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关帝庙
虽为山西人,对于地处晋南的运城这次却是第一次去。运城周边有一些旅游的去处,比如《西厢记》描述的鹳雀楼,永济的五老峰等。但最出名的恐怕要算运城解州的关帝庙了。
关帝庙正门
关公,三国时候的著名大将,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一六O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为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常平村人。
风景如画
相传,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深明大义。青年之际,因打抱不平,杀死乡里恶霸而远走他乡。遇刘备、张飞后,与之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
旧庙正门
此后多年,便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实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割据,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去世,身首异处。蜀汉丞相诸葛亮评关公曰“绝伦逸群”。
龙壁
关公后来被尊称为“武圣”,是忠义的化身。后人便在他的故里修建关帝庙纪念他。运城解洲关帝庙据说初建于隋朝,是关羽死后400多年的事了。
还愿牌匾
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清朝末年,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
关老爷的左脚印
建国后,政府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予以保护,并多次对这座庙宇进行重点维护修复,使之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正殿香火旺盛
目前的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该庙宇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春秋楼
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 ,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青龙偃月刀
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据说清朝的康熙,乾隆,慈禧等都到关帝庙祭拜,并留下了墨迹。在关帝庙前走过,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在关帝庙正庙的门口,有一只巨大的脚印,传说是关公的左脚印,他的右脚印在三里以外呢。
在关帝庙内,有一个巨大的磨刀石,导游小姐介绍,说在关公磨刀时候,正好天公相助下起了雨,说在他们这里,每年五月十三,无论大雨小雨总是要下的。
在关帝庙的飞檐上,挂有众多的牌匾,导游介绍说是还愿的人所赠。
关帝庙最有特色的要算春秋楼了,是一座纯木结构的建筑。在楼顶部,有类似千手观音的造型,据说在风大的时候,还能够自己旋转。有人建议把这个造型从新修饰一下,专家研究后根本不知其奥妙,生怕拆解后根本无法组装,使得这座古老建筑坍塌,只好作罢了。可见当时建筑的水平之高了。据说春晚的《千手观音》就是导演看到这个结构造型编排出来的,至于真假自然没人去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