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加索 车臣共和国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高加索酋长国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在俄罗斯联邦位置图

车臣共和国地图
【北高加索】车臣共和国(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高加索酋长国)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Republicof Chechnya)是俄罗斯联邦的南部联邦管区的一个共和国。位于海拔4493米的大高加索山脉的北麓地带,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条很长的边界。

【面积】

1.73万平方公里。

【人口】

126.9万人(2010年)。车臣族占95.3%,俄罗斯族1.9%,库梅克族1%。以穆斯林族为主,信奉伊斯兰教。

语言为车臣语,其文字以俄文字母为基础。

【政治】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南部联邦管区的其中一个共和国。

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由1991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至2007年10月31日正式灭亡,维持了16年。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的成立发生在苏联解体前后各国独立运动高涨之时,是1991年苏联境内宣告独立的20个国家之一,同时也是20国当中不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5个国家之一。

2007年车臣战争结束后。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总统乌马罗夫废除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改建“高加索酋长国”。高加索酋长国声称拥有由俄罗斯管辖的高加索地区的主权;高加索酋长国政府严格执行伊斯兰律法,并发动圣战驱逐非回教徒。

【首都】

格罗兹尼(Grozny),人口27.1万(2010年)。格罗兹尼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史】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

13世纪,车臣人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

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

19世纪初,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并入俄国后,与俄国本土的联系为车臣、达吉斯坦和阿迪格所阻。1816年,沙俄开始派兵向车臣和达吉斯坦腹地推进,被视为“高加索战争”的开始。

1828年12月,当地伊斯兰穆里德教派领袖卡齐·穆罕默德自命为伊玛目(首领),号召教徒参加反抗俄国侵略的圣战。

1830年,卡齐·穆罕默德击败俄军对其府邸吉姆雷的进攻,翌年率万余人乘胜攻占塔尔基、基兹利亚尔、杰尔宾特等地,占领车臣全境和达吉斯坦部分地区。俄军多次进行大规模进攻,于1832年10月占领吉姆雷,卡齐·穆罕默德阵亡。

1834年8月,继任伊玛目的加姆扎特·别克率部攻占洪扎赫。不久,加姆扎特·别克因内讧遇害,由沙米尔继任伊玛目。同年10月,俄军攻占穆里德教派根据地戈察特利,沙米尔率部退出阿瓦里亚地区。

1837年,沙米尔广泛开展山地战,在洪扎赫、温楚库利等地伏击俄军。俄军伤亡惨重,粮秣奇缺,被迫议和。

1839年8月战事再起,俄军出兵近20万攻占阿胡利戈,沙米尔率残部突围,逃往车臣。俄军尾随追击,经数次激战于1840年9月占领车臣。

1840~1843年,沙米尔率部发起进攻,夺回阿瓦里亚和达吉斯坦大部地区,并建成一支以轻骑兵为核心、兵力达万余人的军队,以灵活机动的山地战术袭击俄军。由于俄军长期封锁,伊玛目国人口锐减,国力衰竭。

1846年,沙米尔率部进攻卡巴尔达受挫;1853年企图突破新扎卡塔雷附近俄军封锁线,未果。

1859年4月,伊玛目府邸所在地韦杰诺村失陷。8月,俄军完全占领车臣和达吉斯坦,沙米尔被俘并随后承认战争结束,不过车臣人的斗争直至1864年。

1877年,车臣人与临近的印古什人发动反俄起义,经过两年的时间,沙俄又将大量车臣(与印古什)人从自己的家园中驱逐出去。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高加索各族人民试图重返他们的独立,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后,1921年车臣并入戈不斯克自治共和国,不久又分离出来成立自治区。

1922年苏联成立后,成立车臣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9年,苏联在北高加索增收财产税,车臣人在伊斯拉姆布罗夫的带领下奋起造反,次年苏联政府做出少量让步,答应尊重车臣/印古什人民的权利。但是1931年,苏联克格勃还是将伊斯拉姆布罗夫等人杀害……

1934年1月15日,车臣自治州和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

1936年12月5日,车臣-印古什自治州改名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到1937年,所有公开反对冠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名头的车臣人都遭到打击,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投狱被杀害。

