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间前推一个甲子,即是1954年。正是这一年的秋天,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移郑州。60年沧桑,开封、郑州乃至河南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省会迁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开封人心中留下的阴影,至今依然挥之不去。当下,开封处于一个发展复兴的十字路口,规划好今后前进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一 1952年8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省会迁址事宜提交中南军政委员会,“鉴于河南省省会在开封市,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为此,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会议暨省协商委员会常驻委员会第十次联席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省会迁往郑州市”。 当年8月18日和9月19日,省政府分别接到中南军政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同意河南省省会迁址的答复。按照计划,省会迁郑拟于1953年进行,因为“三反”运动暂时搁置一年。 1954年年初,省会搬迁列为省委、省政府的头等大事。5月18日,省委决定成立迁移委员会;8月8日,省委确定了省直各单位搬迁时间表。7月以前已有省邮电局等3个单位先行搬迁,8月有省银行等3个单位搬迁;9月,省委确定当时的中共郑州地委及专区一级机关由荥阳迁往开封市,办公地址选在即将搬出的省政府大院;10月,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和部队机关的近7000人搬迁。至此,省会搬迁郑州任务基本完成。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造成开封丢掉省会头衔的重要原因是远离京广铁路。而进一步向前深究,则是远离了最初建设的黄河铁路大桥。 黄河铁路大桥为什么不建在开封?据说当时主导芦汉(京汉)铁路修筑的张之洞,考虑开封黄河宽阔且河床高出地面很多,如果从开封建设桥梁,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质量难以保障。而郑州境内的荥泽口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黄河渡口,“滩窄岸坚”,建设大桥质量将有保障。就这样,京汉铁路与开封擦肩而过。 或者可以这样说,从张之洞选定黄河铁路大桥地址的那时候起,郑州取代开封成为未来河南省的省会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省会迁入对郑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年后的《河南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郑州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是京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叉点,在全省地位适中,交通方便。省会迁移郑州后,对于密切省领导机关和全省各地的联系,提高省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全省工作的领导,以及对于及时接受中央指示和接受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都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郑州已逐渐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省会迁移郑州后,对于加强全省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领导,对于团结和动员全省人民支援国家的重点建设更为有利。所以,省会迁移郑州乃是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重要措施……” 1954年以前,郑州不过是京汉、陇海铁路交会处的一个小城,人口不足5万。6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城早已成为河南省第一大城市。也是这一年,郑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足亿元,开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3601亿元。而省会离汴迁郑后的第三年,郑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开封。及至1983年10月,郑州市将原属开封地区管辖的巩义、新密、新郑、中牟、登封5个基础较好的县划入所辖,留给开封市的则是东部几个基础较差的县。此后,两市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因素起着很大的主导作用。省会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将全省的各类资源向其倾斜,汇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中心于一身,吸引精英人才及流动人口,扩大其城市容量,充实其城市内涵,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地位逐步巩固。而改革开放所引入的外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绝大部分落在省会郑州。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开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较早成为早期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绵延4000年的建城进程中,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以及北宋和金均以开封为都。尤其是北宋时期的东京,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世界大都会,以它为中心铸就的大宋文化,与此前的汉唐文化和后来的明清文化比肩而立,成为我国华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朝以降,开封城市地位虽然出现重大转折,但作为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相继延续700余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 1954年以前,河南省省会设在开封,人口近40万。1954年秋,由于省会搬迁,近万名公务人员、社会名流、专业人士等随之迁郑,为郑州注入了活力。由于城市地位的急剧下降,在一段时间内,开封的大批精英人才流向郑州或流向全国其他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大多数城市竞相发展,开封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步履艰难地前行。至20世纪末,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了河南省18个地市级城市的倒数。 近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封市找准了发展目标,抓住了机遇,出现了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但长期与省内外先进城市形成的差距,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 二 作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当前出现了城市过度膨胀的问题。