四者在知识和技能上是差得很远的,但却在才干上高度一致。可以说,才干的察觉,不只是工作,更是生活上,一流的咨询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品都是一流,一流的设计师对于日常物件的审美也绝对不差,或许仅仅在夜烧烤上看到一个雪花啤酒的酒瓶都能把玩半天。
因为清考的原因,我也逼着自己来装模作样得来上自习,做在我对面的我两个朋友,一个十分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不管我如何试图跟他眉来眼去,他基本上接受不到这个信息,而另外一个,只要我稍稍抬头,都能碰巧和他对视,并且对周围的变化非常敏感。很显然,他们两个人在专注的品质上,相差很大。根据以前的观察,第一个能在考研的时候还能保持上课的出勤率,在老师的聒噪下,还能投入自己的高数复习。而我就不行,在施工技术的课上想看点心理学,就会被老师的声音打断。而我的天赋是什么,是看完他们的表现后就能写出这篇文章,这是什么是才干呢,或许是洞察力,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能力。而我不具备的品质是什么,本来计划来看书,结果不务正业得写了这篇文章,所以我对计划的执行力不强,在MBTI里属于知觉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