1940年2月,哈桑·伊斯拉伊洛夫和他的兄弟侯赛因在车臣东南部山区建立了1个游击队根据地,进行统一游击运动组织的工作,准备武装起义对抗前苏联。随后,伊斯拉伊洛夫的军队攻取了加拉塔兹、Sayasan、Chaberloi和部分的Shatoysky区,反叛政府在加拉塔兹成立。

1941年6月德国入侵前苏联后,哈桑兄弟以“车臣-印古什临时国家人民革命军的名义”招募当地的支持者。

1942年1月28日,哈桑决定扩展车臣和印古什的起义至11个高加索主要民族,成立了高加索兄弟特别党(OKPB),其目的是进行的武装斗争与对抗布尔什维克的野蛮和俄罗斯的专制。

1942年9月25日,德军伞兵在Dachu-Borzoi和Duba-Yurt降落,并攻取了格罗兹尼炼油厂,以防止红军撤退时将其破坏。德国努力协调与哈桑的合作,但哈桑拒绝把革命运动控制权交给德国人。车臣和纳粹(自决与帝国主义)之间有深刻的思想分歧,彼此都不信任对方。

1943年春,当纳粹德国国防军陆军开始在东部战线的天王星行动和土星行动失败之后大规模败退时,山区的游击队看到他们的命运正在改变,因此许多前叛军叛逃以换取苏联的赦免。

1944年1月3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第5073号决议和2月21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第00193号命令,以卫国战争期间与德国法西斯相勾结为由,迁移整个车臣民族和印古什民族。共迁移车臣人393229名、印古什人91250名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这次迁移几乎是种族灭绝式的,这也为以后车臣叛乱以及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1944年3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第116-102号命令,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被撤销。

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重建,移居各地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返回故里,但由于强制迁移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始终未能复原,该共和国的版图也未能恢复到1944年以前的原状。

1989年后,前苏联局势急剧动荡,民族分离势力在车臣、印古什和北奥塞梯等高加索地区严重膨胀,车臣和北奥塞梯等自治共和国均有流血冲突发生。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争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独立和反俄罗斯的旺盛心态。

1991年10月27日,焦哈尔·杜达耶夫当选为车臣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正式宣告退出苏联共产党,发表车臣独立宣言,国名为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ChechenRepublic of Ichkeria),但没有得到俄罗斯的承认。阿斯兰•阿利耶维奇•马斯哈多夫被任命为参谋长,开始组建车臣武装力量。

1992年1月20日,俄罗斯议会通过决议,同意车臣自治共和国升格为车臣共和国。

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与俄罗斯联邦代表斯特罗戈夫中将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俄罗斯军队根据该条约全部撤出车臣。

1994年11月10日,俄罗斯军队为支援北奥塞梯反对格鲁吉亚,进入车臣邻国印古什共和国。这成为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导火索,车臣认为俄罗斯此举意在颠覆车臣的独立地位,军队开始袭击俄军。俄罗斯则支持其反对派对杜达耶夫进行军事打击。

1994年12月11日,叶利钦签署《解除"非法"武装和在车臣境内恢复宪法法律制度》的车臣战争命令,同一天早晨7点,俄联邦武装力量和内务部部队约3万余人从西部、西北和东部三个方向向格罗兹尼方向开进;12月16日,俄军进入车臣。12月31日,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打响。2月20日至4月27日,战斗行动转入车臣南部古捷尔梅斯、萨马什金和巴穆特地区。

1995年3月初,战争进入到第二阶段,俄军开始攻打格罗兹尼外部。3月6日,俄内务部部队攻占格罗兹尼的最后一个据点——切尔诺列契耶。3月中旬,俄军撤出格罗兹尼,由内务部部队控制城内局势。

1995年4月24日,车臣成立反对杜达耶夫联盟,甘塔米洛夫当选为主席;4月28日,叶利钦签署《有关使车臣局势正常化的补充措施》命令,宣布从4月28日00时至5月12日0时在车臣暂停作战行动。第一次车臣战争造成一场十万人死亡的屠杀惨剧。之后,双方的冲突不但一直没有平息,还让车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得势。结果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不断发生。

