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就是2012年7月23日,宝宝发烧了。这是她长到两岁来第二次发烧,但这次明显比上次严重,而且也是由于我做妈妈的疏忽造成的。虽然今天恢复上班,但一想到宝宝昨天晚上挂急诊打点滴是哭的样子,心里实在自责的不行,根本无心工作。搜了些关于发热和消炎药的常识,以此警示自己:孩子的幸福快乐和痛苦与为人母的责任心是分不开的!
冉冉周六打了疫苗,周日我和冉冉爸就带她去游泳了。由于宝宝身体一向健康,我忽视了打疫苗这件事,看到别的小宝宝也这样泡在水里玩,我也忘了这是她第一次下这种凉水的泳池。宝宝玩得好开心,我们就这样若无其事的回家了。晚上六点多冉冉开始不想吃东西,也有点发热。正嫌她又挑嘴的时候,她突然吐了。吐得好厉害,我从没见过。到晚上临睡前我见她精神不错就喂了奶,刚吃完又像之前那样大口大口的全吐了。我吓坏了。。。
晚上八多点,开始高热,用冉冉爸刚买的电子体温计量了腋下:38.2度,加上0.5,就快39度了。
晚上十点的时候,热得更高,手脚有点抽搐,也就是高热痉挛,我给她喂美林了。
二十分钟后,宝宝安静下来,不再哭闹的睡去。我摸摸额头,不像先前那么烫了。但对于怎么应付这种情况我仍然不清楚,因为我很少生病,宝宝也是。
第二天,7月23日,周一,我请假一天在家陪宝宝。可她一天只喝了两次奶,什么都不吃,也不要喝水。到晚上八点的时候,连奶也不要喝了。虽然喝了三次美林烧被暂时压了下去,但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药,看到宝宝不喝奶,又听了老彭同事的建议,我想宝宝一定是扁桃腺发炎了,她一定是嗓子痛也不要吃也不要喝了。马上去医院!晚上8:30全家出动去了儿童医学中心挂急诊。
排队、挂号、看医生、验血,一查是细菌性发热,嗓子里已经长了好几个大泡,所以无法进食。医生的处方是立即输液。我是非常排斥打点滴的,听到这个马上说不想输,医生也很坚持,而且她说得有道理:宝宝的扁桃腺已经发炎得厉害,药是很难喂进去的。而且吃的药见效很慢,这几天的时候不晓得病情会不会恶化(后来网上查到,细菌性的如果不马上控制,严重的会引发肺炎之类的病变,医生的处方是对的),而且细菌性的发热就应该用一些消炎药,好吧,尽管我对“抗生素”这三个字唯恐避之不及,但在那个时候,我似乎没得选择。
医生还开了一些颗粒的药和喷剂,我趁宝宝晚上睡熟时喷了些。今天把电话回家,阿姨说宝宝精神不错,没喝美林也没发高烧,希望晚上回家宝宝再好些。
------------------------------------------------------------------------
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的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更为常见,占90%以上。患儿主要症状是:发热可有可无,体温可高可低,流清鼻涕,打喷嚏,轻咳,精神尚可,食欲减退,有时伴有呕吐和腹泻,部分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俗称高烧抽风)。验血时可发现血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临床上常选用抗病毒类药物,无须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感冒患儿的主要症状为发烧,尤其是持续高烧不退,流脓鼻涕,咽喉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极少数病儿会发生高热惊厥,血中白细胞总数较高。若孩子血中白细胞总数超过12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超过80%,往往能预示细菌性感冒;如发现白细胞胞桨同时出现空泡和中毒颗粒,则更能确定为细菌性感冒。细菌性感冒应采用抗生素治疗。
宝宝发烧应急3要素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科学退烧巧护理
方法1.小儿发烧的物理降温法:a 35%酒精擦浴;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b 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c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d 冰袋冷敷;e 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
发烧是婴幼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年轻的新妈妈没有经验,一看到宝宝的小脸红红的、摸摸手心热热的、额头烫烫的,用体温计一量:38℃,就带着宝宝急匆匆地赶往医院。下面教你几个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小方法,让你在处理宝宝发烧的情况时,更加得心应手。
1摸: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既可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烧,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如果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烧了。
2看:如果宝宝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或者没有食欲时,宝宝很可能是发热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如果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尿量少,且小便发黄、颜色较深,宝宝也可能体温增高了。
3测: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最确切的。通常用肛表测量小宝宝的直肠温度较确切(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宝宝的腋下或颈部(正常体温为36℃-37℃),测出的直肠温度需减去0.5℃,腋下和颈部温度应加0.5℃,得出的度数便是宝宝的现时体温数,如此可知宝宝的准确体温和是否发烧。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TIPS: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情况
发现宝宝发热时,不要手足无措,应先弄清宝宝是病理性发热还是生理性发热,再做出正确的处理,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
