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为汝多知乎”中“为”与“知”的读音的探讨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这一篇文言文中各个字的读音,真是难为坏了各位老师,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孰为汝多知乎?”中“为”与“知”的读音,老师们根本弄不准究竟该怎样读才正确。我也查了不少资料,但依然是一片茫然。后来,无意间上网查资料,看到了和素绢和李从强老师写的一篇《“孰为汝多知乎”的教学研究》一文,使我茅塞顿开。下面,我就把原文摘下来,供大家共同参考:

《两小儿辩日》这一篇文言文中各个字的读音,真是难为坏了各位老师,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孰为汝多知乎?”中“为”与“知”的读音,老师们根本弄不准究竟该怎样读才正确。我也查了不少资料,但依然是一片茫然。后来,无意间上网查资料,看到了和素绢和李从强老师写————的一篇《“孰为汝多知乎”的教学研究》一文,使我茅塞顿开。下面,我就把原文摘下来,供大家共同参考:

“孰为汝多知乎?”出自古文《两小儿辩日》,这是一篇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都有收录的课文。由于对于其中“为”与“知”的读音与释义的不同见解,使得老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对于“为”的分歧表现为:在读音方面,一种意见认为应该读“wéi”,解释是“以为、认为”,其根据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注释“④[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识广呢?为,以为、认为。汝,你。知,通‘智’。”另一种意见是认为应该读“wèi”,理由是在这里“为”应该是通假字“谓”。

而对于“知”的分歧则是由于“知”与“智”为古今字,在“智慧”(见《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这个义项上,“知”为古字,“智”为今字。一种意见认为在这里“知”应该读“zhì”,当“智慧”讲,其理由同上面的注释“知,通‘智’”。另一种意见则是认为这个“知”还是应当读作“zhī”,释义为“知道,知识”。

按道理,既然教科书已经有了定论,就没有必要再争论了。可也正是在这激烈的争论中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于教学的严谨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并且从中我也隐隐地感觉到了这种“权威”似乎有着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于是,我也进行了长时间并且是比较深入的研究。

关于“为”与“知”教学中出现的分歧,其实就是一个释义的问题,即由于释义的不同,才造成了读音的相异。为此,我专门从释义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为”的释义,初中课本中解释为“以为,认为”。这从情理上讲,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孔子,在当今是被公认的“圣人”,当然,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有学问,有名望的,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三千弟子与七十二贤人了。如果照“为,以为、认为”这种解释来释义的话,则这句话应当解释为:“谁认为(以为)你见多识广呢?”这其中包含有一种故意贬低孔子的色彩,更显露出两小儿的“狂妄”,并且给人这么一种感觉——好象这次辩难是蓄谋已久,是一种阴谋,而其目的便是故意刁难孔子。从而让人感受到两小儿身上有一股子的“阴险”。而这绝非“小儿”的心理与言行。而如果解释为“同‘谓’,即‘说’”的话,则可以看作是两个小孩子的随口而出的天真之语,从中显示出了“小儿”的可爱与纯朴,与情于理应该是比较适合的。

其实,细心一些的教师会发现,在七年级的课本中,编者是采用了两个不同的释义,即在注释“为”字时,采用了“以为,认为”的解释,而在释义全句时则采用了“说”的释义,即解释为“谁说你见多识广呢?”,这是与我前面“同‘谓’,即‘说’”的分析相一致的。当然,“说”与“以为,认为”在这里有确实也存在着主观判断上的共同之处,即“说”在这里也有一些“以为,认为”的意思,但在感情色彩上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即一种感情色彩是“幼稚、可爱”,而另一种感情色彩则是“狂妄、阴险”。据此,孰是孰非自然是非分明了。

而对于“知”的理解,如果读“zhī”,则作“知道,知识”讲,是说孔子知识多,知道的东西多。而如果读“zhì”,则作“智慧”讲(“知”与“智”为古今字,在“智慧”这个义项上,“知”为古字,“智”为今字。),它虽然与“知识”有某些相似之处,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知识”在现代汉语中的“知识”的释义为“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智慧”的释义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显然,这里做“智慧”讲,也是不够合适的。再者,从编者的的注释来看“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其中的“见多识广”很明显的应该属于知识的范畴,而不应该理解为“智慧”。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懂得:对于知识性方面的内容,是必须要有理有据的,主观判断是不严谨且不足以为据的。