1995年6月14日,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沙米尔·萨尔玛诺维奇·巴萨耶夫率领约100名恐怖武装分子实施恐怖袭击,闯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市扣押了1000多名人质,以全部人质的生命相威胁,要求俄军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撤出车臣。经过长时间谈判,俄政府做出了重大让步,基本上满足了巴萨耶夫的要求。6月19日巴萨耶夫率领恐怖武装分子撤回车臣,800余名人质获释。

1995年11月1日,俄罗斯联邦宣布恢复车臣合法政府,由1991年被杜达耶夫搞垮的前苏联车臣一印古什苏维埃主席扎夫加耶夫行使总统的权力。

1995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总理扎夫加耶夫和俄罗斯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洛博夫签署了车臣在俄联邦内特殊地位的协定。协定规定,车臣共和国有权参加国际交往和对外经济联系,并可以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12月17日,扎夫加耶夫正式当选为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总统,但杜达耶夫政府不承认扎夫加耶夫政权。

1996年1月9日,杜达耶夫的侄女婿拉杜耶夫率领大约400名武装分子突袭击达吉斯坦的基兹利亚尔市。与布琼诺夫斯克恐怖事件一样,他们控制了大约1500多名人质,并以此要挟联邦政府。但最终被俄罗斯联邦部队包围,约150武装分子被歼灭。

1996年2月,叶利钦决定参加下届总统选举,而赢得大选的最大障碍就是久拖不决的车臣问题。为了避免车臣政策成为竞争者的口实,叶利钦希望尽快用和平方式解决车臣问题。3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阐述了他对车臣局势的七个计划:“一、从3月31日零时起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二、联邦部队将有秩序地从车臣己恢复和平的地区撤退至行政边界之外;三、准备车臣共和国国会选举;四、建议国家杜马颁布大赦令,对那些参与武装行动、但没有犯重罪的武装人员大赦;五、对已经取得稳定局势的地区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六、准备起草协议来确定车臣共和国在俄罗斯联邦内的特殊地位问题;七、将授权切尔诺梅尔金总理来领导和恢复车臣地区的秩序和管理。”

1996年4月21日深夜,杜达耶夫在与鲁斯兰·伊姆拉诺维奇·哈斯布拉托夫(车臣政治人物,曾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通话时,被俄军A-50空中预警机根据无线电波锁定位置,发射导弹炸死。

1996年5月27日,叶利钦前往车臣,宣布战争结束,叶利钦对将士发表讲话:“战争结束了。胜利属于你们,你们击败了反叛的杜达耶夫制度”。7月3日,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8月30日,俄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俄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与马斯哈多夫在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签订了《哈萨维尤尔特协议》,双方同意无条件停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解决冲突;车臣地位问题在2001年以前解决。

1996年10月17日,马斯哈多夫出任车臣临时政府总理。10月19日,雷布金接任列别德解决车臣问题。12月29日,雷布金宣布,原定常驻车臣的101旅和205旅全部撤出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

1997年1月,马斯哈多夫在车臣大选中击败沙米尔·巴萨耶夫,当选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巴萨耶夫手中。

1997年5月12日,马斯哈多夫代表车臣共和国在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签署了正式和平条约。但是,车臣领导人始终未放弃其“独立”主张。

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的“达吉斯坦穆斯林国家”。

1999年7月4日,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部队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南部地区,新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命令俄军重返车臣,并宣布马斯哈多夫为非法车臣总统。10月2日,俄内务部部队占领车臣境内第一个村庄——波洛兹基诺夫斯卡亚;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宣布,俄军已从几个方向进入车臣并向纵深推进。10月15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16日进入战争第二阶段。12月3日,俄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控制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控制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2000年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2月8日,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被击毙。

2000年6月8日,普京签署命令,对车臣实行总统直接治理,由总统驻北高加索代表卡赞采夫具体落实。6月16日,车臣穆夫提(Mufti,伊斯兰教教职,即教法说明官)原马斯哈多夫政府反对派领导人艾哈迈德·卡德罗夫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2003年10月正式当选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2001年初,普京下令将清剿车臣残匪的任务由国防部移交联邦安全局。在车臣成立政府和常设行政机关,任命原斯塔夫罗波尔政府首脑伊里亚索夫为车新政府总理。这标志着车臣开始从战争状态转入正常状态。2001年2月起,俄当局从车臣撤军。