* 宝宝穿得过多、盖得太厚,都会使体温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宝宝。只要将这些因素排除,小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 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排便等,都可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升高。
* 体质虚弱、饥饿、久不活动或保暖不佳等,则会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偏低。
*如果宝宝的体温暂时波动,幅度不大,全身情况良好,特别是精神状态好,没有异常,可能只是生理现象,并非有病,密切注意观察即可。
小提醒:如果宝宝的体温很高(38℃以上)或过低(36℃以下),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宝发烧别吃荤,多吃素:发烧是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为特点的全身性反应。唾液分泌,胃肠活动也会减弱,消化酶、胃酸、胆汁的分泌都会相应减少,这些食品如果长时间滞留在胃肠道,就会发酵、腐败,最后引起中毒。所以当儿童发烧时,父母不要给他们准备肉、蛋类等荤腥食物,应多喝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 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孩子感冒后一直呕吐是什么原因? 我的儿子8个多月大了,因我感冒而没人给我带孩子而导致我把感冒传染给他了,又打喷嚏又流鼻涕,还呕吐,我就去买了些感冒药给他了,可是不见效果,连续吃了三四天都不见好转,于是便去医院看,医生也开了一些药,吃了后打喷嚏和流鼻涕都好些了,就是老吐,都过了一个多星期了,还是吐,我怕拖严重了又急忙抱去打针,打了两三天可怎么都还是不好,而且他不是一般的呕吐,吐的时候太夸张了,像水龙头一样,一股就喷出来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医院也看不好,请问我该怎么做? | |
可能是喉咙发炎了,消炎药别忘吃。 |
什么样的药是抗生素呢?
常常有家长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那抗生素和消炎药能划等号吗?实际上,抗生素并不是指消炎药。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抗生素的药品一般分为几种类型,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几大类。
现在,我们最常用的主要有:青霉素类药: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头孢菌素类: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使用抗生素要有针对性
以前我们有这样的习惯,感冒了发炎了,就到药店买点抗生素吃。不过,现在,如果没有处方,已经不能到药店购买抗生素了,这可是为我们自己身体着想的大好事。不过,不能排除有的药店还在偷偷卖抗生素,家长你可千万不要图省事,是不是要用抗生素,用哪种抗生素,一定要听医生的。每个孩子的病是不一样的,体质也不同。而一种抗生素并不能包治百病。比如青霉素跟红霉素,如果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那红霉素首当其冲。而如果是链球菌感染,我们首先应该选择青霉素。当然,如果孩子对青霉素过敏的时候,那就可以考虑选择红霉素。
不能滥用抗生素
细菌在接触了一段时间的抗生素以后,会对这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果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当以后碰到真的需要使用这种抗生素时,会因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而导致药效越来越弱,使疾病越来越难治,必须加大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副作用,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使身体对付病菌的抗病力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会导致医学开发新型抗生素的速度赶不上细菌变异速度,有一天终将使细菌感染成为不治之症。
还有,如果同时服用多种抗生素会使得药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也将会危害宝宝健康。
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宝宝身体中菌群失调。因为抗生素是广谱抗菌药物,它不仅仅只杀死一种细菌,不但杀死病菌,也会杀死好的细菌。如果滥用,孩子就没有抵抗力了。
而且,有的细菌还会休眠,所以可能它的危害现在表现不出来,而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还有因为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都有要经过内脏器官,所以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的内脏器官也会有影响,特别是肝脏和肾脏。
要纠正几个误区:
误区一: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抗生素。
正确的做法是先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要请医生诊断,确定是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才有效。
误区二: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一种药恐怕效果不好,要多吃几种才好。
前面已经说过,抗生素有针对性,只有选对了药,对宝宝的病才有效果。而且几种药同时吃,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会有副作用。
误区三: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孩子已经不发烧了,就表明孩子已经好了不用再吃药了。
用药应该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应该按照药物说明服药。抗生素用量不足同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