为此,我查阅了《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和《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中相关的词条。在《辞源》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为”在读“wèi”时,都有“为通‘谓’”的义项,在《辞海》251页中查到了“为”在读“wéi”时有“谓;以为”的义项,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里“谓”与“以为”之间用了分号隔开,表明这应该是一个义项中两个意义接近然而又并不完全相同的解释。而同是在《辞海》中的1152页“谓”的释义中有“2说;以为”的义项,这正好与《辞海》251页中查到的“为”在读“wéi”时有“谓;以为”的义项相吻合。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为”解释为“谓,即‘说’”是有一定根据并且是比较合适的。

据此可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编者对“为”字的注释所采用的是《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中“谓;以为”义项中的后半部分,而在释句时则采用了“谓;以为”义项的前半部分,当然读音也应该为“wéi”了。那为何会有把释义拆开来用,或者只取其一部分来用的情况呢?

我想这只有三种情况:一是编者疏忽了义项“谓;以为”中的“谓”,二是编者是倾向于“以为”这种注释的,即故意舍弃了“谓”的义项,三是编者并没有查阅《辞海》而只是主观判断作出了“为,以为、认为”这样的注释,编者的注释与释义也许只是暗合了《辞海》中的义项而已。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这个问题还有着进一步商榷的余地,但是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如果是后两中情况,那么我们虽然在《辞海》中查到了“为”在读“wéi”时,有“谓,以为”的义项,可作为编者的依据,但由于编者已经“舍弃”了“谓”的义项,所以,笔者个人的观点认为,在读音与释义上还是采用《辞源》与《古代汉语词典》中的读音与释义更为确切一些,即读“wèi”,释义“为通‘谓’”。

最后,笔者还在在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2018页中查到了如下的解释:

“知”(读zhī)释义“3知道”的“又知识。”义项中便附有:《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乎?’”(为:谓)。联系前面在《辞源》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为”在读“wèi”时,有“通‘谓’”的义项为佐证。至此,这个问题应该算是从情理分析与字典证据上都有了比较合理且统一的解释。

也许我的分析存在着不妥之处,但我觉得这至少证明了编者对这句话的中“为”与“知”的读音与注释及对于句子的解释还是有商榷之处的,希望编者在选编文章时要更加地严谨。当然,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引起对国学有研究的教师与学者能够给出一个更好、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来。

通过这次深入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疑问,首先要做到不迷信教材,不仅要敢于质疑、挑战权威,更要做到系统地、有理有据地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解决。

“孰为汝多知乎”中“为”与“知”的读音的探讨 孰为汝多知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5801.html

更多阅读

js中outerHTML与innerHTML的区别 js outerhtml

1、使用innerHTML的时候将找着元素的内容(不包含元素本身)使用outerHTML的时候将找着元素的内容(包含元素本身)2、示例:<html><body><pid="p1">HelloWorld!</p><script>var 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x_x_x("p1").outerHT

matlab中holdon与holdoff的用法 示波器holdoff

hold on 是当前轴及图形保持而不被刷新,准备接受此后将绘制hold off 使当前轴及图形不在具备被刷新的性质hold on 和holdoff,是相对使用的前者的意思是,你在当前图的轴(坐标系)中画了一幅图,再画另一幅图时,原来的图还在,与新图共存,都看得

VC中CDC与HDC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转换 hdc cdc

微软喜欢将内核对象标识,称为句柄。应该都是32位或者64位整数HINSTANCE: 进程实例或者句柄HANDLE:文件句柄HWND:窗口的句柄,用来标识窗口对象HPEN:画笔句柄,用来标识画笔对象HBITMAP:位图句柄HDC:设备环境句柄CWnd:是提供窗口处理的一个MF

number(p,s)在oracle中p与s的意思 r.s.v.p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在Oracle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的一个总结.在oracle中number表示数据型,p=>pricesion,s=>scale.在oracle管方网站上对number(p,s),作以下的解释://===========================================================================

浅谈表演艺术中交流与适应的重要性 浅谈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表演艺术是建立在剧中人物的彼此交流与自我交流的基础上的。“戏剧的技巧就是交流的技巧”。“交流与适应”是演员自身舞台自我感觉诸元素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十分难以掌握好的元素。交流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与对手之间的思想、感情、

声明:《“孰为汝多知乎”中“为”与“知”的读音的探讨 孰为汝多知乎》为网友年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