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上 北京值得参观的博物馆

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上)
——敬天法祖与礼制建筑

我们常说,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文化是具体的,比如说,具体到建筑方面,中国的传统建筑是如何体现、承载中华文化的?我们每每陶醉于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但它究竟美在哪里?它独步天下的东西又是什么?中国的传统建筑都有哪些主要的建筑形式?它们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我们不是学建筑的,不可能用专业的眼光去解读这些问题。但我们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常识,这个地方就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而且博物馆就设在著名的古建筑“先农坛”里,为我们近距离观赏古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教具”。我们几年前曾去参观过这个博物馆,虽是走马观花,依然大有收获;之后再看到古代建筑遗迹,我们已能指认出这是“礼制建筑”,那是“宗教建筑”;这是宫殿,那是阙;这是庑殿顶,那是歇山顶;这是四方塔,那是八方塔;这是密檐式,那是覆钵式、金刚宝座式……。

博物馆内有一个常年展出的“中国古代建筑展”。展览大致分为八个部分,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和详实的图片、实物和模型,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主要的建筑制度、城市建筑、宫殿、坛庙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园林和陵墓。通过参观,我们概要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六、七千前先民开始用手工建造房屋;夏、商、周、秦汉时期,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已基本形成,各类建筑材料也基本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建筑造型趋向恢宏,色彩趋向绚丽,这是因为此阶段的中国社会从分裂走向统一,精神思想和文化艺术十分开放自由;而到了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崛起,民族征战伴随着民族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官式建筑趋向定型,民间建筑、各民族建筑大量涌现,园林建造达到高潮,特别是随着封建社会中后期西方文化、西方建筑的传入,中国大地上又有了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诞生。所以,通过中国建筑的历史沿革,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窥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某些特质。

就拿礼制建筑来说吧。中国的封建社会讲等级,讲礼法,不但以“礼”来制约建筑的形式,而且还按礼制要求建造了许多祭祀性的建筑,也就是“礼制建筑”,(又称“坛庙建筑”),露天祭祀的称为“坛”,室内祭奠的称为“庙”或“祠”。提起这些坛庙建筑的文化源流,就要说到中国社会的两种原始崇拜: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由于远古时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的力量十分畏惧,于是衍生出对自然现象的崇拜,祈求自然神祗的保护,于是就有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等祭祀自然神祗的露天建筑。此外,中国的社会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这样的社会结构导致了古人对祖先的崇拜,于是太庙、祖庙、孔庙、家庙、祠堂等祭祀祖先的室内建筑便应运而生。中国的儒学敏锐地发现了这两种原始崇拜对于管理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的现实作用,于是把它们加以概括,并推向极至,提出了“敬天法祖”的理念,通过维护宗权、神权,最终达到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目的。这也就是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的文化根基。

北京天安门城楼东侧的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而在天安门的西侧、与太庙对称的地方,则是他们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的地方——社稷坛。这样的建筑格局来自《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古制,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展”的说法,这两组建筑是“历史上最符合《周礼·考工记》中所述周王城的实例”。前几天,我们特意重访了太庙和社稷坛,不巧太庙正在维修期间,因此未能拍摄到理想的图片,不免有点郁闷。不过,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来到这里踏访,又感觉很有意思。你看,天安门城楼上高悬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画像,南面的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画像,而天安门的北侧和东、西两侧则是封建时代帝王的宫殿及祭祀场所,不禁令人感慨历史的脚步竟是这般清晰,这般不舍昼夜,这般无可阻挡。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所在地“先农坛”始建于明代,是明清皇帝祭祀先农(神农氏)和亲耕耤田的地方。“炎帝神农氏,既是传说中的华夏民族先祖,又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化身。他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勇为人先,遍尝百草,教民稼穑,使得人民脱离了饥馑之苦,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后世尊称他为先农”。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都生长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大业。漫步在古柏参天的先农坛,念及炎帝神农氏对后世的荫庇之功,敬仰之心油然而生。先农坛的建筑被称为“东方古老农业文明的写照,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还造就了一句俗语:一亩三分地。到底怎么个来历,还是请朋友们浏览图片吧。

01.先农坛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大门



0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农坛


0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04.博物馆里的“中国古代建筑展”


05.管子的话


06.古代宫阙演变图。阙,常建于城池、宫殿、第宅、祠庙和陵墓之前用作建筑入口的标志。阙大体是由最初的显示威严、供守望用的建筑,逐渐演变为表示威仪等第的装饰性建筑。知名度最高的“阙”是故宫的午门。