2002年下半年,车臣恐怖分子活动日益猖獗,多次用导弹击落联邦军用飞机,并制造多起恶性恐怖事件。10月23日,车臣恐怖分子占领莫斯科一剧院,劫持近800名人质,提出停止车臣战争、联邦军队撤出车臣的要求。10月26日,俄特种部队采取行动,辅以施放麻醉化学气体等手段,在129名人质死亡后,解救出其余全部人质。12月27日,车臣恐怖分子驾驶两辆载有炸药的汽车冲入车臣政府大楼,致使大楼全部被毁,造成至少8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2004年5月9日,车臣发生炸弹爆炸,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被当场炸死。8月29日,原马斯哈多夫政府反对派领导人阿卢·阿尔哈诺夫在争议中当选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第二任总统。

2004年9月1日,车臣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制造的一起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到2004年9月3日事件基本结束。别斯兰人质事件中有1200多人被劫为人质,人质死亡326人,3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

2004年9月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悬赏3亿卢布(约1千万美元)以求获取任何导致抓获或者消灭马斯哈多夫以及巴萨耶夫的情报。

2005年3月8日,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总统马斯哈多夫在与俄罗斯的战斗中死亡。多库·乌马罗夫(DokuUmarov)继任为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第三任总统(末任总统)。

2006年3月4日,卡德罗夫之子拉姆赞·卡德罗夫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理。

2006年7月10日,强硬的独立派、指挥针对俄罗斯恐怖活动的领导者巴萨耶夫在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作战中死亡。关于他的死因有争议。俄罗斯方面宣称他是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特工炸死,车臣叛军则称他死于意外爆炸,也有资料显示他是被叛军的其他派别暗杀的。

2007年2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免去了阿尔哈诺夫的总统职位,调任俄联邦司法部副部长,并授予其“祖国服务杰出贡献”四级勋章。

2007年3月1日,在年满30岁达到车臣宪法中规定的总统年龄规定后,拉姆赞•卡德罗夫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名为车臣总统候选人。3月2日,经车臣议会投票,当选车臣新总统。4月5日,拉姆赞·卡德罗夫宣誓就任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第三任总统。

2007年10月31日,乌马罗夫在不敌俄罗斯军队的镇压下,逃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普金正式宣告取消车臣独立,车臣战争结束。乌马罗夫废除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改建“高加索酋长国”,乌马罗夫自任酋长。高加索酋长国声称拥有由俄罗斯管辖的高加索地区的主权;高加索酋长国政府严格执行伊斯兰律法,并发动圣战驱逐非回教徒。

2010年2月,乌马罗夫发出威胁,将把袭击范围扩大到高加索以外的俄罗斯其他地区。

2010年3月29日早晨7点55分和8点40分,车臣战争的阵亡者遗孀(或称黑寡妇),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分别进行了自杀式炸弹袭击。根据俄罗斯卫生与社会发展部消息,总共有39人死亡,102人受伤。

2010年10月19日,在格罗兹尼列宁区的车臣议会大楼遭到武装分子攻击,有6人死亡17人受伤。

2011年1月24日,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造成30余人死亡,近200人受伤。车臣反政府武装声明对此事件负责,称所在组织将致力于在北高加索建立一个“自由的伊斯兰国家”,而此次实施的“特别行动”正是对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犯罪行为”的回应。

2013年7月3日,乌马罗夫号召支持者发动袭击,以破坏定于2014年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举行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5156.html

更多阅读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创新者的窘境txt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1995年度麦肯锡奖得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简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任职于哈佛商学院总经理及技术与运营管理部。他的研究和教学领域集中在新产品和技术开发管

从麦克里斯特尔的"折戟"说开去 石油精神 从心说开去

从麦克里斯特尔的“折戟”说开去麦克里斯特尔,何许人也?堂堂美军驻阿最高指挥官,四星上将。曾因指挥参与活捉萨达姆、协助推翻塔利班政权而名噪一时。如此要职高官为何轻易“折戟”?说来理由也很简单:因其在最新一期《滚石》杂志的人物

声明:《北高加索 车臣共和国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高加索酋长国 车臣共和国》为网友哥的幸福迷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