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为天津问津书院揭牌 天津问津书院


王振良、冯骥才、李跃进、李云飞等先生在一起



大学者罗文华先生出席揭牌仪式

吴裕成与罗文华先生活动间隙在一起交谈

冯骥才先生接受采访(另有许多照片因机器故障不能及时上传) 笔者有幸与周利成、冯骥才、李云飞先生在一起留影



冯骥才给由民俗学家由国庆先生签字



冯骥才先生与罗澍伟夫妇合影
两位大学者在一起

冯骥才与问津书院工作人员在一起



在问津留影是许多人的愿望

郭凤歧、吴裕成、刘运峰、倪斯霆四位专家在一起




由国庆与戏曲史专家甄光俊先生聊天 下图(民国天津史专家周利成与文史专家张绍祖在一起)

冯骥才与问津书院发起人之一的李云飞先生在一起畅谈文化建设





冯骥才在会场
冯骥才为天津问津书院揭牌 天津问津书院
方兆麟、郭凤岐、冯骥才等专家在一起

文史专家王振良主持会议

王勇则、周利成、倪斯霆先生在一起


有关部分的领导同志与会
我与由光庆先生在一起



郭凤岐先生讲话

文史界、文化界专家学者张绍祖、尹树鹏、刘恒岳、葛培林、闫立飞在会场

会场

冯骥才发言对问津书院给予肯定

冯骥才给罗先生签名


陈克等专家学者参观章用秀先生赠书专柜


周利成先生

本人也参加了活动





书院充满书香气和文化韵味





甄光俊先生

在巷肆留影




今天上午十点,复建后的天津问津书院揭牌仪式在河北区元纬路巷肆创意产业园举行。著名学者冯骥才出席仪式并为问津书院揭牌。据悉,问津书院创办于清朝,原址在鼓楼一带。复建后的问津书院,侧重于天津民间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通过所聚集的一大批天津文化学者的共同努力,打造“问津”杂志、“问津讲座”、“问津丛书”等文化品牌,为传承天津文脉、打造天津软实力创造条件,提供基础。目前,问津杂志已出刊8期,问津讲座开展了5期,问津丛书已进入到组稿阶段,年内将陆续出版。参加活动专家学者还有王振良、罗澍伟、郭凤歧、李跃进、刘运峰、罗文华、吴裕成、张绍祖、葛培林、章用秀、刘恒岳、陈克、方兆麟、张利民、陈雍、闫立飞、王杰、倪斯霆、甄光俊、国由庆、王勇则、周利成、尹树鹏、侯福志等三十余人。 冯骥才对问津书院成立表示祝贺,对以王振良为代表的天津文史界专家学者的努力表示支持。他认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繁荣是从民间开始的,因为文化是心灵的东西,只有当一座城市有许多民间学者一起努力,更多的像问津书院一样的机构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文化就会繁荣起来。他在讲话的最后说了这一样一句话:问津书院倒过来念就是“书院问津”。题图:冯骥才在巷肆创意产业园--问津书院门前就天津文化传承及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5592.html

更多阅读

国家荣誉感_feng 国家荣誉感 冯骥才

国家荣誉感冯骥才一个大问题一直盘踞在我脑袋里:世界杯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除去足球本身的魅力之外,还有什么超乎其上而更伟大的东西?近来观看世界杯,忽然从中得到了答案:是由于一种无上崇高的精神情感——国家荣誉感!地球上的

苏七块冯骥才 苏七块原文

最近又重读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再次数点了天津各色空前绝后的人物,这些形形色色的俗世奇人,总是晃动在眼前,特将其中部分内容在网上搜出,以飨博友。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

冯骥才小说《大回》阅读 低调冯骥才阅读答案

      大回   冯骥才(1)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2)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

冯骥才语录 饶雪漫经典语录

不知从何时起,关注冯骥才,不仅因为他是画家,文人,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为了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他到处奔波,呼吁,偌大的中国,到处是重建,改建,推倒过去了,打烂现有的,而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保护,在做挽救工作,保留古老的村庄院落,让巧手农家女拿起

花脸--冯骥才 花脸冯骥才分段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拜年来的亲友塞到手心里的一小红包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一层深在的缘故,便是我要写在这几张纸上的。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

声明:《冯骥才为天津问津书院揭牌 天津问津书院》为网友姑娘大步向前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