07.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图。塔的平面以方形和八角形为多,层数一般为单数,用木、砖、石等材料建城,密檐式和阁楼式为普遍的式样。藏传佛教塔常见的式样为覆钵式及金刚宝座式,分布于中国西藏、青海、内蒙古及华北部分地区。



08.天坛祈年殿模型

09.故宫角楼模型


10.应县木塔模型


11.侗族风雨桥模型


12.腾冲鼓楼模型
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上) 北京值得参观的博物馆


13.许国石牌坊模型

许国石牌坊真迹(安徽歙县),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



14.先农坛古建筑复原鸟瞰图

15.太岁殿。太岁殿建筑群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皇帝躬耕耤田前更换亲耕礼服的地方),基本处于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其中太岁殿的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

16.先农神坛。先农神坛是皇帝祭祀先农神的祭坛。砖石结构,四面各出八级台阶。明清时,每年仲春或季春吉亥之日,皇帝亲临或遣官在此祭拜先农,随后到耤田行耕耤礼。

17.神祗坛。神祗坛是天神坛和地祗坛的合称,天神坛坛台的北面有四座云海纹石龛,供奉云、雨、风、雷之神。地祗坛坛台东南三面有九座山岳纹和江海纹石龛,分别供奉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京畿名山大川、天下名山大川之神。目前,天神坛坛台和石龛早已无存;地祗坛仅存下图中这些神龛,现被移至内坛保护。



18.一亩三分地。此木牌和栅栏后面的地方就是当年就是明清皇帝行亲耕礼的耤田,长11丈,宽4丈,为12畦,俗称“一亩三分地”。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王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作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据说这就是俗语“一亩三分地”最早的出处。目前这块地方被用作育才中学的操场。

19.观耕台。观耕台是皇帝亲耕完毕,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 观耕台呈方形见方18米,高一层1.9米,四面各有台阶9级。

观耕台的台阶踏步由汉白玉条石砌成

观耕台的侧面雕有莲花图案

站在观耕台上看一亩三分地

20.《先农乐章·迎神·永丰之章》“先农播谷,克配彼天。粒我蒸民,于万斯年。农祥晨正,协风满旜。曰予小子,宜稼于田”。

21.庆成宫。庆成宫在明代为山川坛斋宫,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是皇帝行耕礼后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的场所。


22.神仓院大门。神仓用于贮藏皇帝耤田收获的谷物,以备各坛庙祭祀之用,故神仓又有天下第一仓之称。

23.神仓院中的圆形建筑是“圆廪”

24.神仓院中的方形建筑是“收谷亭”

25.神厨院井亭



26.太庙。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周礼》“左祖右社”的营国定制建造于故宫午门之外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下图为太庙的大戟门。



27.太庙建筑群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 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拍摄那天不巧赶上太庙正在进行活动装修,老伴与工作人员好言商量,终获通融,进到里面拍摄了一张享殿(前殿)图片。图中两重房檐之间可见“太庙”匾额。

28.从西侧拍摄的太庙,“进深四间”,足见建筑体量之大。



29.社稷坛。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周礼》“左祖右社”的营国定制建造于故宫午门之外西侧,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封建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祭坛为正方形,三层,青白石砌筑,高0.96米。上层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铺设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坛台中央立“社主石”,亦称“江山石”,上锐下方,表示“江山永固”。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月在此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本篇完,过几天请浏览“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下篇——斗拱与藻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5023.html

更多阅读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赏析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赏析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

北京进出京的主要高速公路和国道 高速公路 国道

前几天去河北兴隆,开车走过G112国道,感觉怪怪的。从编号上看,北京出京国道最高编号是G111,G112像是北京出京国道,但是好像出京的时候从来没走过,比较生疏,回来以后网上查了一下主要的出京道路,恍然大悟,G112是环北京一周的国道大环线,全程在河

北京胡同大全 北京胡同里的美食

北京胡同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捷马”将伴我经风历雨,成为北京胡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六没有带上地图和相关的资料,径直奔向了北京胡同。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更好。从清河小营骑上“捷

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惨痛教训! 惨痛的教训

1.失落的“伊甸园”——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由于土地盐碱化而引起古文明衰亡的最早案例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苏美尔、亚述、

北京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37家一览表 北京艺术博物馆免费吗

北京免费博物馆 北京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37家一览表点击: 363北京旅游景点众多,更有国内最多的博物馆,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163SHA.COM为您整理了北京免费博物馆 北京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北京市免费家开放博物馆一览表,以作阁

声明:《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上 北京值得参观的博物馆》为网友落月成孤倚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