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姑娘远嫁他乡或他国,如果嫁得好,就不能说它是一件可悲的事。如果探春嫁的夫君年轻有为、才貌双全,夫君对她又怜爱有加,那么,探春就是嫁的幸福的。单单只是因为嫁的地方在边疆,路远一点,也说不上悲远嫁。但探春到底是如何出嫁的?她的悲剧性在哪里?
王熙凤奉王夫人之命带着一班家人抄检大观园,所到之处大小姐们均配合行事,唯独到探春那里,探春不买王熙凤的账,不仅不让她搜自己丫头的箱柜包裹,还让王熙凤及众管事婆娘亲口承认说已经都搜过了,还抽了不知礼貌的大伯母邢夫人的陪房一巴掌。可见探春比王熙凤要厉害得多。
王熙凤小产病假三个月,贾府内务名义上由李纨代理,探春协理,宝钗监理,其实是李纨主持,宝钗议政,探春执政。探春执政期间兴利除宿弊,正对王熙凤管理上的弊端,实施了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大观 园开发了第三产业,建立了花草树木、香料草药、农林牧副渔产业,并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家奴员工的积极性,不仅使贾府及大观园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为贾府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家奴员工的收入,实为兴利之举。不要小看了探春在贾府、大观园的改革,它其实是一种国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如果探春被选为皇妃,进而扶正做了皇后,那么,探春的改革就有可能成为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真如此的话,或许贾府就不会衰败下去,清朝或许会进入一个中兴时期。所以,红楼梦作者是把探春看成是一个国家级管理人才的。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是红楼梦书中对探春的描绘。贾府小厮兴儿则把探春比喻为带刺的红玫瑰。贾宝玉生辰宴上,探春抽的签:“上面是一支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瑶池是通常比喻为皇宫中的池子,就是说探春应该是有皇后皇妃之命的。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探春的判词。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是探春的红楼梦曲。
探春的才能和美貌我们从书的描述中都读到了,她高远的志向又是什么呢?她不可能做贾府的大当家啊,贾家不缺子孙,女人是必须嫁出去的,这一点探春不会搞不清楚。做女诗人?吟诗作赋根本不是大家闺秀的正道,她的诗才难比薛、林,只不过看到姐妹们青春已大闲着无聊,为提供一个释放一下情致的平台,探春才提议在大观园建立诗社的。书中并没有说出探春那更高的志向是什么,但我们知道探春的姐姐元春是做了皇妃,探春的志更高,应该是比做皇妃更高,那就是做皇后吧,乃至辅助皇帝治理国家。探春抽的签“瑶池仙品”四字可以说明探春有皇后皇妃之命的。如果贾家没有衰败,如果探春这一代不是贾家的末世,探春的志向是有机会得以实现的。
庶出的出生让她比别人有更多的出人头地的渴望。探春的相貌、才能,在贾家四姐妹中明显高出一筹,她以一己之力就能斗倒王熙凤,虽然王熙凤、邢夫人、王夫人出于自身利益,背后会处处以“庶出”之议来压她,但在史太君的开明统治下,探春的才能还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的才貌把其他三姐妹远远的抛在了后面。试想,如果探春入选皇宫,那么她在宫中肯定会比元春混的好,相信进而扶正做皇后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真是如此的话,元春想做而没能做成的挽救贾家家族命运之事业,或许探春就能做成了。探春还会让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得到更好的名分,让亲兄弟贾环也封官加爵。
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东风”在把贾家家族吹败的同时,也把探春的所有梦想变成泡影(在古诗文中,“东风”二字,常常是用来比喻摧残美的强大势力的,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等等)。命运没有让她成为天朝皇后,而是让她远嫁了外番。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探春远嫁外番的性质,似乎是不允许回家探亲的,所以说“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贾家人似乎也不允许去探望的。所以说“奴去也,莫牵连”。探春远嫁外番更像是企业因付不出货款而发出的物资抵押,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只能“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这“从今”就是直到永远。表面上探春视王夫人为亲母、贾宝玉为亲兄弟,其实探春最在乎的是赵姨娘和贾环。她在别人面前从来没有输过,但为了母亲和兄弟却哭了好多次,为母亲赵姨娘和兄弟贾环,探春可谓操尽了心。探春远嫁外番,最放心不下的是亲母亲兄弟在贾家受压制受委屈,而她又无能为力。远嫁外番,使得她想让亲母赵姨娘、亲兄弟贾环出人头地理想也成了泡影。
抛闪骨肉家园就是永远离开了父母兄弟,永远离开祖国,一声“奴去也,莫牵连”就是永别,那是活生生骨肉之间的永别,比生离死别更悲惨。
永别了祖国,不能在天朝施展远大抱负;永别了父母兄弟,不能让亲母、亲兄弟出人头地,这应该就是探春远嫁的悲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