快速增加的人口,对城市自然承载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交通拥挤。外来人口的增多需要城市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和服务设施,为了安置日益膨胀的人口,不断地扩张城市面积,占用城市外围的耕地、林地。这些被称为城市之肺的功能区域被占用之后,城市空气质量随之下降。而城市面积扩大之后,城市功能区随之被细划,中心城区被商业板块所占领,地价急剧攀涨。城市越大,外围到中心的半径越长,交通阻塞就越严重。另外,巨大的人口数量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多的资源与能源消耗,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更加突出。种种迹象表明,郑州的发展已不适应其人口的承载力。 开封没有了省会带来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支持,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力量,而且缺乏可供发展的自然资源,造成工业生产发展滞后,继而影响到商业服务业。所以许多年来,开封靠吃祖宗留下的老本维持运转,近年虽强力发展文化旅游,但又缺乏大量资金的投入。城市建设更因资金不足,老城区至今没有完成改造,新城区建设的进展也不尽如人意。 开封人能怨什么呢?要怨也只能怨张之洞100多年前没能让京汉铁路通过自己的家门口。或者,应该怨自己没能早早抛开帝都、省垣的旧梦,打开古老的城门大胆地开放引进;怨自己没能较早地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不过,开封的地理和文化优势依然存在。宋韵水城,北方罕见;明清城墙,全国第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当下的关键是把握好机遇,运用好城市自身的优势,寻求捷径,迎头赶上。 不难看出,当前郑州和开封遇到的发展问题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互动互补让它们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呢? 三 郑汴一体化发展,将有效解决两市目前遇到的问题,带动两市共赢发展。 郑州与开封,难以分割的姐妹城市。汴郑、郑汴、郑开,似乎是同一个地名。 郑州至开封的空间距离,过去是60公里左右,如今随着郑州向东、开封向西的相向发展,实际相距只剩30多公里。这个地域距离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城市的空间了。所以,郑汴实现一体化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开之间正在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复合型城区。郑汴新区规划9个功能组团、6个重点镇以及3个农业圈,面积4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目前虽然还称不上是“城区”,但两市之间已有两条高速公路、三条快速通道、一条铁路,并即将开通轻轨和高铁。随着两市的相向发展和“五同城一共享”步骤的实施,成为统一城区指日可待。 我们可以设想,假若郑州、开封、郑汴新区3个单元合并以后,形成的超级城市规模将是:市区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初步估计在万亿元之上。这样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有可能挤入我国城市的第一方阵。河南是上亿人口的大省,需要有这么一个超级城市来引领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提高其在国内国际的声誉和地位。 四 郑汴一体化将有效解决目前两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但从长远眼光看,仍存在一个城市组合、功能分配和文化影响力的问题,这关系到两市今后的长远目标。因此,实事求是分析两市的现状,兼顾两市的共赢发展,还需要采取如下步骤: 一是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解决郑州现在存在的城市过度膨胀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也就是说让郑州脱离省政治中心,将政治中心也即省会迁移出去。同时,依据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数十年打下的基础,保留其全省经济中心的地位。省会作为一省的行政指导中枢,掌握着相当多优势资源的统筹和调配的权利,有着其他二线城市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在以客观价值规律为导向协调经济布局的新经济发展环境下,本着克服自身问题、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实现不同地区间发展平衡的原则,实行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从国际上欧美先进国家和国内诸多发展较好的城市来看,不乏通过如此安排而取得成功的范例。 二是省会迁出郑州,重回开封。如前所说,开封的历史文化和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远超郑州。将河南省的政治中心(省会)重设开封,有助于传承古都优秀历史,焕发古都名城生机,支持开封克服当前发展的尴尬局面,又能解决郑州历史文化先天不足以及当前城市过度膨胀的问题。最终实现两市殊途同归、共赢发展,何乐而不为?省会新址应选在开封新区的杏花营一带,实际位于郑汴之间偏近开封一侧。这对郑州不会产生任何负面作用,却能助力一个在国内外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古都名城的崛起。因此,恢复开封作为河南省省会,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责任,相信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是将合组后的汴郑两市改称东京市。郑汴新区最终是要连在一起的,郑汴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通过新区的连接,让两市合组为一个特大城市。我们认为,合组后的特大城市应共同承担省会职能:即东区(开封)为政治中心,西区(郑州)为经济中心。应该将此视为郑汴一体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由郑汴两市合组后形成的特大城市,应果断舍弃“郑州”这一名气不大的称谓,也不用“开封”称谓,更不用“汴郑”、“郑汴”这样模棱两可的组合名称,应重拾“东京”名称这笔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以前的北宋东京乃世界之最,享誉全球。而今天的日本“东京”,只有500余年的历史,显然是剽窃了北宋东京的名称。我们如果将新汴郑特大城市复名“东京”,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这里,他山之石,可以借鉴。1994年湖北沙市与荆州地区合并,一度定名“荆沙市”。但社会认可度很低,两年后即更名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丰富的“荆州市”;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目前已发展成全省第一大城市,但作为省城,总感觉名称内涵单薄,正酝酿改名“正定市”。 我们殷切期望决策层能够高瞻远瞩,权衡利弊,对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作出合理的安排。相信经过郑州、开封两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座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现代大都市终将屹立在中原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